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时是几点到几点钟

刀歌之短刀行2023-05-12  26

凌晨三点钟到五点钟。

寅时意思是旧式计时法的一个时刻,是凌晨三点钟到五点钟,又称黎明、早晨、日旦、平旦等。寅时乃分为三时段,凌晨三点钟乃为寅时初,凌晨四点钟乃为寅时中,凌晨五点钟乃为寅时末。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更,是古代人夜间用来计时的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等于一个时辰.

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於现在的两小时。相传古人根据中国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傍晚是指17点到20点,夏季的傍晚一般在7、8点钟,冬季的傍晚则在5、6点钟。傍晚的意思就是临近晚上,此时就是日落的时间,即日光至晚上的过渡时刻。傍晚之后就是漆黑一片的夜晚,夜晚就是指下午8点至次日清晨5点的这段时间。

傍晚是几点到几点钟

nbsp     傍晚一词的意思非常简单,就是指太阳落下看不见了,但是天色还未黑,天色先黄后暗,所以这段时间也被叫做黄昏。一般情况下,傍晚是时间并不固定,只能说傍晚的时间在17点到20点之间,夏季和冬季时间稍有不同。

nbsp     夏季是北半球日照时间最长的季节,白天时间长,夜晚时间短,所以其傍晚到来的也会晚一些,一般在下午的7、8点钟。冬季是北半球太眼光热能最少的世界,白天时间短,夜晚时间长,其傍晚一般在下午5、6点钟。

傍晚之后就是夜晚

      在傍晚之后到来的就是夜晚,夜晚是指下午8点至次日凌晨5点这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天空是黑色的,气温较于白天也会更低一些,天气好的情况下还可以看到夜空中的星星,整个世界都在夜晚变得安静了。

深夜一般指凌晨一点到三点,也就是“丑时”。

丑时又称鸡鸣,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时间为凌晨1时至凌晨3时。如《诗经·汝日鸡鸣》:“汝日鸡鸣,士日昧旦。”古时鸡鸣而起,昧旦(天将明未明之时)而朝。牛在这时候吃完草,准备休息。

十二时辰是古人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十二时表时独特、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天文历法的一大杰出贡献,也是我国灿烂的文化瑰宝之一。

一天中各个时间段的说法:

1、清晨:指刚刚日出的时候,通常指早上5:00-6:30这段时间。

2、早上:从天将亮到八九点钟的一段时间。

3、上午:一般指是早上八点到十二点这段时间,但广义上也指凌晨间。

4、中:指白天十二点左右的一段时间。

5、下午:从正午十二点到半夜十二点的一段时间,一般也指从正午十二点到日落的一段时间。

6、傍晚:靠近晚上的时候,指日落左右的时间,即日光至晚上的过渡时刻。由于冬夏时间差异,所以傍晚一般是指18:00-20:00。

7、上夜:指天黑至夜间十二时以前的一段时间。

8、下夜:指夜间十二时至天亮这段时间。

9、深夜:指半夜以后,从零时起到天亮前的一段时间。

10、凌晨:时间大约为24:00 - 06:00。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丑时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深夜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89989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