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见闻(十一)-尼亚加拉大瀑布

美国见闻(十一)-尼亚加拉大瀑布,第1张

2011年9 月11 日

早餐过后,9;00搭乘大巴点去瀑布城看大瀑布。40分钟后,就远远看见加拿大瀑布城的建筑了。美国这一侧,因没有太高大的建筑,所以看不见。

不到10分钟,我们来到了美国一侧的瀑布城。隔着尼亚加拉河可以看到加拿大一侧的观景瞭望塔。

瀑布城清新恬静。没有其他大城市的喧嚣与繁华。只是在静静地接待着,世界各地来此参观大瀑布的宾客。

9:53分我们来到了尼亚加拉河边。

下行几十米,就看到向往已久的尼亚加拉大瀑布了。在这里只想多拍几张, 大瀑布美景的照片。

说实话,长这么大只见过很小的瀑布:如吉林的长白山瀑布、朝鲜的妙香山瀑布。看起来都是涓涓细流。像尼亚加拉大瀑布这样气势宏伟、一泻千里的大瀑布真是让人感到非常的震撼。

尼亚加拉瀑布(Niagara Falls)位于加拿大和美国交界的尼亚加拉河中段地区。有着世界七大奇景之一的美誉。与南美的伊瓜苏瀑布及非洲的维多利亚瀑布合称世界三大瀑布。

从伊利湖一路而来的尼亚加拉河水,流经断崖处,垂直跌落51米。巨大的水流以翻江倒海之势冲下——形成巨大瀑布。数里之外,都可听见其雷鸣般的声响。场面之壮观,气势之滂沱,令世人震撼。

高特岛把瀑布分隔成两大部分。较大的部分是霍斯舒瀑布,靠近左岸加拿大一侧,高56米,曲折的脊线长约670米。较小的是亚美利加瀑布紧邻右岸美国一侧,高58米,宽320米。

历史 上,为了争夺尼亚加拉河及两岸。美、加两国于1812年至1814年间进行了激烈的战争。最后,两国签订了“根特协定”。规定尼亚加拉河为两国共有。主航道中心线为两国边界。

从那时起,两国在瀑布两侧各建一个叫做尼亚加拉瀑布城的姐妹城。两城隔河相望,由彩虹桥连接。

桥中央飘扬着美国、加拿大和联合国的旗帜。人民自由往来,无需办理过境手续。

美、加两国在河的两岸分别建造了码头。同时配备了“雾中少女”号游船。自1846年开始直至现在,始终是“雾中少女”号游船引领着游客与大瀑布亲密接触。

19世纪英国著 名作家狄更斯来尼亚加拉瀑布游览之后,深受震撼。

他在《美国札记》中描绘道:“我们走过瀑布地区的每个角落,从不同角度观赏瀑布……即使特纳在其全盛时期创作的最好的水彩画,也未能表现出我所能看到的如此清灵,如此虚幻,而又如此辉煌的色彩。我感到我自己像是腾空飞起,进入天堂…… 

我们是乘电梯由上面来到河边的。游览的人特别多,在上面排队,在河边也要排队。好不容易领了一次性雨衣,然后登上“雾中少女”号游船。

游船先来到美国瀑布,然后开往加拿大瀑布。游船穿梭于瀑布激起的千万层水汽中。最近点感觉离瀑布仅有几十米。在船上就像在雨中一样。

离瀑布越近,雨雾越大,什么也看不清。大家露出雨衣的部分都被淋湿了。裤脚都湿透了,鞋也湿了。

尼亚加拉河两岸还设置了可以攀登的岩石观望台。游客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大瀑布。

