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蛉
2009年,一篇名为《熟悉》的高考作文红遍网络,不是因为考生的文采,而是因为作者在作文中通篇使用了甲骨文。
更不用说甲骨文本身掌握的难度了。当时国内只发现了1000多块甲骨文,但作者用这些字就能写完一篇800字的文章。难度可想而知。
那么,这篇文章最后得到了怎样的分数呢?作者的生活因为这篇文章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草蛉
从小对古文字感兴趣
本文作者是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的黄草蛉。据悉,黄之的父母这些年一直在深圳打工,他是跟着奶奶长大的。
小时候奶奶会带他去寺庙拜佛。黄哥看到庙钟上刻着一些歪歪扭扭的铭文,很好奇。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黄哥就和古文字结下了不解之缘。
然而,黄哥真正接触古文字是在高二的时候。北京奥运会的时候,黄哥在历史纸上看到了几个奥运会的小数字。这些图像是由甲骨文变化而来的,栩栩如生。
数据映射
根据对这些形象的观察,题目要求我们选择他们是由哪一类人物转化而来的。黄哥选的是大篆,正确答案是甲骨文。于是他回去后就开始在网上查甲骨文和大篆的区别。
黄蝇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当承载着丰厚文化底蕴的文字映入眼帘,眼睛就离不开屏幕。
黄哥对比后发现,甲骨文更像一幅画,而大篆更有文字结构和走向。从那以后,黄哥就对古文字产生了兴趣,尤其是甲骨文。
在日记和课本里,黄阁时不时会写几个甲骨文字。高中毕业后,黄之想在暑假学习更多的古文字。当地新华书店买不到相关书籍,他一口气跑到成都买书。
甲骨文/资料图
不久后高考成绩出炉,黄哥成绩只够三本线。这是黄之无法接受的,他有一个名校的梦想,所以他选择复读。幸运的是,在复读的那一年,他遇到了识古文字的老师溥体超。
在课堂上,浦老师讲文言文的时候,经常会讲解一些有趣的词语,介绍它们的演变以及背后的故事。
回忆起今年复读的经历,黄歌激动地说:“我发现特别有意思。一方面明白了文字的魅力,另一方面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我感觉遇到了一个很了解我的人,那一年我疯了一样去请教和学习蒲老师。”
数据映射
难得遇到一个对古文字也感兴趣的学生。蒲老师觉得很欣慰。他总是把黄哥需要的东西都给他,把他所有的古文字知识都给他。在甲骨文的研究中,黄鹂发现了真正的乐趣。
黄哥说:“心烦意乱的时候,看看甲骨文之类的古文字,马上就能平静下来。在蒲老师的教导下,我不知不觉地认识了很多甲骨文,后来甚至可以用甲骨文写出完整的句子,让我很惊讶。”
有时候身边的同学看到黄阁写的甲骨文会很惊讶。一个普通高中生能写出如此艰涩生僻的字,真是不可思议。
数据映射
毕业时,很多学生让他借助甲骨文写下他们的名字。有些人的名字在甲骨文里是不存在的,所以黄阁用大篆代替,连大篆都没有。黄哥根据甲骨文的特点创造了几个古文字。
我的同学都很佩服黄哥在古文字方面的造诣,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在即将到来的高考中,黄哥会用甲骨文来写作文。
高考作文惊现甲骨文
高考前一周,学校给考生发了通知,没有规定不能用古文字答题。当时黄立就想:高考阅卷这么快,怎么才能打动阅卷老师?
无疑,用甲骨文回答论文是个好办法,但也有风险。因此,他特地请教了蒲老师。
草蛉
蒲老师的回答是最好不要,因为阅卷老师大概率没有学过古文字,这样的卷子很可能会被判0分或者低分,风险很大。
况且黄哥的写作水平还不错,没必要冒险。但是黄哥不听。考试的前一天晚上,黄哥还在想要不要用甲骨文写字。
“我不希望我的作文在二三十秒内被评判。我要引起老师的注意!”最终,黄鹂决心一搏。
数据映射
回忆起这个决定,黄歌感慨道:“我当时以为我的作文可能会得低分,但我不后悔。有机会用自己喜欢的文字写文章。如果我没有这样做,我会后悔的。就算再失败,我也要东山再起。”
2009年6月7日,高考考场上,黄之目光坚定地走进教室。语文考试开始后,他率先写了一篇作文。
因为命题作文,黄哥演的空被进一步压缩,但这并没有阻挡他用甲骨文写作的决心。他先在草稿纸上用汉字写作文提纲,,然后开始用甲骨文写文章。
数据映射
受限于甲骨文本身的字数和黄阁的水平,他在写作中遇到了很多甲骨文没有的字。无奈之下只好用大篆代替。
作文写完的时候,已经过了90分钟了。他不得不在剩下的题上努力,最后危险地完成了试卷。800字的古文字作文,黄哥从来没试过。
他一写完,就松了一口气。他不想过多预测这篇文章的结局。既然他选择这样做,他就准备承担代价。
2009年6月中旬,全国各地,高考试卷已经提上日程。这一天,在四川成都,高考语文试卷评卷室里,突然传来一声惊呼,黄哥的甲骨文作文找到了。
数据映射
看完这篇文章,阅卷老师一脸茫然。试卷上的字看起来像涂鸦,但却出奇的规整迷人。就连阅卷老师也从中发现了一些认识的字,看起来像是古代汉语。
阅卷老师不敢大意,直接把试卷上传给了阅卷组长,但阅卷组长同样是一片空白,只能进一步向语文试卷质量检查组汇报情况。
当试卷拿到几位资深质检专家面前时,他们也是傻了眼。
