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祗园

一分钟能干什么2023-05-13  32

去日本祇园我推荐楼主逸行旅游网上的<春节>狂欢日本东京富士山大阪全景6日游。日本祗园是京都的艺伎区,可以说是京都代表性的地区。白天,附近有7世纪的餐馆和茶馆可供消消遣,路上也可以看到行色匆匆的艺妓与你擦间而过。而到了傍晚这个地方才真正生动起来,灯笼微明,灯光在纸窗后柔和地闪动,你可以见到实习期间的艺伎正匆忙地工作。 另外,日本祗园每年夏天举办的祗园节也广为人知。在祗园节时,人们在豪华装饰的彩车上用笛子、锣鼓和大鼓演奏着祗园音乐,从街上通过,是个热闹异常的节日,每年有100多万人前去观看。

十里秦淮生春梦,六朝烟月荟金陵。

而今秦淮犹在,春梦已了无痕。

京都也有这样世界闻名的销金窟,只园便是这样的所在。

一部《艺伎回忆录》,让人们对只园的过往有了点滴的了解。

据记载,在最繁华的十九世纪初,祇园的艺伎多达三千多人。而查阅百度记载,现在的只园艺伎不过两百人左右了。

每年的春天4月份,只园会举办大型的艺伎舞蹈公演,七月份会有只园祭,也会有传统的花车巡游以及艺伎巡游的花伞游行。

祇园平日最热闹的时候,是她的夜晚。

傍晚时分,艺伎们身穿和服、盘着头发插着发夹,背着漂亮的装饰,脚踩木屐碎步前行,在青石板上发出清脆的声响,应和油纸灯笼的柔光,流连于一个个茶馆酒楼作艺……

川端康成、渡边淳一深迷只园,海明威更是长叹:没有人,没有一个男人,能拒绝祇园。

当然,海明威说的是应该是二战之前的只园。

“祇园的迷人之处在于此,她祥和又放纵,拘谨且煽情;日本文人相信享乐是一种文化义务,在苦劳的人生世界,他们追求肉身或感官的愉悦,就像磨炼艺术一般;于是祇园成了日本最重要的文明精髓,食事、情事、欲望之事,都是自我锻炼必须的修养。”这是陈文茜对于只园这一文化现象的深层次思考。

其实在我而言,我相信只园能有如此迷人,日本人做事的态度--凡事做到极致也是一个主要原因。

你看日本江户派美食三神:寿司之神小野二郎、天妇罗之神早乙女哲哉、鳗鱼之神金本兼次郎,做个单纯的食品能做到神一般的境界,这就是极致的体现。

要想成为一名艺伎也是如此,十岁左右入门,一般要学习文化、礼仪、语言、装饰、诗书、琴瑟,直到鞠躬、斟酒等20多门技艺。“她们带着女性的温柔与甜美,成为日本男人心目中最完美的精神情人。”

艺伎妆容有明显的特征:厚重的白色底妆,眼眉之间的红色眼影、不覆盖所有唇部的红色唇妆,还有“优雅地裸露后颈”。

只园东向而行是净土宗的总本山知恩院,东南相望的是日本佛教法相宗(北派)的本宗清水寺。佛事、花事相伴而居,日本人把人间享乐与往生之事都能兼顾到,也是一种本事。

不过,想到只园的名字由来为佛教中“祇树给孤独园”的简称“祇园精舍”,倒也不觉得奇怪了。

我见到的午后只园,花见小路的游客很多,维持秩序的警察比穿和服的女士还要多。

十月的京都不热,只园倒有些微凉。

祇园祭祭祀的是哪位神明呢?不得不提地就是古时祇园社祭祀的“牛头天王”。它是祇园精舍的守护者、神佛合一的神,也被称为“素戋鸣尊”。而随着明治维新神佛分离令的颁布,八坂神社将“素戋鸣尊”定为主祭神。祇园祭巡行时的三顶神舆,分别供奉着“素戋鸣尊”和妻子“栉稻田姫命”,以及他们的儿子“八柱御子神”的分灵。

因为人们认为长矛里寄宿着神明,所以长矛可以说是现在

“山鉾巡行”中所见的“鉾”的原型。进入镰仓•室町时代后,每个城市都开始制作山鉾,并且一座比一座精美、豪华。最多时,山鉾数量超过了60座。之后,虽受应仁之乱和数次火灾的影响,巡行曾数次中断,但又都应民众要求而恢复。现在,祇园祭时共有33座山鉾和3顶神舆参与京都巡行。

7月10日神舆洗仪式:从八坂神社抬出神舆,至鸭川进行去祓神事。然后提着灯笼的人们在四条大桥迎接神舆,神舆在此清洗。

7月15日宵宫祭:在八坂神社恭请神社内供奉的“素戋呜尊”、“栉稻田姫命”、“八柱御子神”的神舆。

7月17日神幸祭:神舆至四条寺町的御旅所迎灵。3顶神舆由八坂神社出发,到达御旅所后,举行神舆迁灵御旅所的神事。

7月24日还幸祭:供奉在御旅所的神舆将再次返回八坂神社。晚上11点左右。3顶神舆准备就绪。午夜零点,在一片漆黑中,举行“御神还灵”的神事。

7月28日神舆洗仪式:还幸祭结束后再次清洗神舆的神事。

山鉾巡礼是整个祇园祭的高潮。山鉾不仅用来祭祀神功皇后和圣德太子等日本神话传说和历史人物,也同样祭祀天神、观音等出现在中国古代故事中的各位神明。

网页链接

“祇园祭”大剖析,一篇文章让你读懂它的前世今生|京都·文化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91192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