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园社保局上班时间


8:00到17:00。社保局上午8:00开始办理业务,12:00员工想下班,下午13:00开始运营,17:00停止办理,员工下班,苜蓿园社保局上班时间是8:00到17:00。秦淮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是秦淮下属政府职能部门,负责制定劳动保障规划及政策。

新年来临之际,京城又将开通两条地铁线路,由此使北京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达到630公里。

8号线南段北起珠市口站,南至瀛海站,全长16.4公里,设13座车站,在珠市口站可与7号线换乘,在永定门外站可与14号线换乘。6号线西延东起海淀五路居站,西至金安桥站,全长10.556公里,设6座车站,其中金安桥站可与S1线和规划中的11号线换乘,苹果园站可与S1线及1号线换乘,田村站可与规划中的3号线换乘。两条地铁新线的开通,进一步完善了北京地铁网络,极大方便了居民的日常出行,由此为2018年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8号线南段位于北京中轴线,从城中民间文化集散地天桥、永定门,直通曾为皇家苑囿的南海子地区,而6号线西延则贯通了京西数处古老村庄遗迹。在每一个站点背后,都藏着老北京城的一段故事……

珠市口站:因曾有猪市而得名

珠市口站位于前门大街中部,与7号线换乘。明代设有猪市,属正东坊。当时皇帝每次出巡或去天坛、先农坛祭祀时要从这里经过,而猪场上臭气熏天,所以崇祯皇帝传下旨意,将猪市移到了东四的猪市(即今天的东四西大街)。猪市移走后,人们觉得“猪市口”这个地名已名不副实,且不雅观,于是谐音改为“珠市口”。《城南史话》载:“猪市为交易生猪、猪秧儿之所。市当始于其地尚未划入外城之先,至迟废于明末。至于市之具体坐落,今已不详,后为雅化,而易猪为珠。”清末《京城坊巷志稿》始见“东珠市口大街”。1965年合并各段统称珠市口东(西)大街。因历史上这里从未出现过珠宝市场,所以有“珠市口无珠市”之说。

永定门外站:取“永远安定”之意得名

永定门外站位于东城区西南部,与14号线换乘。《北京城史话》载:永定门俗称“永大门”,是北京城外城的正门,是北京中轴线最南侧的标志物。“永定门”寓意大明江山永远安定兴旺,此门既是帝王南巡时必经之地,也是来自南方的商贾出入京城的通衢要道。

永定门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当时只修建了城门楼,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补建了瓮城。直到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永定门才增建箭楼,重建瓮城。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永定门城楼重修。从1950年开始,永定门瓮城城墙、城楼和箭楼被陆续拆除。2004年,城楼得以复建。

海户屯站:因“海户”聚居而得名

海户屯站位于丰台区东部,“海户”即明清时在南苑里维护苑墙、饲养兽禽、种植土地等值差之人,其居住的村落称“海户屯”。《明大政记》载:“南海子设海户千人守视,自永乐定都以来,岁时搜狩。”海户们世代相沿守护南海子,形成了特殊的职业身份。清代乾隆年间南苑“设海户一千六百人,人各给地二十四亩。”对海户的管理极为严格,所有海户出入南苑角门要出具腰牌(出入证),且必须有专人带领,走指定路线,在指定的区域劳作。

清朝末年南苑荒废,“海户”们各谋生路,但仍居住在南苑四周,由此在今天的丰台、朝阳、大兴、通州各有一个称“海户屯”的村落,而永定门外数里的海户屯,为大红门外海户屯。随着这一地区的开发,村落已消失,建成“海户屯小区”及“海户路”。

和义站:因临近和义庄得名

和义站位于丰台区东部,临近和义庄,原为大兴县行政区域,1995年为安置崇文区、宣武区因旧城区改造需要迁出的居民,在此兴建和义住宅小区,并由丰台区管理。1999年2月重新调整大兴县与丰台区行政区划时,和义地区划归丰台区。

