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西宁两日游,帮我看一下我的行程安排。多多指教一下。

皮鞋尺码2023-06-06  21

首先纠正,西大街在城西区。

我个人觉得塔尔寺名气更大,话说惭愧我一个西宁人还不清楚北禅寺在哪。但是塔尔寺人会很多。

就我来看,水井巷买藏饰不错,吃的就别在那吃。莫家街的马忠美食城很不错。还有华德美食城,还有福口步行街及它旁边的交通巷有好几家正宗美味的清真饭馆,不太好找,或者也可以现在旅游旺季一般最迟10点吧。

路程的话,塔尔寺回来后,先去华德美食城、水井巷这俩比较近,福口步行街及它旁边的交通巷时间宽裕的话也可以考虑,最后去莫家街,夜市,坐车顺利的话2、3个小时够了

建议你不要浪费时间去什么公园广场,真的很无聊啊~~~~

到了先做大巴去市区,大巴是跟班机的,大巴的票在出大厅门口的右手边有卖的。你可以坐大巴在新宁广场下,周围也比较繁华可以逛逛,问问路人可以去西门大十字那里转转,顺便可以坐上1路车到火车站,1路车终点站就是火车站。

已经好久没有跟团旅游了。

还记得读研究所的时候,六个男生相约一起去欧洲自助旅游,怀揣着紧张与不安,实际到了意大利和瑞士发现也没那么困难,东西被偷、汽车熄火、开高速公路被罚款……各种旅行遇到的麻烦事最都变成日后最精彩的记忆点。

从此以后,阿尔就爱上自助旅行, 事前的准备以及事后的回忆,仿佛让一段假期被无限延伸到好长好长。

但是,这次挑战中国国内大西北环线,要不要选择自助?是我们一开始就面临的抉择。

考虑到青海甘肃毕竟幅员广大,城镇间的距离太远,我们人生地不熟,一旦出了什么事那真是求救无门。所以后来还是决定跟团旅游。同行总共四个男生,也是当年一起勇闯欧洲的成员,其实 一开始心里还一直担心是否无法融入团体。 幸好,旅程体验超出预期,团员都变成很好的朋友,所以我决定写下游记。

阿尔一向习惯在游记里纪录所有感触与欢乐,只是,这次行程紧扣着「丝绸之路」主题,所以我想要挑战一下, 加入更多历史、地理、地质方面的知识 ,把整个大西北环线填补为一个更完整的知识链。

旅程最后几天萌生这个想法,我就开始不断查资料,或许有些内容难免枯燥,但我尽量以一般人都能够听懂的方式,梳理这些历史故事。

为了故事完整性,每篇文章会很长。如果大家想要知道一路走过的西宁、祁连、张掖、敦煌、德令哈、青海湖,是什么形塑它成为我们现在见到的样子?欢迎翻阅,陪你助眠。

也作为送给新任领队奥尼奥的礼物。

故事的第一篇,从西宁开始。

生活在海岛,我从来没去过西部地区,在报名这次旅行之前一直对大西北充满着各种想象。大漠是什么样子?高原是什么感觉?我只能从自己曾经看过的「海边沙滩」与「高山草地」去延伸。

「大概就是乘以1000倍的样子吧?」这是我的心理预期。当然,还包括了对于当地条件的担忧,所以 带了大量的干粮零食,以至于当领队看到我的沉重行李都吓了一跳。

飞抵海拔2184公尺的西宁曹家堡机场,机场跑道邻近山壁,景色尚称壮丽。

曹家堡机场位于海东市,距离西宁市区还有大约40分钟的车程。搭上出租车,由于天色已晚,所以一路上也没看到什么特别的景致。

把行李放到酒店之后,我们匆匆到旁边的 莫家街 吃晚餐。

对于一个观光客来说,莫家街不过是个夜市,里面什么食物都有。举凡炕羊肉、酸奶、醪糟、牦牛壮骨汤……充满青藏高原特色。

然而,吃吃逛逛之外,如果仔细留意曾经造访的景点,会发现中国许多不起眼的地名其实都有历史典故。

比如眼前看到的莫家街。

关于它的由来,说法就有两种。

第一种说法 是明朝嘉靖年间的大奸臣,严嵩、严世蕃父子有关。

传说礼部官员莫怀谷,家中珍藏「温凉盏」,也就是一种玉制酒杯。用这个酒杯盛酒,冬天喝的时候微温,夏天喝的时候则沁凉,酒味醇香。

严嵩的儿子严世蕃听说莫怀谷有这件宝物,便仗势要求他交出。莫怀谷不愿意交出,严嵩父子则陷害他,把莫怀谷被贬到西宁。到了西宁之后,莫怀谷在当地修建寺庙并供奉祖先牌位,寺庙前面的路就被称为莫家街。

