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潮|跟徐霞客游浮盖山

晚潮|跟徐霞客游浮盖山,第1张

王石良

时间回到1630年9月17日(农历八月初二),有人站在廿八都铺(驿站)大门口,看到大街上走来一位身背斗笠的中年人,远看又高又瘦像棵枯树,走近了却发现结实强壮,目光炯炯有神,透着自信和坚定。他走进驿站边的一家客栈,中饭后走到街头,四处打听去浮盖山的道路。一个牧人告诉他:“由丹枫岭而上,为大路而远;由廿八都溪桥之左越岭,经白花岩上,道小而近。”中年人接受了牧人的建议,走廿八都——金竹——里山——大云寺的小路,尽情游览了浮盖山。

后来,古镇上的人才知道,这位中年人就是明朝著名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我和吴春根教授等一行四人,在坚强村向导李茂华的带领下,跟随徐霞客脚步,进行了一次难忘的浮盖山之游。

两次错过浮盖山

其实,这已是徐霞客第三次路过浮盖山。浮盖山位于仙霞山脉和武夷山脉结合部,一山跨浙闽两省。站在仙霞岭高处,徐霞客看到:“枫岭西垂,毕岭东障,梨岭则其南案也;怪石拏云,飞霞削翠。余每南过小竿(岭),北逾梨岭,遥瞻风采,辄为神往。”但此前两次,徐霞客都因种种原因与之擦肩而过。这回,他没有让机会从脚下溜走。

泰昌元年(1620),35岁的徐霞客取道仙霞古道前往福建,路过浮盖山。这年,明熹宗朱由校即位,太监魏忠贤开始得宠擅权,祸国殃民;这年,北方灾情严重,斗米百钱,许多饥民只能挖草根剥树皮充饥;这年5月徐霞客游福建莆田九鲤湖,主要是为身体情况欠佳的母亲祈梦。故而来去匆匆,没有留步浮盖山。

崇祯元年(1628),徐霞客二过浮盖山。少年徐霞客梦想朝游碧海而暮苍梧、一步能登天下山。他最想去的地方是四川峨眉山、广西桂林、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其次是广东罗浮山、南岳衡山。然父母在,不远游。慈母在世,徐霞客只游览了离老家江阴不远的一些地方。1625年母亲辞世,此身可以完全许之山水、做一个真正的“烟霞之客”了。三年丧满,徐霞客急不可待地踏上了南抵罗浮山的闽广长游。为在年内能顺利往返,徐霞客再次与浮盖山失之交臂。

徐霞客二游福建收获多多,除了饱览八闽大地的名山大川,还在漳浦结识了丁忧在家、曾任翰林院编修的著名学者黄道周。两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促膝长谈,谈崇祯登极,魏忠贤被除,阉党失势;谈北方地区灾害连年,民不聊生;谈高迎祥、李自成等农民起义的烽火燎原中原大地;谈后金(清王朝前身)崛起,屡屡犯边;谈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挽狂澜于既倒;谈有识之士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心中充满了大厦将倾的危机感……月落乌啼,两人仍无丝毫倦意。遂结为生死不易、肝胆相示的挚友知音。

1630年的明王朝,笼罩着悲凉的世纪末气氛:能征善战抗金大将袁崇焕被捕杀,李自成、张献忠起义如烽火燎原,沉重打击了明王朝统治;荷兰人偷袭厦门湾……大明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越是这种时候,越是思念老友。徐霞客第三次入闽,就是奔着黄道周去的——徐霞客希望在他身上能找到一线挽狂澜于既倒的希望。

万人丛中一握手,从此衣袖三年香。1630年早春二月,春寒料峭,徐霞客路过江苏常州,听闻守孝期满、进京侯官的黄道周刚刚离去,即雇小船全速追赶,终于在百里之外的丹阳道上追上,一起沽酒对饮,且饮且题诗,诗成而酒未尽。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时穷节乃见,在这样内忧外患层见错出的年代,两颗爱国知识分子的心一起跳动。

寻山如访友,远游如致身。徐霞客第三次取道仙霞古道前往福建,没有特别的行程安排,所以没有再次错过浮盖山。

金竹多传奇

踏着徐霞客的足迹,我们继续前进。“三里下岭,折而南,渡一溪,又三里,转入南坞,即浮盖山北麓村也。分溪错岭,竹木清幽,里号‘金竹’云。”文中的“金竹”即今“坚强村”,上世纪50年代才改的名。仙霞岭一带山多田少地贫瘠,村民想要生活幸福,确实需要一点顽强奋斗精神。向导李茂华的解释很有道理。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很早以前,坚强的廿八都人就利用山区竹木多的有利条件,办起了造纸厂,同治《江山县志》载:“纸出二十八都、梅林、三卿口诸处,有藤纸、棉纸、竹纸三种。”其中“竹纸”即以毛竹为原料。徐霞客路过王坞时,就见过这样的造纸作坊:“度木桥,由业纸者篱门入,取小级而登。”

其实,廿八都一带还生产另一种纸,叫“方高纸”(俗名“纸媒纸”),主要用于吸烟、祭祀等,因其大小一尺见方、高度两尺左右为一捆,故名“方高纸”。发展到民国时期,“江山方高(纸)称冠一时,亦十万担(年产)”(《浙江之造纸》)。廿八都出现了杨氏、曹氏、金氏等十多家家族纸行。其中杨氏家族纸行就有纸槽36处,年产土纸4万多件。据说每当土纸出槽,每天供运纸挑夫用餐的大米就要好几担。造纸业的发展,促进了廿八都工商业的兴旺,带来了廿八都的繁荣。

