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铁规划是什么

中国高铁规划是什么,第1张

1、远景规划: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铁路网要扩大规模,完善结构,提高质量,快速扩充运输能力,迅速提高装备水平。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万公里,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复线率和电化率分别达到50%和60%以上,运输能力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主要技术装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2、规划原则:(1)统筹考虑与其它运输方式及能源等相关行业的发展,通道布局、运力分配与公路、民航、水运、管道等规划有机衔接(2)能力紧张的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经济发达的人口稠密地区发展城际快速客运系统(3)加强各大经济区之间的连接,协调点线能力,使客货流主要通道畅通无阻(4)增加路网密度,扩大路网覆盖面,为经济持续发展、国土开发和国防建设创造有利条件(5)提高铁路装备国产化水平,大力推进装备国产化工作。

法律依据: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

一、《规划》的总体考虑

2004年《规划》和2008年修编《规划》实施以来,我国铁路发展成效显著,基础网络初步形成,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铁路改革实现突破,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增强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15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已达12.1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1.9万公里,提前实现原规划目标。

从总体上看,当前我国铁路运能紧张状况基本缓解,瓶颈制约基本消除,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但铁路与发展新形势新要求相比,仍然存在路网布局尚不完善、运行效率有待提高、结构性矛盾较突出等不足。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趋势新机遇,对铁路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一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扩大铁路有效供给;二是拓展区域发展空间,要求强化铁路支撑作用;三是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要求发挥铁路绿色骨干优势;四是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要求提升铁路应急保障水平;五是厚植行业发展优势,要求建设现代铁路基础网络。

《规划》修编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遵循铁路发展规律,发挥铁路骨干优势作用,统筹需求与可能,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增加有效供给、明晰功能层次、提升服务效能、兼顾效率公平为重点,着力构建布局合理、覆盖广泛、高效便捷、安全经济的现代铁路网络,为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有力支撑。《规划》坚持支撑、创新发展;科学布局、共享发展;层次清晰、协调优化;衔接高效、开放融合;安全可靠、绿色集约的基本原则。

二、《规划》的发展目标

本次《规划》期限为2016-2025年,远期展望到2030年。

到2020年,一批重大标志性项目建成投产,铁路网规模达到15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3万公里,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为完成“十三五”规划任务、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到2025年,铁路网规模达到17.5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速铁路3.8万公里左右,网络覆盖进一步扩大,路网结构更加优化,骨干作用更加显著,更好发挥铁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作用。

展望到2030年,基本实现内外互联互通、区际多路畅通、省会高铁连通、地市快速通达、县域基本覆盖。

三、《规划》的主要方案

规划方案包括三个部分:

(一)高速铁路网。在原规划“四纵四横”主骨架基础上,增加客流支撑、标准适宜、发展需要的高速铁路,同时充分利用既有铁路,形成以“八纵八横”主通道为骨架、区域连接线衔接、城际铁路补充的高速铁路网。

我们还明确划分了高速铁路网建设标准。高速铁路主通道规划新增项目原则采用时速250公里及以上标准(地形地质及气候条件复杂困难地区可以适当降低),其中沿线人口城镇稠密、经济比较发达、贯通特大城市的铁路可采用时速350公里标准。区域铁路连接线原则采用时速250公里及以下标准。城际铁路原则采用时速200公里及以下标准。

具体规划方案:一是构建“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八纵”通道为:沿海通道、京沪通道、京港(台)通道、京哈-京港澳通道、呼南通道、京昆通道、包(银)海通道、兰(西)广通道;“八横”通道为:绥满通道、京兰通道、青银通道、陆桥通道、沿江通道、沪昆通道、福银通道、厦渝通道、广昆通道。二是拓展区域铁路连接线。在“八纵八横”主通道的基础上,规划布局高速铁路区域连接线,目的是进一步完善路网,扩大高速铁路覆盖。三是发展城际客运铁路。在优先利用高速铁路、普速铁路开行城际列车服务城际功能的同时,规划建设支撑和带领新型城镇化发展、有效连接大中城市与中心城镇、服务通勤功能的城市群城际客运铁路。

