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塔最早出现在哪里

中国石塔最早出现在哪里,第1张

最早出现在山东济南 的四门塔 ,属于亭式石砌佛塔。

四门塔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全石结构佛教塔,全以青石砌成,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单层石塔,也是现存最早的亭式塔,位于中国大陆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柳埠镇东北方4公里神通寺处。建于隋大业七年(611)。四门塔全用灰青色石料砌成,每边面宽7.4米,高度略同面宽,四面各开一圆券门。塔内中心有大石柱,柱四面各有石佛像,绕柱一周为回廊。塔檐用五层石条叠涩砌成,轮廓内凹。最上须弥座四角置“蕉叶”,正中置覆钵和五重相轮及宝珠组成的塔刹,也全是石刻。塔总高10.4米。四门塔很重视轮廓和比例的推敲及繁简对比,艺术价值较高。如檐下的内凹和屋面的优美凹曲给方正刚劲的石塔增加了柔曲的意味;塔门甚小,正确地显示了塔的实际尺度;塔刹形象丰富,给全塔简洁而质朴的风格增添了一些趣味。原四门塔属于一处寺庙附近,但该寺庙在近代一场大火中基本焚毁,只剩下部分遗址。

1.修复正法道场 利益无边众生

山东省博山正觉寺,始建于东晋,宋金年间重修。南北朝时宝志公禅师(观世音菩萨化身)于此出家,禅宗三祖僧璨大师、四祖道信大师皆曾在此住锡修行。文革浩劫中,千年名刹毁于一旦。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逐步落实、国运日渐昌盛,为弘扬传统文化,净化人心,利乐有情,原祖庭所在地博山区安上村无偿提供荒山126亩给出家人,修复建设正觉寺(宗教活动场所登记证号为“宗场证字(01)号”)。

2.济南市千佛山兴国禅寺 是为以北魏、隋代石刻佛像所在地、著名的千佛山首刹。

3.四门朴风——历城神通寺

神通寺位于山东省历城县柳埠青龙山麓,为古代名刹,早处倾毁,仅有数座古塔与墓塔林立于该寺遗址之处。神通寺约建于东晋初,开山祖师为僧朗公禅师。古时系临济道场。该寺曾于元代由道兴禅师主持重建;著名方丈有法瓒禅师;现存建筑有四门塔、龙虎塔、唐基台与墓塔林,大部为隋唐所建,1985年曾由政府主持重修。该寺最重要的文物是铜舍利函,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寺内另有千年九顶松一株,系东晋僧朗公所值。各种碑刻八块。四门塔位于寺址东侧,建于隋大业七年(661年),是我国现存最古之单层佛塔。

4.竹林

在烟台市区,福临夼岱王山南麓,有一座闻名遐迩的佛教古刹。据史书记载:竹林寺始建于金大定二年间,由一名僧在此创建,明清两度重修,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并有龙纹石碑、千年古碾记载,曾是历代高僧讲经弘法之地。但在十年浩劫中毁于一旦。九五年由烟台市政府机关牵头、哈尔滨北晨国际贸易公司总经理张志栋投巨资重建竹林寺,并请原佛教协会会长赵朴祁亲笔题写“竹林寺”三个大字,竹林寺如今更具规模。占地面积:28000多平方,总建筑面积为:3771.35平方米,可称为胶东第一大古寺。

竹林寺不但响誉全国,更以其神奇的灵气驰名中外。

相传,古时候有一条蛟龙出没于此,兴风作浪祸及百姓。后被上天镇于此地,化作涓涓细流,顺服安详地流着。由此而得名的一处景观--“蛟龙泉”又名曰“锁龙井”。

5.甘露寺

山东省临沂市朱保镇甘露寺始建于南北朝占地四周方圆四十余亩,其中寺庙占地二十余亩.乾隆下江南途经沂州适逢干旱,路到甘露寺膜拜时,见次寺周围露雨蒙蒙,云雾缭绕,故赐名“甘露寺”。该寺院凭籍蒙山天然河水环绕,承巨龙盘踞雄壮,北拥蒙山大青来定林,西靠岐山峻岭,南对艾山花果,东临沂水之滨。列中枢之位,成通达之势,是自然生态胜区。寺庙座于临沂城西龙盘圣地,左有青龙沂沭河似巨龙腾跃,右有白虎岐山雄踞,前有艾山朱雀展翅,后有蒙山大顶天池玄武水泽,是继泰山圣地又一奇特的地域,且有艾山仰卧龙女千丈法身,昭示于世,实乃浩荡仙苑福地。中华之佛门净土。

中国最早的塔———普彤塔河北省南宫市有座举世闻名的佛塔———普彤塔 ,它坐落在南宫市普彤寺内,始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永平十五年正月十五落成,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比河南洛阳白马寺塔还早建一年。据《后汉书》记载:“世传明帝夜寐南宫,梦见金人长大,顶有光明,以问群臣。或曰:‘西方有神,名曰佛,其形长丈六尺,而黄金色。’帝于是谴使天竺问佛道法,遂于中国图画形象焉。”《高僧传》卷一记载:“明帝刘庄永平中,谴郎中蔡愔、博士弟子秦景等往西域天竺寻求佛法。在月氏(今阿富汗一带)遇摄摩腾、竺法兰,邀二人来中国……”相传,建佛塔选址南宫城内,是因汉明帝刘庄随其父光武帝刘秀被王莽追杀曾在南宫驻跸并在大风亭下,对灶燎衣、吃饭歇息。刘秀言此地是风水宝地。摄摩腾和竺法兰在回洛阳途中,明帝刘庄命其在南宫大风亭附近修建佛塔。此塔为八角实心砖塔,共9级,塔高33米,底层直径5米,塔身每级出檐,檐下翘置斗拱。塔的须弥座正南面,有一门洞,直至塔心,塔心下有一砖井,砖井东、西、北三面之上分坐石佛3尊,这种佛龛营造方式,实属罕见。在风雨剥蚀的漫长岁月中,普彤塔经过魏(三国)、唐、宋等各朝的重修、维修。明嘉靖十五年维修时筹集资金甚多,动工规模较大,按明代建筑风格修塔一新。1966年邢台地震,塔顶震掉铜佛3尊,均为红铜质菩萨像,最大的一尊是观音菩萨,高41厘米,重8.25公斤,观音菩萨安详地坐于“海天佛国”(东海小岛普陀山)海岸,手扶佛经、口念经语、衣着佛珠、一足蹬着海岸,足下蹬莲,一足伸向海水,水中生莲一株,海水波涛滚滚,上浮海马、鱼、海螺等海生动物和佛经、元宝等物,观音菩萨大慈大悲、普渡众生的庄严形象栩栩如生。背部刻有铭文:“永平十五年正月十五日摩腾建竺法兰大耳三藏公至太和四年正月初五日海和尚重修至嘉靖十五年七月十五日重建……”塔名取“普彤”二字源自于佛经《妙法莲花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的解释:“普以周普为义”。佛学“普渡”指大慈大悲,普渡众生。“彤”为朱色。东汉时,娘娘住的皇宫涂朱色,叫“彤庭”,因为塔后普彤寺内供奉着菩萨,塔身及寺均为朱色,故取“彤”字,所以塔取名“普彤塔”。

参考资料:《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4年08月14日 第八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400381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0
下一篇 2023-05-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