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地震烈度?

杜蕾斯是什么2023-02-03  26

地震烈度是指地震时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到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一次地震发生后,根据建筑物破坏的程度和地表面变化的状况,评定距震中不同地区的地震烈度,绘出等烈度线,作为对该次地震破坏程度的描述。因此,地震烈度主要是说明已经发生的地震影响的程度。一个地区的烈度,不仅与这次地震的释放能量(即震级)、震源深度、距离震中的远近有关,还与地震波传播途径中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建筑物的特性有关。地震的烈度在不同方向有所不同,如在覆盖土层浅的山区衰减快,而覆盖土层厚的平原地区衰减慢。烈度还用于地震区划,表示将来一定期限内可能发生在某一区域内的最大烈度,估计一个建设地区可能发生的地震影响大小。对新建工程来说,工程设计采用的烈度则是一种设计指标。据此进行结构的抗震计算和采取不同的抗震措施。

地震烈度的意思是地震对地表及工程建筑物影响的强弱程度。

地震烈度表示地震对地表及工程建筑物影响的强弱程度。(或释为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是在没有仪器记录的情况下,凭地震时人们的感觉或地震发生后器物反应的程度,工程建筑物的损坏或破坏程度、地表的变化状况而定的一种宏观尺度。 因此烈度的鉴定主要依靠对上述几个方面的宏观考察和定性描述。

一次地震发生后,根据建筑物破坏的程度和地表面变化的状况,评定距震中不同地区的地震烈度,绘出等烈度线,作为对该次地震破坏程度的描述。因此,地震烈度主要是说明已经发生的地震影响的程度。

区别:

从概念上讲,地震烈度同地震震级有严格的区别,不可互相混淆。震级代表地震本身的大小强弱,它由震源发出的地震波能量来决定,对于同一次地震只应有一个数值。烈度在同一次地震中是因地而异的,它受着当地各种自然和人为条件的影响。

对震级相同的地震来说,如果震源越浅,震中距越短,则烈度一般就越高。同样,当地的地质构造是否稳定,土壤结构是否坚实,房屋和其他构筑物是否坚固耐震,对于当地的烈度高或低有着直接的关系。(影响一地地震烈度的五要素: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结构、建筑物)。

中国地震烈度分为12度。

1、1度(无感):仅仪器能记录到。

2、2度(微有感):个别敏感的人在完全静止中有感。

3、3度(少有感):室内少数人在静止中有感,悬挂物轻微摆动。

4、4度(多有感):室内大多数人,室外少数人有感,悬挂物摆动,不稳器皿作响。

5、5度(惊醒):室外大多数人有感,家畜不宁,门窗作响,墙壁表面出现裂纹。

6、6度(惊慌):人站立不稳,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简陋棚舍损坏,陡坎滑坡。

7、7度(房屋损坏):房屋轻微损坏,牌坊,烟囱损坏,地表出现裂缝及喷沙冒水。

8、8度(建筑物破坏):房屋多有损坏,少数破坏,路基塌方,地下管道破裂。

9、9度(建筑物普遍破坏):房屋大多数破坏,少数倾倒,牌坊,烟囱等崩塌,铁轨弯曲。

10、10度(建筑物普遍摧毁):房屋倾倒,道路毁坏,山石大量崩塌,水面大浪扑岸。

11、11度(毁灭):房屋大量倒塌,路基堤岸大段崩毁,地表产生很大变化。

12、12度(山川易景):一切建筑物普遍毁坏,地形剧烈变化动植物遭毁灭。

扩展资料

避震要点:

1、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这是因为,震时预警时间很短,人又往往无法自主行动,再加之门窗变形等,从室内跑出十分困难;如果是在楼里,跑出来更几乎是不可能的。但若在平房里,发现预警现象早,室外比较空旷,则可力争跑出避震。

2、躲在室内结实、不易倾倒、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或物体旁,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外远离建筑物,开阔、安全的地方。

3、应趴下,使身体重心降到最低,脸朝下,不要压住口鼻,以利呼吸;蹲下或坐下时尽量蜷曲身体;抓住身边牢固的物体,以防摔倒或因身体移位,暴露在坚实物体外而受伤。

4、低头,用手护住头部和后颈,有可能时,用身边的物品,如枕头、被褥等顶在头上以保护头颈部;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伤害眼睛;有可能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气。

5、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充溢;要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无论在什么场合,街上、公寓、学校、商店、娱乐场所等,均如此。因为,拥挤中不但不能脱离险境,反而可能因跌倒、踩踏、碰撞等而受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震烈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震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88629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