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吃的10碗米粉是什么?

最好吃的10碗米粉是什么?,第1张

米粉据传是古代中国五胡乱华时期北方民众避居南方而产生的食品,由于当时的北方人爱吃面食,吃不惯米饭,就把大米加工成如同面条一样的食品,经过时间的演变就变成了如今的米粉,如今在南方有些地方,人们可以三天不吃肉,但不能一日不食米粉,可见人们对米粉的喜欢程度,因制作工艺和添加的汤料,各地的米粉口味不一,可以说是各具特色,下面就来看看我国最好吃的10碗米粉,本地人视为美味百吃不厌,外地食客大为称赞,看看有没有你的家乡特产。

1、广西桂林米粉

桂林米粉是广西桂林的特色小吃,米粉在广西可以说是人人都爱吃的一道美食,有人说我国最早的米粉就出自广西桂林,这一说法虽然无从考证,但是广西各地都有自己特有的米粉,可见米粉在广西的热度,桂林米粉只是广西米粉的代表之一,像是老友粉、螺蛳粉等等都是广西的特色米粉,好吃到爆棚,因要盘点我国最好吃的10碗米粉,就不一一列举广西其他地市的米粉了,一款桂林米粉足以代表广西的特色。

2、湖南常德米粉

湖南常德米粉历史悠久,早在清光绪年间就有制作,不仅在常德出名,其名震三江,湖南人也是非常爱吃米粉的,和长沙米粉、衡阳米粉一样,湖南各地都有自己特色的米粉,口味和广西米粉不同的是,广西具有特有的酸味,湖南则是辣味,加上几十种的小料,别具风味。

3、江西抚州米粉

抚州米粉和桂林米粉可以说是同宗一脉,只是做法根据当地的口味和习俗做法不同,为什么这么说呢?据记载秦王嬴政为了统一中国,派几十万大军征南越,因为水土不服,粮食供应困难,大量士兵经常挨饿,生病。秦军伙夫根据北方合落面的制作方法,就用江西人填湖广时带过来的技术,用大米制成米粉食用,后经演变就成了如今大名鼎鼎的抚州米粉了。

4、重庆长寿米粉

长寿米粉是重庆特色的传统名小吃之一,其特点是色白如玉、口感细腻、滑爽筋道、鲜香味美,长寿米粉的历史也非常悠久,据说是三国时期由刘备带入这里的,因其"东北有长寿山,居其下者,人多寿长",特命名为长寿米粉,长寿县,今名长寿区,蜀汉(公元220-263年)巴郡益州治江州县,刘备在今长寿城附近设常安县(属枳县)。北周武民三年(561)废枳县,其地并巴县。

5、福建兴化米粉

兴化米粉是福建省莆田市的特色美食小吃,据记载,兴化明代就有米粉外销,特点是煮炒易熟、细至1毫米、久煮易碎、色泽微黄、饮食便利,独具一种风味。相传宋治平间,兴化军(今莆田市辖区)受命于朝廷,在兴化治水,营造木兰陂,为了犒劳军士,就把这种糙米粉加工手艺公诸于众,还在当地大量生产米粉,因此兴化米粉就被流传至今。

6、广东河源米粉

河源米粉是广东河源的特色小吃之一,史书记载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秦平百越,置南海郡,并在这一带设置龙川县,首任县令就是后来统一岭南、被汉高祖封为南越王的赵佗。赵佗一直推行"和睦百越"的政策,极大地促进了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的融合。同时,由于大量的中原人迁徙百越,手排粉这一非常具有南方特色的食品也就在河源得到了保留和发扬。河源米粉经千锤百炼,细腻晶莹,不仅可蒸、可煮、可炒、可炸,还可配以不同汤料或佐料,调制出适合各地的风味。

7、四川绵阳米粉

绵阳米粉,是四川绵阳地区汉族传统名吃之一,有着1800多年历史,相传三国时,蜀主刘璋与刚入川的刘备相会于涪城(今四川绵阳)东山,在这里制作了米粉,后来,四川民间争相仿制。现在,在绵阳,无论是清晨,还是深夜,在大街小巷,街道两旁米粉店都是清香扑鼻。可以这样说,如果到绵阳不品尝绵阳米粉,就不算真正到过绵阳。

8、贵州羊肉米粉

羊肉粉是贵州遵义一道美味可口的地方小吃,已有300余年制作历史。贵州各地均产羊肉粉,唯有遵义羊肉粉驰名,遵义居民喜欢选择思南县一带产的矮脚山羊,因为这一带山羊肉质细嫩,腥臊味少。当天宰杀剥皮,不用水洗就可放入锅。熬羊肉汤时先将鲜羊肉放入锅中,小火慢炖,羊肉汤清而不浊,鲜而不腥。除去肉和骨之外,再用一两只母鸡,佐以少许冰糖,这样的汤尤为鲜美。制作的米粉别具风味。

9、云南米线

我国南方都称为米粉,唯独云南称为米线,著名的米线就是过桥米线。过桥米线起源于云南蒙自有100多年的历史,昆明的过桥米线从蒙自传入后,深受昆明人的欢迎,过桥米线的来历中有赶考的传说,但是对过桥米线的制作技艺和规范,研究还不足,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对过桥米线这一昆明饮食文化背后的传统技艺,要有更多的研究和规范,食客在吃下一碗过桥米线的同时,也得到文化上的享受。

