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有哪吃双皮奶?

广州有哪吃双皮奶?,第1张

仁顺双皮奶 啦,味道不错,在广州最有名的吃双皮奶的店铺,有多间分店~

仁信双皮奶

据说,清朝末期,仁信双皮奶的创始人——董洁文与其父董孝华在顺德大良白石村以养牛为生,并跟着父亲做牛乳。大良附近多土阜山丘,水草茂盛,所养的本地水牛,产奶虽少,但质量高,水分少,油脂大,特别香浓。故大良水牛奶极受欢迎,水牛养殖业一直十分繁荣。

但是当时没有电冰箱,董父常为牛奶保存绞尽脑汁。有一次,董父试着将牛奶煮沸后保存,却意外地发现牛奶冷却后表面会结成一层薄衣,尝一口,居然无比软滑甘香!从此董家的人都迷上了这种多了一层“皮”的牛奶,一试再试,制成了最初的双皮奶。

如今九十高龄的董洁文对记者说,又经过十几年的摸索和改良,她制作双皮奶的技术日益精湛,生意也非常好,但非得用碗装后挑到乡镇去卖,非常不方便。1952年,她尝试着将自家的杂货铺改成专卖双皮奶、牛乳等的甜品店,成为今天的“仁信”。

1958年公私合营,“仁信’,店不得不中断了下来。政府将仁信老铺收归国有,大良几家甜品店合为一家。

六旬老太成就“仁信老铺”

1978年,政策又允许私人领取营业执照经营。1979年,66岁的董洁文先拔头筹,领到了大良镇第一张个体工商营业执照,注册资金为13的元。“仁信”老铺正式复业。最初的店铺环境相当简陋,几张木桌,几条木凳,就是全部摆设。当时店里只经营双皮奶、炖鸡蛋、牛乳等两三种甜品,品种不多,但很受当地人欢迎。此时的顺德、广州等地还有其他店铺有“双皮奶”。

无论是老字号的“仁信”双皮奶店,还是别的双皮奶店铺,经营模式都与原来的不一样:经营品种方面,甜品品种增多,原来仅有双皮奶、鲜牛奶、炖鸡蛋等不到10个品种,如今各种冰淇淋、西果制品等冷热饮不下100种;经营理念方面,据这两年从顺德扩展到广州、有七十年历史的大良仁信双皮奶店的负责人介绍,在竞争中,甜品要走新派路线,才能吸引食客。如顺德最出名的双皮奶,不但有冷热两种吃法,还可与红(绿)豆、莲子、鸡蛋搭配,换着口味吃。尝过了双皮奶还可以试试甜品点心,比如姜汁撞奶挞,是把姜汁撞奶与蛋挞相结合,颇有新意

双皮奶唇齿香

【详细说明】

世界甜品之都在中国,中国又以广东为最,广东则奉“双皮奶”为甜品中的极品。这种源自广东顺德的传统小吃由水牛奶、蛋清和白糖等混合炖制而成,状如膏,色洁白,质感细腻嫩滑,似婴儿肌肤般吹弹可破,口味甜香清淡,似江南美女般温润多姿,可热饮亦可冷食,润肺养颜,堪称绝妙。其特异之处还在于含有双层奶皮,一层甘香,二层清香,故名“双皮奶”。广东人,尤其顺德、广州两地,没有几个人没吃过双皮奶,可在国内其他地方却少有人知。这样一个美食极品何故埋没广东市井百余年?2006年3月,一位花甲老人走到台前,细述其中原委,并将其历练了半个世纪的双皮奶绝技呈现在了世人面前。

