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翔小笼包”是我国哪个城市的特色小吃?

“南翔小笼包”是我国哪个城市的特色小吃?,第1张

南翔小笼原名“南翔大肉馒头”、“南翔大馒头”、“古猗园小笼”,也称为“南翔小笼包”、“南翔小笼馒头”,是上海市嘉定区南翔镇的传统名产,以皮薄、肉嫩、汁多、味鲜、形美著称。

当地人将南翔小笼包称为古奇园小笼包。南翔小笼包皮薄馅多,咬起来鲜嫩可口。南翔小笼包出现在文化部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南翔小笼包的制作技艺也入选国家传统面食制作技艺。面粉适量,可根据食用人数配制,猪肉、西兰花叶适量,水适量,姜、葱切碎。

猪肉最好选择夹心腿肉,要想吃到多汁的小笼包,需要肉冻;另外面粉要选择不发酵的细粉。上海南翔小笼包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南翔小笼包的馅料是夹着腿肉做成的肉酱,没有葱和大蒜,只撒上姜末、肉冻、盐、酱油、糖和水。包皮是由未发酵的精制面粉制成。蒸出来的馒头,小巧玲珑,形如宝塔,半透明,晶莹剔透的黄色,一口一个汤包,满口生津。

南翔小笼包出现在文化部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南翔小笼包的制作技艺也入选国家传统面食制作技艺。面粉适量,可根据食用人数配制,猪肉、西兰花叶适量,水适量,姜、葱切碎。味道鲜美。

如果吃时配上姜片、香醋,再配上一碗鸡蛋汤,其味更佳。南翔小笼包以其皮薄、馅多、卤重、味鲜而闻名。它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它小巧玲珑,皮薄馅多,汤汁鲜美,一口一个,满口生津。“南翔小笼包”是如果和姜丝、香醋一起吃,效果会更好。

南翔小笼包出现在文化部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南翔小笼包的制作技艺也入选国家传统面食制作技艺。面粉适量,可根据食用人数配制,猪肉、西兰花叶适量,水适量,姜、葱切碎。南翔小笼包味道鲜美,口感细腻,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南翔小笼是南翔镇传统名产,原名南翔大肉馒头,后曾称南翔大馒头,以皮薄、馅大、汁多、味鲜、形美著称。起始于清代同治,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由日华轩点心店主黄明贤创始,后日华轩的小笼师傅分别受雇于古猗园或自行开设松鹤轩经营,全镇酒菜馆争相仿制,旅沪的南翔人也邀请南翔师傅,分别在上海城隍庙和西藏路开设南翔小笼店,经常顾客盈门。

1981年6月起,南翔小笼由嘉定作速冻食品进入国际市场,向东亚和西方各国出口,引起各地饭店竞相仿制。

南翔小笼产地主要分布在嘉定区南翔镇,后来扩展到嘉定全区及上海豫园老城隍庙等地。南翔小笼创始人黄明贤出生于嘉定区南翔镇,早年开设日华轩糕团店,经营南翔大馒头,黄明贤天天挑着馒头到古猗园叫卖,因大肉馒头味道鲜,脍炙人口而出名。同行老板闻风而动,都来古猗园叫卖大肉馒头,使黄明贤生意受到影响,不能一人专利,于是他对大肉馒头采取"重馅薄皮,以大改小"的方法,选用精白面粉紧酵擀成薄皮,又以精肉为馅,不用味精,用鸡汤煮肉皮取冻拌入,以取其鲜。馅内洒入少量研细的芝麻,以取其香;还根据不同季节,加入蟹粉或虾仁或春笋,以取时鲜。每只馒头折裥14个以上,一两面粉制作10只馒头,形如荸荠呈半透明状,小巧玲珑;出笼时任取一只放在小碟内,戳破皮子,汁满一碟,为佳品,逐步形成皮薄、汁鲜、肉嫩、馅丰的特点。

后来旅沪的南翔人邀请黄明贤到上海城隍庙开设南翔馒头店和西藏路上开设古猗园馒头店,挂名南翔小笼,至今盛名不衰。因南翔小笼味道鲜、脍炙人口而出名,同行老板纷纷效仿,使南翔小笼在上海及全国各都见其身影。日华轩名声大振,大家争吃南翔小笼。

1963年古猗园重新恢复经营南翔小笼,从民间征召做小笼师傅,不断改良配方重整南翔小笼,1981年6月南翔小笼由嘉定速冻食品有限公司生产,投入国际市场,1984年上半年即向日本、香港、澳门、加拿大等地区出口。南翔小笼馒头打入国际市场,从此走出国门,南翔小笼闻名中外。

现在南翔镇饭店几乎家家供应南翔小笼,但数古猗园小笼传统工艺做得最好,质量高、信誉好。年产供应在700万只左右,旅游季节、节假日来南翔游客必到古猗园品尝小笼。古猗园餐厅产品供不应求,南翔小笼享誉世界各国,获得许多殊荣。2002年6月荣获“第四届中国烹饪世界大赛金奖”、2002年10月荣获“第十二届中国厨师节金厨奖”、2002年11月荣获“中国名点称号”、2004年3月荣获“上海首届餐饮文化博览会金奖”、2006年8月荣获“上海名点光荣称号”,他们还在日本、澳门、马来西亚等国都开设了小笼馆,培养年青一代技艺人才,让南翔小笼不断推陈出新,永放光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389450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2
下一篇 2023-05-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