金竹人造纸,还种烟草,村里就有“烟篷”自然村。李茂华说,明清时金竹村街上有杂货店、饭店、旅馆等,非常之繁华。有旅馆老板还把徐霞客的画像张贴在大堂上吸引顾客,宣传金竹村。

如今的坚强村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没有人不知道徐霞客的,李茂华更不例外。他读过中学,对浮盖山的风景风情、 历史 掌故都耳熟能详,关于徐霞客的轶事更是信手拈来。

我们在一家“霞客驿站——龙雨”的民宿前,和村民攀谈起来。龙雨是民宿主人名字,“霞客驿站”是坚强村各家民宿的统一名称,也是对徐霞客最好的纪念。

坚强村有八个自然村,“王坞”(前文徐霞客误作 “南坞”)是其中之一。此名是有来历的。相传很久以前,王坞对面山上出现一群英雄好汉,为首的竟是一个女英雄,她身手不凡,能一手提一箩筐粮食,腾云驾雾一般越过山溪。官兵多次前来围剿,都无功而返。义军威震闽浙赣三省,有官员经过这里,都要下马下轿步行,前往山寨拜见。朝廷当然不会轻易放过她,于是设计捉拿。一天,女王从山寨走到王坞村口,突然发现漫山遍野都是身穿铁盔铁甲的官兵。“完了,那来这么多的官兵?这回怕是跑不了了!” 女王气恼地一跺脚,竟把厚厚的青石板踩出个深深的脚印来。当一队官兵冲上来抓她时,女王放弃了反抗,束手被擒。

其实,村外那些密密麻麻的官兵,不过是狡猾的敌人给竹子、树木罩上了铁盔铁甲而已。在离王坞不远的古道上,李茂华指给我们看印有女王脚印的青石板,至少有50码长短,传说中巨人才有的尺寸。徐霞客当年经过这里时,应该也听到了这个故事,看到了这个脚印。故事的真实性不不重要,重要的是启发人们:敌人总是比我们想象的更狡猾,更危险。要战胜强大的敌人,除了要勇敢无畏,还要有一颗冷静理智、强大的心灵。

王坞前往里山寺这段古道保护得非常好。李茂华告诉我们,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为方便村民运送肥料、粮食,村里组织村民对古道进行了拓宽、加固。

再上去是“上百担”。这是一片贫瘠的山地,即使风调雨顺的年份,收获的粮食也上不了一百担,所以有人给它取了这样一个幽默的名字,寄托着耕种者冰凉的希望。

再往上走就是岭头,立着“霞南里云停”亭。路亭是供行人歇息纳凉的地方,也是传递善良的地方,常有好心人在亭里摆茶水,免费供给过往行人。在远离城市的地方,最容易遇见美好的 情感 和品质。徐霞客万里遐征,就遇到了很多人的帮助,比如静闻和尚、丽江府的木太守等。

继续前行,一片奇石阵出现在我们面前。山有根,石有脚,浮盖山的石头却仿佛是天外来客,被人轻轻地放在路边。这些石头有像海豚的,有像水牛的,有像畚斗的,无奇不有。最特别的一块叫“下马石”,两块大石头分立古道两边,相距只有两三尺,骑马的人必须下马才能过去,故得此名。传说很早以前,这两块大石头天黑后会自动合上,让人无法通过。一天,浮盖山上一和尚晚归,发现下马石已合上,只好从旁边水田里绕行,结果两脚陷入烂泥里,搞得很狼狈。和尚怒了,抓来一只大黑狗,一刀砍下狗头,把淋漓的鲜血浇在下马石上。据说神魔都是害怕狗血的,尤其是黑狗的血。下马石神屈服了,从此白天黑夜都开着石门。浮盖山的这位和尚有些像《水浒传》里的鲁智深,身在沙门,心存刚烈,以斗争来赢得尊重和尊严。

浮盖山为什么有如此众多千奇百态的岩石?科学的解释是,浮盖山岩层为侏罗系火山喷出岩,经长期风化剥蚀,岩块间裂缝日渐扩大,岩块棱角日趋圆润,才形成了这样神奇的景观。但廿八都村民则有另一种浪漫的说法。传说很久以前,一个神仙赶着一群石头去江西,作赣江拦河大坝用。走到浮盖山,听到山下人家传来鸡叫声。为避免这些奇形怪状的石头惊吓了早起的村民,神仙就把它们留在山上,独自走了。留下这些石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等待,却一直没有等到那位神仙的到来。原来它们都是些无缘拦江的命运的弃儿!