执著学艺富家少爷卧薪尝胆

据说清朝末年,顺德大良一位叫何十三的农家子弟,在清晨烹制早餐时,不经意在水牛奶里翻了个花样,不久有个识货的老朋友买去了配方,开了间食档,这顺德双皮奶便吃成了传统。此人膝下无子,临终前将绝技分别传于三个人,并让他们立下毒誓绝不外传。因先师名中有个“信”字,同时也为表明信守诺言之意,三人都将店名取为“×信”,悉心经营,传承百年。如今在广东各地,历史悠久的双皮奶店已不止三家,究竟谁是正宗,已无从考证,但有意思的是,他们多以“信”字命名,其绝技配方则千金不易。

今年68岁的温庆才老先生是地道的顺德人,祖上也曾开过一家双皮奶店,在当地红极一时。他清楚地记得一个大户人家几乎每天都要来店里订购二十盅双皮奶,说是家里的太太、小姐们特别爱吃,将其视为养颜秘方。温庆才就是闻着这股独特的奶香味长大的,对双皮奶有着难以言表的情感,他很小就立志继承家业,将其发扬光大,无奈自己既非长子、也非嫡传,固执的父亲就是不准他学习。

温庆才16岁那年,大哥偷偷跑去参了军,他本以为机会来了,谁知父亲还是不肯传艺于他,硬要等大哥回心转意,大娘也以他们母子要篡夺家产为由,从中作梗。“我不过是想将您的绝技发扬光大,有什么不对?”温庆才跟父亲大吵了一架,但最终只争取到在店里帮忙,绝不教他技术。他并没有就此放弃,从跑堂伙计做起,一直默默努力等待着机会。

双皮奶的制作过程看起来非常简单:先将鲜牛奶炖滚,趁热倒在碗里,热气会使牛奶表层结出奶皮;待牛奶完全冷却后,让奶皮留在碗底,将牛奶倒出,加白糖、蛋清均匀搅散后,再倒回刚刚有奶皮的碗里,使碗底的奶皮浮起;然后将其放到火上继续炖蒸,适时起锅、冷却,新的奶皮生成,是为双皮奶。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其实其中暗藏许多玄机。如原料的选择上,牛奶必须是清晨新挤的水牛奶,鸡蛋必须是土鸡蛋,白糖则以本地所产为优;三者的搭配比例也得恰到好处,既有奶香,又有蛋味,香而不重,甜而不腻;蒸炖的火候和时间也很重要,多一分则嫌老,少一分则嫌嫩,最好是如丝如绸,入口即化……这些细节没有真功夫是做不出来的。

温庆才一边帮父亲打理店里的日常事务,一边钻研双皮奶制作技术,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就虚心请教。父亲开始闭口不答,后来看他勤奋可嘉,偶尔也指点他几招。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温庆才到店第三年的三月,父亲因事外出,那几天的双皮奶不知为什么,味道和口感都大不如前,老顾客怨声载道,营业额直线下滑,店里几个师傅急得团团转,就是找不出原因。这时,温庆才挺身而出,指出问题可能出在牛奶上,大家仔细分析,最后发现是新换的供奶商在牛奶中掺了不干净的水。父亲回来后,对温庆才说:“如果不是你,咱家这几十年的招牌就砸了,我不能违背家训教你技术,但可以允许你给我做帮工,学多学少就看你的天分了。”实际上,父亲已经默许了他偷偷学艺。

添增新品甜品大师再树品牌

温庆才在自家老店一做就是十年,终日刻苦努力,潜心研究,技艺不断精进。文革后,老店因故倒闭,他被迫回家务农,但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爱好,每日仍然沉迷于甜品制作和新产品开发。经过又一个十年的历练,他的双皮奶技术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每一个细节都拿捏得恰到好处,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做法。此外,他还四处游历,足迹踏遍了广东、广西、福建等多个省市,搜集民间美食秘方200多个,总结了许多传统甜品的经典做法。如常见的红豆沙、绿豆沙,一般家庭主妇都会做,可并非人人做得好。首先要选取易于熬煮的大粒红豆,用大火去壳,小火炖肉,慢慢熬煎,直至水与豆沙成均匀糊状,然后加细白糖调味,也可加少许陈皮增香,以去除水的青涩之气和豆子的硬气。如果加上百合、莲子、西米、海带等,则可以变换出十几种不同的甜品,口味也更丰富了。再比如芝麻糊、杏仁糊、花生糊等,一看炒工,二看磨工,三看果仁、砂糖与面粉的比例,也有很多学问在里面。