这种说法很有戏剧性,也符合严世蕃「狡诈、贪财」的形象。

毕竟嘉靖皇帝迷信道教,严世蕃擅长写道教祭文「青词」,据说严嵩便是靠着儿子的这一手功力,获得皇帝宠信;严世蕃也以工部左侍郎身分为老爸出谋划策,布弄朝纲。

除此之外,严世蕃也喜欢收集珍稀古玩。

清朝乾隆年间的顾公燮在《消夏闲记摘抄》写过一则故事:「太仓王忬收藏有北宋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严世蕃知道后强行索要,王忬便将摹本献给严嵩。装裱匠汤臣认出画是假货,指证说:只看屋角雀是否一脚踏二瓦便可证实。严嵩大恨,便寻机将王忬害死。」

顾公燮是江苏太仓人,王忬也是江苏太仓人,顾公燮写故事为200年前的老乡抱不平,合情合理。

史实上,严嵩确实因为泺河决堤,而把负责官员王忬下狱害死。然而,是否便是因为《清明上河图》这个戏剧性因素呢?

我们不知道。

莫怀谷被贬到西宁的故事,问题正是出在太戏剧性了,与明清戏曲《一捧雪》内容几乎相同。而《一捧雪》的主角就叫莫怀古(与上面所说的莫怀谷只差一个字),原型人物被认为就是上面所说的这个王忬。

值得一提的是,严世蕃还有一个著名形象「好色」。中国四大奇书之一《金瓶梅》里的西门庆,据说原型人物就是严世蕃。

然后《金瓶梅》作者兰陵笑笑生,有一种说法,真实身分是明朝万历年间南京刑部尚书,大文人王世贞。

王世贞的老爸,就是王忬。

所以,关于莫家街的第一种说法,很有可能只是附会了这个牵涉《金瓶梅》和《清明上河图》的传奇冤案。

第二种说法 是根据《古湟莫氏宗谱》的序词,这是晚清诗人张思宪所作。

在这个版本里,莫家先祖叫做 莫得 ,在元末跟随朱元璋起义,因军功被封为 西宁卫世袭指挥佥事(相当于公安分局队长) ,后来又受到耿炳文指派,负责西宁筑城工程。

请注意这个指挥佥事的职位,有加 「世袭」 这两个字。

是不是感觉很威?

其实是因为明太祖朱元璋在设计制度的时候,有一种极端保守的控制欲,想要把户口、职业、土地,牢牢地绑在一起。

——也就是说,老爸是什么职业,儿子就只能干这行职业。

——老爸如果当屠户,儿子再怎么文弱,还是只能当屠户。而且只能永远待在老家,想要带着技艺进城打工,也是不允许的!

在军事上,明代采取的是「卫所兵制」。卫所是一个军事单位,例如「西宁卫」就是一个卫所,按照老朱的设计,单位里的士兵和基层军官通通都是世袭。

因此,莫得死后,儿子莫云就继承他的职位啦!后来 莫云因功加封指挥同知(相当于公安局副局长),并恩准在城内建造莫氏府第。

于是莫家宗祠前面的那条路,就被称为莫家街。

这个说法与史实相符的地方是,根据《太祖实录》,公元1386年,朱元璋打算在西宁卫筑城,负责起造的是濮英,但当时没有盖完。为什么没盖完呢?因为隔年,濮英被调去跟随 冯胜 北征蒙古了。

请记得 冯胜 这个名字,这系列故事讲到嘉峪关的时候,还会大大介绍他。

濮英虽然调走了,没盖完的工程还得继续进行。1387年,刚打完云南的耿炳文被调到西宁,负责接手筑城工程。

筑城这个工作找耿炳文就对了,他在军事上的名声就是「善守」。当年打张士诚的时候,他负责防守浙江长兴,隔着太湖与张士诚一对峙就是10年!