这让徐霞客想起挚友黄道周。这位在徐霞客眼里“文章为国朝第一,人品为海内第一,其学问直接周、孔为古今第一”的著名学者和爱国主义者,始终得不到明王朝的重用,反而因为敢言直谏,多次被贬官免职、遭受牢狱之灾。等到十五六年后的1645年,黄道周才被南明小朝廷任命为吏部尚书、兵部尚书和武英殿大学士时,然此时大势已去,回天无力,所有的努力都成了徒劳,只能接受被捕被杀的命运。

八百年里山寺

过了下马石,里山寺近在眼前。当年徐霞客也远远地就看到了:“又五里,大石磊落,棋置星罗,松竹与石争隙。已入胜地,竹深石转,中峙一庵,即白花岩也。僧指其后山绝顶,峦石甚奇。庵之右岗环转而左,为里山庵。”

里山寺又称“里山庵”,位于浮盖山北麓。进山门为前殿,过天井为正殿,平面呈“回字形”。里山寺门前陈列着一块珍贵的石碑,上刻《重修里山寺碑记》。撰写者名刘国烜,乾隆十六年(1751)任江山知县。下车伊始,正逢江山大旱,刘国烜劝赈救荒,合境感德。在任期间,“(刘国烜)每以公事至念八都,憩息于里山”(刘国烜《重修里山寺碑记》,见《廿八都镇志》)。乾隆二十年(1755)刘国烜再次担任江山知县,经过里山寺,见里山寺破败荒凉,于是向庙里善进和尚了解原因,并表达了捐资重修的意愿。两年后,里山寺修缮一新,善进和尚恭请刘国烜题石作记,提醒后人世世代代保护好里山寺。

里山寺始建于于南宋理宗年间(1225-1264)。传说某年某月某日的一天,棋盘山下里山一带来了一个外地和尚,说想建一所寺庙。但不知选址何处为好,就去请教白花岩庵和尚,他们有说建“神仙晒衣石”好的,有说建白花岩东侧好的,众说纷纭。第二天,有和尚发现寺里养的一条大黄狗不见了。去哪里了呢?几个和尚到处寻找,发现它躺在里山一片空地上晒太阳,那里干燥向阳,旁有一泉,清水涓涓。众人恍然大悟:这不正是暗示建庙立寺的地方吗?

里山寺就建在狗睡过的地方。徐霞客去过的白花岩庵呢?很不幸,它已消失在 历史 的风烟中。徐霞客走后某年某月某日,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一群强盗手持长枪短刀,冲进白花岩庵,见东西就抢。庙里的和尚奋力反抗,无奈寡不敌众,只保护下来两件法器:一只铁铸的圆形大堂磬,一个石雕的椭圆形香盘。众僧就把它们暂时寄存在里山寺,准备化缘重建白花岩庵。然说易行难,这一寄存就是几百上千年,直到如今,白花岩上依然只见岩石不见庵。幸好里山寺里的这一磬一盘,让人们相信白花岩庵的存在,相信曾有一个叫徐霞客的江苏江阴人曾经来过这里。一磬一盘留不住时间的脚步,但能留下岁月的纹理,留下 历史 的蛛丝马迹,浓缩于若干细节和故事传说,让人唏嘘、回味和感慨。

故事还在延续。上世纪70年代末的一天,一个外地客商来到里山寺,打算以“危房”的名义买下它,拆下粗大的木料、坚实的砖瓦等卖钱。正当他和村里主事者讨价还价的时候,一根木雕梁木突然从高处重重地砸下来,差点击中客商的脑袋。他大吃一惊,似乎感觉到冥冥之中有人在警告他,于是放弃了购买。有敬畏,才能不敢胡作非为。事后,有人捡起这根木头,用黄布包上,珍藏在庙里。

每年农历二月十九和八月廿四日,为里山寺春秋两季庙会日,浙闽赣三省游客络绎不绝。1997年,江山市人民政府批准里山寺为宗教活动场所,坚强村成立了“里山寺管理小组”,负责寺庙的日常维护、修缮和庙会日秩序维持等事宜,李茂华就是该小组成员之一。

神仙遗下石棋盘

里山寺背后是高高的棋盘石,当年徐霞客站在庙前,庙里和尚热情地“指其后山绝顶,峦山甚奇”。棋盘石看似近在眼前,却得爬长长的山路才能到达。一路上随处可见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石块。你埋头往上爬,路边一只“大青蛙”抬着大脑袋,静静地看着我们从他的下巴下走过;转一个弯,又和一张“八仙桌”来了一个照面;走不多远,一块巨大的长方形石头出现在我们面前,老李说那叫“馒头石”。

终于,我们爬到了棋盘石前。棋盘石像一个巨大的围棋盘矗立在天地间。借助树枝和龙钟草,我们从巨石的东侧爬上了山顶。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登上棋盘石,山下的坚强村尽收眼底。

棋盘石顶磊叠着四五块大石头,其中一块叫乌龟石。传说这只乌龟经过千年修炼即将成精而去。雷神知道了,发出电闪雷鸣阻止它。一声霹雳,一块大石头被闪电劈开,堵住了乌龟的去路。乌龟转身想跑,又一块石头被闪电劈开,挡住了它的后路。乌龟放弃了努力,一动不动地趴在那里,直到如今。当乌龟相信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就决定了它悲剧的宿命。

很遗憾的是,我没有在《徐霞客游记》里读到棋盘石的描写,却在《廿八都镇志》里看到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晏殊的一首《棋盘石》:

洞仙遗下石棋盘,人到壶天静处看。

十九路谁弹黑界,几千年自带云寒。

面平可布流星势,尘拂元无旧藓瘢。

乾雹声中闻子响,不知还许采樵观。

晏殊,江西抚州临川人,王安石同乡前辈,曾多次取道仙霞古道,往返于家乡和他乡之间,高耸入云的棋盘山让这位三朝元老,萌发了归隐山林、以棋会友的美丽的梦想!

