吊丝虫的防治

气吞斗牛2023-02-08  29

     吊丝虫现在主要抗性区域在云南的通海,当地用药水平较高,由于小菜蛾危害严重,当地习惯选择比较速效性的药物,今天打药第二天小菜蛾必须得到控制。由于高毒以及有机磷类药物退出蔬菜区域,速效性的药物相对较少。因为连续使用,导致当地抗性比较严重,在今年6月底7月初在通海小菜蛾常用农药抗性筛选中,采用稀释400倍液直接喷洒小菜蛾身上的方法,连续观察16个小时后得出结论:

5%甲维盐死虫率在死1结网4活2中毒2;

25克/升的溴氰菊酯乳死1结网1余全活,虫子继续进食;

5%阿维菌素乳油死虫率在1死9活;

5%甲维盐+3%茚虫威乳油死虫率在2死3中毒5活;

10%虱螨脲乳油10条死1条,表现继续进食;

12%溴虫腈乳油表现1死1结网8活(虫子少量进食);

16%呋虫胺可溶液表现1死9活,虫子继续进食;

...........

    通过对比观察,结合当地用药习惯和用药用量,参考农药登记作物及用量,两者出现了较大的差异。后对比发现,不同地块害虫对农药单剂的抗性也有较大的差异。而通过两种药物混合使用,比如甲维盐和茚虫威复配,或者甲维盐呋虫胺复配,能提高害虫防治效果。

通过提高甲维盐用药量,害虫的死虫率还有提升的空间,而溴虫腈、溴氰菊酯对比发现,增加用量并不能提高防治效果,而通过添加增效助剂,比如高渗麻醉剂NS-90,甲胺基透皮素,橙皮精油、椰子油,有机硅和增加微乳剂的用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效作用。

小菜蛾的防治从见虫打虫,增加用药量不是从根本解决问题,而通过植保综合防治,比如统防统治,注重前期预防,合理交替用药及合理的用药量,合理的药物组合,添加增效助剂(单独或者添加农药制剂里),沾虫板、保护和增加天敌等,才能从根本上防治小菜蛾的发生。

吊丝虫,Plutella xylostella (Linnaeus),为属鳞翅目,菜蛾科菜蛾属的一种昆虫。分布在中国各地区。主要危害油菜、甘蓝、白菜、青菜花、萝卜、花椰菜等十字花科作物。低龄幼虫仅食叶肉,留下表皮。在菜叶上形成一个个透明斑,即“开天窗”;3-4龄幼虫可将菜叶吃成网状,或仅剩下叶脉。在苗期常集中心叶为害,影响包心。在留种株上为害嫩茎、幼荚和籽粒

小菜蛾幼虫,Plutella xylostella (Linnaeus),为属鳞翅目,菜蛾科菜蛾属的一种昆虫。分布在中国各地区。

分类学定义

中文学名:小菜蛾

拉丁学名:Plutella xylostella (Linnaeus)

别    称:吊丝虫、小青虫、两头尖

界:动物界

门: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亚    门:六足亚门

纲:昆虫纲 Insecta

目:鳞翅目

科:菜蛾科

属:菜蛾属

种:小菜蛾

形态特征

椭圆形,稍扁平,长约0.5毫米,宽约0.3毫米,初产时淡黄色,有光泽,卵壳表面光滑。

幼虫

初孵幼虫深褐色,后变为绿色。末龄幼虫体长10~12毫米,纺锤形,体上生稀疏长而黑的刚毛。头部黄褐色,前胸背板上有淡褐色无毛的小点组成两个“U”字形纹。臀足向后伸超过腹部末端,腹足趾钩单序缺环。

长5~8毫米,初化蛹时绿色,渐变淡黄绿色,最后为灰褐色,近羽化时,复眼变深背面出现褐色纵纹。茧呈纺锤形,灰白色丝质薄如网,可透见蛹体。

成虫

体长6~7毫米,翅展12~16毫米,前后翅细长,缘毛很长,前后翅缘呈黄白色三度曲折的波浪纹,两翅合拢时呈3个接连的菱形斑,前翅缘毛长并翘起如鸡尾,触角丝状,褐色有白纹,静止时向前伸。雌虫较雄虫肥大,腹部末端圆筒状,雄虫腹末圆锥形,抱握器微张开。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92207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