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喜洲古镇多久关门

善存片2024-01-23  21

18点左右。饭店和店铺21点左右。从古城或下关乘坐开往 喜洲 的中巴,沿滇藏公路招手即停,票价5~8元,从下关至 喜洲 需1小时,当天可以来回,也可以在 喜洲 过夜,参加当地的晚会。第二天游览附近的蝴蝶泉等景点。

喜洲古镇,位于大理古城以北约18公里处,被誉为“白族第一镇”。

镇上保存着最多、最好的白族民居建筑群,也是大部分游客去往海舌岛的必经之路。

历史上的喜洲,不仅是一座军事和商贸重镇,更曾是南诏的国都,大理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去喜洲是一个临时的决定,也是一个意外的惊喜。

从进入古镇的那一刻起,就能感受到一种浓郁的民族风情,和江南一带的古镇大不相同。

绿意盎然、鲜花盛开,飞檐翘角的建筑,清澈蜿蜒的小河,还有穿着民族服饰行走在小巷中的少女和老人……

但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喜洲的古旧和真实。

喜洲是我见过最“原生态”的古镇。

年久失修的建筑,漫天缠绕的电线,甚至屋顶上都长出了荒草。而镇上的一些“景点”,或许都不能称其为景点。

比如紫云山寺,在参观的时候,我的心情是很震惊的——这也太破了。

但正是因为这种难得一见的破旧,让它显得无比珍贵。

带着难以名状的激动心情,走进这座无比破败的古寺。

紫云山寺始建于明代,现存主体为清代遗存,是喜洲“儒、释、道”三教合一的重要宗教建筑。

寺庙里各种物品的摆放十分随意,沙袋、木头、旧沙发、杂乱无章的草木……若非门口挂着十分正式的标牌,我会以为这是一座已经废弃的庙宇。

在这里,可以感受到一种纯粹而质朴的宗教情感。

或许信仰本就无关殿堂之美。

人与神的交流,只要心怀虔诚,即使在一个最简易的道场中也能够实现,每一位信徒都可以获得深入灵魂的慰藉。

大概是少数民族聚居的缘故,喜洲古镇的宗教建筑分布密集,除了紫云山寺,还有九坛神庙、十隍殿、魁阁等等。

其中,魁阁原是用来供奉魁星的,也就是喜洲的“状元楼”。

白族虽为少数民族,喜洲人也常以经商为主业,但对于子弟的教育却丝毫不放松,往往“儒商并重”,这也为喜洲文化艺术的繁荣打下了坚实而深厚的基础。

漫步在悠长的石板路上,欣赏两侧精美而富有年代感的白族建筑。想起老舍先生在《滇行短记》中有过一段生动的描写——

“喜洲镇却是一个奇迹。我想不起,在国内什么偏僻的地方,见过这么体面的市镇。进到镇里,仿佛是到了英国的剑桥,街旁到处流着活水;一出门,便可以洗菜洗衣,而污浊立刻随流而逝。街道很整齐,商店很多。有图书馆,馆前立着大理石的牌坊,字是贴金的!有警察局。有像王宫似的深宅大院,都是雕梁画栋。有许多祠堂,也都金碧辉煌。不到一里,便是洱海。不到五六里便是高山。山水之间有这样的一个镇市,真是世外桃源啊!”

对于喜洲的风貌,我似乎也想不出更为贴切的言语,就不去班门弄斧了。

如今的喜洲古镇,也有了一些清新文艺的气息,但比起我去过的其他古镇,在清新之中仍多了几分质朴。

就连街边的“小吃”也很“脱俗”。

我被一种好看的绿色水果所吸引,尝了尝,味道意外的好——竟是仙人掌的果实。果子分大小,大的贵一些,但其实小的更好吃。

渴了,吃一粒仙人掌的果子。饿了,啃一口热腾腾的喜洲粑粑。

就这样漫无目的在镇上散步,逛逛卖饰品的小店,拍拍古老而有特色的建筑,转眼间两个小时过去了。

刚好走得有些疲累的我,坐上一辆电瓶小车,准备前往下一站:海舌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415936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