发自内心的喜爱使温庆才对甜品渐渐达到痴迷的程度。1980年,一位甜品店老板慕名找到他,想聘请他担当自己店里的大师傅,被他婉言拒绝,对方以为他嫌钱少,又把价钱提高,结果温庆才笑笑说:“我图的不是钱,如果您那里有比我厉害的师傅,不给钱我也去。”几个月后,他听说番禺一家甜品店的姜撞奶、窝蛋奶、凤凰奶糊远近闻名,便主动上门求职,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姜撞奶是番禺特色美食,由牛奶、白糖、姜汁等凝固而成,既有牛奶的清香,又有姜的芳香,却丝毫不见辛辣味,一口下去,热气上涌,特别适合冬天食用。温庆才在番禺工作了三年多,之后又来到广州,先后供职于多家著名的甜品店,50岁时已精通国内外三十几个系列、数百个品种的甜品制作,尤其在广东地方特色甜品方面造诣极深,跻身民间甜品大师的行列。

2004年10月,第五届中国美食节上,双皮奶继2001年后再次荣膺“中华名小吃”称号,温庆才应朋友之邀参加了在重庆举行的颁奖典礼,没想到会上十个人中有八个人问他的第一句话都是“什么是双皮奶”。一个在广东流传百余年、家喻户晓的经典美食在省外竟然无人知道,温庆才深感意外和迷惑,再看看国内的甜品市场,到处充斥着打着美国、意大利、韩国旗号的冰淇淋店、饮料店,品种简单雷同,风格千篇一律。与这些进口甜品相比,以广东甜品为代表的中国甜品更显精致、更有历史、更重营养、也更富内涵,是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的鲜明代表。考虑再三后,温庆才做出一个重要决定——将自己的双皮奶绝技及其他甜品技术公之于世,将南粤甜品文化发扬光大。

2005年初,温庆才与在美食方面具有丰富运作经验的广州食铭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共同实施这一推广计划。为了体现双皮奶的历史渊源,他们将品牌定名为“信记”,以广东地方特色甜品为主,其他地区的特色甜品为辅,在保留传统文化的同时,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的终端运营模式,通过推广形式多样的甜品屋、甜品店,将信记打造成南粤甜品文化知名品牌。

细化经营双皮奶店掀起投资热潮

经过半年多的紧张筹备,2005年7月,信记双皮奶有了第一家样板店,面对广州本地激烈的市场竞争,他们在经营上颇费了一番心思。首先,店面形象上,严格区别于市场上那些简单、陈旧的糖水店,在广东地方特色和传统文化中适当融入现代流行时尚元素,从牌匾、灯箱、桌椅、餐具、餐牌到店内装饰、店员服装,处处体现简洁、明快、清新、雅致的设计风格。其次,经营品种方面,在保留传统经典美食项目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甜品项目,开发大量新产品。如双皮奶系列,除了原味双皮奶、红豆双皮奶、莲子双皮奶、黑珍珠双皮奶、双皮奶窝蛋外,又推出草莓双皮奶、凤梨双皮奶、提子双皮奶等新品种;汤丸系列,除莲子红豆沙汤丸、芝麻糊汤丸、鲜奶汤丸等粤式汤丸外,还推出四川汤丸和江南酒酿丸子;此外,他们还在传统龟苓膏的基础上,开发出了蜜糖凉粉、鲜奶凉粉、炼奶凉粉、什果凉粉;在糖水、冰水系列中融入了正宗东南亚椰汁西米捞、西瓜西米捞、冰花雪耳、菠萝冰、红豆冰等。第三,品牌文化上,制作精美的宣传海报和宣传手册,详细介绍各种美食的历史渊源、民间传说、营养价值、制作工序以及信记品牌理念、品牌发展目标等,让顾客一边品尝美食,一边享受文化熏陶。

