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美食 刀削面最出名

山西美食 刀削面最出名,第1张

1、刀削面

“刀削面”是山西人民日常喜食的面食,因其风味独特,驰名中外。刀削面全凭刀削,因此得名。用刀削出的面叶,中厚边薄。棱锋分明,形似柳叶;入口外滑内筋,软而不粘,越嚼越香,深受喜食面食者欢迎。

刀削面,是山西大同市的地方特色传统面食,为“中国十大面条”之一。将面粉和成团块状,左手举面团,右手拿弧形刀,将面一片一片地削到开水锅内,煮熟后捞出,加入各种口味的臊子、调料食用,以山西大同刀削面最为著名。山西刀削面因其风味独特,驰名中外。刀削面全凭刀削,因此得名。用刀削出的面叶,中厚边薄。棱锋分明,形似柳叶;入口外滑内筋,软而不粘,越嚼越香,深受喜食面食者欢迎。

2、晋中油糕。

油糕,是以黄米(即软黍米面)为皮,糖料或枣泥、豆沙等为馅,经油炸制而成的食品。色泽金黄,外焦里嫩,绵软香甜,美味可口。晋中一带,油糕的种类很多,因制作方法不同,有云片糕、枣糕(亦称割糕)、生炸糕之分;因所用原料不同,又有糯米糕、菜糕之称;因“糕”与“高”谐音,为取其步步登高、吉祥富贵之意,人们往往在年节或婚丧嫁娶、孩子满月、过生日、老人寿诞、起房盖屋时食之,故又称年糕、喜糕。

多年来,油糕伴随着人们送旧迎新、庆贺道喜,成为晋中人民喜爱的传统食品。解放前,以榆次城内衙门街的“中兴德”及祁县、太谷一些老字号的油糕最为有名。

3、头脑。

“头脑”是山西特有的一种清真小吃,为汤状食品。在一碗汤糊里,放上大块肥羊肉,莲菜,山药。汤里的佐料有黄酒、酒糟和黄芪。特点:益气调元,滋补虚损,活血健胃,具有抚寒喘和强壮身体的作用。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每年农历白露到立春期间,太原市各清真饭店大都有“头脑”上市。

山西头脑的传说:明亡后一代名医傅山隐居故里,侍养老母,创制了“八珍汤”让母亲康复。后他将此点传授给一家饭馆,以“清和元”挂牌。“八珍汤”则易名为“头脑”。每当傅山给体弱需补的人看病人时,便告诉他们去“吃清和元的头脑”。意指去吃清朝和元朝统治者的头脑。此品属滋补药膳,是在一碗面糊里,放上三大块羊腰窝肉、一块藕鲜和一条山药,吃时撒上3。3厘米长的韭菜节。

4、阳城肉罐肉。

阳城肉罐肉是驰名三晋美味佳肴。它是用猪肉、牛肉或羊肉、小米及各种作料煎煮而成的,肉味纯正,软烂可口。同时,阳城肉罐肉不仅制作工艺独特,味纯喷香,而且阳城肉罐还是我国陶瓷工艺百花园里的一枝奇葩。

山西特产—阳城肉罐肉,是山西省的特色小吃。阳城肉罐,罐似粗瓷,内敷细釉,口颈小、肚儿大,瓯式盖子,盖与罐口大小合度,放之平稳、严密。能够适合煮、炖、焖肉的需要,兼餐具与工艺美术品于一体,深受当地人们的喜爱。

5、猪血灌肠。

猪血灌肠是霍州传统名食之一,它创制于清朝中叶,加工精细,风味独特,是誉满三晋之佳品。主料是猪血,配以豆芽等。在山西,一年四季街头巷尾均有摊点销售山西小吃猪血灌肠,它既可凉吃,亦可炒吃。

猪血灌肠是一道山西小吃。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西太后与光绪皇帝出逃西安,歇足于霍州,霍州名厨为其制作御宴。西太后、光绪皇帝与诸大臣对猪血灌肠赞不绝口,故此成为一道传统名吃。

6、莜面栲栳栳。

“莜面栲栳栳”(栲栳kǎolǎo)是山西高寒地区尤其是忻州地区的一种面食小吃。栲栳是指用柳条编成,形状像斗的容器。也叫“笆斗”。“栲栳栳”是用莜面精工细作的一种面食品,因其形状象“笆斗”,民间叫“栳栳”。是用竹篾或柳条编制成的一种上下粗细一致的圆框,形状象斗,是农家专门用来打水或装东西的一种用具,因“栲栳栳”形如“笆斗”故得名。

刀削面对于大众肯定是不会陌生了,到哪都可以吃到。而且刀削面劲道又好吃,我想想也真是都要流口水了,刀削面是山西文化中特色小吃的代表,吃过那么多的刀削面,你一定还不了解它吧,我找了一些资料,一起来了解吧!

提到山西,煤、醋、面可以说是山西名片的代表,而刀削面是山西面食文化的招牌,堪称“天下一绝”,有数百年的历史。“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山西不愧为面食之乡。”这是日本友人明星食品珠式会社长卜厚昌先生考察山西面食后说的一句赞誉。

自古以来,山西面食就以品种多样和养生健身而着称于世。山西面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有据可考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刀削面全凭刀削,因此得名。用刀削出的面叶,中厚边薄。棱锋分明,形似柳叶;入口外滑内筋,软而不粘,越嚼越香,深受喜食面食者欢迎。

无论是电影、电视剧还是书籍中,只要提到和山西有关的故事,镜头中总会出现技艺娴熟的师傅,和好的面团顶在头部,两只手中分别拿一把削面刀,在头顶上“嗖嗖”挥动。“飞刀削面”在山西已成为一种表演艺术,这样的镜头曾出现在2010年举办的上海世博会中。

太原全晋会馆的飞刀削面就有三绝:快,每分钟能削出200根以上,令人眼花缭乱;准,1.5米外放个玉盘,削面根根入内;奇,表演者头顶面团双手舞削,更有脚踏在独轮车之上表演,惊险壮观。在这场举世瞩目历时184天的盛会中,山西面食师傅为海内外游客展示着中国面食的独特魅力。所以,人们说:“吃刀削面是饱口福,看刀削面是饱眼福”。

刀削面对和面的技术要求较严,水、面的比例,要求准确,一般是一斤面三两水,打成面穗,再揉成面团,然后用湿布蒙住,饧半小时后再揉,直到揉匀、揉软、揉光。如果揉面功夫不到,削时容易粘刀、断条。

刀削面之妙妙在刀功。刀,一般不使用莱刀,要从特制的弧形削刀。操作时左手托住揉好的面团,右手持刀,手腕要灵,出力要平,用力要匀,对着汤锅,嚓、嚓、嚓,一刀赶一刀,削出的面叶儿,一叶连一叶,恰似流星赶月,在空中划出一道弧形白线,面叶落入汤锅,汤滚面翻,又象银鱼戏水,煞是好看。高明的厨师,每分钟能削二百刀左右,每个面叶的长度,恰好都是六寸。

刀削面的调料(俗称“浇头”或“调和”),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番茄酱、肉炸酱、羊肉场、金针木耳鸡蛋打卤等,并配上应时鲜菜,如黄瓜丝、韭菜花、绿豆芽、煮黄豆、青蒜末、辣椒面等,再滴上点老陈醋,十分可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386748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0
下一篇 2023-05-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