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家坞喝茶哪家好

梅家坞喝茶哪家好,第1张

梅家坞茶文化村现有农家茶楼160多家。在梅家坞喝茶吃饭,不妨看看茶楼墙壁上是否挂有“星级证书”,如是“三星级”的,说明这家茶楼的卫生、服务、价格等方面都还可以。

不过,梅家坞吃饭和喝茶价格差不多,一般看着舒服就可以了。

梅家坞茶文化村,地处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西部腹地,梅灵隧道以南,沿梅灵路两侧纵深长达十余里,有“十里梅坞”之称,是西湖龙井茶一级保护区和主产地之一,也是杭州城郊最富茶乡特色的农家自然村落和茶文化休闲观光旅游区。 梅家坞茶文化村是一个融青山绵绵、溪涧潺潺、茶园蓬勃为一体、散发出浓郁朴实民风和茶乡风情的以茶文化为主题的茶乡休闲园区,重现了“十里梅坞蕴茶香”的自然秀丽风貌。 梅家坞茶文化村现有160余家乡间茶坊,村里还专门成立了多语种接待室,为前来观光的宾客讲解梅家坞茶历史、茶的采摘、炒制和茶的功能等内容,并进行茶艺表演。 在每年春季游客还可亲自参与春茶采摘,亲身感受浓浓的茶文化气息,尽享茶文化生态自然之美、农家风情之乐。 梅家坞茶文化村以周总理纪念室、乾隆遗迹、古树观赏点、茶园观赏区、农居群、十里锒铛、古井、古桥、垂钓区、茶艺表演区、小牙坞等十余处景点构建了一个山水情和人世情完美结合的茶文化休闲旅游区。

饮茶可在自家泡制,亦可在都市茶馆小坐,但在梅家坞的茶农家里喝茶,却是另一番风味,说来这也是杭城的一种新的时兴。 邀上三五个朋友,随意到一户茶农家,品一杯农家自己采摘自己炒制自己冲泡的龙井新茶,坐在茶山茶园中的凉棚里,看满目的青山茶园,点缀着头戴斗笠的采茶女,那农村的田野风光农家的辛勤劳作,忘却工作的压力与生活的琐碎,怀着一份恬淡静雅的心境,这才是禅茶合一的境界吧。 品茶时,或有茶艺姑娘往你杯里斟茶,讲解着龙井茶的历史和品相。

茶扁平光滑挺直,色泽嫩绿光润,香气鲜嫩清高,滋味鲜爽甘醇,叶底细嫩呈朵。

梅家坞是杭州农家乐休闲场所的开山鼻祖,喝喝茶,聊聊天,打打牌,吃点原汁原味的农家菜,想想就惬意。樟乐茶庄、四海茶楼、春娟茶楼、五星人家……这些明星农家农户也是各持特色,吸引着游客们的光临。

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但我觉得“十里梅坞”就是杭州的天堂。以前也去过几次杭州,每次都住在城里交通较为方便的地方。2018年春节前自驾去杭州,提前计划好了住在离中国茶叶研究所不远的梅家坞,体验一下茶山中山村的风情。

头一天下午从西安出发,第二天黎明刚刚进入杭州境内就下起了大雪,到达梅家坞时已是白茫茫一片,在提前订好的民宿第二层的房间里,掀开窗户,外面雪花飞舞,远山和错落有致的民宿构成一画绝美的图画。第二次自驾去杭州依然住在同一民宿的同一层,正是春天最灿烂的日子,茶已采了几波,漫山遍野整齐的茶园令我这个北方人心潮澎湃,那种美是在北方无论如何都见不到的。

梅家坞地处西湖风景名胜区腹地,周围青山环绕,茶山叠嶂有致,处处飘着茶香。经过近20年的开发利用,如今已是西湖景区最重要的景点之一,是远近闻名的茶文化村。我们住处正对面的山坡上长着一棵很大的古树,见证了古村的成长;村里不多的 历史 遗痕,记录了古村的 历史 进程。

说起梅家坞不得不说龙井村,相传三国时期东吴大旱,派人曾来此地求雨,回去之后便雨露滋润,丰衣足食,龙井也因此得名。到了北宋时期,不少高僧、文人相继而来,随着茶乡的慢慢开发,龙井便逐渐为人知晓。北宋诗人苏东坡经常和友人一起来狮峰山下品茗吟诗,当地人、清代文学家和 美食 家袁枚在《随园食单》中写道“杭州山茶处处皆清,不过以龙井为最耳”,直到清乾隆皇帝御批,龙井茶才真正成为名茶。

2000年以前,梅家坞还是一个偏远封闭的地方,直到连接梅家坞与灵隐寺的梅灵隧道打通后,这里的交通才慢慢便捷了起来。上世纪50年代,梅家坞已经逐步开放,到了2000—2003年,在杭州市政府主导下,梅家坞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升级改造,统一规划和建立了现在的民宿,建立了村牌坊、雕塑等设施,修缮了文物景点。青瓦白墙木栅栏的特色民居,小桥流水的农家街景,加上望眼可触的茶山,悠闲地坐在农家院落前的游人,恍如世外桃源。

梅家坞有许多有故事的地方, 十里琅珰 是一个悠长的山林游步道,入口处有一座石牌坊。 礼耕堂 是一座晚清时的古宅,在古村的建筑中显得格外突出。离村不远处还有 灵隐寺 等多众多景点。