10、湖北黄潭米粉黄潭米粉出自湖北省天门市黄潭镇的特色名吃,以汤鲜、味浓、细滑爽口等著称,是天门人推荐的早餐首选。武汉市户部巷也有黄潭米粉,但是吃到口里全是胡椒粉,和天门市的黄潭米粉味道大相径庭。黄潭米粉上面会铺上一层做好的鳝鱼干,在当地被称为"鳝鱼臊子",撒上葱花,翠绿的葱花、雪白的粉丝加上美味可口的鳝鱼臊子,实则为人间美味。

天门三蒸

天门三蒸是湖北省天门市的特色美食。天门三蒸主要是指三类烹饪方式,即粉蒸、泡蒸、清蒸,天门三蒸的主要原材料一般不少于三种,将三种以上主要原材料放在一个蒸笼格子蒸出来,就是天门三蒸(也叫蒸笼格子)。

天门捆蹄

天门捆蹄是湖北省天门市的特色美食。天门捆蹄系卤制凉菜,制作精细美观,质地柔嫩香甜,富有胶质弹性,细嚼甚佳,佐酒最宜。

天门捆蹄的做法:往瓦钵内倒入卤水,加上清水1500克,用中火烧沸后,放入捆蹄,改用微火煮一小时后取出,再用钢针在猪脚皮上下戳进小孔,放进瓦钵里,再用微火煮一小时,取出晾冷后,解去绳子、竹板和纱布,用芝麻油涂抹猪脚皮面。食用时将缝线抽出,然后放于砧板上,先切成两半,再分别切成半月形薄片,叠放于盘中。上菜时根据宾客品味可适量饰配番茄片、酸萝卜、芥末酱、辣椒酱,分盛小碟盏即成。

天门酱鸭

天门酱鸭是湖北省天门市的特产。天门宫禽酱鸭,简称天门酱鸭,具有酱香,麻辣,口感鲜嫩,回味无穷等特点,特具有健脾补胃之奇效。宫禽酱鸭依据中国历代皇家贵族膳食营养秘方,以当地蛋鸭为原理,精选30余种名贵中草药和天然香料,经现代科学工艺浸泡,熏烤,酱卤精心加工而成。此产品深受家乡人喜爱,是走亲访友,馈赠宾客的上好佳品!

黄潭米粉

黄潭米粉是湖北省天门市黄潭镇的特产。天门黄潭米粉以汤鲜、味浓、细滑爽口等著称,是天门人推荐的早餐首选。

湖北天门市中国棉花高产县市之一,地处鄂中腹地江汉平原,地理位置优越,上通荆沙,下接武汉,南濒江汉黄金水道,北枕三峡过境铁路,紧衔107,318国道和宜黄高速公路。 市内有纵横交错的高等级公路,5000吨级优良港口,8万门程控电话,电力供 应充足,第三产业发达;全市国土面积2622平方公里,人口161.92万;在长江,汉水经济开发带中,具有强大的接纳和辐射能力。

天门历史悠久。五千多年前的新时器时代,勤劳智慧的先民们就在这块沃土 上创造了灿烂的石家河文化,公元278年,秦昭王在此首置竟陵县;公元1726年,依境内天门山名改称天门县,1987年8月撤县建市,1994年10月实行省辖直管(此前由荆州地区管辖)。从此 ,天门循着现代化城市发展方向,跨入崭新历史阶段。

天门资源丰富,石 油储量占江汉油田总储量的三分之一,岩盐储量184亿吨,大量的无水芒硝和天然气 等矿藏极富开采价值。

天门是全国内地最大的侨乡,28万天门儿女旅居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百余 名实业巨子,侨界领袖,军政要员,文化名流,科技专家在旅居国乃至世界政治, 经济舞台上大展才华。

天门是全国久负盛名的文化之乡,如楚国令尹子文,世界文化名人“茶圣”陆羽,唐代诗人皮日休, 明代竟陵派文学创始人钟惺,谭元春,清朝状元蒋立镛等灿若群星的人物,均出处天门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天门每年10000多名学子跨入高院校,人民日报专文称颂“江汉才子出天门”。

今天,天门乘改革开放之东风,扬三乡宝地之优势,经济建设突飞猛进,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以其雄厚实力,跻身于首届全国百强,连续两届位居全省十强之二。

三乡宝地天门市正屹立在建设中等城市的新起点上,敞开城门笑迎天下客,热情期待中外有识之士莅临天门,投资兴业,共同发展,共享辉煌!

朱村精米

朱村优质米加工中心,创办于 2001 年,厂址位于龙山村 , 现有加工能力年产 3000 吨优质米 , 拥有固定资产 40 多万元 , 主要产品“臣浩”牌大米 , 是一种无公害产品 , 米粒细长 , 色泽透明 , 蒸煮后香气浓郁 , 柔软可口 , 深受欢迎。…

天门生姜

生姜,铜陵“八宝”之一。 铜陵所产生姜称为“铜陵白姜”,属铜陵独有的农作物优良品种,品质极佳,具有“块大皮薄、汁多渣少、肉质脆嫩、品味纯正、香味浓郁”等特点,享誉海内外。铜陵白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390956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3
下一篇 2023-05-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