你基本能看出来这篇文章用的是古文字,但是他们不知道具体用的是哪一个,也不知道作文里的字。毕竟学过古文字的老师很少。
数据映射
没办法,质检组只能求助四川大学的一位古文字专家。很快,专家传来消息,这篇文章大部分是用甲骨文写的,中间有少量篆书和青铜器铭文,字体很标准。
同时,专家们也交出了翻译好的作文。
阅卷组审核后发现,这篇文章的题目虽然符合作文题目的要求,但文章内容偏离了主题,很多句子读起来不够连贯流畅。所以阅卷组6分。
黄哥的目的达到了,试卷也确实得到了老师的重视,但是分数少得可怜,远远达不到平时的作文水平。
草蛉
高考成绩出炉后,黄哥的实际分数比预估分数低了40分左右,而这40分就在作文里。然而他428的总分只达到了当年四川省的三本线,他的名校梦似乎又一次破灭了。
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虽然作文分数不高,但是使用甲骨文的写法却不胫而走,很快就传遍了整个社会。黄阁在甲骨文方面的造诣引起了很多大学的关注。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表示,黄阁可以作为特殊人才录取,四年学费全免。然而西南财经大学并没有古文字专业,这让黄哥有些犹豫。
紧接着,有媒体提出,复旦大学正在考虑录取黄阁。
西南财经大学
几年前,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破例录取了一个只有高中学历的三轮车司机,让黄哥原本落榜的成绩顿时变得扑朔迷离。
据报道,复旦大学古代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刘钊与黄阁进行了一次谈话。
交谈中,刘钊教授毫不吝惜地展示了自己在古文字方面的才华,但同时也表示黄哥读书不够,有些字的使用不够准确。希望他能摆正心态,到了考研阶段,能拜在他门下。
黄立错过了考上复旦的机会,但也有其他学校对他的重视。
网络图
高考第一阶段结束后,湖南大学对他进行了古文考试。虽然他达到了标准,得到了专家的肯定,但是总分太低了。湖南大学经过反复考虑,放弃了黄蝇这一特殊招数。
紧接着,四川大学也组织了一批古文字专家对其进行考察。这次黄鹂的表现让川大很满意。
最后,川大做出决定先把黄哥招到川大成都学院。像这样的黄哥,如果在古文字方面表现出更优秀的研究能力,可以正式转到川大。
对于这个提议,黄哥欣然接受,他有信心学校会看到他在这方面的能力。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2009年9月14日,黄戈和2009级新生一起参加了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的开学典礼。他终于实现了他的大学梦。黄哥的入场引起了热议。许多人觉得这样一个特殊的举动是不公平的。
因为黄阁只是在古文字学习上展现了自己的水平,整体成绩太差,对于那些在冷门领域有所建树,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来说,不公平。
一些人也赞成这样的举措。现代社会强调人才的专业化和卓越化。只要在某个领域有突出表现,给点特殊福利也不是不可以。
更何况黄阁研究古文字是关于中国优秀的历史文化,要照顾到。
数据映射
因为自负和自负而被教授抛弃。
为了培养黄蝇,四川大学联合锦城学院,专门为黄蝇定制了一套教案。专门重新聘请退休的古文字专家何正教授返校,和他一对一授课。
接下来的两年,黄阁跟随何正教授学习甲骨文,大三正式调入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在黄阁正式成为川大学生后不久,何正教授突然辞职。
关于这一点,何正教授说:“这个学生太浮夸了,不可能是研究人才。我不会再教他了。至于以后学校让他教谁,我不管。”
黄哥和教授
短短几句话,何正教授就离开了学校,而川大的老师们却不能对此事置若罔闻。他们只能从何正教授那里了解更多的情况。
在老师们的追问下,何正教授说:“我教他先秦时期的文学和古文字,他却对外说他研究过《文心雕龙》,与我们的研究无关。他说这话的时候是在吹捧自己。
近两年来,这种事不止一次发生在他身上,屡教不改。他没有心思做研究。两年下来,古文研究几乎没有什么进展。我不想再浪费时间了。”
数据映射
就这样,黄哥和何正教授的师徒关系到此结束。黄鹂作为学校专门招的偏才和怪才,只能按照学校的培养方向一步步走下去。
从一个潜心研究甲骨卜辞的天才,到被导师抛弃,为什么黄阁在短短两年内变化如此之大?不难想象,这和他这两年的待遇和环境有关。
明明只有三个学生,却被专门招到国内某顶尖大学。
就是在这样的高等学府里,黄阁依然可以得到学校的优待,被一位知名的古文字专家收为徒弟。久而久之,这些都成了他自吹自擂、自负的资本。
数据映射
学校的重视和同学的推崇,让黄阁一步步失去了自己的内心,错过了一次绝佳的学术研究机会,让自己成了一个小丑。
他不珍惜这个在名师身边学习的机会,来到这样的地方让人觉得惋惜,不禁一脸轻蔑。
参考数据
[1]《成都晚报》《四川大学破格录取甲骨文专业考生及教授不愿任教并递交辞呈》
[2]“闽南网”,黄鹂被“拒教”,根源是“叛教”
[3]长江商报,“招聘“极客”不应只迎合社会情绪”[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