鲜明的特色和出众的口味使信记甜品店很快在广州崭露头角,知名度不断提升,拥有了一大批回头客。有许多外企白领经常到店里小坐,点上几碗双皮奶、几碗糖水,边吃边聊,煞是热闹。她们说:“广州的甜品店虽多,可是像信记这样环境幽雅、时尚的并不多见,而且其他家的甜品都是几十年的老品种了,不像这里有许多新品种、新花样。”许多顾客还把他们外地的朋友带到这里品尝甜品,而信记也不负众望,赢得外地顾客的一致好评。

为了迅速抢占全国市场,温庆才组织技术开发人员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一、通过调整工艺和配方,解决了双皮奶的原料局限。传统双皮奶要求必须采用脂肪含量较高的优质水牛奶,正是这一点限制了双皮奶的普及推广。温庆才结合自己数十年的制作经验,找到了有效的解决办法,运用他的工艺和配方,即使采用其他牛奶也能做出与水牛奶同样香滑的双皮奶。二、研制开发了双皮奶专用设备。普通蒸锅在蒸双皮奶时锅盖上方的水蒸气很容易滴到奶皮表面,影响味道和口感,该设备采用一种特殊的结构设计解决了这一难题,一次最少可同时炖蒸10盅双皮奶,使生产过程进一步简化,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三、对所有产品进行了系统分类,分为双皮奶系列、鲜奶系列、炖蛋系列、手磨糊系列、汤丸系列、糖水系列、冰水系列、龟苓膏系列、冰点系列、鲜榨果汁系列、特色饮品系列等,冷热搭配,特色鲜明。四、编写培训教材、录制教学光盘,将各种甜品的制作工序标准化、量化,保证没有任何烹饪基础的人也能轻松掌握所有技术。

2006年2月,公司正式面向全国招商,针对中小投资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不同形式的投资方案。投资者既可以单独学习双皮奶、姜撞奶系列技术,作为已有冰淇淋店、甜品饮料店、油炸、烧烤、涮烫、休闲小吃、中西快餐项目新的盈利点;也可以加盟信记品牌,根据自身和当地市场的实际情况,选择基本型、标准型或豪华型的投资方案。加盟费从几千元到上万元不等,除技术培训、配方资料外,还可享受公司强大的技术支持、营销支持、广告支持和每个月至少2种新产品后续支持。

其中,基本型涵盖了双皮奶、手磨糊、糖水、冰水等信记经典美食技术,投资者只要在商业区、旅游区、步行街、车站、学校附近选择一个5—10平方米的柜台、摊位或店面就可以投入运营,堂食、外卖皆可,经营方式灵活多样。从广州样板店实际经营情况来看,各种甜品的市场零售价从2元—10元不等,利润可达70%,投资回报率远远高于许多传统饮食项目。

随着炎炎夏日的到来,甜品销售进入旺季,与市场上大同小异的冰淇淋、甜品饮料店相比,信记甜品特色鲜明,品种多样,口味独特,营养丰富,市场空白,优势明显。值得注意的是,信记甜品还包括许多热食、热饮,一年四季都有市场,永远没有销售淡季。作为广东第一个面向全国进行大规模推广的南粤甜品文化品牌,相信要不了多久,信记双皮奶的招牌就会挂遍大街小巷,像北京烤鸭、开封灌汤包一样成为闻名全国的经典美食!

