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到承德目前没有直达路线,推荐15条中转路线,分别为:G973、G3515、G3647、G3603、G979、G3673、G3527、G961、G939、G3655、G941、G3531、G3655转G3531、G961转G941、G3527转G3655,可根据自己需求选择。
北京到承德班次列表
方案1
G973详情 北京朝阳07:54 承德南08:57 1.05 小时
途径点 北京朝阳(起点)—>兴隆县西—>承德南(终点)
方案2
G3515详情 北京朝阳11:12 承德南12:11 0.98 小时
途径点 北京朝阳(起点)—>密云—>承德南(终点)
方案3
G3647详情 北京朝阳12:45 承德南13:37 0.87 小时
途径点 北京朝阳(起点)—>承德南(终点)
方案4
G3603详情 北京朝阳13:45 承德南14:44 0.98 小时
途径点 北京朝阳(起点)—>怀柔南—>承德南(终点)
方案5
G979详情 北京朝阳15:40 承德南16:32 0.87 小时
途径点 北京朝阳(起点)—>承德南(终点)
北京到承德最近三天班次状态
在微信公众号【车主指南】回复“班次+停运”,如【G961停运】,查列车停运更快更准!
班次
2022-08-05
2022-08-06
2022-08-07
G961 运行 运行 运行
G3603 运行 运行 运行
G3673 运行 运行 运行
G979 未查到该车次。 未查到该车次。 未查到该车次。
G3655 运行 运行 运行
北京到承德200公里。
正常步行:6公里/小时:1天14时15分。
骑自行车:20公里/小时:11时28分。
邮轮客船:28公里/小时:8时11分。
骑摩托车:50公里/小时:4时35分。
驾驶汽车:80公里/小时:2时52分。
坐火车:150公里/小时:1时31分。
坐高铁:250公里/小时:55.08分。
坐飞机:800公里/小时:17.2125分。
北京交通运输:
北京是中国铁路网的中心之一,国内线路主要有京九铁路、京沪铁路、京广铁路、京哈铁路、京包铁路、京原铁路、京通铁路、京承铁路和京沪高铁、京广高铁、京哈高铁、京津城际铁路等。
在国际铁路运输方面,经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去往俄罗斯各城市、经内蒙古自治区二连浩特市去往蒙古国都城乌兰巴托和朝鲜都城平壤以及去往越南都城河内的列车均从北京发车。
清朝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与现代的时空距离较近,所留下的资料更多。
因此,如今许多古代题材的影视作品,都热衷于将清朝作为背景去拍摄,当然,影视作品当中,会有大量的加工和杜撰情节,多与史实有所出入。
不过,清朝皇帝前往承德避暑山庄避暑的桥段,却是实打实有史料作为依据的。
可以说,清朝的皇帝中,大多数都是十分懂得享受生活的,而在炎热的夏天前往山庄避暑,于他们而言不过是个寻常操作罢了。
若是由地图上进行测距,北京与承德避暑山庄之间的直线距离为180公里左右。
当然,实际从北京到承德避暑山庄之间的距离,则会是210公里左右。
若是以如今的交通工具而言,驾车由京密路上大广高速,耗时在四个半小时左右。
那么,承德避暑山庄又是因何而来?清朝皇帝从北京到承德避暑山庄,这样的距离需要走上多久呢?
