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甲吡唑酯的作用机理

人种分类2023-02-03  29

本品是由吡唑醚菌酯和苯醚甲环唑复配而成的杀菌剂,其作用机理是线粒体呼吸抑制剂,抑制细胞壁甾醇的生物合成,具有保护、治疗、叶片渗透传导作用。按推荐剂量使用时,对柑橘树炭疽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苯甲吡唑酯可以防治炭疽病。对于柑橘树炭疽病,亩用苯甲吡唑酯兑水稀释2500-3500倍喷雾。苯甲吡唑酯不可与石硫合剂和波尔多液等碱性物质混合使用,其他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轮换使用。

使用要求:

1、本品应于柑橘炭疽病发生前或发病初期施药,注意喷雾要均匀,喷雾至叶片微滴水为度。视病害发生情况,每隔7-10天施药一次,可连续用药2次。

2、大风天或预计1小时内降雨,请勿施药。

3、本品在柑橘上使用的安全间隔期为21天,每个作物周期的最多使用次数为2次。

注意事项:

1、本品对眼睛有刺激性。使用本品时要穿防护服,戴防护眼镜、防护手套、口罩等。

2、对鱼类等生生物、家蚕毒性较高,不得污染各类水域,远离水产养殖区用药,禁止在河塘等水体中清洗施药器具;蚕室和桑园附近禁用。鸟类保护区附近禁用。

3、建议与其他作用机制不同的杀菌剂轮换使用,以延缓抗性产生。

4、本品不可与强碱、强酸等物质混用。

苯甲吡唑酯具有保护、治疗、叶片渗透传导的作用,对柑橘树炭疽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苯在室温下为无色、甜、透明的液体,具有强烈的芳香气味。苯是易燃、有毒和致癌的,是一种碳氢化合物,是最简单的芳烃。难溶于水,比较容易溶于有机溶剂。也可以用作为有机溶剂。

苯甲吡唑酯不能灌根。只适合喷雾。

苯甲·吡唑酯是由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复配而成的一种广谱性除菌剂,苯醚甲环唑为三唑类内吸性甾醇脱甲基抑制剂,是三唑类除菌剂中防治病害范围最广,最安全的除菌剂,具有内吸、保护和治疗作用;

吡唑醚菌酯是甲氧基丙烯酸酯类除菌剂,为线粒体呼吸抑制剂。是目前防治病害最广,治疗效果最好的除菌剂,具有保护、治疗、铲除、渗透、内吸及耐雨水冲刷作用,对由半知菌、子囊菌、担子菌、卵菌纲等真菌引起的多种病害,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可全面替代百菌清、甲托、多菌灵等常规除菌剂。

2、主要特点

(1)除菌谱广:苯甲·吡唑酯可有效防治早疫病、炭某病、白粉病、霜霉病、蔓古病、立古病、菌核病、黑星病、流胶病、疮痂病、褐斑病、叶斑病、茎古病、锈病、晚疫病、白腐病、黑痘病、斑点落叶病、褐斑病、条锈病、赤霉病、蔓古病等100多种病害。

(2)防治彻底:苯甲·吡唑酯具有保护、预防、治疗和铲除作用,治病更加彻底,是目前最优秀的除菌剂。

(3)内吸性好:苯甲·吡唑酯喷施后,能被茎叶快速吸收,并在植株体内传输到植株的各个部位,可以除灭植株各个部位发生的病害。

(4)渗透性强:苯甲·吡唑酯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喷施后,药剂能从叶面渗透到叶背面,将植物组织内的病菌彻底除死,具有隔叶治病的效果。

(5)提高抗病性:苯甲·吡唑酯能提高硝酸还原酶活性,增加氨基酸及蛋白质的积累,提高作物对病菌的侵害抵抗力。促进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提高作物的抗逆能力。

3、使用作物

可广泛用于小麦、玉米、棉花、水稻、马铃薯、花生、大豆、番茄、茄子、辣椒、草莓、豆角、黄瓜、西瓜、甜瓜、甘蓝、大葱、大蒜、苹果、梨、核桃、樱桃、桃树、猕猴桃、柑橘、荔枝、龙眼、番石榴、杨梅、杨桃等多种作物。

4、防治对象

可防治由子囊菌、半知菌、担子菌、鞭毛菌等真菌引起的霜霉病、早疫病、晚疫病、白粉病、锈病、赤霉病、叶斑病、斑点落叶病、根腐病、炭某病、蔓古病、褐斑病、黑痘病、白腐病、叶斑病、茎古病、黑胫病等上百种病害。具有预防、治疗和铲除效果。

5、使用方法

(1)防治小麦、花生、玉米等作物的纹古病、根腐病、全蚀病、白粉病、锈病、叶斑病、赤霉病等病害,可在发病初期使用,每亩用30%苯甲·吡唑酯悬浮剂1500至2000倍液喷雾1至2次即可。

(2)防治黄瓜、西瓜、丝瓜、甜瓜等瓜类霜霉病、蔓古病、炭某病、疫病等病害,可在发病初期,每亩用30%苯甲·吡唑酯悬浮剂2000至3000倍液喷雾1至2次。

(3)防治柑橘、柚子、橙子等果树炭某病、沙皮病、溃疡病、黄斑病,可在发病初期,每亩用30%苯甲·吡唑酯悬浮剂1500至2500倍液喷雾1至2次。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288595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