据《北京市大兴县地名志》载:和义庄在元明清三代为南海子的一部分,清末庚子赔款,清廷出卖官产筹集银两赔偿外国,土地被官僚资本家购买。此处为某官僚所收,佃工经营,取和睦、仁义之意,称“和义庄”,原有土地700余亩,1949年后土地由人民政府没收,开办和义农场。1950年又将邻近的嘉禾庄、花场子、大泡子的土地并入。和义庄聚落呈长方形,主街道为东西走向,如今村落已消失,设有和义社区。

天桥站:因古有“通天之桥”得名

天桥站位于天桥南大街南段。天桥原为单孔高拱石桥,始建于元代,于明永乐年间重建,是明清帝王到天坛祭天的必经之桥,意为“通天之桥”,故称“天桥”。清末整修马路时将天桥改建成低矮的石桥。1929年又将天桥的桥身修平,但两旁仍有石栏杆。1934年展宽正阳门至永定门的马路,将天桥两旁的石栏杆全部拆除,天桥由此不复存在,只留下一个地名,故有“天桥不见桥”之说。

从清代同治年间至上世纪中期“天桥”成为地域称谓,为北京平民游艺场所聚集地和商品市场,内有众多曲艺演出场所,形成了集吃喝玩乐、游览购物于一地的天桥市场。2013年在天桥旧址偏南处,复建了天桥,并复制了刻有《帝都篇》和《皇都篇》的石碑以及《正阳桥疏渠记》石碑,分别立于天桥两侧,大致恢复了天桥原有“一河一桥双碑”的景观。

木樨园站:因明代有苜蓿园而得名

木樨园站位于东城区东南部,据《丰台地名探源》称:自明代以来,北京城周围就有大片的苜蓿地,以供应宫廷马匹的饲料。明代军队在九门之外种植的苜蓿,为“按月采集苜蓿,以供内厩喂养”,“民不可采(采)之,以为家畜所食”。明末清初时,这些苜蓿地大都消失,并形成聚落,初称“苜蓿地”或“苜蓿园”,后讹化为“木樨地”或“木樨园”。永定门外的苜蓿地便谐音为“苜蓿园”,因系两个聚落,故以所处方位称“东木樨园”和“西木樨园”,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后成为居民区。在东、西木樨园以南还有个木樨地,时称“南木樨园”,后通常简称为“木樨园”,六七十年代成为永定门外较大的村落。

1988年修建南三环路时,在木樨园北侧建成一座互通式立交桥,称“木樨园桥”,由此使“木樨园”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地名为人们所熟知。

大红门站(暂缓开通):因系南苑正门而得名

大红门站位于丰台区东北部,与10号线换乘。《大兴文史》载:大红门原是皇家苑囿南海子的正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据《日下旧闻考》载:“大红门,南苑正北门也,亦称北红门,旧有南苑官署房三层,共计十有八间。”

1900年“八国联军”洗劫南苑,焚烧南红门,之后各处又屡遭兵祸。至1949年前后,南苑仅剩一座大红门。1955年8月,由于妨碍交通,在北京通往南苑的要道上,三门洞、朱红门窗、金黄屋顶、飞檐斗拱的大红门被拆除了,从此皇家猎苑原址上的诸门彻底消失。

大红门南站:因地处大红门桥得名

大红门南站位于丰台区东部,因地处大红门桥北侧,初称“大红门桥站”。

大红门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正统七年(1442年)在南海子北大红门外的凉水河上修建了一座五孔连拱石桥,长32.6米,宽10.3米,自建成后经历多次修葺。1964年因河道裁弯取直和道路的改变,将该桥拆除。次年在旧址附近建成一座钢筋混凝土新桥,仍称“大红门桥”。2000年修建南四环路时,在其南侧不远处,即南苑路与四环中路交会处修建了一座大型立交桥,因临近大红门,也称“大红门桥”。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爱国将领赵登禹与佟麟阁率部指挥驻守南苑的将士抗击日寇。7月28日,日军调集重兵向二十九军阵地发起猛攻,赵登禹临危不惧,指挥二十九军卫队旅和军训团学生队与日军激战。在接到上级命令后,赵登禹指挥部队向大红门一带撤退。当车子行驶到大红门桥附近时,遭到日军伏击,身负重伤,殉难于此。