看过《雍正王朝》的朋友,一定还记得太子的第一次失势,便是在“热河行宫”。
这个热河行宫便是承德避暑山庄,又称“承德离宫”。
别看如今这是个避暑胜地,但在清朝时,它也算得上是前期的第二政治中心。
要说这承德避暑山庄的建立,从某种程度上而言,算得上是一个意外收获了。
明朝276年中,历代明朝皇帝都有着一个共同的困扰,便是暑热之时,这皇宫可真不是个好住处。
那时候可没有空调,虽然皇室的降温手段多一些,更多的却也只能靠着心静自然凉。
但是,等到清朝建立,清朝的皇帝可就不想一直受着酷暑的折磨了。
于是,如何解决夏日在皇宫中的燥热难耐,变成了清朝皇帝尤为在意的一个问题。
都说“无心插柳柳成荫”,这承德还真就是皇室无意之间发现的避暑胜地。
清朝皇室皆为满族,他们十分清楚,若是不能控制少数民族,便很容易重蹈明朝覆辙。
因此,清朝皇帝想了许多钳制少数民族和安稳边境的方法。
蒙古族是草原上的民族,男子大多都是马上的汉子,对于清朝政权而言,危险性不可谓不大。
于是,为了加强对蒙古族的统治,便想到了一个看似联谊,实则互探的好办法。
没错,正是清宫剧中时常出现的另一个桥段,也就是“木兰秋狝”。
有了这个秋季狩猎活动,康熙便于康熙二十年,顺理成章地在内蒙古的昭乌达盟、卓索图盟、锡林郭勒盟和察哈尔蒙古四旗接壤之处,设置了“木兰围场”。
但是,那时可没有高铁和飞机,想要从北京一路到内蒙古,中间的路途可是够折磨人的。
皇帝贵为万金之躯,自然不会选择匆忙赶路,于是,沿途设置行宫便成了必然选项。
别看热河距离北京只有二百公里左右的距离,温差可是差上了一大截。
每每行至热河,皇帝们就会感到身心舒畅。毕竟,都说“秋老虎”,初秋的酷热可实在是难捱。
而热河此时却已经有了快要入冬的温度,无疑是避暑的最佳选择。
发现了热河这一特点后,康熙准备干一件大事——修建承德避暑山庄。
康熙四十二年,也就是1703年,康熙下令在热河开拓湖区、筑洲岛、修堤岸,并且开始大规模营建宫殿、亭树和宫墙。
直到康熙五十二年,历经十年时间,承德避暑山庄终于初见规模。
晚年的康熙并未将精力再次投入到避暑山庄之上,于他而言,此时的避暑山庄已经足够让他满意了。
但是,别忘了,康熙虽然有个“工作狂魔、省钱能手”的儿子雍正,却也同样有个一生数次下江南的“败家”孙子乾隆。
为了与“乾隆盛世”的浮夸相称,乾隆六年,也就是1741年至乾隆十九年,整整十三年的时间里,避暑山庄被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和精修。
康熙曾提了四字命名的“三十六景”,乾隆便也踩着祖父的脚印,也提了个四字命名的“三十六景”,避暑山庄“七十二景”由此确定。
了解了承德避暑山庄的由来,那么接下来,我们便来计算一下古人的行动速度吧!
毕竟,若是无法推算出古人的行动速度,便没有办法推算出皇帝从北京出发到避暑山庄,究竟需要多久的时间。
古代有着“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一说,一来是因为古时女子普遍地位低下,二来便是因为古时交通工具匮乏,姑娘别说是远嫁他乡,就是嫁到几个山头之外,想要回娘家一次也是十分艰难的。
古时的人若是想要去往他乡,除了徒步行走,就是骑马或者坐马车了。
当然,因为穷,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步行一路走到目的地。
史料中曾经有记载,唐朝时一名叫刘蜕的考生,曾生生地用了半年的时间,走到了距离自己四千里外的长安又走回老家。
“日常行六十里,用半岁为往来程。”也就是四千公里的路,他走了六个月,每天大概是三十公里。
有人会说,皇帝又不用走路到避暑山庄,速度肯定比这考生要快上许多吧?答案是否定的。
要知道,皇室出行可不是平民赶路。皇室出行是要坐着銮驾,摆着排场,走到哪里都是声势浩大的。
即便每次出行基本都是带着政治目的的,皇帝也并不会因此降低途中的生活质量。
抬轿的人要走得稳、走得平,以此保证皇帝能够欣赏到沿途的风光,在路上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情。
随行的膳官还得保证皇帝在路上的膳食,一日三餐哪顿让皇帝不满意了,都是杀头的罪过。
如此算来,皇帝的仪仗队行进速度,甚至连进京赶考的书生的速度都比不上,并不能保证每日向前推进三十里。
或许有人会质疑那么,我们便来看一下清朝最后一个皇太后——慈禧当年前往西安避祸时每日的行进速度吧!
1900年5月,八国联军用炮火强开了清朝的大门,慈禧选择了“避”。
按理说,在如此危机之时,既然选择了“跑路”,那么速度肯定是要提上去的吧?
但是回来的时候,慈禧可就是一点都不慌张了,速度也恢复成了往日的水平。
根据记载,在返回的过程中,北京与西安之间1000多公里的路程,慈禧一众一共走了3个多月。
这是什么概念?平均下来,慈禧一众人等每日的行进速度,只有22里!
若是慈禧的行进速度,是皇家的普遍速度,那么,皇帝从北京前往避暑山庄的时间,大概需要近11天。
若是放在现在,北京朝阳到承德的高铁,最快只需要35分钟,最慢也不到一个小时。
若是换成古时赶考的书生,这两百多公里,一周也是到得了目的地的。
皇帝本拥有着全国最好的资源,有着最快的马匹,可以将时间缩至更短,但是,他们偏偏要用最慢的速度行进,好像只有这样,才能体现皇家威严一般。
只不过,不知道这些皇帝们,有没有想过在自己一路游山玩水、慢悠悠前进时,若是遇到了紧急的军国大事,会不会耽误朝政呢?