他也是朱元璋晚年大杀功臣的少数幸存者之一,所以等到朱元璋死后,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变,打过仗的老将剩没几个了!时年66岁的耿炳文临危受命镇守河北,朱棣无法攻破。可惜的是建文帝后来以曹国公李文忠的儿子李景隆,替换老将耿炳文……最后朱棣就成为明成祖了。

顺带一提, 西宁的名胜北禅寺,传闻也是由耿炳文所建造的。

以上两种说法的故事背景,相差了超过150年。

耿炳文和莫得,是明初人物。

严嵩、严世蕃、莫怀谷(假设真有此人),则已经进入明代晚期。

在这两则故事里,隐藏了一个关于西宁的历史资讯。 西宁这座城市,看起来孤悬青藏高原,好像跟中原王朝很疏远?真是如此吗?

容我先卖个关子,稍后为大家揭晓。

晚上10点,领队召集大家在酒店房间开会。

大家自我介绍,介绍一轮下来,我只感觉每个都是20岁到30岁出头的小弟弟小妹妹。

话说当初为什么报名这个团?就是因为它有 年龄上限,满40岁就不能参加 ,所以我们赶紧趁着濒临上限前夕抓住青春的尾巴。

当天夜里我只记得住领队和副领队的名字。简单介绍完行程,领队问大家有没有问题?我立刻举手: 「请问哪几天的行程最冷?」

领队说: 「明天进入祁连山最冷。」

时值8月底,抵达西宁这天晚上,我觉得气候非常干爽宜人,跟我想象的青藏高原不太一样。事实上西宁的气候确实算不错的,全年的月均温白天至少不会降到零下,夏天也就是25度左右。——然而,这是青藏高原的特例。

由于西宁位于湟水河谷,谷地及河水调节了当地的气候。

整个青藏高原上的温暖河谷并不多,西宁、拉萨,各占一个。

如果由上空往下看,西宁市区呈现十字形。沿着河岸发展,横向的就是湟水,纵向则是湟水的支流,南川河及北川河。

至于 湟水,则是黄河的支流 ,西宁顺流而下可以抵达甘肃省会兰州。

这个地理因素,大大改变了我对于「丝路起点」的路线认知。

说到「丝绸之路」,我们都知道这是横贯欧亚的贸易路线。丝路的东边起点,一般可以把它定位于西安。

从西安沿着渭河河谷,可以到天水。从天水越过丘陵沿着洮河河谷,可以抵达兰州。 兰州已经位于甘肃省了,接下来往西北进入河西走廊,武威、张掖、酒泉、敦煌,直至西出玉门关,从地图上看起来顺理成章。 ……这是我们一般人认知的「丝路起点」。

只可惜,中间有个不成熟的小问题。

这个小问题,发生在 「从兰州进入河西走廊」这一段 。

兰州的重要性除了拉面之外,还展现在它是黄土高原、关中平原、河西走廊、青藏高原的汇集点,交通四通八达。可是 兰州西北方有一座山脉,大家肯定听过,叫做「乌鞘岭」。

乌鞘岭在地理课本上,是季风亚洲的分界线。也就是说,来自太平洋的水气最远只能吹到这儿了。

乌鞘岭以南,是年雨量超过400毫米的温带季风气候区,尚适合农业。

乌鞘岭以北,是年雨量小于400毫米的温带大陆气候区,基本上只能放牧了。

虽然南北宽不过10公里左右,但乌鞘岭平均海拔也是超过3000公尺的,横亘在兰州到河西走廊之间,让走这条道路的商旅苦不堪言。

辛苦的点在哪里?

史书对乌鞘岭的描述,用了很具象的八个字: 「盛夏飞雪,寒气砭骨」 。

比如说,林则徐在鸦片战争时被道光皇帝革职,发配新疆,他在《荷戈纪程》里记载了自己于1842年夏天(请注意是夏天)路过乌鞘岭的情况:「五里乌梢岭,岭不甚峻,惟其地气甚寒。西面山外之山,即雪山也。是日度岭,虽穿皮衣,却不胜寒。」

为什么乌鞘岭会这么冷?