广州的街头巷尾。肠粉亦称卷粉、拉肠{此名得自肠粉的制作过程中的推拉动作而起}。肠粉是一种米制品,最古老的做法就是用布来制作肠粉,所以也有名叫:布拉肠粉。相传肠粉在抗日战争时期由西关小店泮塘荷仙馆无意之中创制它是将米浆置于特制的多层蒸笼中或布上逐张蒸成薄皮,分别放上肉类、鱼片、虾仁等,蒸熟卷成长条,剪断上碟。加以上原料的叫牛肉肠、猪肉肠、鱼片肠和虾米(仁)肠;不加馅的则称斋肠;米浆中加入糖的叫甜肠。街头巷尾的小食店、茶楼、酒家、宾馆均有供应。"银记"的牛肉拉肠、"伍堪记"的及第粥、"欧成记"的鲜虾云吞面,"三大美食名吃"汇集在一起。这里就是荔湾名食家。一次过就可以满足你对传统西关小吃的要求。杉木栏路165号的友联菜馆,也就是原来的清平鸡,清平鸡和菜心炒鸡杂都是必试的,我自己觉得那个鸡红还不错(这家不贵,但最好早点去很旺的) 上下九荔湾广场的西关人家,如果要试一下广州小吃,试试喝茶就来这里,种类够多,装修还原了以前西关的风貌,价钱不算很贵,艇仔粥,虾饺烧卖这些点心都尝尝,千万不要吃大碗的粉面呃,要留着肚子吃特色的东西~ 南信甜品,其实这里的东西西关人家都有,不过南信是老字号,出品正宗一点而已,老实说环境差了点,在上下九就有~ 陈添记鱼皮,在宝华路十五甫三巷,很隐蔽的一个小巷里,我自己没有去过,但很多人都说不错,值得一试咯 陶陶居在十甫路20号,这是广州的老字号,吃正宗的粤菜,去喝下午茶是不错的~ 许留山是来自香港的饮品店,广州很多地方都有,流行前线和上下九的东急都有,主要是芒果类的饮品咯,试试就好了,人又多,也挺贵的~ 兰桂坊不知道你们那边有没有,反正我最喜欢的就是烧乳鸽和木瓜雪蛤这两个长年特价的菜..沙面有一间,人也多.. 这几个都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几乎都在上下九西关这一带,不过上下九步行街国庆长假肯定多人,你要做好心理准备呃.. 琶洲石基村的黄埔古港公园(那里还有正宗的艇仔粥吃)。至于玩的地方啊,去越秀山咯,看五羊石像("羊城"的由来),珠江夜游我是比较推荐的,算是广州比较有特色的旅游线路吧,沙面岛也值得去一下..陈家祠,中山纪念堂,白云山这些地方有空就走走咯.. 广州小吃可分七大类:油器类(油炸食品),有油条、咸煎饼、笑口枣等;粥品类,有艇仔粥、伍湛记,及粥、瑶柱白果粥等;粉面类,有云吞面欧成记为代表)、沙河粉(可制成炒粉或汤粉)、猪肠粉、桂林米粉、濑粉等;糕点类,有萝卜糕、马蹄糕、伦教糕等;甜品类,各种红豆沙、绿豆沙,以及糯米麦粥、八宝粥、芝麻糊、杏仁糊、汤丸等,尤其以双皮奶和姜汁撞奶糊最为有名;粽子类,有甜粽和咸粽两种;杂食类,包括炒田螺、猪红汤、牛骨汤、酸辣瓜菜等。 艇仔粥 荔枝湾位于广州老城西郊,因历史上盛产荔枝而得名。据耆老宿儒介绍,艇仔粥的“始作俑者”是一个家道中落的广州“西关阔少”,他于经济拮据的窘境中,买了一只小艇,在荔枝湾做起了卖粥的营生。以油炸花生米、炸鱿鱼丝、炸米粉丝、生菜叶丝、海蜇丝、熟猪肚丝等作粥料,客人要吃时,就把粥料放入碗里,临时加入新鲜鱼片,冲入沸滚的味粥(这种味粥多用鸡鸭或生鱼的骨熬成),然后撒上芫荽、葱丝、紫苏叶,最后加入一小撮虾子、几滴麻油,热腾腾、香喷喷的端到游客面前。 广州前市长朱光同志在一首词中描写了夜品艇仔粥的雅趣逸兴:“广州好,夜泛荔枝湾。