或许,皇室自然有皇室的处理办法吧!
不过,满清十二帝中,除去天命帝努尔哈赤、天聪帝皇太极、顺治帝福临这三位在位时避暑山庄还未建成的皇帝,还有一位,在避暑山庄建成后也坚决不去。
没错,他就是为“康乾盛世”做出了承上启下作用的,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
雍正在清朝十二帝中,无疑是最为另类的一个,也是非议最多的一个。
人性都是复杂的,更不用说是一国之主、贵为天子的皇帝。因此,雍正的一生也是毁誉参半,是非功过皆由后世评说。
民间一直有传闻,说雍正的上位和死亡都是非正常的,但是,在正史之中,对于这方面并没有提供极强的佐证,因此,这些无可查证的事情我们暂且不提。
我们能够清楚得知的,便是雍正的确是“九子夺嫡”的最终获胜者,并且上位后也的确对清朝的繁荣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关于雍正的人品,向来是充满非议的,但是,雍正的勤政,学界却是难得的统一认可。
由于康熙的长寿,雍正登基的时候已经四十五岁了。
若是放在如今,这无疑是男性的一个黄金年龄,但是,在那个人均寿命低于60岁的时代,这个年纪自然是有些大的。
四十几年的时间里,雍正经过见过了太多,无论是父子反目、兄弟成仇,还是官场斗争、尔虞我诈,雍正都是了然于胸的。
那么,既然成为了上位者,那必是要有一番政绩,才能够青史留名的。
于是,雍正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彻底将康熙晚年清朝的虚假繁荣,转变为了真正的繁荣。
为此,他也付出了寿命代价。
说他是清朝最为勤政的皇帝,毫不夸张。虽然是清朝的最高统治者,雍正过的却是如今“社畜”般“996”的日子。
雍正本人究竟因何如此勤政,我们已经无从而知,但是,史书上曾有记载,雍正每日的平均睡眠大概在四个小时左右。
如此高的工作强度,即便是“社畜”多年,也还是望尘莫及。
那么,将精力大量投入在朝政之上,雍正自然就会丧失很多的个人空间。
所以,真实的雍正并非某些影视剧中的沉迷女色,整日在后宫的勾心斗角中左右为难,而是几乎已经不怎么近女色了。
就连业余活动,雍正也几乎没有。满族皇室对于射箭都有着天然的热爱,而雍正也不知是玩不动了还是无意于此,鲜少参加此类户外活动。
而雍正在大刀阔斧的改革时,无疑是伤到了诸多势力的利益。
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等政策一经出台,便遭到了强烈的反对。
官员恨他、文人骂他,都说高处不胜寒,那些利益受损者永远也不会理解他。
而之后“乾隆盛世”的出现,无疑验证了雍正这一系列举措的价值。
雍正仅仅在位13年,却实打实地扭转了清朝的运势。
从史实上来讲,若是没有雍正在其中承前启后,那么“康乾盛世”便会变成“康熙盛世”。
乾隆是个幸运的人,他受过祖父康熙的亲自调教,又有父亲雍正在前为他开辟天地,他只需要延续这荣光便好了。
而从嘉庆年间的下坡路看来,乾隆即便执政六十年,也并未能真正带领清朝迈向更高层。
都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乾隆乘了祖父和父亲的凉,却忘了给后人也栽上一棵树。
康熙营建承德避暑山庄,更多的是在实现政治目的的前提下顺便为之。
而雍正在位十三年,为了减少不必要的花销,将更多的时间用于打理朝政,十三年里从未踏入过避暑山庄。
对于他不去避暑山庄和木兰秋狝,野史杂谈上众说纷纭。
不过,乾隆四十三年时,曾为雍正解释过一次。通篇下来无外乎以下三点:朝政太忙没时间;雍正喜静不喜闹;雍正信佛不愿杀生。
至少这第一点,说的是毫无可反驳之地。
而乾隆却与父亲性情大不相同,不仅大肆耗时、耗财、耗力在避暑山庄之上,还前后六次下江南。期间所耗费钱财不计其数,也并未能对清朝的发展起到正面作用。
只能说,关于过去我们更多的只能是 探索 并以史明鉴,至于历代皇帝的是非功过,又怎么是三言两语可以简单评说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