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莆田九中对面有一家很大的渔具店,叫搏海户外 渔具精品店,刚开一年多时间,不过品种很多,都是有品牌的,老板喜欢海钓运动,路亚钓技比较拿手,教会了很多路亚新手,经常组织出海矶钓路亚钓鱼,下图是我们4个人在福清路到的鲈鱼
比较轻松的筏钓、近岸船钓北面在连江、罗源,南门在福清、莆田(现在不是船钓的好季节);如果是矶钓,近期泗礵列岛和台山列岛较好,但台山去的人太多,不如去泗礵列岛,具体联系方式网络上应该能找到,不过最好联系福州的海钓钓友。莆田市 秀屿区位于福建东南沿海中部,海域面积2800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243公里。作为福建省重要核心港区之一,秀屿港是大陆与台湾直线距离最近的港口,年吞吐量超过1000万吨。依托港口优势,秀屿区重点发展临港产业,打造一批重大项目,在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形成规模。数据显示,2021年,该区化工新材料、纺织新面料、能源总产值达515亿元,同比增长18.7%。
秀屿区委书记张伯松表示,秀屿伴海而生,因海而兴,海洋资源丰富,发展海洋经济基础坚实、优势突出、潜力巨大。要统筹考量规划,笃定发展定位、产业布局、区域联动,做精一产、做强二产、做全三产,发挥沿海地区的资源禀赋,推进秀屿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创新模式壮大养殖
微晃的船身,轰鸣的引擎,窗外海风猎猎,小船稳稳行驶在碧波上。
秀屿区南日岛是福建省第一离岸大岛,海域面积广阔,海洋资源丰富。2018年底,南日岛海域获批成为福建省首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也是目前全国最大的乡镇浅海浮筏式网箱养鲍基地。
数分钟后,小船抵达东岱海域。东岱湾位于南日岛东部,外接台湾海峡,潮水流动性强,水质好、盐层厚,是天然的“海上粮仓”。放眼望去,连片的新型塑胶渔排整齐悬浮于海面,呈醒目的明黄色。
“近年来,我们对南日海域各式私人渔排进行总体收储,将传统渔排更新为新式塑胶环保渔排,同时合理规划渔排数量、饲料投放与养殖规模,极大减少了海域污染,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得到改善,实现生态、经济两手抓。”莆田市南日海洋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黄嘉毅告诉记者,当地通过“海域+企业+海民”的模式,让养殖户共同参与海上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同时,也能享受到养殖设施升级、环境改善、养殖技术创新、多产融合带来的增收增效。
“南日鲍”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也是福建省首个生态原产地保护品牌,鲍鱼年产量约8000吨。2016年,南日鲍顺利通过我国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考核验收,成为出口免检产品。蓄势已久,今年6月,秀屿区鲍鱼科技产业园暨鲜伴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研发基地项目正式启动,这是福建省首个鲍鱼加工产业园区,也是莆田市首个专业的水产品精深加工园区。
据鲜伴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魏昕介绍,该基地总投资2.3亿元,一期建设一座4万平方米的标准化生产车间、配套3个1.2万吨级冻库的海产品生产基地及研发中心;二期建设一座2万平方米的标准化生产车间,配备速冻产品冷链中心及南日鲍分拣中心。项目投产后,预计年创产值15亿元。
秀屿区海域广袤,水质优良、藻类茂盛。立足海洋资源,用足“三湾”优势,该区已形成鲍鱼、海参、对虾、海带等养殖品种组合的优势水产品养殖产业带。养殖业的发展,带动鲍鱼加工业壮大,先后有汇丰、汇龙、兴诚、海之源、骆农夫等多家水产加工企业投身鲍鱼加工,推出干鲍、罐头、即食、冻品等多个系列产品。全区鲍鱼年加工能力3000多吨,产值3亿元,税收1500万元。
如今,依托国家级海洋牧场、省级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秀屿区将打造千亿海洋经济产业集群。数据显示,2021年,秀屿区共有海水养殖生产海域30多万亩,水产品总产量59.16万吨,渔业产值74.39亿元,居全市首位。
在大力发掘海洋经济潜力的同时,当地政府注重生态可持续发展。去年3月,秀屿区政府与龙源福建公司签订深海网箱养殖融合漂浮式海上风机示范项目框架协议,共建我国首个风渔融合示范项目,实现“以电养鱼、以渔养电”,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海上风电区融合环保养殖模式。
临港产业风生水起
8月13日,在秀屿区东庄镇疏港大道上,一辆载着383吨重、直径9.45米、总长48米“巨无霸”的转运车,缓缓驶向位于石门澳产业园的福建永荣科技有限公司CPL二期项目现场。
“这个大家伙叫醇一塔,是我们CPL二期项目直径最大的塔器,也是今年运抵的第二个‘巨无霸’设备。”福建永荣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刘期敏告诉记者,CPL二期项目总投资80亿元,是福建省百个“重中之重”项目之一,目前已全面进入安装攻坚阶段,预计今年底达成中期交工目标,2023年一季度试投产。