从船上下来,我们又沿着岸边崎岖小路,来到了大瀑布的脚下,从另一个角度去欣赏这一自然的美景,却也又另有一番情趣。

参观有一个小时左右。我们又原路返回,乘电梯返回上面。到上面的纪念品商店。买些小纪念品,整个参观大瀑布的行程就算结束了。

上岸后,边走边拍最后一张照片,就回布法罗了。途中,还去了一家购物店。

回来时,路过布法罗机场。今天还要在布法罗住一宿。明天去华盛顿。

2011年9月12日

清晨,隔着玻璃窗看酒店的后院。这里还真是轻松、安静。

早上9点半,团队乘大巴去华盛顿。

估计路程500公里,大巴要走近一天的时间。一路上看到的大多是树木, 难得看到庄家。看到 村子也不多。

来到了一个小镇。就在小镇吃午餐了

这农田和村庄的景色也很美

一 路的树木

大巴一路前行,驶过路边的一处墓地。

,我们又进入一座小镇。在这里小憩一会儿,车上也加上了一箱矿泉水。

日前,这里下了一场大雨,冲垮桥梁、冲毁道路 河水涨得满满的。

路边是难得一见的美国火车

又是一处 路边小镇,我们就来到了华盛顿地界了

晚6点抵达华盛顿。在这家自助餐餐馆吃晚饭。孟领队告诉大家华盛顿地区黑人比较多。多注意自己的包。

我们来到了这家酒店。住进了酒店408房间

(待续)

所在地区:美国和加拿大交界跨国瀑布

确切地址:尼亚加拉瀑布城,位于美境水牛城(Buffalo)以北约20英里(32公里),加境圣凯瑟琳(St. Catharines)以东约16英里(25.6公里)

开放时间:全年,雾中少女号游船11月至次年3月(冬季)关闭

景点介绍:

著名的尼亚加拉瀑布是横跨美国和加拿大的跨国瀑布,从南端水牛城至北端。其名字Niagara来自于印第安人的“Onguiaahra”意为“雷神之水”。瀑布有巨大冰川融化而成,瀑布共分为3个,“美国瀑布(American Falls)”,“马蹄瀑布(Horseshoe Falls)也称作加拿大瀑布”及“新娘面纱瀑布(Veil of the Bride Falls)”。美国瀑布(American Falls),高达50米,瀑布的岸长度305米,在美国瀑布旁边有一个鲁纳岛,水流又被其一分为二,分出了一条宽80米,落差50米的小瀑布,因其水流较小,水流落下便化成水雾,如同一位带着面纱的新娘,故称“新娘面纱瀑布”。最大马蹄瀑布(加拿大境内)高达56米,岸长约675米。搭乘的“雾中少女”号游船从美国、加拿大近距离接触瀑布(冬季因天气原因关闭)穿梭于波涛起伏的瀑布之间,“飞流直下三千尺”溅起的水花迎面扑来,让您感受大自然的震撼力。您可以到访客中心(Visitor Center)可观看投资1500万的IMAX电影,向您描述了尼加拉瀑布多姿多彩的传奇故事。

游尼亚加拉大瀑布

很多年前我第一次去美国便到访过尼亚加拉大瀑布,后来又从加拿大的一方近距离的观赏瀑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尼亚加拉瀑布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和美国纽约州的交界处,瀑布源头为尼亚加拉河,主瀑布位于加拿大境内,是瀑布的最佳观赏地;在美国境内由月亮岛隔开,观赏的是瀑布侧面,同时,该瀑布也是世界第一大跨国瀑布。

尼亚加拉河的水流冲下悬崖至下游重新汇合,在不足2公里长的河段里以每小时35.4公里的速度跌荡而下15.8米的落差,演绎出世界上最狂野的漩涡急流,经过左岸加拿大的昆斯顿、右岸美国的利维斯顿,冲过"魔鬼洞急流,"沿着最后的"利维斯顿支流峡谷"由西向东进入安大略湖。尼亚加拉瀑布与伊瓜苏瀑布、维多利亚瀑布并称为世界三大跨国瀑布。

我们来到尼亚加拉瀑布的水牛城已是傍晚时分,在夕阳的照射下,尼亚加拉瀑布更具有无穷的魅力,像是出浴的少女在瀑帘下含苞欲放。我来到连结两国边界的彩虹桥上欣赏着落日的瀑布。

