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哪里有洗头房

太原哪里有洗头房,第1张

洗头一般都是放松心情,和朋友一起的,太原洗头的也有很多,

柒阁贵族SPA 地址亲贤街梅园百盛附近,

在此并且宣泄我们的压力和紧张以及所有负面的能量,

店内有巴厘岛SPA各类精品SPA,在这里感受热情周到的服务,

探寻心灵的平衡,追求一种内在的平静。

还有就是商务服务人员全部由较高修养的女孩具有专业茶道香道礼仪知识身高165以上。

在这里高素质130、高品味2704、高标准2332的商务服务人员将为您诠译一个温馨与浪漫、激情与动感的时尚新概念,富丽而优雅的场内氛围与前来投缘相聚的人群共同代表着一种价值取向,尊重地位与力量的主流存在。

一提到隔壁老王,估计大家都会会心一笑,要是你家隔壁住着个老王,那一定得当心了。不然,一不小心可能这个老王就成了自己孩子的爹,所以不得不防啊!

只是隔壁老王这个梗并非现在才有,也不是从《大头儿子小头爸爸》中得到的启发,如果论起源头,估计还得从《水浒传》中谈起。

只是这个老王不再是男士了,而变成了女子,她就是《水浒传》中最著名的“恶人”——王婆!

(你说老王家本本分分的,招谁惹谁了,咋就成了一个梗了呢?)

杨角风谈水浒第13期:策划大师王婆,不过是撮合姻缘,为何落得千刀万剐下场?

一、

在《水浒传》中,王婆并非只有一个,书中有正面描述的至少就有三个:

当然,这三个王婆并非都是坏人,比如林冲的邻居也是王婆,当初林夫人被骗出门的时候,就匆匆忙忙拜托邻居王婆帮忙看家。

第二个王婆是宋江的邻居,也是一个媒婆,阎婆惜就是她撺掇给宋江做了小妾,不能说她心眼儿就坏,只是没想到这桩婚姻最终成了悲剧。

第三个王婆就是我们今天要重点讲的一个了,她能力相当强悍,硬是把小潘姑娘送进了西门大官人的怀抱,当然,最终也落得千刀万剐的下场。

王婆其实也是一个苦命人,书中并没有出现她的丈夫,其人设是一个寡妇。王婆有一个儿子,外出做生意也许久没回来,直到王婆被凌迟处死了也没出现,估计其儿子也是凶多吉少。

王婆经营一家茶馆,虽算不上高大上,但在阳谷县也是占据了人流量大的地界。茶馆嘛,顾名思义,这是阳谷县的八卦集中地,王婆作为这个集中地的主人,自然是风云人物:

“老身为头是做媒;又会做牙婆;也会抱腰,也会收小的,也会说风情,也会做‘马泊六’。”

所以,王婆虽然经营茶馆,实际上还会接一些其他的活,这就包括做媒啊、接生啊、调解邻里关系啊、帮忙纳妾啊,甚至还会帮你做一些“不好描述”(马泊六)的勾当。

按照西门庆评价王婆的话,她是“智赛隋何,机强陆贾”,隋何和陆贾都是汉初名人,王婆能获得这个评价,足见其智谋双全。

二、

如果王婆能把自己的聪明才智用到正地方,不说大富大贵,至少安度晚年不成问题,那么为什么最终走向了不归路呢?

其实,王婆的茶馆主营业务并不是卖茶,她这本就是一家黑店,暗地里做的就是帮助有想法的人偷腥!

有点类似于前些年洗头房里不洗头,理发店里不理发,推拿店里不推拿,一样的道理,因为王婆自己就跟西门庆讲了:

“老身不瞒大官人说,我家卖茶,叫做鬼打更。三年前六月初三下雪的那一日,卖了一个泡茶,直到今天不发市,专一靠些杂趁养口。”

作为一名资深的“红娘”,这个红娘跟《西厢记》里的红娘还不一样,因为出发点就是错的。所以同样是穿针引线,同样是有夫之妇(崔莺莺其实早就跟别人定亲了),但是两个“红娘”的结局不同。

所谓的“鬼打更”其实就类似于“挂羊头卖狗肉”,表面上是卖茶,实际上是帮人通奸,而且三年前还有搭线成功的例子。

这项服务叫“捱光”,而“捱光”业务并不是随便开展的,而是要看人的。并不是不管谁来了,只要给钱,王婆就能跟他做这单生意,而是有先决条件,用王婆自己的话讲是这样的:

“大官人,你听我说:但凡捱光的,两个字最难,要五件事俱全,方才行得……这五件,唤作‘潘、驴、邓、小、闲’,五件俱全,此事便获着。”

三、

那么王婆为什么最终答应帮西门庆“捱光”,帮他把潘金莲搞到手呢?

王婆这个人非常善于察言观色,一般做这种中间人,是必须要了解双方的秉性的,只有了解了双方秉性,才能一击即中。

首先看潘金莲,刚才也提到了茶馆就是阳谷县舆论集中地,当初武大郎离开清河县来阳谷县就是因为潘金莲好偷汉子。

平时两个县来往的人们跑到茶馆喝个茶,一抬头,咦,这家馒头店怎么这么眼熟,装修风格也跟清河县的这么像?

再一看,哎呀,原来是武大跑到这里开店了,我跟你说,这个武大啊,可是走了狗屎运……巴拉巴拉,王婆自然也就了解个清楚了。

实际上不仅王婆知道潘金莲的秉性,连西门庆也是清楚的:

“莫不是人叫他三寸丁谷树皮的武大郎?”

等到王婆跟他确认,就是武大郎时,西门庆直拍大腿,哎呀:

“好块羊肉,怎地落在狗口里!”

