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文化老人|清末显宦、诗人陈夔龙

毒品之王2022-09-27  12

贵州文化老人|清末显宦、诗人陈夔龙

在近代贵州历史的舞台上,有一批文化人物值得我们铭记。他们是在贵州反清斗争中率先宣传新文化、新思想的贵州辛亥革命先驱平岗;民国时期《贵州通志》主编任克诚、杨恩远:朱启钤,中国建筑的奠基人之一;颜和萧宪,著名书法家和著名出版家,作家和教育家谢和马宗荣。景景整理了宋洪宪《贵州近代文化人物》一书的内容,讲述了他们的主要履历,介绍了他们在文化事业上的卓越成就。

陈是晚清著名的官员和诗人

一位学者说:“晚清贵州人中,陈库隆是最重要的官员,写的诗也最多。”仔细一查原因是真的。

龙(1857-1948),字萧氏、萧氏、云氏、雍老、永安、华金楼诸、华金楼、宋等。贵州朱珪县(今桂阳市),其祖父和父亲在贵州做过县令。陈虎龙出生的时候,家里已经没落了。8岁时,父亲去世,生计越来越困难。这一切都是因为他的母亲,江,努力把他养大。陈聪明好学,在母亲的教导下,每天努力学习。他在1875年的省考中获得了第一名。经人介绍,他去四川巡抚公署当丁宝桢的副官。1886年,他去北京参加国考。他是中国的一名学者。历任兵部尚书、大夫、宰相、张静、内阁侍读学士、顺天知府、大理寺秘书。义和团运动后,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慈禧太后以光绪皇帝的“西兴”,任命八大臣驻京怀来县。八人中有七人是八旗人,陈库龙是唯一的汉人,也是顺天知府。1901年12月,调任河南布政使兼漕运总督。辛亥革命前,历任河南巡抚、江苏巡抚、湖广总督、直隶总督、北洋大臣。

作为一个深受封建王朝倚重的官员,陈库隆做了一些错事,比如参与镇压戊戌变法;在担任政府官员期间,他增加了民事税徭役,以增加政府收入;亲返贵州期间,建议镇压贵州1911革命党人;宣誓效忠清廷,抱残守缺,不求进步,等等。同时,基于自己的基本性格和较强的办事能力,也做了一些利国利民的积极的事情和好事。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清廷及其权贵纷纷出逃。没有人出面对付敌人,北京在敌人手里一片混乱。龙得知八国联军点名要王子见面议和,当即提议给慈禧写封信,就在逃跑的路上。慈禧报告后,奕劻和李鸿章奉命回京主持与敌议和事宜。和谈时,俄苏代表想先与清政府签订“和约”,以便在东北攫取更大的利益。由于和陈的坚决抵抗,俄国的阴谋失败了。庚子的和平谈判是在八国联军的胁迫下进行的,最后的条件很苛刻。慈禧接到报告后,不敢表态。最后,在她的默许下,她于1901年与八国联军签订了《辛丑条约》。陈虎龙经常评论负责庚子谈判的中方负责人李鸿章。李鸿章“在外交上,限于环境,虽受辱迁就,但也为亡国作了一些有力的举措,解除了一些危机”。这个评论,也算是陈库龙自己的老公吧,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陈葵龙在义和团运动中的表现进一步得到清廷的赏识,成为他政治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陈是极其勤奋的。在每个岗位上,很少有留在官邸的,过了一点空,就去各自的地方了解情况,做一些好事。清朝末年,吏治腐败依然猖獗,很多官员以权谋私,“穷尽天下之膏,为己挥霍”。陈吉龙深感“公款有限,怎能多花”,于是下大力气整顿吏治。如“之前有兼职的,全部由赵鉴定核实。虽然我生同事的气,但我也是”。在与洋人的交往中,他学到了一些国际商业的知识,学会了一些处理商业金融中洋人与自我矛盾的方法,如他尽力创办商业银行,以缓解中外商人的困难;同时偿还了华商欠德国商人的一千一百万两美元,维护了外商在中国的合法利益,维护了市场的正常秩序。1910年,他要求取消海防支援局、准军事货币货币局、薪训局、筹款局和印花税局。同时,天津财务合流处的设立,使直隶的财务管理更加科学化、现代化。当时直隶有一种纳税不是“正税”,是地方官员中饱私囊的重要渠道。对此,陈虎龙深知其危害和恶劣影响。1911年初,当咨议局下令废除差钱时,陈立即转发命令,并命令各州县的官员一起清理,这是对地狱的付出。这一举措对当地人民非常有利。