东高地站:因地势西低东高得名

东高地站位于丰台区东南部,早年间这一带多岗丘,地势大致呈西部低洼,东部较高。西部有大面积的湿地,而东部有多处高岗子,两者之间有一大片平坦区域,因呈三角状,俗称“三角地”,民国时期这一带已被开垦出不少农田。1958年在此选址建科研院所时,发现这里只有一条石子路,由地势相对低的西边向东延伸到较高处。由于西边地势低洼,故称“西洼地”,但这一块地不利于建设,而往东去,地势渐渐高出。经过勘察后,最终确定将东边地势较高的地块划为建设用地。由于当时这里没有地名,便以地处三角地以东,地势较高而称“东高地”。

火箭万源站:因临近火箭院和万源庄得名

火箭万源站位于丰台区东南部六营门地区。据《北京市丰台区地名志》载:“六营门为南苑古地名。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北洋陆军第六镇驻屯,在今南苑机场内,建有7座大营房,现已无存,尚保留三营门和六营门两个地名,沿用至今。”

六营门附近曾有万源庄,为清末官准招佃屯垦时,某太监圈地所建庄园,后形成的聚落。上世纪五十年代建成居民区,称万源里,分东里、西里、南里,所建道路称万源路、万源南路、万源北路。1957年11月在此设立国防部五院一分院,今称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简称“火箭院”,为中国航天发祥地,有“京南航天城”之称。

德茂站:因清末重臣荣禄的“德茂庄”而得名

德茂站位于大兴区北部,据《北京市大兴县地名志》载:“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南苑荒废,官准招佃屯垦,此地成为地主庄园,名德茂庄,时属顺天府大兴县,曾名‘八家’。”

据传,1902年南苑招佃屯垦初期,清末重臣荣禄凭借自己的权势,在南苑大量圈占土地,随后高价转手,从中渔利,并在南海子中部土地肥沃之地兴建了一座占地百余顷的庄园,并取“积德行善,财茂福臻”之意,命名为“德茂庄”。兴建庄园之时,荣禄曾到德茂庄巡视过一次,第二年(1903年)便去世了。两年后庄园被转给一个大地主,后形成聚落,仍称“德茂庄”。

五福堂站:因取“五福临门”之意而得名

五福堂站位于大兴区北部,据《北京市大兴县地名志》载:“清光绪末年,南苑荒废,官准招佃屯垦,遂建村名五福堂。村址地势平坦,西北略高于东南。”

据传,五福堂为清末大内乾清宫柳姓太监所建庄园,以为年老体衰出宫后在此颐养天年之地,为求吉祥而取“五福临门”之意称“五福堂”。多年后老太监出宫来到“五福堂”养老,与佃户一起到地里干些农活儿,并将收获的蔬菜、粮食送予附近村子的乡亲。五年之后,老人无疾而终,葬于宅院的北墙外。不久五福堂庄园被转给天津的一个大军阀,1949年以后被没收充公,分给了贫雇农耕种。上世纪九十年代成为有着130户人家的村落,而今已近消失,建成多处住宅区。

瀛海站:因紧邻瀛海庄得名

瀛海站位于大兴区东北部,清末朝廷准令开垦南海子内大片土地,由宫内太监在此圈占土地,开设私庄。时有直隶河间府太监从老家招来大批贫苦百姓为其耕种所圈占的土地,遂称聚落,因河间古称瀛州,故取“瀛州”、“海子”,各首字合为“瀛海庄”,以表怀念祖籍思乡之情。“瀛”字代表故土瀛州,“海”代表新居南海子。

瀛海庄东临三槐堂,南临同心庄,西临信义庄,北为沟渠,聚落呈东西向带状分布,格式街巷,主街东西走向,村民祖籍多为河间人,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已成为有上千户人家的大村,历史上盛产蔬菜,曾以“五色韭”知名。

北京木樨园服装批发市场在丰台区。

地图详情:

木樨园世贸商业中心占地8.7公顷,总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分三期完成。一、二期为15.3万平方米的商业文化中心,三期为26余万平方米的高档商务公寓楼。

参考链接:http://baike.baidu.com/view/203839.htm。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414184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