(二)普速铁路网。重点围绕扩大中西部路网覆盖,完善东部网络布局,提升既有路网质量,推进周边互联互通。

具体规划方案:一是形成区际快捷大能力通道。包含12条跨区域、多径路、便捷化的大能力区际通道。二是面向“一带一路”国际通道。从西北、西南、东北三个方向推进我国与周边互联互通,完善口岸配套设施,强化沿海港口后方通道。三是促进脱贫攻坚和国土开发铁路。从扩大路网覆盖面、完善进出西藏、新疆通道和促进沿边开发开放等3个方面提出了一批规划项目。四是强化铁路集疏运系统。规划建设地区开发性铁路以及疏港型、园区型等支线铁路,完善集疏运系统。

(三)综合交通枢纽。枢纽是铁路网的重要节点,为更好发挥铁路网整体效能,配套点线能力,本次规划修编按照“客内货外”的原则,进一步优化铁路客、货运枢纽布局,形成系统配套、一体便捷、站城融合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实现客运换乘“零距离”、物流衔接“无缝化”、运输服务“一体化”。

上述路网方案实现后,远期铁路网规模将达到20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速铁路4.5万公里左右。全国铁路网全面连接20万人口以上城市,高速铁路网基本连接省会城市和其他50万人口以上大中城市,实现相邻大中城市间1~4小时交通圈,城市群内0.5~2小时交通圈。

四、《规划》的保障措施

《规划》提出了8个方面的保障措施,包括: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培育壮大高铁经济、科学组织项目建设、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强化人才科技支撑、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健全规划实施机制、加强过程监管评估等。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提到计划到2020年,高铁总里程达到3万公里,2025年高铁达到3.8万公里。

近年来,高铁越来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高铁的速度,稳定程度一直是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过去一直在朋友圈流传着这样一个视频:一枚硬币立在运行的高铁车厢内,却能一直不倒,我国高铁的稳定程度可见一斑。高铁的正常行驶速度达到了350公里/小时,相比而言外国的高铁速度只有100多公里,我国的高铁发展远远快于其他各国。近年来,中国高铁一直受到世界各国的好评,也一直有记者来采访高铁的建设和相关的技术研发。与世界共享中国高铁是我们的一个目标,向世界展现出“中国速度”。

但是中国高铁要想走出世界,仍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攻坚,一个地方是否需要修建高铁,是否有经济条件来接受高铁,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除了这些还有国家之间无形的贸易保护壁垒,这些都是高铁走出去所面临的重要问题。那么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不能操之过急,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规律性,在现阶段我们需要把我们的高铁技术发展完善。推动我国的高铁走向世界。

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建设现状

1、高铁营业里程

近年来,我国铁路技术经济水平全面跃升,路网运输能力和效率显著提升,我国铁路客运周转量、货运发送量、换算周转量、运输密度等主要运输经济指标稳居世界第一。根据交通运输部统计数据,2018年末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3.1万公里,比2017年增长3%,其中,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达到2.9万公里根据国家统计局《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2019年新建铁路投产里程8489公里,其中高速铁路5474公里。

2、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与结构

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迅速,城轨交通运营线路不断增加。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发布的《2019年中国内地城轨交通线路概况》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新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26条,累计达到211条。

与此同时,2013-2019年我国城轨交通运营里程也呈现逐年增长态势。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协会统计快报,2019年中国内地新增城轨运营线路长度共计968.77公里,再创历史新高。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中国内地累计有40个城市开通城轨交通,运营线路6730.27公里。

从不同的运营线路制式来看,截至2019年底,我国城轨交通运营线路长度方面,地铁占比77.07%,占主导地位,占有率较上年有所上升轻轨占比3.08%单轨占比1.46%市域快轨占比10.63%现代有轨电车占比6.03%磁浮交通占比0.86%APM占比0.15%。

工程设计及施工市场

2015-2018年,中国轨道交通工程设计及施工领域上市企业收入和利润均呈逐年增长态势,2019年前三季度这些上市企业营业收入达到1.4万亿元,净利润为386.6亿元。其中,中国中铁和中国铁建是我国轨道交通工程设计及施工领域的“双龙头”,2019年前三季度中国中铁和中国铁建实现营业收入1.1万亿元,占轨道交通工程设计及施工领域上市企业营业收入总额的78.6%,实现净利润301.7亿元,占轨道交通工程设计及施工领域上市企业净利润总额的78%。

