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日落的时刻:夏半年时,6点前日出,18点后日落;冬半年时,6点后日出,18点前日落。春秋二分,6点日出,18点日落。日出日落的方位:除极昼、极夜外,当太阳直射在北半球时,各地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当太阳直射点在南南半球是,各地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春秋二分,东升西落。
日出时间=12-昼长;日落时间=12+昼长。相反,根据某地某一天日出日落时间可计算昼长、夜长,其方法为:某地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正午12点-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正午12点)×2。某地夜长=(子夜24点-日落时间)×2=(日出时间-子夜0点)×2。
5点左右,黄昏前的一段时间。
日本人喜欢把黄昏前的一段时间叫做“逢魔时刻”。他们笃信这是一个被诅咒了的时间,所有的邪魅和幽魂都会在这时候出现在天空中。而单独行走在路上的,会被迷惑而失去灵魂。
其实,会迷惑人的不是幽魂邪魅,而是那美不胜收的日落。
扩展资料
黄昏:huáng hūn
一指日落以后到天还没有完全黑的这段时间。二指昏黄,光色较暗。
例句:
1、天色渐渐逼近黄昏。
2、黄昏,我常常跟随奶奶到附近的公园中散步。
3、夏日的黄昏,人们都喜欢到这块草坪上乘凉。
4、黄昏,天安门广场华灯初放。
因为季节的变化是不一样的, 通常情况下傍晚是:18:00--19:00, 黄昏是17:30--18:30
日落,指太阳徐徐降下至西方的地平线下的过程,亦即是夕阳时分,而确实的定义为日面完全没入地平线下的时间。
黄昏,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huáng hūn,一指日落以后到天还没有完全黑的这段时间。
扩展资料:
1、日落的文学情意
在古代中国,诗人们喜爱以日落时分,夕阳垂暮的景色来舒发自己年怀已老,志不能伸的感受。较有名的例子是唐代李商隐所作《登乐游原》里的两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正是表达了这种情怀。
在西方文学中日落也往往与忧郁等感情相连,比如在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中的小王子就特别喜欢看日落。
2、黄昏的别称
日本人喜欢把黄昏前的一段时间叫做“逢魔时刻”。他们笃信这是一个被诅咒了的时间,所有的邪魅和幽魂都会在这时候出现在天空中。而单独行走在路上的,会被迷惑而失去灵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日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