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神奇了,四川乐山大佛“生”出了一座巨型睡佛

太神奇了,四川乐山大佛“生”出了一座巨型睡佛,第1张

乐山大佛,是世界上最高大的一尊石刻弥勒佛坐像,建于唐玄宗时期,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 历史 。大佛依山傍水而建,背靠凌云山栖弯峰,面向青衣江、大渡河、岷江三江汇流处,有率群峰踏水之气势。

唐玄宗开元初年(713)年,乐山大佛由僧人释海通为减缓三江汇流处的水势汹涌而筹资修凿,整个工程在唐朝三代工匠的不懈努力下,耗时近90年才终于竣工。

大佛藏有一套极为精巧的排水系统,用来保护大佛免受雨水侵蚀。“泉从古佛髻中流”,在大佛的两耳和头颅的后面,排水沟纵横交错,雨水通过排水沟及时流走,从而起到隔湿,通风、排水的作用。

乐山大佛全身高71米,坐身高60米,比世界第一大雕刻的阿富汗帕米央大佛站像还要高出20多米,如要想一睹乐山大佛全貌,必须隔江遥望才能满足心中所愿。

乐山大佛在中国 历史 上堪称奇迹,但是后来发现的睡佛则称之为神奇。

1985年,乐山大佛景区发生了一件特别神奇的事情。一个来自广东顺德的游客潘鸿忠在乐山大佛景区拍了一组照片,在冲印的照片里无意中发现:由乐山大佛背靠的凌云山、乌尤山、龟城山构成了一幅“山形如佛身仰卧”的巨型睡佛奇观。

乐山睡佛全长1300米,仰面朝天,而乐山大佛正巧处于它的心脏位置。这真是应了一句话叫“心中有佛佛自生”,也许是因为乐山大佛阻拦汹涌澎湃的江水的大爱,所以升华出了一座更巨大的睡佛护佑人间。

乐山大佛和睡佛是人类和大自然共同雕刻的作品,是中国古代 历史 文化的传承,是人类的奇迹,目前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如果有时间,一定要去乐山一睹大佛的绝世风采。另外四川 美食 ,吃在乐山,在游览的同时,一定别忘了乐山的 美食 。

1.乐山大佛的历史

乐山大佛,位于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之处的凌云山栖鸾峰西壁,是一尊弥勒坐像。

乐山大佛依山凿成,坐东向西,头顶苍穹,脚踏三江,远眺峨眉,近瞰嘉州。坐佛通高71米,与凌云山齐,魁伟高大,相好庄严,比例匀称:头宽10米,鼻长5.6米,耳长7米,眉长5.6米,眼长3.3米,嘴长3.3米,颈高3米,肩宽28米,指长8.3米,脚背宽8.5米,脚背至膝高28米,头顶有发髻1051个。在佛颈后壁至佛脚,还巧妙隐蔽着科学的排水系统。乐山大佛是我国古代最大的石刻造像工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坐佛像。

据唐代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记》和明代彭汝实《重修凌云寺记》等文记载,佛像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713年),完工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年),前后延续90年,历经四个皇帝(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和三代人。

百丈金身开翠壁,万龛灯焰隔烟萝。

云生客到侵衣湿,花落僧禅覆地多。

不与方袍同结社,下归尘世竟如何!

九曲栈道

在大佛右侧的石壁上,有一条与大佛同时开凿的险峻栈道,这便是著名的“九曲栈道”。

栈道自上而下盘旋九曲,全长300多米,狭窄而陡峭,最宽处1.45米,最窄处0.6米,共217级石磴,石磴盘空鸟道过。

佛头右侧竞秀亭处是栈道的起点,依九曲栈道铁扶栏沿崖而下,一直可到大佛脚底。沿栈道慢行其间,仰望峭崖陡壁,梯道迂回,俯看三江洪波,浪遏飞舟。

在栈道第一折处,红砂崖壁上有唐代石刻佛像数十龛,但大多风化严重,其中一组“西方净土变”佛龛保存较好,最是雕刻精细,人物丰腴端庄,线条优美,背景并刻有楼台亭塔,是研究唐代建筑和石刻艺术的宝贵资料。

在九曲栈道上,佛窟两侧红砂崖上尚有许多大大小小的洞穴,这是当年建造大佛楼阁留下的梁柱孔。

据史料记载,大佛像凿成之后,曾建有跨度约60米的十三重楼阁覆盖其上,名“大佛阁”、“大像阁”, “万烟生聚落,一崦露招提。霁月人来上,残阳鸽去栖”(唐薛能诗)。大佛阁在宋代曾经培修,更名天宁阁,后来毁于战火。