在历史上,为了争夺这块宝地,美加两国曾于1812-1814年间进行过激烈的战争,战争结束之后,两国鉴定了"根特协定",规定尼亚加拉河为两国共有,主航道中心线为两国边界。从那时起,两国在瀑布两侧各建一个叫做尼亚加拉瀑布城的姐妹城,一个隶属于加拿大的安大略省,另一个隶属于美国的纽约州,两城隔河相望,由彩虹桥连接,桥中央飘扬着美国、加拿大和联合国的旗帜,星条旗在南,枫叶旗在北,联合国旗居中。两国在此不设一兵一卒,人民自由往来,无需办理过境手续。和平的环境也使尼亚加拉瀑布丰富的旅游资源为两囯带来了更多的回报。除了发达的旅游业及随后兴起的赌博业外,食品加工、化学制品、汽车零件、金属、纸张、酿酒等也发展起来。

尼亚加拉瀑布实际上是由3部分组成,由大到小依次为:马蹄形瀑布、美利坚瀑布和新娘面纱瀑布。马蹄形瀑布位于加拿大境内,其形如马蹄;美利坚瀑布在美国境内,由山羊岛隔开;新娘面纱瀑布也在美国境内,由月亮岛隔开了其他两个瀑布,事实上,在美国境内看到的只是尼亚加拉瀑布的侧面,而在加拿大可以一览全貌。

瀑布的形成在于不寻常的地质结构,在尼亚加拉峡谷中,岩石层是接近水平的,每英里仅下降19-22英尺。岩石的顶层由坚硬的大理石构成,下面则是易被水力侵蚀的松软的地质层。水流能够从瀑布顶部的悬崖边缘笔直地飞泻而下,正是由松软地层上的那层坚硬的大理石地质层所起的作用。更新世时期,巨大的大陆冰川后撤,大理石层暴露出来,被从伊利湖流来的洪流淹没,形成了如今的尼亚加拉大瀑布。尼亚加拉瀑布及由它冲出来的尼亚加拉峡谷形成有着特殊的地质条件,尼亚加拉瀑布所在地的表层岩石属于古生代志留纪的白云岩,抗侵蚀能力极强,但这层岩石之下却是脆弱的页岩和沙质岩层,瀑布的常年冲蚀,使得石灰岩悬崖不断坍塌,致使尼亚加拉瀑布逐步向上游方向后退。为了挽救尼亚加拉瀑布,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美、加两国政府耗费巨资采取了控制水流、用混凝土加固崖壁等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瀑布后退速度控制在每年不到3厘米。瀑布水流无沉积物,清澈的水资源为瀑布增添了秀色。安大略省和纽约州深知这一自然奇景的重要性,因而保留或获得了瀑布毗邻地区的土地所有权,将这些土地辟为公园。

美国一边较大的瀑布称为美国瀑布,在纽约州境内,高达50米,瀑布的岸长度305米,在美国瀑布旁边有一个鲁纳岛,水流一分为二,分出了一条宽80米,落差50米的小瀑布,因其水流较小,飞落化雾如同一位带着面纱的新娘,故称为"新娘面纱瀑布。"最大的瀑布在加拿大一侧,称为加拿大瀑布或马蹄瀑布,高达56米,岸长约675米。不过这两个瀑布的高度和幅度是随水量的变动而变动的。两个瀑布的水源来自于同一处,可是只有6%的水从美国瀑布流下,其他94%的水是从马蹄瀑布流下。马蹄瀑布的水量大,水冲到河里呈青色,而美国瀑布的水则呈蓝色。尼亚加拉瀑布的水在尼亚加拉河下游形成了一个长湖,主航道是加美领水分界。这两个岛屿分别是山羊岛和鲁纳岛,它们像两尊中流砥柱将瀑布一分为三,岛上绿树成荫,景致优美。传说印地安人曾把山羊岛视为圣地,故将已故首领安葬在岛上,以求升入天堂,称其为"快活岛"。后来,欧洲殖民者入侵这里,"快活岛"也难逃厄运,墓地被盗掘一空,印第安人惨遭杀戮,只有一群山羊留在岛上。严冬到来时,大群山羊被冻死,只有一只公羊活到了第二年春天,因此这个岛屿的名字就改成了"山羊岛"。而紧挨美国瀑布的"婚纱瀑布"则极为宽广细致,由于湖底是凹凸不平的岩石,水量又不大,因此水流呈漩涡状落下,跌到无数块硕大的岩石上,卷起千堆雪,与垂直而下的大瀑布大异其趣。它有流水潺潺、银花飞溅的迷人景色。同旁边蔚为壮观的瀑布相比,它显然别具一格,另有一番风味。似一片月光柔和地洒在绝壁之️,令游客陶醉。因此尼亚加拉瀑布也成为了一个情侣幽会和新婚夫妇度密️的胜地。

