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下山时间夏季在晚上7点至8点;冬季在下午5点至6点。
各地、各季节太阳下山的时间都各不相同。纬度越低的地方,太阳下山的时间越接近于下午6点;到赤道上时,太阳永远在当地时间的下午6点下山(落到地平线以下)。如果是在高纬度地区,纬度越高,太阳下山的时间与季节有关。越靠近夏至节气,太阳下山的时间越迟;越靠近冬至节气,太阳下山的时间越早。
例如:秋分太阳下山时间,日出:06:01,日落:18:08,不同地区间有不同的日落时间,在中国统一使用北京时间。我国古代将秋分分为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
按农历来讲,“立秋”是秋季的开始,到“霜降”为秋季终止,而“秋分”正好是从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秋分时节,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先后进入了秋季,日平均气温都降到了22℃以下。北方冷气团开始具有一定的势力,大部分地区雨季刚刚结束,凉风习习,碧空万里,风和日丽,秋高气爽,丹桂飘香,蟹肥菊黄,秋分是美好宜人的时节。
秋分是农业生产上重要的节气,秋分后太阳直射的位置移至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而地面散失的热量却较多,气温降低的速度明显加快。
农谚说:“一场秋雨一场寒”,“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八月雁门开,雁儿脚下带霜来”,东北地区降温早的年分,秋分见霜不足为奇。秋分时太阳位于黄经180度,阳光几乎直射赤道,全球绝大部分地区昼夜几乎等长。这时南方地区候温普遍降至22℃以下,进入了凉爽的秋季。
西北高原北部,日最低气温降到0℃以下,已见到漫天絮飞舞、大地素裹银装的壮丽雪景。南方地区和凉山州秋多绵雨,湿害严重,对秋收、秋耕和秋种影响颇大。要抢晴收晒,理墒防渍,抓好“三秋”生产的质量和进度。还要充分利用秋季阴雨寡照、土土壤墒情较好的气象条件,不失时机地大搞植树造林,努力提高树苗成活率。
从秋分这一天起,气候主要呈现三大特点:阳光直射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一天中白昼短于黑夜,昼短夜长的现象将越来越明显(直至冬至日达到黑夜最长,白天最短);
昼夜温差逐渐加大,幅度将高于10℃以上;气温逐日下降,一天比一天冷,逐渐步入深秋季节。南半球的情况则正好相反。
一般太阳落山是六点。不同地区的日落时间不一样,需要根据当地采集的数据计算日落时间。
并且,不同的地区,在不同的季节日落的时间也会不一样。然后,我们可以通过日出时间计算日落时间。一天有24小时,包括白天和黑夜,夜长=24-昼长,而凌晨0:00可以看作是黑夜的中点,日出时间=夜长/2,日落时间=24-日出时间。
日出时间计算公式:
24*(180+时区*15-经度-ACOS(-TAN(-23.4*COS(360*(日期序列数+9)/365))*TAN(纬度))/360。
我国时区为东8区,时区=8。
经度、纬度采用角度制,东经、北纬为正,西经、南纬为负。
日期序列数为当天在这一年中的序列,如2月11日就是42。
因为计算机一般采用弧度制,上面公式可变化为:24*(180+时区*15-经度-ACOS(-TAN(-23.4*COS(2*π*(日期序列数+9)/365)*π/180)*TAN(纬度*π/180))*180/π)/360。
计算结果是一个小于24的数值,如6.69,表示6:41。
日落时间计算公式:24*(1+(时区*15-经度)/180)-日出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