轨道交通整车制造市场

1、产业分布

从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行业发展特点来看,轨道交通整车制造产业主要布局在我国相关高校院所、科研机构数量较多、装备制造业基础较好地区,而轨道交通配套设备及零部件企业则主要围绕整车制造商进行布局,因此,株洲、青岛、常州、南京、广州、重庆、大连、石家庄、唐山、齐齐哈尔等具有客车、专用机车以及动车组整车制造能力的地区,均已形成相对完善的轨道交通产业链布局,相关企业数量相对集中。

从总体分布来看,我国轨道交通整车制造商主要分布在湖南、山东、吉林、河北等四个省份,四个省份整车产能占据动车组、地铁等轨道交通车辆装备产能的68%。湖北、四川、浙江等省份整车产业规模紧随其后处于国内第二梯队。

其中,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中车株洲电力机车公司、中车唐山机车车辆公司、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公司及中车长春轨道客车公司是我国主要的五大生产动车组、铁路客车及城轨客车的制造企业,上述五大公司占据了我国整车产能的50%以上,这些企业的业务布局是导致我国轨道交通整车产业集中在上述四省的主要原因。

2、研发投入

如今,我国“四纵四横”的高速铁路网络已基本成型,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最现代化的高铁网。中国高铁正在引领世界高速铁路发展,无愧为一张亮丽的国家名片。

产品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离不开企业持续高强度的研发投入,2015年以来,高铁整车制造企业研发投入增速显著增加,近三年年投入额均在百亿元以上,2019年达125亿元,同比增长11.8%。

就一般制造业而言企业研发投入多在1%-2%之间,而2019年我国轨道交通整车制造主力厂商研发投入超过5%,可见研发力度之大。

城市轨道交通投资情况

2016-2018年,城市轨道交通投资规模逐年增长。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2018年统计年报数据,2018年,中国大陆地区城轨交通完成投资5470.2亿元,在建线路总长6374公里均创历史新高。可研批复投资累计42688.5亿元。前瞻根据近几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投资额的增速进行估算得到,2019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投资额约为6032亿元。未来随着我国在建、规划线路规模进一步扩大、投资额持续增长建设速度稳健提升。

行业发展前景

1、2022 年中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将达8300亿元

2019年我国正式发布《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的总体目标,同时提出要推进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融合发展建设城市群一体化交通网。

由此看来,轨道交通网络建设将是未来15年我国将要科学有序稳步推进的长久工程。截至2019年底,我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029亿元。此外,据国铁集团2020年铁路投资计划显示,2020年全国将确保投产新线4000公里以上,其中高铁2000公里,与2019年初制定的2019年确保投产新线6800公里的工作目标相比有所下降。

但从2019年实际完成的投产铁路新线来看,2019年投产铁路新线8489公里高于2019年初制定目标。因此,预计2020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将会出现小幅回落,但仍将保持在8000亿元的投资强度。

2、2022年轨道交通整车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000 亿元

2019年我国轨道交通整车市场规模达到1766亿元,其中动车组占比最高,市场占比达到45%左右,其次为地铁车辆,市场占比为21.1%,第三是机车车辆,市场占比为17.1%。整体来看,动车组与地铁车辆市场占据了我国轨道交通整车市场的66.1%,因此,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和高铁线路的持续扩充,未来三年我国轨道交通整车市场规模仍将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态势,到2022年有望突破2000 亿元。

3、2022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运维服务市场规模将有望突破900亿元

据统计,当前我国共有40个轨道交通在建城市,共有近60个城市正在开展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及相关勘测咨询等前期工作,共有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获批城市近50个,随着各城市对于轨道交通建设需求的不断增长,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里程得到快速增长,同时也为城市轨道交通运维服务市场提供了广阔的增长空间。

截至2019年12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6427公里,按照平均每公里投资成本5亿元测算,总投资额达到3.2万亿元,而城市轨道交通运维支出约占城轨投资总额的2%-3%。

因此,保守估计2019 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维市场总规模突破640亿元。此外,随着新获批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陆续建设和运营投入,预计未来三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维服务市场规模仍将保持高速增长。

以下附轨道交通产业链相关企业名单。

—— 更多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394180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5
下一篇 2023-05-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