美国瀑布水线长335米,落差54米,与窄窄的新娘婚纱瀑布以岩壁上的一块凸起相隔。这块凸出的岩石叫"月亮岛",据说从前,在满月之夜,水雾中会出现月光彩虹,因而得名。如今如此浪漫的景色没有了,夜间从加拿大一侧照射过来的强光灯制造了另一种人工的旖旎。月亮岛也有岩石松落的问题,也曾几次加固,否则新娘面纱与美国瀑布早就合二为一了,岛上还有一个竖井,可以让游客底下仰望。

这两个瀑布虽然一个在加拿大,一个在美国,可是两个瀑布都是面向加拿大,如果要一睹瀑布的真面目,都要到加拿大这一边,或者坐船到瀑布底下的尼亚加拉河才能看得清楚。冲向美国瀑布的那一段尼亚加拉河是由美加两国分享的,河上筑有一座彩虹桥,这座桥也根据河内边界而划分,一端属于加拿大,一端属于美国。游客在桥上分界处一脚踏一边,可以得意地说:"我同时踏在两国的国土上!"美国瀑布与马蹄瀑布的高度是随水位的高低而变动的,水从30多公尺的高处冲下,到了河底溅起的浪花也有30多公尺高,尢其是马蹄瀑布,由于水量大,真是以雷霆万钧、涛万倾之势直冲而下,溅起的浪花和水气有时高达100多公尺,如果你走到瀑布的近处,浪花会溅的你满身雨水,同时那浪花和水气也会令你对马蹄瀑布有高深莫测的感觉。

观赏这个与众不同的瀑布可以有不同的方式,而最特别的是乘坐"雾中少女"号观光船,穿上一身防水工具于瀑布下参观,穿梭于波涛汹涌的瀑布之间,到扑朔迷离的水雾之中,涛声惊心动魄,雾水涤尽尘器。

我是从加拿大一边搭乘的"雾中少女"号游船,在上船前每人发一个雨衣用于防水,为了让游客充分观赏并领略瀑布的磅礴气势,可以近距离的接触瀑布。"雾中少女"号游船自1846年开始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引领游客与瀑布亲密接触。游船取名为"雾中少女"也有来历,据说300年前,居住在当地的印地安人震慑于自然的威力,于每年的收获季节选一天,集合全村的少女,酋长站在中央,引弓对天放箭,箭尖下落,离哪位少女近,这一少女即被选为代表被送上独木舟,舟中装满谷物水果,从上游顺着激湍冲下,坠入飞瀑中,于是人们都说尼亚加拉瀑布的雾气便是少女的化身。坐上游船快到瀑布前大家纷纷走出船舱,游船先经过美国瀑布,然后开往加拿大瀑布,在这里可以很真切感受到瀑布狂泻直下而产生的巨大水汽和浪花,水势汹涌有如千军万马,惊心动魄。大瀑布总是敞开心胸欢迎所有的来访者,游船只是略为靠近瀑布,便被落下的水浪冲击的大幅摆动,暴风雨般的水珠会劈头盖脸地砸来,此时再好的雨衣也无法扺御大瀑布的盛情,所有的乘客都会随着雷呜般的水声兴奋地欢呼起来。这与其说是观赏瀑布,不如说是亲身体验瀑布。游船穿梭于瀑布激起的千万层水汽中,从岸上看真是如同"雾中少女"一般。等我上了岸,才发现我的衣服都被雾水打湿了,也来不及换衣服,带着尼亚加拉瀑布的水雾离去。

