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语文课本里的鲁迅
鲁迅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和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对五四以后中国社会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世界文坛上享有盛誉。鲁迅作品一直是中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代又一代的中小学生从鲁迅先生的作品中学到了典范的语言、睿智的思想和深刻的批判精神。建国以来,中小学语文教材经历了多次调整,但鲁迅一直是教材中入选作品最多的作家。
编写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安排了专门的“第一次认识鲁迅”单元,其中不仅有鲁迅的代表作品,还有其他回忆和纪念鲁迅的作品。选自鲁迅小说《故乡》少年跃起的大地,已入选系列教材,是小学生最熟悉的鲁迅作品。鲁迅散文集《野草》里的一个好故事创造了一个美好的梦。六年级上册选自鲁迅侄女周野的回忆文章《我的叔叔鲁迅先生》。通过生动的事例,表现了鲁迅先生对黑暗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关怀;臧克家的诗《一些人——回忆鲁迅》歌颂了鲁迅为人民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本单元语言园地“日积月累”一栏中还安排了鲁迅的名言,引导学生初步了解鲁迅的思想。编写小学语文教材的目的是引导小学生了解鲁迅的基本情况,初步感受鲁迅的文学成就和精神品质,积累鲁迅作品的阅读经验,为进一步学习鲁迅作品和精神打下坚实的基础。
汉语教材
7部鲁迅作品选自初中语文统编教材,5部选自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共计12部鲁迅作品,其中散文3部,小说5部,杂文4部。如下所示:
源地图
这些作品堪称“最经典”的文本,几乎每一篇都被选入十余套语文教材,是几代中国人最熟悉的文章。仅从改革开放以来这些作品在主要初高中语文教材中出现的频率统计,《故乡》入选14套语文教材,《孔乙己》13套,《藤野》12套,《社戏》11套,《从百草园到三潭印月》10套,《有中国人失去自信》10套,《祝福》10套,《纪念》10套。
"阿昌与<山海经>:与上述作品相比,出现在文中并不算早。1990年进入自读教材,后成为2001年人教版、人教版标准版、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正文。这篇杂文的风格充满了温情,不同于鲁迅尖锐陈旧的杂文风格,有助于学生了解一个更加立体的鲁迅形象。
除了课文,初高中语文教材统编还以各种方式开展延伸阅读。
一、课后通过“思考与探究”拓展阅读。比如学习藤野先生之后,展开阅读<呐喊>:前言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读《社会歌剧》,引导学生扩大阅读原文开头,通过完整的文章阅读,进一步把握文章主旨;在学习了孔乙己之后,拓展了对示众、医药等小说的阅读,通过比较阅读,对看客形象进行分析和理解。
二、通过“名著导读”板块拓展阅读。七年级上册,教材设计了名著《晨花夕拾》的阅读指导板块,以鲁迅的散文作品为重点,引导学生从“鲁迅的童年”、“鲁迅笔下的那些人物”、“鲁迅的儿童教育观”等话题学习《晨花夕拾》全书。
第三,通过选取别人回忆鲁迅的文章,丰富学生对鲁迅的了解。比如萧红《缅怀鲁迅先生》选在七年级下册,通过生活琐事还原一个“真实的、人道的、生活化的鲁迅形象”。比如在《藤野先生》,增加徐守尚《死党鲁迅印象》中的片段,帮助学生了解鲁迅“弃医从文”的经历。
统编语文教材通过“1+x”的延伸阅读和介绍他人的鲁迅写作,在文本中与鲁迅作品形成立体结构,引导学生站在不同的视角,通过不同的文体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和策略,真正走近鲁迅。
从教材中选出来的鲁迅作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会根据教材编写框架的需要做一些调整。这是基于中小学教材统一规划,考虑一线教学反馈的正常调整。
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鲁迅先生的作品从来没有大规模地“撤离教科书”,鲁迅先生一直与所有使用中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孩子们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