击楫飞觞惊鹭宿,啖虾啜粥乐余闲,月冷放歌还。”后来,艇仔粥的供应范围由荔枝湾扩大到珠江沿岸,西郊泳场和?“海角红楼”一带,以及西濠、东堤等处,及至岭南各处水乡。专营航仔粥的艇仔,大多在艇头竖立一面狗牙样嵌边的布旗作招牌,上绣“ⅩⅩ记”字样。 及第粥 老广州对及第粥,真是情有独钟。用猪骨、瑶柱、腐竹熬成粥底,然后生滚猪粉肠、猪肝片、猪肉丸。一碗热粥端上来,喷香喷香,令你垂涎三尺、食指大动。据说这粥原来不在粥店,而在饭店和酒家,如“炒及”、“青菜及汤”之类,后来粥店用“及”菜谱的猪三味做粥料,才称“及粥”。 广州每到万家灯火之时,长堤一带总会有许多滩档架炉设锅,炒卖起田螺来,现炒现卖,香味好不诱人。故有许多广州人都喜欢在晚饭之后,邀约三五知己,又或是?c心仪之人,沿着长堤一边散步、一边欣赏珠江两岸的风景、一边聊天。走累了,就找一田螺档坐下,炒两三碟田螺,开两三瓶啤酒,吹着江风,低尝浅酌,把酒谈心,真人生一大乐事也。 闻说炒田螺最初是从顺德传入广州的,但当时人们并未懂得使用紫苏叶炒田螺。虽然他们尝试过使用辣椒、蒜头、豆豉为炒田螺的佐料,但始终却未能除去田螺的泥腥味,实令人有美中不足之感。 后来,泮塘一个叫李细苏农夫无意中发现了用紫苏叶炒田螺可以除去田螺本身的泥腥味,于是这个方法就很快流传开来了。不久,人们再加以改进:在田螺下锅前先用油捞一下,然后再下紫苏叶炒,这样更能带出田螺的鲜味。于是乎,和味炒田螺逐渐成为了广州人所喜爱的一道特色美食。 田螺的营养价值很高。据分析,每百克螺肉含蛋白质18.2克,脂肪0.6克,还含有碳水化合物以及钙、磷、铁、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其中钙的含量特别高。 田螺又是一种药用动物。据记载,田螺肉味甘、性寒,具有清热、明目、利尿、通淋等功效。《本草纲目》说“田螺利湿清热,止渴醒酒,利大小便;治脚气、黄疸。”民间根据田螺有“清湿热、利小便”等之作用,常应用于治疗小便不畅、黄疸、中耳炎、痔疮等症。但因田螺为性寒之物,故有脾胃虚寒之人不应多吃。 双皮奶 据说当年顺德一位叫河十三的农家子弟,在清晨烹制早餐的时候,不小心在水牛奶里翻了个花样,不久有个识货的老朋友买去了配方,开了间食档,这顺德双皮奶便吃成了传统,这位老友就是如今文信老铺吴老板的祖先,而双皮奶也便由清末流传至今。浓郁的香气令双皮奶成了广州人的至爱,你看天河宏城广场旁的文信老铺川流不息的人群,就知道它多受欢迎了。 文信老铺的双皮奶注重选材,因而颜色和口味都显得端庄纯正。新炖的一碗热气腾腾地端将上来,香气都温润得好像二十刚出头的江南小媳妇;吞进一口去,更是清甜不腻,又端端像极了那小媳妇的细皮红唇,可以给你温柔渴望美妙人生梦想的。许多不食甜品的人却可以接受顺德双皮奶,也许就在于它口味中的那种温柔和郑重吧。文信的双皮奶有不少口味能够选择,可以是纯正的双皮奶,也可以是加了红豆、莲子、窝蛋、提子、姜汁等等的配料双皮奶,在炎炎盛夏,多一种选择,就是多一重好心情嘛。 广州人爱讲求的是清热解毒,所以吃甜品不能够没有龟苓膏,最好是加着甜甜红豆沙的龟苓膏:豆沙粗甜、龟苓滑苦,相得益彰。文信的龟苓膏属于总店配好、分店发送,不过豆沙还是有说头的:选用易于熬煮的大粒红豆,大火去壳,小火炖肉,慢慢熬煎,直至两个时辰之后,水与豆沙已成均匀糊状,再加细白糖调味,所以吃起来的时候不会有水的清涩气,豆沙也会细匀,不会有青黄不接的硬气。 