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七十二王泰山封禅》出自哪里?

统一台湾2023-05-27  24

七十二王记载不详,有名姓的仅有十二家:无怀氏、有巢氏、伏羲氏、神农氏、轩辕氏、高阳氏、高辛氏、唐尧、虞舜、夏禹王、商汤王、周成王。

有巢氏教人民构巢挖穴而不居荒野,避猛兽;伏羲氏教人结网捕鱼降伏野兽,作八卦;神农氏尝百草教人耕种五谷,辨识草药为人医病;此三氏功德深厚至今人民仍受其惠,故被人尊称为三皇。黄帝轩辕氏测日追月制定历法,教人营建屋宇,制作衣服鞋帽,殡葬死者,使人生死皆无忧;帝颛顼高阳氏,是黄帝的孙子。帝喾高辛氏,黄帝的曾孙,皆有贤德,聪明仁慧,知远察微,中正平和,天下莫不顺服;唐尧,仁德如天,智慧如神,为政任贤纳言,垂拱无为而天下治,不贪王位不私己临终将天下让给虞舜;舜同尧一样功德盖天,无为而天下自治,不贪心王位最后将天子之位禅让给了禹。夏禹、商汤也是两代仁德之王,夏禹治理洪水,行遍九州,通山疏道,江河归流,三过家门而不入。商汤不忍杀生,德施于禽兽,伐夏而流放夏王桀。周成王秉承文王、武王大治天下而有祥和盛世。此三皇五帝三代之王泰山封禅者,总共十二位天子。是故祭祀天地是所有天子的特权,到泰山封禅却不是所有天子的特权,而只归有德天子享誉。

史料:“齐桓公既霸,会诸侯于葵丘,而欲封禅。管仲曰: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而夷吾所记者十有二焉,昔无怀氏封泰山,禅云云;虙羲封泰山,禅云云;神农封泰山,禅云云;炎帝封泰山,禅云云;黄帝封泰山,禅亭亭;颛顼封泰山,禅云云;帝喾封泰山,禅云云;尧封泰山禅云云,舜封泰山,禅云云;禹封泰山,禅会稽;汤封泰山,禅云云;周成王封泰山,禅社首:皆受命然后得封禅。”

封禅:(fēng shàn),封为“祭天”,禅为“祭地”,是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远古暨夏商周三代,已有封禅的传说。古人认为群山中泰山最高,为“天下第一山”,因此人间的帝王应到最高的泰山去祭过天帝,才算受命于天。封禅是古已有之的礼仪。按照《史记·封禅书》张守节《 正义 》解释:“ 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中华泰山·封禅大典》是山东省政府打造山东旅游精品的重点项目,由泰安市委、市政府招商引资,邀请中国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创始人——梅帅元先生的制作团队精心打造的一台大型山水实景演出。

东岳泰山。

泰山之所以被奉为五岳之尊,在五岳中名声最著,其原因固然离不开它雄奇高大的景观形象、庄严崇高的象征意义,但最主要的还是因为泰山历来是帝王们的朝拜之山。 

       泰山千百年来一直是帝王们向往的东方乐土,而封禅泰山更是因为特殊的政治意义而成为历史上每一个皇帝都渴望的荣耀,但由于其严苛的条件限制,并不是每个皇帝都有这样的机会,只有“受命于天”的皇帝,为了答谢天帝的“受命”之恩,才能在泰山顶上积土为坛,增泰山之高以祭天,表示功归于天;然后,再到泰山之前近地祗的梁父、社首、云云等小山丘设坛祭地,表示厚上加厚,福广恩厚以报地。 

       一代帝王登封泰山,被视为国家鼎盛、天下太平的象征,皇帝本人也俨然成为“奉天承运”的“真龙天子”,历史上有幸能成为这样真龙天子的皇帝,除了《史记》所撰的七十二王,他们的名字大多已不可考,真正载入史册的共有12位。

七十二王是无怀氏、伏羲氏、神农氏、炎帝、颛顼氏、帝喾、尧、舜、禹、汤、周成王等。这些人大都是古代比较强大的部落首领,是传说中的人物。封禅和朝拜泰山,载入史册的是从秦始皇开始,秦二世、汉武帝、汉光武帝、汉章帝、汉安帝、隋文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清圣祖、清高宗等帝王,都曾到泰山登封告祭、刻石记功。其中汉武帝七次东巡登封。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封禅泰山的皇帝是宋真宗。元明以后改为祭祀。清乾隆十一次朝拜泰山,六次登岱顶。历代帝王借助泰山的神威巩固其统治,而泰山又因封禅告祭被抬到与天相齐的神圣高度。一座自然山岳,受到文明大国的历代最高统治者亲临封禅祭祀,并延续数千年之久,几乎贯穿整个封建社会,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精神文化现象。 

西南归来,他即赴河洛之间探望了垂危的父亲司马谈。父亲执迁手而泣,留下临终遗言说:“余先,周室之太史也……后世中衰,绝于予乎?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余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自获麟以来,四百有余岁,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绝。……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文史,余甚A焉,汝其念哉!”司马迁俯首流涕,说:“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父亲希望他继承祖业,当好史官,写好史记。他挥泪告别父亲的遗体,赶到泰山参加封禅大典。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408800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