经济发展,基础在实体、支撑在产业。打造千亿临港产业,是秀屿区“向海图强”之路的关键一步。
作为莆田市国家级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核心承载区的石门澳化工新材料产业园,是福建省首批9家省级化工园区之一,目前已落户永荣科技、三棵树、华峰、山东炼化等一批龙头企业。今年6月,莆田市国家级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核心区重大项目签约活动在秀屿举行——年产60万吨尼龙新材料项目、年产50万吨再生功能性纤维及配套项目和秀屿港区石门澳作业区1^#、13^#泊位项目落地,总投资约326亿元,为园区产业壮大、产业链延伸再添动能。
三棵树高新材料综合产业园是园区重点项目之一,一期已于今年中旬建设完成,规划面积约644亩,投资约33亿元,对标国家级绿色工厂,采用国际最先进的智能生产线、智能仓储系统,建设车间16个、仓库13个,全部达产后,预计涂料年产量143.5万吨,产值108亿元。
“自项目建设伊始,园区每周组织企业、园区干部召开例会,每两周由区领导牵头组织协调会,了解项目进展、存在困难,及时为我们解决软基处理、施工许可、用水需求等问题。2020年动工以来,项目推进顺利,本月正在组织竣工验收,投产在即!”三棵树高新材料综合产业园一期项目经理郑金泉说。
近日,在省重点项目石门澳作业区11^#码头泊位建设现场,吊机来回运转、工程车进进出出。“目前,11^#现场的干煤棚、硫酸铵棚钢棚网架已完成80%,6^#、9^#码头泊位也在有序建设中,预计今年可实现中期交付,明年一季度如期开港。”石门澳港口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世楷告诉记者,当前整个化工园区的物料进出,基本需要绕道泉港、福州江阴港,再转陆路倒运抵达,成本高、耗时长,且已无法满足企业发展需求,6^#、9^#、11^#码头泊位建成后,作为湄洲湾首个化工码头,将为园区发展开辟海上新通道,助力临港产业腾飞。
秀屿区三湾环绕,海岸线绵长,是全国少有的风资源丰富区。近年来,中闽海电、龙源风电、福能风电等多家龙头企业,大型锂电储能电站项目、上海电气莆田智能制造基地等重点项目先后落户秀屿。
今年初,随着95台大型风机投产运转,中闽海上风电平海湾海上风电场三期项目顺利实现全容量并网。截至目前,秀屿区海上风电已并网发电140.4万千瓦,风电产业全面进入产出期,2021年风电产值38.44亿元,税收3.8亿元;2022年预计风电产值51.92亿元,预计税收5.55亿元。
渔旅融合畅游山海
夕阳下,漫天霞光散落海面,水波粼粼。此时最宜邀三五宾朋来到秀屿区平海镇,乘快艇从爱情海海域出发,在习习晚风中,与被余晖点染的白色灯塔打个照面。暮色四合时便可归岸,在涛声里品尝当地鲜美地道、风味十足的海鲜大餐。
近年来,秀屿区依托源远流长的海洋文化和得天独厚的滨海资源,打造蓝、绿、银、白、红“五彩旅游区”,“蓝色滨海游”位居其首,其中又以平海、埭头、南日三镇滨海休闲旅游最为突出。
近年来,平海镇投入5000多万元建成平海一级渔港,同时着手夜景工程、港池清淤、滨海栈道、一条街立面改造等渔港提升改造项目。2020年,平海渔港获评“全国文明渔港”。这个生态良好、底蕴深厚的古老渔村,犹如一颗璀璨明珠,镶嵌在蜿蜒的海岸线上。
曲折绵长的海岸线是大自然赠予秀屿的宝贵资源。2020年以来,秀屿区在全省率先探索“政府花钱买服务,企业市场化运作”模式,将海漂垃圾治理等11项工作一次性纳入环卫一体化承包服务范围,形成“海陆河湖”全区域环卫一体化运行机制。
莆田市龙吉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乡镇负责人谢光荣是位“70后”,生于斯,长于斯的他见证了埭头海域数十年间的变化。“十几年前没有人会想去海边旅游,破败渔网、塑料泡沫……什么都有。现在海滩和海面基本看不到垃圾,连空气都变好了。”他笑着说,如今,乡镇海岸平均每公里就有一名保洁员,每日7小时巡护、清理岸线,并配备一台压缩车用于收集海漂垃圾。在汀港景区、石城一级渔港、石南轮渡港区等重点海域,还设立垃圾转运站,配置保洁船、垃圾转运车,常态化开展海漂垃圾整治。
生态美则文旅兴,想在短时间内纵享“诗和远方”,自然少不了便捷的水陆交通。老船长陈亚太对此深有体会,今年59岁的他自工作起就服役于石南轮渡,30多年的航运发展史依然历历在目。
陈亚太回忆道,早年进出南日岛只能靠手摇木船,10公里的路程有时候半天都到不了;码头设施差,安全性能低。改革开放后,有动力的机帆船上岗。如今,车客渡船和客渡船分别只需35分钟和25分钟就能完成岛内外联通,2020年,380座的大型客渡船——“秀屿一号”“秀屿二号”投用,航速快、性能高,基本不受风浪影响。
陈亚太说,2019年,纯电动公交车覆盖海岛,今年4月,国投官方打车平台在南日岛上线,极大地便利了居民和游客的出行。
乘着交通升级的东风,近年来,南日岛串联起九重山、皇帝山、月牙湾沙滩、十八列岛等特色景点,推出独具海岛风味的旅游路线——游客可到浮斗观日赏灼灼朝晖,登尖山望远眺芸芸重峦……更有头水紫菜、双线紫蛤等丰美海鲜和冲海祈福、赶海拾贝等特色活动,共同造就了集“游、食、购、娱”于一体的风情南日。此外,水质优良、鱼类众多的南日岛还是天然的“超级钓场”,是“全国海钓竞赛训练基地”“全国游钓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