这句话跟清河县的人们讽刺武大郎是一个字都不差的,可见西门庆也是听说了潘金莲的事。

也就是说,潘金莲早有前科,所以只要运筹得当,是没啥问题的,另一个关键则是西门庆了。王婆必须确信西门庆也有这种想法,她才好把自己不光彩的勾当告诉他,所以西门庆虽然经常来喝茶,却不知道王婆还经营牵线干坏事的活。

四、

王婆试探西门庆也很简单,几句话就试出来了,在她发现西门庆眼睛总是往馒头店瞄的时候问了一句:

“大官人,吃个‘梅汤’?”

“梅”跟“媒”同音,就是问西门大官人,是不是想让我给说个媒啊?

等到西门庆隐晦地说出来后,王婆还是不敢确认,而是反问:

“大官人,你宅上大娘子得知时,婆子这脸怎吃得耳刮子?”

我王婆子可不敢给你说媒哦,你家还有娘子呢,到时候扇我巴掌,我这一把老骨头可受不了,其实这是欲擒故纵。

等西门庆再次来的时候,王婆进一步试探:

“大官人,吃个‘和合汤’如何?”

这个“和合汤”是夫妻一起喝的汤,西门庆还让放甜点,王婆这是仍然在勾搭西门庆,继续吊着他。

等到西门庆再次登门,王婆觉得时机差不多可以了,于是问了一句:

“老身看大官人有些渴,吃个‘宽煎叶儿茶’,如何?”

我看你西门大官人饥渴地不行啊,好了,不吊你了,我有让你宽心的良策,你要不要?

当然,王婆吊着西门庆,迟迟不帮他牵线和出谋划策,其实就是为了获点利益。前两次吊他,西门庆付清了欠的茶钱,还说帮她照顾她儿子,最后仍然吊他,西门庆就直接掏了一两银子当定金。

最后他们约定了,只要事成了,那么就付给王婆十两银子,王婆这才给西门庆出了十步走的计策。

五、

当然,刚刚也提到了,计谋要想成功,还需要西门庆具备‘潘、驴、邓、小、闲’:

潘安的貌、驴的器、邓通的财富、心思细腻、还得有大把空闲的时间,刚好,这些西门庆都有!

也就是说,王婆一开始就不怀好意,干的都是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自然就让人唾弃。可以说,没有王婆,西门庆根本就勾搭不上潘金莲,不是说这俩人没有这方面的欲望,而是因为缺少中间人。

至于王婆怎么设的计让潘金莲投入了西门庆的怀抱,这里就不细讲了,我们回到题目。

就算王婆干这种教人通奸的勾当,也罪不至死啊,为什么最终却被千刀万剐了呢?

主要原因还在于武大郎的死,真正的主谋是王婆,潘金莲和西门庆不过是从犯罢了。之所以王婆要设计弄死武大,归根到底还是人心的恶,以及王婆的贪婪:

其实不仅王婆贪婪,郓哥也贪婪,他得知西门庆跟潘金莲那点事之后,想到的是去勒索一把,结果被王婆赶出来了,雪梨也打烂了,于是一怒之下告诉了武大郎。

就这样,武大郎去捉奸,奸是捉到了,自己也挨了一脚,就这一脚,可要了老命了。实际上,西门庆自始至终没有想过给武大郎一笔钱,让他休了潘金莲,自己娶了。

而武大郎也从来没有讲过,既然你不想跟我过,那么我休了你,你去找西门庆吧。而是一个劲地暗示,如果你不好好伺候我,并把我伺候好了,等武松回来,我就告诉他。

于是手足无措的潘金莲跟西门庆又找到了王婆,求她出主意:

“如今这捣子病得重,趁他狼狈里,便好下手。大官人家里取些砒霜来,却教大娘子自去赎一帖心疼的药来,把这砒霜下在里面,把这矮子结果了。”

六、

王婆不仅出主意毒死武大郎,还出主意,让西门庆去贿赂验尸人何九叔,足可见这个老婆子心思之缜密,估计这种主意也没少出过。

等到后来武松回来,用刀逼着潘金莲供出实情后,王婆也就慌了,说明,她自己也知道自己是死罪难逃,所以才会骂潘金莲是咬虫:

“咬虫!你先招了,我如何赖得过!只苦了老身!”

咬虫,其实是反咬一口的意思,就是说你潘金莲怎么乱咬人啊,不过也没办法,赖不过去了,只能招了。

武松当场宰了潘金莲,随后又在闹市砍了西门庆,唯独没有要王婆的命,其实也是有原因的:

毕竟自己先斩后奏,如果都宰了,到时候怎么证明这一切,好歹留下一个活口,好审讯啊。

另外,王婆无权无势,即使武松不杀她,朝廷也会要她命的,毕竟她教唆她人杀人,本身就是重罪。

最后,只有判了王婆重罪,才能在民间制造舆论,告诉大家王婆、潘金莲、西门庆是无恶不作,罪大恶极。才能彰显武松手刃了潘金莲和西门庆是大快人心,是民心所向,也只有这样,才能轻判武松:

“武松虽系报兄之仇,斗杀西门庆奸夫人命,亦则自首,难以释免,脊仗四十,刺配二千里外。”

说是打四十,也不过轻打了七八下而已,倒是王婆,被判了个凌迟处死:

“东平府尹判了一个字:‘剐!’上坐,下抬;破鼓响,碎锣鸣;犯由前引,混棍後催;两把尖刀举,一朵纸花摇;带去东平府市心里吃了一剐。”

所以说,舆论也是会影响到审判结果的,只是这个王婆,确实罪有应得,千百年来,几乎没人同情过她!

正所谓,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412258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9
下一篇 2023-05-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