2.乐山大佛以有多少年的历史

乐山大佛地处四川省乐山市,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处,与乐山城隔江相望。乐山大佛雕凿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汇流处的岩壁上,依岷江南岸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凿造而成,又名凌云大佛,为弥勒佛坐像。乐山大佛是唐代摩岩造像中的艺术精品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大佛双手抚膝正襟危坐的姿势,造型庄严,排水设施隐而不见,设计巧妙。佛像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是海通和尚为减杀水势,普渡众生而发起,招集人力,物力修凿的,海通死后,海通的弟子接手修筑。直至唐德宗贞元19年(公元803年)完工,历时90年。 被诗人誉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乐山大佛景区由凌云山、麻浩岩墓、乌尤山、巨形卧佛景观等组成,面积约8平方公里。景区属峨眉山风景名胜区范围,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闻名遐迩的风景旅游胜地。古有“上朝峨眉、下朝凌云”之说。

3.四川乐山大佛的艺术价值有多大

一、乐山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素有“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之称。

二、乐山大佛历史悠久(开凿于713年)。工程巨大。历时90年而成。

三、造型庄严。虽经千年风霜,至今仍安坐于滔滔岷江之畔。

四、乐山大佛设计科学合理。非常巧妙,隐而不见的排水系统组成了科学的排水、隔湿和通风系统,防止了大佛的侵蚀性风化。

五、乐山大佛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古佛弥勒。体现了唐代崇尚肥胖美的时尚。

六、乐山大佛以人文遗产精粹和自然遗产的有机结合为特色。乐山大佛面对着滚滚东流的江水,体态雍容,深情自若。比例匀称,山水交融,与峨眉山遥相呼应。数十里外都可以看到。

七、工艺卓越。大佛顶上的头发,共有螺髻1021个。远看发髻与头部浑然一体,实则以石块逐个嵌就。大佛之耳、隆起的鼻梁,均是以木衬之,外饰锤灰而成。

八、佛中有佛。乐山大佛背后的乌尤山、凌云山、龟城山构成的乐山巨形睡佛景观。山形似一尊巨型睡佛,形成了“佛中有佛”的奇观。

“巨型睡佛”四肢齐全,体态匀称,安详地漂卧在青衣江山脊线上,直线距离约1300余米,,仰面朝天,慈祥凝重。乐山大佛不偏不倚正好端坐在巨佛的心胸部位。佛的整个体态十分逼真、自然、和谐,这是大自然无意的巧合,是天造地设的奇迹,一睡佛、一坐佛,一天然生就、一人工凿成。

乐山大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世界历史文化的宝贵遗产。被人们誉为世界艺术珍品当之无

4.乐山大佛的历史

乐山大佛,位于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之处的凌云山栖鸾峰西壁,是一尊弥勒坐像。

乐山大佛依山凿成,坐东向西,头顶苍穹,脚踏三江,远眺峨眉,近瞰嘉州。坐佛通高71米,与凌云山齐,魁伟高大,相好庄严,比例匀称:头宽10米,鼻长5.6米,耳长7米,眉长5.6米,眼长3.3米,嘴长3.3米,颈高3米,肩宽28米,指长8.3米,脚背宽8.5米,脚背至膝高28米,头顶有发髻1051个。在佛颈后壁至佛脚,还巧妙隐蔽着科学的排水系统。乐山大佛是我国古代最大的石刻造像工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坐佛像。

据唐代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记》和明代彭汝实《重修凌云寺记》等文记载,佛像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713年),完工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年),前后延续90年,历经四个皇帝(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和三代人。

百丈金身开翠壁,万龛灯焰隔烟萝。

云生客到侵衣湿,花落僧禅覆地多。

不与方袍同结社,下归尘世竟如何!

九曲栈道

在大佛右侧的石壁上,有一条与大佛同时开凿的险峻栈道,这便是著名的“九曲栈道”。

栈道自上而下盘旋九曲,全长300多米,狭窄而陡峭,最宽处1.45米,最窄处0.6米,共217级石磴,石磴盘空鸟道过。

佛头右侧竞秀亭处是栈道的起点,依九曲栈道铁扶栏沿崖而下,一直可到大佛脚底。沿栈道慢行其间,仰望峭崖陡壁,梯道迂回,俯看三江洪波,浪遏飞舟。

在栈道第一折处,红砂崖壁上有唐代石刻佛像数十龛,但大多风化严重,其中一组“西方净土变”佛龛保存较好,最是雕刻精细,人物丰腴端庄,线条优美,背景并刻有楼台亭塔,是研究唐代建筑和石刻艺术的宝贵资料。

在九曲栈道上,佛窟两侧红砂崖上尚有许多大大小小的洞穴,这是当年建造大佛楼阁留下的梁柱孔。

据史料记载,大佛像凿成之后,曾建有跨度约60米的十三重楼阁覆盖其上,名“大佛阁”、“大像阁”, “万烟生聚落,一崦露招提。霁月人来上,残阳鸽去栖”(唐薛能诗)。大佛阁在宋代曾经培修,更名天宁阁,后来毁于战火。

5.乐山大佛有多久的历史

乐山大佛正面像大佛双手抚膝正襟危坐的姿势,造型庄严,排水设施隐而不见,设计巧妙。

佛像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是海通和尚为减杀水势,普渡众生而发起,招集人力,物力修凿的,海通死后,海通的弟子接手修筑。直至唐德宗贞元19年(公元803年)完工,历时90年。

