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不理包子是天津美食,为天津名优食品“三绝”之首,它在制馅、和面、揉肥、擀皮、捏包、上灶等各方面均有自己独特的操作方法。在用料上,狗不理包子的肉馅别具特色,选用七成瘦三成肥的新鲜猪肉,上等酱油找口,放上香油、味精、葱姜末等佐料,边加水边搅拌,打成肉丁水馅。包子皮使用半发酵“一拱肥”富强面。
做工上,狗不理包子从揉面、揪剂、擀皮、装馅、掐包、上屉、上大灶,都有明确的规格标准,掐出来的包子褶花匀称,每个包子的褶不少于十五六个。刚出屉的包子,看上去如薄雾之中的含苞秋菊,爽眼舒心,咬一口,油水汪汪,香而不腻。
发展历史
传说在清同治八年(1869年),靠运河码头侯家后的刘记蒸食铺招了一个徒弟,姓高名贵友,他就是后来狗不理包子的创始人。那时饮食业有个规矩,新来的徒弟一不喊姓,二不叫名,一律叫乳名。高贵友的乳名叫“狗子”,该店同仁及熟顾客均喊他“狗子”。
高贵友学徒期满后辞职出号,自己在侯家后摆包子摊,积累了一点资金后,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自己投资经营包子铺,取名“德聚号”。他对包子进行了改革,使包子不但好吃,而且外观漂亮。其形状要求为菊花顶,抓髻扣,他把包子与漂亮的花连在一起,把物质享受与精神满足同时赋予了顾客。
在经营中,高贵友为了在竞争中取胜,他的包子比别处大一成,价格比别处低一成,而且为了保证质量,剩下的包子决不回屉再卖,因此赢得了顾客。因为热乎乎的包子既可以坐着吃,也可以站着吃,简便而又实惠。因此,每天吃包子的人很多,需要等候。
有的顾客就问这问那,高贵友语言不佳,有时就回答不出,熟一些的顾客知道他的乳名,就笑着说“狗子不理人”,这话被当时天后宫的一位道士听见了,就向高贵友建议说:“人家说你狗子不理人———狗不理,你不如把德聚号改成‘狗不理’,又新又奇,准能招揽顾客。”高贵友接受了老道长的建议,就挂起了“狗不理”的牌子。
距侯家后不远恰有一座兵营,那带兵的将领竟也前来品尝,果然甚是可口。于是他灵机一动,给当时的直隶总督袁世凯送了两大提盒。袁世凯品尝后,亦觉味道不同寻常,故又派人提了两盒进了北京紫禁城,请慈禧太后品尝民间野味。据说慈禧吃着很是可口,就经常派人买狗不理包子。从此,狗不理包子也就身价倍增了。
狗不理包子的由来:
创始人名叫高贵友,乳名叫狗子。他14岁在包子铺当伙计,他心灵手巧又勤学好问,在师傅的指点下手艺不断长进。三年师满后,自己开了一家名叫“德聚号”包子铺。
由于手艺好生意十分兴隆,经常忙得没空跟顾客说话,于是大家戏称:“狗子卖包子,不理人。”后来都叫他狗不理,把他的包子称作狗不理包子。
从此,这种包子“一登龙门,声价十倍”,也就闻名遐迩,生意越来越红火,慕名前来品尝包子的顾客与日俱增,纷至沓来,常常令高贵友忙不过来。
狗不理包子简介:
狗不理包子是中国天津的一道闻名中外的传统小吃,该小吃以一道由面粉、猪肉等材料制作而成的小吃,其始创于公元1858年,有100多年历史,该小吃为“天津三绝”之首,是中华老字号之一。
刚出笼的包子,鲜而不腻,清香适口。狗不理包子以鲜肉包为主,兼有三鲜包、海鲜包、酱肉包、素包子等6大类、98个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