棋盘石缝隙里长着长长的龙钟草,形如麦苗,但韧性好,耐腐蚀,李茂华说,过去村民经常用它做草鞋、编缆绳。在人难以生存的地方,树生长着;在树难以生长的地方,草生长着。这些偶然闯进我们视野和生命现场的龙钟草不为谁活着,但一直活得那样认真,那样执着,带给世界以绿色和生机,让我们肃然起敬。

下了棋盘石,已经下午一点多钟,我们站在山路上进餐。老李说,路的右边属廿八都地界,路的左边属福建浦城——我们一脚踏两省。

饭后我们继续前进。行不多远,路边出现一座山石,形若鲨鱼嘴。继续往前,路边又出现一个石洞,李茂华说它叫“菜篮殿”。再往上爬,两块大石头出现在眼前,让人叹为观止。左边那块叫“巴掌石”,右边那块叫“剪刀石”。巴掌石上宽下锐,呈三角形,直插云天。相传,原为神仙耕耘播雾的犁头——浮盖山上常年云遮雾绕即源于此,所以巴掌石又名犁天石。剪刀石硕大粗壮,又如擎天之柱。两块大石头侧看又似一对相依相偎的情人,所以又有人说它是“交杯石”。两块石头之间有条笔直的缝隙,就像石匠运巨力一斧劈开,像迷你版“江郎一线天”。

借助不锈钢梯子,我们登上了犁天石旁的一块两人多高的岩石,小心翼翼地坐在上面,看60岁的李茂华轻快得像一只猴子,在巨大的山石之间跳跃。

千年大云寺

走过犁天石,离大云寺也就不远了。大云寺又叫“大寺”,属浦城县盘亭乡 ,四周环境优美,“石痕竹影,白花岩正得其具体,而峰峦环列,此真独胜” ,让徐霞客十分陶醉。

大云寺坐北朝南,沿中轴线依次为前殿、正殿和后殿;大门却朝东而开,犹如鲤鱼突然调皮地扭动了一下大嘴巴。百度查大云寺,发现其建筑面积达1200平方米,远超里山寺。庙里供奉着千手观音、八大金刚和弥勒佛等佛像。庙里的老居士陈延根提醒我们,这里的弥勒佛造型很特别:男首女身,庄严中透着妩媚。而一般庙里的弥勒佛袒胸露腹,笑容可掬,以示“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这是为什么呢?

据说这与一代女皇武则天有关。武则天独揽大权后,想做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女皇,却苦于没有合适的理由。上有所欲,下必趋之,不久,洛阳白马寺和尚冯小宝、法明等人,给武则天献上一部《大云经》,里面有弥勒佛下凡作女王、威伏天下的故事。武则天如获至宝,下令各地建大云寺,诵《大云经》,为其代唐自立造势。根据武则天旨意,各大云寺里的弥勒佛也就一改传统形象,加入了女性的因子。但其兴也勃,其亡也忽。公元705年,武则天病入膏肓,儿子李显趁机成功复辟后,下诏各地捣毁大云寺。浦城大云寺能逃过这场风暴,完全是一个奇迹。大云寺改名大寺,可能就与此有关。这样一段富有传奇色彩的 历史 故事,也一定深深地激发了徐霞客的兴趣。

但陈延根说,大云寺称大寺另有原因。传说很早以前,有翁氏四兄弟不愿入朝为官,来到大云寺坐禅学佛。后来老四离开了大云寺,来到浮盖山北麓,化缘募捐,建起了里山寺,与大云寺就成了“兄弟寺”。后来每当庙会、斋戒日,廿八都人祭拜里山寺佛像后,还要翻越浮盖山去大云寺,以示对兄长的尊重;浦城那边人也一样,不过顺序相反,先去大云寺,再来里山寺。你来我往,正好顺道走亲访友,密切了两地村民的感情,所以两地联姻成亲的也很多。

大云寺依山而建,远看像一条鲤鱼:前殿是鲤鱼嘴,中殿是鲤鱼腰,后殿是鲤鱼尾巴。陈延根特地带我们去欣赏了那条鲤鱼尾巴——一块一人多高的灰白色的石头,一半扎根在地下,一半斜“长”在空中。陈延根说,鱼跃龙门全凭鱼尾巴,大云寺“有求必应”,这条石尾巴居功至伟。当年徐霞客应该也看到了它,惜乎没有写入游记中。

这条神奇的尾巴却曾差点被人炸了。1966年7月的一天,一群被时代激情点燃的年轻人冲到大云寺“破四旧”,发现了这条鲤鱼尾巴,但推不动,砸不烂,于是找来炸药,要炸了它。这时,外面狂风大作,霹雳声声,顷刻大雨倾盆,于是作罢。有人说,善良与罪恶往往只有一念之差。我更相信这几个年轻人放弃爆炸,是善良之心战胜邪恶之念的结果。

前殿的外面立着一道照壁,上面写着一副对联:“门含浙赣千般景,寺蕴云山万里情。”徐霞客是否从中读到了一代女王武则天的自信和豪情?