北京的修复有一些成就。丧权辱国条约签订后,10月慈禧和光绪皇帝定期回宫,李鸿章和奕劻以“京师已破,急需修缮”为由,要求xi安派大官承担战车路工程的修缮。首先,张柏芝和桂春被选中。慈禧太后起用陈为顺天知府,其职责所在,情况熟悉,并派陈与兵部侍郎共同办理。陈葵-龙与张柏喜等人约定,“包工不准要回扣,资金全部用于工程,他派的公司一律自备车马,洁身自好。”在过去的几天里,四大巨头一直在努力检查和监督工作。3月,修复工程基本完成,成功迎接慈禧和光绪皇帝回京。陈在修复北京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次年,陈坤龙任漕运总督时,捐银一万两,倡议修复北京正阳门城楼。在清廷的支持下,他又陆续增加经费三十万两,彻底修复了正阳门城楼。

真的只有陈一个人在苏州城外修寒山寺。在任江苏巡抚期间,因寒山寺破败不堪的景象,他决心修缮寒山寺。他捐出自己的工资,筹钱重建山门庙,重铸了一口重四千多斤的钟挂在钟楼上。中原文徵明草书张继的《枫桥夜泊》,因长年剥蚀,几近毁坏。又请朴学大师、书法家俞樾执笔,将施乐立于寺中。

辛亥革命后,陈昆龙被迫结束仕途,从天津迁到上海,开始了长达37年的为官生活。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顽固的前朝元老。因循守旧,忠于封建王朝,一直把自己当成清廷的老臣,拒绝做民国的官,一直盼望清朝复辟。这种希望彻底破灭后,陈库龙才真正过上了前官的悠闲生活,常年旅游喝酒看戏。并与一群“老年”诗人组织“一社”,吟诗互慰。1948年8月17日,陈昆龙在上海逝世,享年91岁。

陈对他的家乡贵州一直怀有感情。当他成功的时候,他被建议回到他原来的家乡江西抚州。他不为所动,答道:“今天他在贵州发了大财,剩下的贵州也赔不起,剩下的也不能输给贵州。”他平时喜欢保存贵州信息,介绍贵州,宣传贵州。他凭着自己的努力,收集出版了贵州前贤的著作,如杨龙友的诗集《山水迁徙》、《寻美堂诗》(当时仅有的海中之书)、郑子寅的《巢诗》、周其玮的《同党诗》、《贵州诗跋》等。陈昆龙一生痛恨新学,但当乡亲们来请他支援筹建贵州省立公立中学时,他捐了4000两银子。

作为诗人,陈昆龙写了近万首诗,编辑了几十首诗。他是同治、光绪、宣彤年间兴起于中国诗坛的同光诗派的追随者和代表诗人。这个学派主张诗歌创作“不拘盛唐”,主张学宋学唐,但学唐主要集中在中唐的韩愈、孟郊、柳宗元,而不是盛唐的李白、杜甫。这一点在陈昆龙诗歌的遣词造句中可以清晰地体会到。他与同光的代表人物、陈、郑等合唱,其中不乏艺术品位较高的诗作。从内容上看,同光诗人早期主张变法、反对外国列强入侵的作品还有很多,而陈昆龙的诗歌几乎找不到这样的内容。他的作品主流和后期“同光”诗人一样,多写个人生活经历,多吟咏山水物事,相呼应。辛亥革命后,表达了缅怀老王、希望清帝复辟的思想。应该说,陈库龙是一个典型的光体诗人,但不可否认,陈库龙的诗歌中不乏艺术性很高、艺术感染力很强的作品。因此,因其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被现代著名诗学史家王必江收录。

陈葵龙的诗歌主要有《松寿堂诗集》(编自《庄》、《燕台集》、《怀普集》、《大良集》、《太素集》、《何集》、《北门集》、《开元集》等。),华金楼诗储和明远集。

2013年至2014年,贵州民族出版社收集整理了陈坤龙的作品,出版了《陈坤龙全集》(上、中、下册,320万字),为读者和学术界提供了完整可靠的陈坤龙作品。陈是清末(光绪、两朝)一位非常重要的大臣,他的一生参与了晚清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他是研究晚清历史不可回避的人物,也是晚清传统诗歌的代表人物之一,是研究清末民初旧体诗的人不可忽视的人物。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80891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