南信姜撞奶 姜汁撞奶首创于番禺县沙湾镇,沙湾是鱼米之乡,养水牛产奶是当地农民副业。这里产的水牛奶浓度高,含脂肪多,可以制成多种奶制品小吃,其中姜汁撞奶最为有名,传遍广州、香港、澳门食肆。 蒸肠粉 蒸肠粉是一种米制品.其肠粉“白如雪,薄如纸,油光闪亮,香滑可口”。肠粉亦称卷粉、猪肠粉(因形似猪肠),现小食店、茶楼、酒家、宾馆均有供应。它是将米浆置于特制的多层蒸盘蒸成薄皮,分别放上肉类、鱼片、虾仁等,蒸熟卷成长条,剪断上碟。加以上原料的叫牛肉肠、猪肉肠、鱼片肠和虾米(仁)肠等. 挺喜欢的,百吃不厌。以前总是在小吃店叫上一粥一粉的,熏上点酱油,沾点辣酱,再加点萝卜干,热乎乎的,滑滑嫩嫩,感觉非常丰富,足够的营养,现在,这道小吃是正而八经的上了很多上档次的酒家餐台,无论是大排挡的小吃摊,或五星级的酒店,早茶午茶,夜宵都少不了,真正是入得小店,上得大堂。 广州有个地方叫沙河,广州还有沙河粉,是广州人都知道的,可能有人以为沙河粉就是白色的宽米粉,一般做成汤河粉和炒河粉,那你就错了,只有来到白云山脚的沙河粉村,才能品尝到沙河粉的创新做法,用各种调料,不同的做法,使得沙河粉口感清爽,很适合夏天吃。 一百多年以前,一些以打石为业的东江客家人,从粤东一带来到广州沙河谋生,这些打石的客家人,家家户户都有一台石磨,他们用石磨把大米磨成粉,调以源于白云山泉的沙河水,蒸出薄韧爽滑的水粄。客家人自古至今一直把这种食品叫做“水粄”。他们在墟地街(今沙河大街)一带开设了不少经营水粄的夫妻店。由于水粄价廉物美,人人爱吃,生意越做越旺。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店发展成了作坊,水粄制作工艺也日臻精巧,水粄的名声越来越大,越传越远。由于水粄是用源于白云山泉的沙河水调以大米磨成的粉加工而成的,当地人也就把其称之为“沙河粉”,或者叫做“山水河粉”,或简称“河粉”。 和味牛杂萝卜 据说是光绪年间一个居住在光塔寺附近的回族厨师发明的。光塔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清真寺,附近一带曾是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民聚居地。出于宗信仰,伊斯兰教教徒都不吃猪肉,故一个回民厨师就想到在光塔寺附近开了一家牛香店。他用牛肠、牛膀、牛肺、萝卜用加了花椒、八角等五种味料的酱汁慢火炆好几个小时,等牛杂炆透了,而萝卜又吸慢了加入牛杂味的酱汁后,再剪开小块,用小竹签串着醮辣椒酱吃,曰为和味牛杂萝卜,入口回味无穷。此味一出,果然吸引附近的回民甚至非回民都来光顾。于是,善食的广州人都纷纷仿效,和味牛杂萝卜一味流传至今了。

希望采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416246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18
下一篇 2024-02-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