据说这里还接待过日本和尚空海。804年7月,空海一行23人遣唐使团从霞浦上岸前往长安,路过大云寺,喝了庙里和尚献给他们的茶水,在中日友好交往史留下了美好的一笔。在廿八都枫岭关,我见到过空海和尚的铜像,赤着脚,戴着大笠帽,一手拿着禅杖,一手托着化缘钵,目光宁静安详。在廿八都,不止一个人骄傲地告诉我,当年空海和尚不仅喝了这里的茶,还带走了茶苗,使茶香香飘日本。怪不得有人说,今天日本某处山丘的茶树,某位绅士优雅的香茗里,还浸润着空海从仙霞古道带回的友好情谊。

陈延根今年89岁,老家在浦城县官路乡姚宅村,和李茂华很熟悉。老人年轻时曾拜大云寺方丈为师。1983年师傅圆寂后,他常驻庙里,承担起看护寺庙的义务。那天我们去的时候,有五六个来自福州的中学生围着他,了解大云寺的前世今生。我们的教育需要书籍,也需要陈延根这样的口口相传者。

大云寺门前长着两三棵高大的银杏树,被初冬的冷风吹得一树金黄,吸引着同行的大姐长跪地上,用手机记录它们骄傲的颜色、昂扬的姿态。380多年前徐霞客走到这里的时候,它们可能还没有出生,但它们知道,曾经有一位伟大的地理学家、旅行家来过这里。

雨中游洞

晚上,徐霞客落脚大云寺,准备明天游览石龙洞。吃饭洗漱之后,徐霞客拿出笔墨纸砚,借着昏暗的烛光,开始写日记。无论多么疲劳,无论是借宿破庙,还是露宿街头,徐霞客都坚持把自己一天的见闻记录下来,为后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资料。有人说,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和爱过的人,徐霞客的气质里,一定也有着浮盖山的影子的!

外面下起了大雨,直到第二天依然没有停止。初四早上,看到雨势稍缓,徐霞客就急不可待地要去游石龙洞。庙里只好给他安排了一个和尚做向导。山路崎岖,路滑难行,荆棘丛生,每一步都走得很艰难。和尚挥舞柴刀在前开路。龙洞在半山腰上,洞口很小,里面很黑暗,徐霞客点起火把,匍匐而入。地上有一层厚厚的泥沙,积水淹过了脚面。龙洞越来越狭窄,徐霞客贴着石壁侧身而进。在更困难的地方,只能和和尚互相配合互相支持,才好不容易爬进大洞中。洞中有水池,深不见底,和尚说它就是“龙池”;洞顶一根白色的钟乳石倒悬而下,形如苍龙,石洞以此得名“龙洞”。

进洞难,出洞更难,“胸与背既贴切于两壁,而膝复不能屈伸,石质刺肤,前后莫可悬接,每度一人,急之愈固,几恐其与石为一也”。走出石龙洞,徐霞客如重获新生。

休息片刻,徐霞客循西岭西行,又折向西南,一路上欣赏了“双笋石人”“五峰环坪”等景点,最后登上最高峰:浮盖中顶。山顶上“皆盘石累叠而成,下者为盘,上者为盖”,云雾起时,如车盖浮游于云海之上——“浮盖山”之名由此而得。后来后又回大云寺进餐。下午,离开大云寺,南行十里,到达梨岭,走仙霞古道到福建九牧,宿渔梁下街。

惜乎,因为平时缺少登山锻炼,到了大云寺,我们一行四人有心无力,没有跟随徐霞客的足迹,走完“霞客之路”,而是原路返回廿八都,我们在一农家乐吃饭。谈“有多远,走多远,把足迹连成生命线”的徐霞客,谈“奇峰与怪石并起,彩霞与山岚交辉”的浮盖山,谈闽浙两地联手,保护好霞客之路,吸引更多的人神游浮盖山。

席上,李茂华赋诗一首:

浮盖仙山有奇峰,里山大寺天下闻。

霞客日记代代传,霞客之路千万年。

徐霞客绝对想不到,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廿八都“边城酒店”的保安,竟能写出这样优美的诗歌来。

李茂华说,感谢浮盖山,感谢徐霞客,感谢新时代。

王石良,衢州市作协会员,江山市政协文史委特聘委员。作品曾发表于《散文百家》《浙江作家》《钱江晚报》等报刊。

但求把江西各个县市好玩的地方

都能玩遍,好好地【环游江西】~~

所以今天小仙女要从上饶广丰区开始盘点

希望能遇到和小仙女一样志同道合的驴友!!

江西上饶广丰区

广丰区隶属江西省上饶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东接浙江省江山市,北邻玉山县,西毗上饶市上饶县、信州区,南接福建省浦城、崇安两县。区境南北长62.5千米,东西宽45千米。广丰始建于唐,原称永丰,清雍正十年(1732年)改称广丰。

广丰历史上森林茂密,县内铜钹山古名称封禁山,从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开始封禁,至清代同治八年(1869)弛禁,长达300余年。此间,树木种类繁多,载入清同治十一年《广丰县志》的树种有20余种,竹类11种,还有各种果树、花卉和各类野生动植物。

那么广丰到底有哪些好玩,

值得游览的地方呢?

