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酒店的家宴的菜肴档次 服务

上海大酒店的家宴的菜肴档次 服务,第1张

阿西吧,最近正在指导厨师长做成本。考虑有老人,菜品要清淡软糯,不宜过油,但也要让年轻人有的吃。7个人九菜一汤足够了,二凉二点两素三荤,每种菜至少有一盘老人可食,主荤要老少皆宜。老鸭汤,炖鸡煲,炖猪蹄(根据季节加中药材)等任选;凉拌木耳,泡鸡爪,凉拌油麦菜等任选;虾,清蒸比目鱼,小鲍鱼,剁椒鱼头,松鼠鱼,鱼香肉丝,糖醋排骨,樱桃肉,农家小炒肉,铁板牛柳等任选,要有2个大荤菜其中一个为主菜、必须老少皆宜。素菜就是炒时蔬,整桌菜要有鸡鸭鱼牛。成本方面:素菜凉菜成本加起来不会超过100元,汤在100元内,主菜200左右,剩下的就是其他两个热菜。这样分配的话主荤可以做海鲜,但是要搞清楚有没人过敏;我给你提供的汤品可随便做,素凉菜基本上不可能超标。

1、准备年货

虽然现在想吃什么平时都基本可以吃到,但上海人对年货这件事从来不会怠慢。过去,过年用来招待亲戚朋友的吃食多是自家准备的,而如今到临近春节的时候,即使自己再懒得动手,总也要仔仔细细地逛逛食品商店、大型卖场和几个年货展销会等,从零食、干货到山珍海味样样都有,最常买的就要数糖果、巧克力、瓜子、饼干之类的了。

2、吃年夜饭

一顿年夜饭永远是中国人过年的头等大事。传统上,都会提前将食材准备好,除夕夜那天,阿姨妈妈们便早早地在厨房里忙开了,到了晚上,全家人围坐在一起,打开电视,在热气腾腾的氛围里共享这一年到头都难得的'热闹和喜庆家宴。现在一方面大家都条件好了,一方面也少有自己下厨的闲情逸致了,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直接去餐厅、酒店吃年夜饭,还有的从商店里购买半成品拿回家再加工。不过,虽然看似省时省力了,这年味儿却总觉得大不如前了。

3、除夕夜守岁迎新

除夕夜晚上总是不愿意早早就睡的。边看电视节目边聊天,这顿年夜饭就得要吃上几个小时,即使收桌了,也总是要寻点儿别的节目。全家人聚在一起,最来兴致的也许就是打麻将、玩扑克了,孩子们则在一旁继续闹腾,或者出去玩鞭炮。大家都是余兴不减,为的就是等待零点钟声的敲响,辞旧迎新。

4、烧“头香”,撞“头钟”

烧“头香”和撞“头钟”依然是很多人的过年传统节目,往年除夕夜晚上,玉佛寺、龙华寺等地方总是人山人海,既有诚心来祈愿的,也有来讨个好彩头、凑凑热闹的。

5、收发压岁钱

对于孩子们来说,过年最开心的就是能够拿压岁钱。“岁”与“祟”同音,“压岁”便具有了辟邪、压祟的意义。以前多是父母趁孩子睡着时将钱压在枕头底下,现在多是放进精美的红包,到了过年,孩子们要给长辈们一一拜年,然后长辈便拿出包好的红包给孩子并给予祝福。

6、初一早上吃汤圆

上海人有大年初一早上吃汤圆的习俗,取意新的一年圆圆满满。以前过年,从磨糯米粉、制作内馅、包成汤圆,全都是自己动手,好奇的孩子们有时也会忍不住“插一手”,一起包汤团,其乐融融。现在这种场景已经很少见了,只要去超市买速冻品回来,下水一煮便成了。

7、走亲戚

春节假期日程表总是被排得满满的,尤其是如今大家平时都忙碌惯了,亲戚之间的来往远不如过去那么频繁。而到了这个时候,各个家门都走一趟依然还是惯例。和许久未见面的家人聊聊近况、家常,而孩子们则又多了玩伴,穿上新衣服,还能拿压岁钱,自然是最兴奋的。

8、城隍庙

现在很多上海人在平日里是不屑去豫园和城隍庙逛街了,不过到了过年的时候就不一样了。豫园往年春节都会举办新春民俗艺术灯会,每个角落都是张灯结彩、人潮涌动,逛逛小商品,吃点传统小吃,再走走九曲桥……过年,中国人总还是热衷于“轧闹忙”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414478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1
下一篇 2023-07-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