龙井茶尽人皆知,可并没有多少人知道梅家坞才是龙井茶最大的产区,占了整个龙井茶的一半以上的产量。西湖龙井产于杭州狮峰山、梅家坞、云栖、虎跑村和龙井村,根据五地茶叶的品位俗称“狮、龙、云、虎、梅”五品,其中以狮峰山所产茶品质最好,茶叶泡后翠绿欲滴、芽毫光滑扁平、尖削挺拔,汤色碧绿透亮,味道甘醇鲜美。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品类。到了1953年,浙江省茶叶公司把龙井茶统一分为狮峰龙井、梅坞龙井和西湖龙井,梅家坞所产龙井虽为顶级龙井中的下品,但在龙井茶中却也是珍品。

我之所以来梅家坞住,一是业余做了些茶叶方面的事,但更主要的是太喜欢这里清静优雅、飘着茶香的环境,两山夹一村,梅灵南路从村子穿过,路的两旁依次建起了上下错落的民宅,大多数民宅都兼有住宿、喝茶、吃饭和售茶的功能,一到夏秋时节,民宅门口摆满了桌椅,也预示着梅家坞悠闲生活的开始。其实梅家坞除了节假日,平日里还是比较清静的,早上在农家吃完早餐,可以沿着梅灵南路向梅灵隧道方向漫步,站在茶园里远眺。也可以逛逛不长的村子,走在梅家坞不宽的街上,感觉非常惬意。

梅家坞改造之后有不少民宿都是外地人承包的,但这并不影响他们的质朴与美好。我两次来都住了同一家民宿,而且住的是同一间房子,总共住了16天。房子不贵,每间房100元,一天三顿饭除了外出都是在农家吃的,饭钱也不多。房东是福建人,但却做了一手可口的杭州农家饭,每次吃饭时泡上一壶上好的龙井,一边聊天一边吃,有一次问房东为什么南方道路两边的雪不清扫,房东说南方跟你们北方不一样,这么大的雪是很少见的,留着可以看风景……

离梅家坞不远的龙井村有18棵御茶树,这中间的传说和乾隆皇帝有关。古代皇帝爱品极品茶是有 历史 渊源的,传说有一天乾隆皇帝来杭州狮峰山巡察,成片成片自下而上层次分明的茶山中有几个村妇在采茶,远望就是一幅很美的画面,乾隆爷一高兴也跟着学起了采茶,刚采了一把茶,忽然接到京城来报,太后得了急病,请皇上急速回京。太后病了他那里敢怠慢,于是乾隆把采到的茶叶顺手装进龙袍,星夜回京。回去后才知道,太后是山珍海味吃多了没有消化撑出病来了,常言道病急乱投医,皇宫里一看这情形也乱了,太后更是急火攻心,胃里翻江倒海,双眼通红。

众人正急时,乾隆皇帝进得门来,随即飘来阵阵清香,太后愣了一下便问皇上哪儿来的香味,乾隆便在身上一摸,原来自己在狮峰山采了一把茶,在几天的路途中已经干了,从而散发出浓烈的香味,于是命人快快泡上给太后喝,太后端着茶杯闭目闻了闻,然后品了一口,喝完茶后,胃也不胀了、眼也不肿了,于是高兴地说:“杭州龙井,灵丹妙药!”见状,乾隆皇帝随让传令下去,把狮峰山下胡公庙前的18棵茶树封为御茶,每年明前采摘的茶叶专门进贡太后,直到现在这18棵茶树还完好地保存着,西湖龙井从此名扬天下。

在梅家坞村129号,有一个周恩来总理纪念室,记录了开国总理周恩来与梅家坞千丝万缕的联系。纪念室在一栋距今有97年 历史 的老楼的基础上修建的,这是一栋清末民初的小四合院民宅,两层皆为木结构,总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2003年修缮后,展出了周总理在梅家坞活动的珍贵照片和资料。

1957年到1963年期间,周总理曾两次深入梅家坞调研、3次陪同外宾访问梅家坞,走遍了梅家坞的山山水水,并把梅家坞作为指导全国农村工作的联系点。而对于龙井茶,总理也是非常喜爱。他与邓颖超多次谈到龙井茶,并在一封书信中写道:

1957年,总理陪同外宾来梅家坞访问,村里用最好的明前龙井接待,喝完茶后总理舍不得倒掉茶叶,风趣地对工作人员说,龙井味道太好了,茶叶倒掉太可惜,于是把泡过的茶叶也吃掉了。当年9月,总理第二次来梅家坞,走乡串户调研,并与当地干部群众座谈制订龙井茶发展规划。在周总理的关怀下,龙井茶成了接待外宾的指定茶,而且他在外事活动中经常介绍龙井茶,周总理与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共饮龙井、赠送龙井已经成为外交史上的佳话。

梅家坞是镶嵌在狮峰山下一颗乡村 旅游 的明珠,品茶、游山,享受片刻安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来梅家坞 旅游 ,3到9月是最美的,走到任何一处都是一幅美好的画面。而其中3到5月可能更有许多采茶、表演活动,可以亲自采茶、制茶,极有乐趣。

公交: 103路、121路、324路到梅家坞站下。

自驾: 导航搜索“梅家坞”即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393732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5
下一篇 2023-05-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