铜钹山

1

铜钹山(Mount. Tong bo)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南部,属武夷山脉东段北麓。距县城38公里,主峰位于广丰区与福建省浦城县、武夷山市交界处,海拔1534.6米,为广丰区的最高点。清代诗人徐兆伦曾登临铜钹山并赋诗曰:“兀傲东南第一峰,半开灵境白云中”,从此铜钹山获得了“东南第一峰”的美誉。2002年11月铜钹山被评为国家森林公园。又于2011年3月被评为国家AAA级风景名胜区。

铜钹山拥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境内的白花岩是江南佛教圣地,还有北宋抗金名将张叔夜故里——塔底,至今还存着宋高宗、宋宁宗御题全文。明代文学家吕怀、清代诗人徐兆伦等文人墨客在这里写下了许多佳词与秀美的自然景观交相辉映,美不胜收。

境内有七星、军潭、条铺三个高峡湖,水光潋滟,风景绮丽;境内还有木城关、支面关、五通关、条铺关、太平关等雄关隘道景观。遍布奇峰怪石,秀山丽水,其中铜钹山尖、七星尖、双峰尖、悟道尖、上加尖、军潭石、老人石、关公石、八仙下棋等景点,让人流连忘返。同时,铜钹山有许多悠久的人文景观,境内有省级重点保护文物的九仙山城堡、北宋将领、资政殿大学士枢密院签书院事张叔夜故居。

广丰著名的“三岩”之一白花岩,岩中有始建于元代的广福寺,寺内两旁有二十四诸仙石壁画,人物神态各一,造型生动活泼,斯处登高眺望,赣、浙、闽三省尽收眼底。景区内还有远近闻名的广福寺、悟道尖寺、马氏夫人庙;有1931年的广丰苏维埃政府旧址和十八勇士跳岩就义的红军岩,是著名的“红色故土”。

六石岩

2

六石岩位于中国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县嵩峰乡十都村,素有赣东北“一洞天”之美誉,位于嵩峰乡境内,由于受侵蚀构造地形影响,形成了群峰突立,千姿百态,尤以六岩簇立,“突兀峻崎”。群山林木郁郁葱葱,十都溪流曲折蜿蜓,似玉带,远处山村人家炊烟袅袅,一派田园风光。六石岩以各自不同形状分别称为竹山石、麒麟石、雷钻石、剖刀石、猢狲石和关公石。

六石岩大幽谷风光秀丽,万木葱茏。特别盛产竹子,从高处望去,整片竹林非常好看,一丛丛,像倒插的凤尾,颀长的叶子在风中“沙沙”地摇曳,掩映着竹林深处得曲径通幽,小桥流水。幽谷中住有数十户人家,俨然世外桃源。

(此则为后记)

庚午(1630年)春,漳州司理叔促赴署。余拟是年暂止游屐,而漳南之使络绎于道,叔祖念莪翁,高年冒暑,坐促于家,遂以七月十七日启行。二十一日到武林。二十四日渡钱唐即钱塘,今钱唐江,波平不谷hú原意指有绉纹的纱,即处只作“皱”,如履平地。二十八日至龙游,觅得青湖舟,去衢尚二十里,泊于樟树潭。

三十日 过江山,抵青湖,乃舍舟登陆。循溪觅胜,得石崖于北渚。崖临回澜,澄潭漱其址,隙缀茂树,石色青碧,森森有芙蓉出水态。僧结槛依之,颇觉幽胜。余踞坐石上,有刘对予者,一见如故,因为余言:“江山北二十里有左坑,岩石奇诡,探幽之屐,不可不一过。”余欣然返寓,已下午,不成行。

八月初一日 冒雨行三十里。一路望江郎片石,咫尺不可见。先拟登其下,比至路口,不果没有成功。越山坑岭,宿于宝安桥。

初二日 登仙霞,越小竿岭,近雾已收,惟远峰漫不可见。又十里,饭于二十八都。其地东南有浮盖山,跨浙、闽、江西三省衢、处、信、宁四府之境,危峙仙霞、犁岭间,为诸峰冠。枫岭西垂,毕岭东障,梨岭则其南案也;怪石拿云,飞霞削翠。余每南过小竿,北逾梨岭,遥瞻丰采,辄为神往。既饭,兴不能遏止,遍询登山道。一牧人言:“由丹枫岭而止,为大道而远;由二十八都溪桥之左越岭,经白花岩上,道小而近”。余闻白花岩益喜,即迂道且趋之,况其近也!遂越桥南行数十步,即由左小路登岭。三里下岭,折而南,渡一溪,又三里,转入南坞,即浮盖山北麓村也。分溪错岭,竹木清幽,里号金竹云。度木桥,由业纸者篱门入,取小级而登。初皆田畦高叠,渐渐直跻危崖。又五里,大石磊落,棋置星罗,松竹与石争隙。已入胜地,竹深石转,中峙一庵,即白花岩也。僧指其后山绝顶,峦石甚奇。庵之右冈环转而左,为里山庵。由里山越高冈两重,转下山之阳,则大寺也。右有梨尖顶,左有石龙洞,前瞰梨岭,可俯而挟矣。余乃从其右,二里,憩里山庵。里山至大寺约七里,路小而峻。先跻一冈,约二里,冈势北垂。越其东,坞下水皆东流,即浦城界。又南上一里,越一冈,循其左而上,是谓狮峰。雾重路塞,舍之。逾冈西下,复转南上,二里,又越一冈,其左亦可上狮峰,右即可登龙洞顶。乃南向直下,约二里,抵大寺。石痕竹影,白花岩正得其具体,而峰峦环列,此真独胜。雨阻寺中者两日。