在尼亚加拉瀑布处,人们可以从多种角度欣赏其风采,那里有著名的前景观望台,巍峨耸立。高达86米,可以沿着山边崎岖小路前往风岩,那就算站在了大瀑布的脚下。翘首仰望,便会看见大瀑布以铺天盖地的磅礴的气势飞流直下,否则飞珠落玉衣衫尽湿。但是要看大瀑布正面全景,最理想的地方还是站在彩虹桥上。桥跨瀑布下游的尼亚加拉河,在桥上步行五分钟便可从美国走到加拿大。传说拿破仑的兄弟曾从新奥尔良搭乘马车到尼亚加拉瀑布度密月,后来人们纷纷仿效这一做法,每年到这里观光的有不少是新婚燕尔的年轻人,使得尼亚加拉瀑布密月之旅蔚为风潮,亦成为这旅游点的一大特色,因而彩虹桥又获得"密月小径"这样一个动听的美称。另外为了让游客更好的观看尼亚加拉瀑布的全景,美、加两国的境内错落有致地设有四座高大的了望塔,三个在加拿大境内,一个在美国境内。距离马蹄瀑布最近的一座是施格林了望塔,是加拿大CP旅馆系统最高的塔楼,高达百余米。通往塔顶了望台的电梯一半镶着玻璃,可以在电梯升降的同时欣赏风景。塔里设有剧院和游戏场所,最上层是旋转餐厅。不远处的恩淇朗了望塔高达150米,呈锥形,直插云霄。登塔俯看,马蹄瀑布犹如一幅巨大的凹弧形屏幕,又像一个深不可测的巨大洞穴,三面悬流,波澜壮阔。美国一侧的奥尼了望塔仅有1/3高出地面,在河畔抬头正探视着美国瀑布。正面望去,美国瀑布像一面白色纱幔,倒悬于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之间,水波层层叠叠,倾注河底,化出一片迷朦。

尼亚加拉有过太多的冒险故事,每年这里都有一些冒险者涉水在大瀑布横切出的峡谷边缘寻求刺激。这中间也不乏挑战自我和厌世的人,所以每年当地的媒体上都可以看到不少冒险者用种种奇特的方式随瀑布坠落峡谷和自杀者跳崖跌入谷底的报导。从1901年起,曾有16人试图成功跳入尼亚加拉瀑布,他们都采取了保护措施,但只有10人生还,因为物体从尼亚加拉瀑布上落下的速度可达352公里/小时。1901年,密执安州女教师安妮.埃德森.泰勒将自己和爱猫装进一个木桶里从瀑布上冲下来,希望为学校集资,她和自己的小猫毫发无损,可也没有获得多少资助。如今,木桶的仿制品在大瀑布博物馆展出,每年都被几百人抚摸。2003年10月21日,一名叫科克.琼斯的美国男子跳入尼亚加拉瀑布,结果竟奇迹般生还,但却被罚款2260美元,并被命令一年内不准靠近尼亚加拉瀑布公园。

我曾经去过位于津巴布韦和坦桑尼亚交界的维多利亚大瀑布,我觉得要比尼亚加拉瀑布更壮观更宏伟,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两者的瀑布也没有可比性,现在世界三大瀑布只剩下伊瓜苏瀑布没有去,期待有朝一日走完这三大瀑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401179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1
下一篇 2023-05-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