被诗人誉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乐山大佛景区由凌云山、麻浩岩墓、乌尤山、巨形卧佛景观等组成,面积约8平方公里。

景区属峨眉山风景名胜区范围,是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闻名遐迩的风景旅游胜地。古有“上朝峨眉、下朝凌云”之说。

6.乐山大佛有多少年的历史

乐山大佛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

当时,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于此汇合,水流直冲凌云山脚,势不可挡,洪水季节水势更猛,过往船只常触壁粉碎。凌云寺名僧海通见此甚为不安,于是发起修造大佛之念,一使石块坠江减缓水势,二借佛力镇水。

海通募集20年,筹得一笔款项,当时有一地方官前来索贿,海通怒斥:“目可自剜,佛财难得!”遂“自抉其目,捧盘致之”。 海通去世后,剑南川西节度使韦皋,征集工匠,继续开凿,朝廷也诏赐盐麻税款予以资助,历时90年大佛终告完成。

佛像高71米,是世界最高的大佛。大佛头长14。

7米,头宽10米,肩宽24米,耳长7米,耳内可并立二人,脚背宽8。 5米,可坐百余人,素有“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之称。

乐山大佛在一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仍免不了遭到各种各样的破坏,有自然的,也有人为的。各个朝代都对它进行过维修。

自明、清以来的数百年间,大佛饱受自然风雨侵蚀,以致佛身千疮百孔,面目全非。 1962年, *** 拨专款对佛像作全面维修,1982年2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0年, *** 拨款对大佛头部进行了比较彻底的维修。同时增加了一些配套设施及服务设施。

1996年12月,峨嵋山-乐山大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专家桑塞尔博士·席尔瓦教授实地考察时,赞誉“乐山大佛堪与世界其他石刻如斯芬克司和尼罗河的帝王谷媲美”。

7.乐山大佛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乐山大佛地处四川省乐山市,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处,与乐山城隔江相望。乐山大佛雕凿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汇流处的岩壁上,依岷江南岸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凿造而成,又名凌云大佛,为弥勒佛坐像。乐山大佛是唐代摩岩造像中的艺术精品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大佛双手抚膝正襟危坐的姿势,造型庄严,排水设施隐而不见,设计巧妙。佛像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是海通和尚为减杀水势,普渡众生而发起,招集人力,物力修凿的,海通死后,海通的弟子接手修筑。直至唐德宗贞元19年(公元803年)完工,历时90年。 被诗人誉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乐山大佛景区由凌云山、麻浩岩墓、乌尤山、巨形卧佛景观等组成,面积约8平方公里。景区属峨眉山风景名胜区范围,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闻名遐迩的风景旅游胜地。古有“上朝峨眉、下朝凌云”之说。

中国最大的卧佛在弋阳县龟峰景区龙门岩。卧佛全长416米,最高处达68米,眼睛直径8.6米、嘴巴宽为12.3米、头部长50.5米、大脚趾宽为5米、脚趾厚度为1.2米。

中国最大的卧佛在江西省弋阳县龟峰景区龙门岩安家落户,弋阳卧佛山体自然天成,“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该卧佛全长416米,佛身高差68米,系利用山势雕琢而成,自然山体展示着令人振撼的释迦牟尼涅盘群图的艺术神韵,为世界最大的佛祖形象。

据弋阳县旅游局的翁贵祥介绍,卧佛全称为龙门巨型岩雕卧佛,地处该县龟峰景区内的龙门岩。由著名美术师尼玛泽仁设计,根据龙门岩山体长400余米,峰高110米,最大石峰落差40米,自然体貌酷似一座卧佛的特点,源引佛教文化的丰富内涵,确定在此雕琢以大佛涅槃为主体的佛雕群。于2002年5月1日动工花费了两年多的时间致2004年10月13日完工。

卧佛整个工程总投资近400万元。佛雕群分为上中下三层,在长400多米,佛祖高110余米的山体中,除神态祥和的释迦牟尼卧佛外,在其中部还塑造了佛教僧团的十大弟子形象。卧佛上部同时安插了“天龙八部”诸神,所有雕像无不栩栩如生,却又神态各异。

弋阳系佛教南禅宗的发源地,佛教历史悠久,寺庙众多。据县志记载,古代全县有佛教场所170多处,其中以唐代始存的“中华第一佛洞”南岩寺,宋朝22岩寺以及龙门岩寺等享有盛名。相传山底岩洞为神禹所凿,因石骨盘绕如巨龙而名龙门岩;明末清初,僧人上熊依穴建寺,为龙门岩寺;乾隆年间,县令何掞更名为“天成寺”,意道“自然天成”。从天生桥孔进入其间,顿然佛国意境,清弋阳邑令王度立匾曰“飞来禹迹”。

南岩寺位于一处高30米、宽70米、深30米的天然岩石巨洞中,位于大卧佛的背后,有着千年历史,掩藏在丹霞丘陵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399209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0
下一篇 2023-05-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