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重文轻武的思想有多严重?文官杀人,武将不敢说话


宋朝重文轻武的思想有多严重?文官杀人,武将不敢说话

学过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宋太祖赵匡胤有一句祖训,规定公务员不能轻易被杀,除非他们反叛叛国。所以在宋朝的300多年里,基本没有主动杀一个秀才的。这是为什么呢?主要原因是宋朝重文轻武的思想太严重。

第一,文官的比例大于武将

宋朝鼎盛时期,文官的权力基本覆盖了整个宋朝,连武将都是文官,不是武将。武将没有发言权,去哪里打仗,用什么样的法律,都得听文官的指挥。

比如枢机主教这个官职,主要负责军政,军政大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唐朝使者的职位是枢密院的首席官员,由太监担任。到了五代,枢密院逐渐被武官控制,到了宋代,唐朝又发生了变化,在位者逐渐从五代的武将变成了文官。

据不完全统计,北宋时,共有85人担任过枢密使。其中公务员63人,占74%,武将22人,占26%。担任过议会二把手的有143人,其中20人是武将,仅占14%。

第二,武将没有实权。

从上面可以发现,文官的比例比较大,武将的比例比较小。很多人看到这个会疑惑。既然有武将,那他们的实权呢?

在宋仁宗时期,有一个叫狄青的军事指挥官。狄青在定州工作时,老部下焦涌路过,两人一起喝酒。酒喝到一半,焦涌被狄青的上司韩琦抓住了。韩琦是一名公务员。原因是有人起诉焦涌克扣军饷,狄青急忙求情:“焦涌有军功,是个好人。”

韩琦的回答也很简单。“跟东华门外状元唱歌,真是好小子。这是个好孩子吗?”意思是真正的男人努力学习成为一名学者。你们这些带兵打仗的莽汉算什么?韩琦在狄青面前杀了焦涌。这件事可以说是宋朝重文轻武的最生动写照。

第三,毛祖训不杀公务员。

重文轻武的思想在皇帝身上也表现得淋漓尽致。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腾讯视频最近热播的剧《中国梦》。官家(宋朝皇帝的名字)得知顾是进士,却在皇城做了官,也就是武将。官方家庭看起来很惊讶。可见重文轻武的思想已经从上到下根深蒂固。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重文轻武的思想呢?这得从宋太祖的赵匡胤说起。

宋朝之前五代十国相当混乱,不到一百年就出现了十多个国家。那段时期国与国之间互相争斗,大国欺负小国,小国不服联合其他国家对抗大国,篡位夺权非常严重。这就造成了一个现象,铁军和流帝。各国统治者也都是军人,官员的升迁都是基于军事功绩。所以当时军人的地位是很高的。

当时,赵匡胤为周太祖的郭为工作。把皇军掌握在自己手里,在陈桥发动兵变,黄袍加身,逼迫年仅七岁的周公皇帝退位,建立宋朝。

经历过这些事情的赵匡胤知道,武将权力过大必然会威胁到中央政府的统治,也许有一天他会被取代。所以赵匡胤当了皇帝之后,打着奖励所有武将的幌子,在酒席上拿了一杯酒来解除兵权,用文官代替武将来统治。之后建立了“不杀士大夫”的祖训。

结语:虽然重文轻武的政治措施对宋朝的繁荣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萧何成功,萧何失败”。这一政策也削弱了宋军的战斗力,宋军在与北方游牧民族的战争中屡战屡败。另外,公务员越多,财政支出越大,人民负担越重。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宋朝衰落了。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174613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