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百度百科显示,今年春节期间,蓝色港湾只有除夕当晚18时闭店,从正月初一开始就恢复晚22时闭店。
蓝色港湾,即SOLANA蓝色港湾国际商区,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朝阳公园路6号,朝阳公园西北部,占地13万平方米。
从儿时起,便喜欢上买小人书,买本小人书是很奢侈的事情,那个时代能买到的书比较少,记得在农村公社的供销社里,买到了一本爱迪生的童年故事,爱不释手。
到县城上高中后,去新华书店变成了一项新的爱好,曾经买过一本小书《产生奇迹的行动哲学》,作者是一位日本医生的个人奋斗史,这本书对我影响很大,敢于挑战自己,事在人为,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上大学后,当时流行金庸,梁羽生的武侠小说,没有钱与寝室三哥合买了一本书《江湖三女侠》,轮流看这本小说,后来喜欢上练习气功,开始研究奇经八脉,大周天,小周天,泡药酒,每晚睡前静坐练功,从山西一家出版社邮购书《峨眉十二庄》,艺成天下行,点穴功,踏雪无痕轻功,可惜到头来竹篮子打水一场空,白忙活一场一事无成,荒唐人干出来荒唐事。
当时八十年代上大一时,就对企业管理产生了浓厚兴趣,常常在图书馆里,寻找阅读这类书,虽然当时这类书还不多;在书店里发现了一本好书《哈佛管理百科全书》上下卷,一狠心买了下来,只能省吃俭用,这本书一直珍藏至今。
大学毕业后,曾经预定了一套关于系统论的书籍,半年多了书籍仍然迟迟未到,将学习卡耐基《人性的弱点》学以致用,给出版社写了一封信,书籍终于拿到了。
三十多年来,王府井书店及海淀图书城,西单图书大厦,先后成为经常光顾购书的理想场所,经历了王府井书店的拆迁重建,海淀图书城的兴衰没落……
经常出差,辗转于各大机场,在机场书屋选购新书成为一个主要购书方式。
世事变迁,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从线下买书转战到线上买书,当当网成为自己购书的主要渠道,因为网上常常有五折优惠活动,便改变了以往的购书习惯,现在依然会去逛书店,不同的是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手机拍下来,再到网上找书,存下来待到有活动时再下订单。自己每年读纸质书300多本,买书500多本,也算是一个悦读者和购书狂吧!由此可见,线上书城是如何冲击线下实体书店的。
近年来又兴起了网上销售电子书,读电子书,也曾经尝试体验过,最终还是钟爱纸质书,更方便随手书批,画下重点,或许还是习惯使然。对于纸质书的最大缺点就是需要占用空间,虽然自己有两个书房,早已书满为患,要定期清理过时书籍为新书腾出空间来,自己做得最愚蠢的事情,往往经常容易买重书籍,自我解嘲可以两个书房一边一本,买重三本时只能送人了。静下心来,偶尔从书架上信手拈来一本书读下去,别有一番乐趣在心头,有时研究一个专题时,到个人图书馆里搜寻相关题材书籍,批量专题阅读。
随着知识付费时代的来临,听书成为一种新的时尚,也曾经付费购买喜马拉雅,得到,吴晓波频道,樊登读书会,先后听过几百本书,2019年果断将其全部清除了,体验不到原滋原味的读书乐趣,二手知识对自己帮助有限。反而是开始了在网上淘已经绝版了的二手好书,价格竟然比定价高很多,体验到何谓物以稀为贵。
多年来保持的传统,北京每年都会举办书市,地点从地坛书市到劳动人民文化宫书市,近几年基本上固定在我家附近的朝阳公园举办,2019年去朝阳公园逛书市,以不同多年前的火爆,人流逐年减少,图书基本上以旧书为主,新书占比越来越少。
今年还以为因新冠疫情北京书市不会举办了,前几天去公园竟然看到书市照常举办了,连着两天去书市淘书,小有收获。明显感受到冷冷清清,客流很少,书市规模也缩小了很多。
再回首!买书哪些事儿是社会变迁的一个缩影!折射出一个读者的买书心路历程。与书为友,与作者对话,买书是为了读书的,一个读书人在践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摆渡万人”。
有的。北京每年都会举办几次书市,以前在地坛,这几年在朝阳公园举办。今年春天是在4月下旬,秋天的书市还没有办,往年都是九十月间,最近可以多关注一下这方面的消息。书市虽然以新书为主,但是,也能淘到一些旧书、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