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伏时间: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出航时间:立秋后第一个庚日。
入伏时间的算法如下:入伏即入三伏天。
即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第一次发病10天,第二次发病10、20天,最后一次发病10天。
三伏天是中原地区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天是按照农历计算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到8月上旬之间。
每年蹲伏的时间不固定,蹲伏的时间长短也不一样。
入伏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算起,初伏1天、中伏1~2天、末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算起1天。入伏,意指进入三伏天,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间。
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约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这一段时间。
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
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天。
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算起,就开始入伏。中国古代用天干、地支来记载时间,天干的数字主要有甲、乙、丙、丁、戊等,而地支的数字为子、丑、寅、卯等。把天干与地支相配,就得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等,交叉配合六十次,故称一甲子。“三庚”就是遇上三个“庚”字,到第三个庚日就入伏,也就是初伏。
庚日的日期是有变化的,并不固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尽相同,但入伏日期总是在7月11日至7月20日之间。第四个庚日到第五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到第二个庚日为末伏。
每一个庚日相隔10天,中伏天数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有5个庚日时,中伏为2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