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四平市伊通县种什么玉米合适?

吉林省四平市伊通县种什么玉米合适?,第1张

吉林省四平市伊通县合适种的玉米:

禾育132、禾育165、禾育57、富民985、富民88、辽玉1号、优迪919、天育108、美亚81、禾育157、禾育9、禾育47、富民98B、富民98A、富民58、富民228、梨玉816、梨玉818、梨玉858、良玉99、吉农玉719、翔玉998、先玉1483、泽玉517、德科766、京科968。

玉米栽培技术

一、选地整地

1、选地:种植玉米要选择排灌方便、便于管理、PH6.5至7、土壤肥沃的壤土或沙壤土地块,过酸、过粘和瘠薄的土壤都会使玉米生长不良。肥沃的土壤可以为玉米生长提供充足的养料,为玉米生长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2、整地:选地后进行深耕耙平,耕翻深度一般要达到25cm以上,以达到“地平、土细、墒足、肥高”的整地质量要求。秸秆还田和绿肥地要切茬,翻埋良好。结合整地,按每亩腐熟农家肥1000kg、豆饼50kg和过磷酸钙50kg做基肥条施于沟内。为了排灌方便,结合整地还应开沟作畦,修好四面排水沟。要求做到畦平沟直,沟沟相通,排灌畅通。 

二、选种催芽

1、选种:选择品质优良、抗病能力强、丰产、适合本地种植的种子是高产稳产的基础。

2、催芽:种子在播前要先晒种,放在太阳光下晒3至4个小时就行。然后放在温水中浸泡催芽,水温控制在50至55℃,浸泡大约15分钟。泡好后冷却6至8小时,用清水冲洗1至2次即可播种。

三、播种技术

1、播种时期:玉米的播期需要根据玉米的用途和土地使用情况来确定,一般气温稳定在12℃以上时即可播种。平坝、浅丘地区一般3月中上旬播种;深丘、中低山区一般以3月下旬、4月上旬播种育苗为宜,以利于缩短麦玉共生期,培育壮苗。

2、育苗:采用肥球育苗或玉米专用育苗盘育苗。保持营养土结构疏松,且配合一定比例经过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和少量过磷酸钙,切忌添加尿素或碳酸氢铵,以防烂种。每个肥球或方格放1粒种子,育苗数量应按照需要再增加20%,以备查漏补缺。播后盖上肥细土1至2厘米,用清水喷湿盖膜保温。

3、移栽:移栽前应选在晴好天气,将地膜亮脚通气炼苗1至2天后,逐步揭膜炼苗1至2天。待幼苗2叶1心时开始移栽,严禁栽老苗、大苗。栽后用清便水一瓢两窝浇“定根水”,适宜密度为3500至4000株/亩。后期可根据出苗情况及时进行间苗、补苗。

四、需肥规律

1、玉米是需肥较多的高产作物,对氮、磷、钾需求量最多,全生长期对三要素的吸收量以氮最多,钾次之,磷较少,其次是钙、镁、硫、硼、锌、锰。因此玉米的施肥以增施氮肥为主,配合施用磷钾肥。在抽穗期多施加含磷钾元素的肥料,促使更好的接穗。

2、玉米施肥应遵循“基肥为主、追肥为辅”的基本原则。基肥最好是优质腐熟农家肥或翻压绿肥等有机肥。施肥量和施肥方法还要根据产量指标、土壤肥力基础、肥料种类、种植方式、品种、密度等综合运用。

五、田间管理

1、定苗、间苗:遵循“去弱留强,间密存稀,定向、留匀、留壮苗”的原则。玉米在三叶期丛苗疏开,5叶时可按株距定苗,要拔除病苗、弱苗、异株,留健壮苗;若遇缺苗断垄的地方,相邻处要留双株补苗,并浇足定根水,保证幼苗成活。若缺苗过多,可用补播种子的办法解决。

2、中耕除草:玉米苗期可进行1至2次中耕,并结合施肥,适当培土。中耕的深度要求做到苗旁浅、行中深,定苗前浅,定苗后深,同时注意对病虫害的防治。

3、水肥管理:苗期若缺水,应及时进行灌水,宜沟灌。玉米惧怕水涝,生长期在多雨、土壤潮湿、积水的情况下,开及时深沟排积水,改善土壤通气条件。肥料运筹为轻施苗肥、重施穗肥、补追花粒肥。施肥方式为沟施或穴施,施后埋土浇水,以提高肥料利用率。

伊通满族自治县年平均降水量为651.7毫米。 降水的年变率为18.5%。一年四季降水不均衡,春季降水91.3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14.4%。夏季降水414.1毫米, 占全年降水量的66.2%。秋季降水108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16.9%。冬季降水(雪)14.4毫米,仅占全年降水量的2.5%

通河(满语yitu ula),是长春平原上的千年古流,是第二松花江的二级支流,它发源于吉林省伊通县境内哈达岭山脉青顶山北麓,流经伊通县、长春市、德惠市、农安县,主要支流(由南往北)有小伊通河、干沟子河、双庙子河、伊丹河、碱草沟、小河沿子河、西河沟(繁荣路-南湖-动植物园-吉顺明沟)、东新开河、四间河(即串库)、新凯河、农安排水干渠、两家子河、小苇子沟、大苇子沟等。伊通河在农安县靠山镇靠山大桥下5公里与饮马河汇合,从河源至汇合处流程343.5公里,因饮马河在汇合处以上流程为368公里、比伊通河长20余公里,按“河源唯长”原则,以饮马河为干流,该流域统称饮马河流域。两河汇合后,向北继续流经20公里注入第二松花江。

概况

年径流量约3.5亿-6亿m³。

从源头到新立城水库大坝为上游,从新立城水库大坝到新凯河口为中游,从新凯河口到靠山屯为下游。产流量从上游到下游逐渐递减。

上游有两个源头,一条支流。东源在省城南100公里伊通县境内哈达岭山脉青顶山北麓的老道洞附近,由渗出的泉水集流而成,向西流经寿山水库至营城子与西源汇合;西源则出于东丰县磨盘山西北石碑岭通称小伊通河,流向由南而北,其下游一段成为伊通与东丰两县的界河。伊通河从源头至营城子一段,穿行山谷之间,河床较深,水清流急,经常爆发山洪。过营城子后进入山间平川地带,有杂木河、西苇河等先后流入,流速渐减,河谷渐宽。出县城后接纳了干沟子河、双庙子河等支流。河道进入平原地带,河谷宽阔,流量渐增。支流伊丹河,发源于伊通县河源乡流沙林夹槽子屯和苇塘沟,越过二道乡石门水库,流约80公里,在朝阳区乐山镇南与1933年为种植水稻而开辟的新开河汇流进入伊通河。

新立城水库大坝至新凯河口段区间支流虽较多,但除了小河沿子河外径流都较狭浅、水量不足。包括小河沿子河在内的大部分支流都遭到半封闭式截流蓄水,旱季支流汇水均以生活污水为主。长春市北郊污水处理厂将处理过的大量污水排入伊通河,由于新立城水库基本不放流、北郊污水处理厂排放的中水承担起伊通河中游的灌溉任务。

最大支流新凯河口以下为下游,农安水文站枯季径流主要为长春市北郊污水处理厂排放的中水,汛期新凯河流量对伊通河下游水位影响很大。由于一江二河在靠山镇汇流,汛期第二松花江和饮马河洪水对伊通河形成顶托作用、致使最下游的防洪任务每年雨季都较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387275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0
下一篇 2023-05-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