初四日 冒雨为龙洞游。同导僧砍木通道,攀乱碛而上,雾滃wěng云气四起之意棘铦xiān锋利,芾fèi小石笼崖,狞恶如奇鬼。穿簇透峡,窈窕者,益之诡而藏其险;屼嵲者,益之险而敛其高。如是二里,树底睨斜眼看峭崿。攀踞其内,右有夹壁,离立仅尺,上下如一,似所谓“一线天”者,不知其即通顶所由也。乃爇点燃火篝灯,匍匐入一罅。罅夹立而高,亦如外之一线天,第外则顶开而明,此则上合而暗。初入,其合处犹通窍一二,深入则全黑矣。其下水流沙底,濡足而平。中道有片石,如舌上吐,直竖夹中,高仅三尺,两旁贴于洞壁。洞既束肩,石复当胸,天可攀践,逾之甚艰。再入,两壁愈夹,肩不能容。侧身而进,又有石片如前阻其隘口,高更倍之。余不能登,导僧援之。既登,僧复不能下,脱衣宛转久之,乃下。余犹侧仁石上,亦脱衣奋力,僧从石下掖之,遂得入。其内壁少舒可平肩,水较泓深,所称龙池也。仰睇其上,高不见顶,而石龙从夹壁尽处悬崖直下。洞中石色皆赭黄,而此石独白,石理粗砺成鳞甲,遂以“龙”神之。挑灯遍瞩而出。石隘处上逼下碍,入时自上悬身而坠,其势犹顺,出则自下侧身以透,胸与背既贴切于两壁,而膝复不能屈伸,石质刺肤,前后莫可悬接,每度一人,急之愈固,几恐其与石为一也。既出,欢若更生,而岚气忽澄,登霄在望。由明峡前行,芟割莽开荆,不半里,又得一洞,洞皆大石层叠,如重楼复阁,其中燥爽明透。

徘徊久之,复上跻重崖,二里,登绝顶,为浮盖最高处。踞石而坐,西北雾顿开,下视金竹里以东,崩坑坠谷,层层如碧玉轻绡,远近万状;惟顶以南,尚郁伏未出。循西岭而下,乃知此峰为浮盖最东。由此而西,蜿蜒数蜂,再伏再起,极于叠石庵在叠石庵终止,乃为西隅,再下为白花岩矣。既连越二蜂,即里山趋寺之第三冈也。时余每过一峰,辄一峰开霁,西峰诸石,俱各为披露。西峰尽,又越两峰,峰俱有石层叠。又一峰南向居中,前耸二石,一斜而尖,是名“梨头尖石”。二石高数十丈,堪为江郎支庶,而下俱浮缀叠石数块,承以石盘,如坐嵌空处,俱可徙倚。此峰南下一支,石多嶙峋,所称“双笋石人”,攒列寺右者,皆其派也。峰后散为五峰,回环离立,中藏一坪可庐,亦高峰所罕得者。又西越两峰,为浮盖中顶,皆盘石累叠而成,下者为盘,上者为盖,或数石共肩一石,或一石复平列数石,上下俱成叠台双阙,“浮盖仙坛”,洵不诬称矣。其石高削无级,不便攀跻。登其巅,群峰尽出。山顶之石,四旁有苔,如发下垂,嫩绿浮烟,娟然秀美可爱。西望叠石、石仙诸胜,尚隔三四峰,而日已过午,遂还饭寺中。别之南下,十里即大道,已在梨岭之麓。登岭,过九牧,宿渔梁下街。

初五日 下浦城舟,凡四日抵延平郡。

初十日 复逆流上永安溪,泊榕溪。其地为南平、沙县之中,各去六十里。先是浦城之溪水小,而永安之流暴涨,故顺逆皆迟。

十一日 舟曲随山西南行,乱石峥嵘,奔流悬迅。二十里,舟为石触,榜人以竹丝绵纸包片木掩而钉之,止涌而已。又十里,溪右一山,瞰溪如伏狮,额有崖两重,阁临其上,崖下圆石高数丈,突立溪中。于是折而东,又十里,月下上一滩,泊于旧县。

十二日 山稍开,西北二十里,抵沙县。城南临大溪,雉堞及肩,即溪崖也。溪中多置大舟,两旁为轮,关水以舂。西十里,南折入山间。右山石骨巉削,而左山夹处,有泉落坳隙如玉箸。又西南二十里,泊洋口。其地路通尤溪。东有山曰里丰,为一邑之望。昨舟过伏狮崖,即望而见之,今绕其西而南向。

十三日 西南二十里,渐入山,又二十五里,至双口。遂折而西北行,五里,至横双口。溪右一水自北来,永安之溪自南来,至此合。其北来之溪,舟通岩前可七十里。又五里入永安界,曰新凌铺。

十四日 行永安境内,始闻猿声。南四十里为巩川。上大滩十里,东南行,忽望见溪右峰石突兀。既而直逼其下,则突兀者转为参差,为崩削,俱盘亘壁立,为峰为岩,为屏为柱,次第而见。中一峰壁削到底,或大书其上,曰“凌霄”。于是溪左之奇,亦若起而争胜者。已舟折西北,左溪之崖较诡异,而更有出左溪上者,则桃源涧也。其峰排突溪南,上逼层汉即天宇,而下瞰回溪,峰底深裂,流泉迸下,仰其上,曲槛飞栏,遥带不一,急停舟登焉。