因为乌鞘岭旁边的马牙雪山、雷公山,都是4400米左右的高山,终年积雪。寒气侵袭,导致乌鞘岭的年均温竟只有零下2.2度。

现代的甘南甘北交通还算方便,是因为2003年兰新铁路增建复线工程动工,花了3年时间,开辟了当时亚洲第一长的20.05公里「乌鞘岭铁路隧道」。2013年,又开辟了5条总长43.84公里的「乌鞘岭公路隧道」。

但是,回到丝绸之路的古代, 如果你要从兰州经过武威,前往张掖,走乌鞘岭无疑是一件苦差事。

幸好,你还有第二个选择,那就是从兰州直接沿着湟水河谷往西,进入西宁。再从西宁往北穿过山口,抵达张掖 ,路程不会比穿越乌鞘岭远多少。

这条路线的前半段,是可以行船的,温暖河谷里甚至还能搞农业,古称 「河湟地区」 。

路线的后半段,是一条古道,名为 「扁都口」 。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 重新理解西宁这座城市。

虽然位于青藏高原,但由于湟水这条河流的存在,西宁距离兰州、天水、西安,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偏远。

在西汉的时候,西宁就已经纳入版图,当时名为西平,隶属凉州。

三国时代,西平属于魏国领土。诸葛亮五次北伐,二出祁山,战线都在宝鸡、天水一带。孔明死后,姜维的北伐路线更往西边,战略目的倾向联络羌人,切断魏国与凉州的连接。因此,公元249年姜维就曾经出兵西平,只是最后无功而返。

所以我们知道, 在历史上,西宁是汉人王朝在青藏高原的一个突出部 (虽然有时也会被其他民族占领)。

西宁的价值,很大一部分是依托于丝路,因为它属于兰州到张掖的南线。

丝路兴盛,西宁就兴盛。

丝路如果衰败,对于汉人王朝而言,西宁的重要性就显得鸡肋。

现在,你还记得关于 莫家街 的两个故事吗?

在那个比较靠谱的故事中,朱元璋和那个建造西宁城的耿炳文,都是安徽濠州人;濮英,安徽庐州人;莫得,安徽寿州人。这几个地方都属于淮西,明朝的开国功臣大都是出自于此,称之为「淮西勋贵」。

换句话说,他们都是朱元璋的老乡。

如果是不重要的地方,老朱会莫名其妙把老乡送去筑城?还让老乡世袭卫所职位?恩准老乡在城内建造府第吗?

那是因为 明朝初年,国家军事尚强,仍能控制西域,从敦煌到哈密设了一系列卫所,丝路依然通畅。

当时西宁这座城市,还在蒸蒸日上。

但是,当时光荏苒,悠悠经过150年,明朝内部百弊丛生,再也无法维持丝路荣光。1521年,嘉靖皇帝甚至下令封闭嘉峪关。等于来往的商旅再也没有合法管道从河西走廊进入华夏,那么依附这条丝绸之路而生存的一系列城市,又怎么可能有好日子过?

所以,传说中的礼部官员莫怀谷就是被陷害「贬到」西宁。

可以想见, 明朝末年,蒙古部酋纵横青海,数次进犯这座城市。西宁卫失去了丝路的经贸利益,缺钱少粮,只能苦苦支撑 ,这种地方有哪个正常官员想待?

可是,西宁人有他的傲气啊!

崇祯年间,流寇四起,天下大乱,青海当地的边疆民族起来反抗。 李自成也一度往西打,整个陕西甘肃全部沦陷,只有西宁这块高原孤岛打不下来。

西宁人坚守了几个月,才被李自成的部将辛恩忠攻破。

2个月后,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明遂亡。

关于明朝晚年封闭嘉峪关前前后后一连串的骨牌效应,我会在后面几篇文章再把故事清楚,希望大家到时还有耐心观看。

临睡前,我向领队拿了一串葡萄,果实绿绿小小的却很甜,竟然还被小伙伴嘲笑领队对我特别好。殊不知这位小伙伴到后来,竟然与领队做出如此这般不可描述之事(就当作游记预告吧)!

今晚在西宁市,由于一只蚊子的关系,我并没有睡得很好。

睡眠品质不佳,导致我在隔天确实吃到苦头。因为明日开始大西北环线,我们要走的路程就是前面说过的张掖南线, 进入所有中国人都在历史课本上读过并神驰向往的名字——

——祁连山。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413227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