循涧而入,两崖仅裂一罅,竹影逼溪内。得桥渡涧再上,有门曰“长春圃”。亟趋之,则溪南之峰,前所仰眺者,已在其北。乃北上,路旁一石,方平如砥。时暮色满山,路纵横不可辨,乃入大士殿,得道人为导。随之北,即循崖经文昌阁,转越两亭,俱悬崖缀壁。从此折入峭夹间,其隙仅分一线,上劈山巅,远透山北,中不能容肩,凿之乃受,累级斜上,直贯其中。余所见“一线天”数处,武彝、黄山、浮盖,曾未见若此之大而逼、远而整者。既而得天一方、四峰攒列。透隙而上,一石方整,曰棋坪。中复得一台,一树当空,根盘于上。有飞桥架两崖间,上下壁削,悬空而度,峰攒石裂,岈然成洞,曰环玉。出洞,复由棋坪侧历西坞而上,得一井,水甚甘冽。跻峰北隅,有亭甚豁,第北溪下绕,反以逼仄不能俯瞰。由此左下,又有泉一泓汇为池,以暮不及往。乃南上绝顶,一八角亭冠其上。复从西路下山,出倚云关,则石磴垂绝,罅间一下百丈。盖是山四面斗削,惟一线为暗磴,百丈为明梯,游者以梯下而一线上,始尽奇概,舍此别无可阶也。

还至大士殿,昏黑不可出。道人命徒碎木燃火,送之溪旁,孤灯穿绿坞,几若阴房磷火。道人云:“由长春圃二里,有不尘馆,旁又有一百丈岩,皆有胜可游。”余颔之即点头接受建议。返舟,促舟子夜行,不可,乃与奴辈并力刺舟撑船。幸滩无石,月渐朗,二鼓,泊废石梁下。行二十里,去永安止二里。

十五日 抵城西桥下,桥已毁。而大溪自西来,桥下之溪自南来,依然余游玉华时也。绕城西而南,溯南来之溪以去,五十里,至长倩。溪出山右,路循山左,乃舍溪登岭。越岭两重,西南过溪桥,五里,南过溪鸣桥。又五里,直凌西南山角,以为已穷绝顶,其上乃更复穹然。不复上,循山半而南,纡折翠微间,俯瞰山底,溪回屈曲,惟闻吼怒声,而深不见水,盖峻峦削岫,错立如交牙,水漱其根,上皆丛树,行者惟见翠葆即绿树丛浮空,非闻水声,几以为一山也。久之,偶于树隙稍露回湍,浑赤如血。又五里与赤溪遇,又五里止于林田。

十六日 沿山二里,有峰自南直下。峰东有小溪,西为大溪,俱北会林田,而注于大煞岭西者。渡小溪,循峰南上,共五里,到下桥。逶迤南跻,又八里,得上桥。一洵飞空,悬桥而度,两旁高峰插天。度桥,路愈峻,十里,从山夹中直跻两高峰之南,登岭巅。回视两高峰已在履下,计其崇峻,大煞、浮盖,当皆出其下。南下三十五里,抵宁洋县。

十七日 下舟达华封。

十八日 上午始抵陆。渐登山阪,溪从右去,以滩高石阻,舟不能前也。十里,过山麓,又五里,跨华封绝顶,溪从其下折而西去。遥望西数里外,滩石重叠,水势腾激,至有一滩纯石,中断而不见水者,此峡中最险处。自念前以雨阻不能达,今奈何交臂失之?乃北下三里,得村一坞,以为去溪不远。沿坞西行里许,欲临溪,不得路,始从蔗畦中下。蔗穷,又有蔓植者,花如豆,细荚未成,复践蔓行,上流沙削不受覆,方藉蔓为级,未几蔓穷,皆荆棘藤刺,丛不能入。初侧身投足,不辨高下,时时陷石坎,挂树杪(miǎo)细梢。既忽得一横溪,大道沿之。西三里,瞰溪咫尺,滩声震耳,谓前所望中断之险,必当其处。时大道直西去,通吴镇、罗埠。觅下溪之路,久不得,见一小路伏丛棘中,乃匍匐就之。初犹有路影,未几不一会,走不多远之意下皆积叶,高尺许,蜘网翳之;上则棘莽蒙密,钩发悬股,百计难脱;比等到脱,则悬涧注溪,危石叠嵌而下。石皆累空间,登其上,始复见溪,而石不受足,转堕深莽。余计不得前,乃即从涧水中攀石践流,遂抵溪石上。其石大如百间屋,侧立溪南,溪北复有崩崖壅水。水既南避巨石,北激崩块,冲捣莫容,跃隙而下,下即升降悬绝,倒涌逆卷,崖为之倾,舟安得通也?踞大石坐,又攀渡溪中突石而坐,望前溪西去,一泻之势,险无逾此。久之,溯大溪,践乱石,山转处溪田层缀,从之,始得路。循而西转,过所踞溪石二里许,滩声复沸如前,则又一危矶也。西二里,得小路,随山脊直瞰溪而下,始见前不可下之滩,即在其上流,而岭头所望纯石中断之滩,即在其下流。此嘴中悬两滩间,非至此,则两滩几有遁形矣几乎隐遁而看不见。逾岭下舟。明日,抵漳州司理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405709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5
下一篇 2023-05-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