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苏州玩,一定要去逛这个菜场

去苏州玩,一定要去逛这个菜场,第1张

2019年末,位于苏州姑苏区的双塔市集一跃成为“网红”地标,它由一个老旧的传统农贸菜场变身为老少皆宜的生活市集,高颜值的外表和复合多元的业态带来高人气,也激活了古城的新生命。澎湃新闻记者近日前往探访,看看它究竟有哪些新意。

双塔市集生鲜区内景 本文图片均为澎湃新闻记者朱喆 图(除署名外)

从名扬四海的平江路往南,有一条定慧寺巷,入口处的花岗石牌坊、地方志介绍牌和两边的仿古建筑,都诉说着古城悠远的 历史 。巷内有代表着唐宋建筑、石雕艺术成就的著名罗汉院双塔,再往前,就到了由此得名的双塔市集——它在过去的20多年里叫双塔菜场,一个服务周边百姓的普通农贸市场。

改造前的双塔菜场入口和内景 《梦想改造家》节目截图

随着周边居民老去和搬迁,电商和超市的强烈冲击,农贸市场面临发展和生存的危机,同时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姑苏区作为一个拥有2500年 历史 的古城区也正面临焕活新生的大课题。

双重挑战之下,苏州市委、姑苏区委等各级单位、部门协同合作,决心从与百姓民生最密切相关的菜场着手,来一次革新。承办此次双塔市集项目的苏州 历史 文化名城建设集团董事长朱军告诉澎湃新闻,“从去年4月着手规划,8月封闭施工到12月恢复营业,时间、人力、物力等多方面都遇到多重挑战,但我们坚信,走好古城复兴之路,得以‘新’带‘兴’”。

在改造好的双塔市集闲逛,凭感官体验就能察觉它“新”在何处。眼前的2310平方米成为一个全新的复合业态空间,聚合了购物、餐饮、 娱乐 、学习和休闲的多功能,而每个功能区都体现着传统与 时尚 的融合共生。整个全新双塔市集的设计和改造都被记录在了上海东方卫视《梦想改造家》系列节目里。知名设计师沈雷把菜场原本的围墙拆除,市集的入口从3个变成了7个,原有门面拆除后撤,在街道与市集中留出了充足的流动空间,能容纳更多人在这里闲逛休闲。

改造动图 《梦想改造家》节目截图

生鲜区位于市集北侧,设计师把储物陈列从原本的平铺式变为堆叠式,增加了空间利用率和视觉美感。墙面还有一份特别的《菜场日报》,介绍市场情报。

热闹的生鲜区 组图

区域内产品按照品类规划布局,同时根据蔬菜、水产、禽蛋等不同功能的排水排污情况,规划了相应的除污系统。双塔市集项目负责人、苏州“80后”贾子俊在采访中介绍,在保证租金不变、菜价不变的基础上,原本在老菜场经营的60余家商贩都回迁到了新市集,自12月17日重新开幕以来,基本每户商贩的日平均营业额都大幅增长。

已在双塔经营了20余年茶叶生意的老板娘陈明月阿姨对记者说:“我们从来没有想过能在这么漂亮、干净的环境里卖菜买菜,现在还有小吃和咖啡,真是太开心了!”能说会道的陈阿姨是优秀商贩代表,她的形象还被用在了开幕艺术展特别设计的人形立牌上,“这太时髦了,是你们年轻人的新玩意儿!”

卖茶叶的陈明月阿姨和自己的艺术形象合影

走在生鲜区的不同摊位,随处都能看到摊主们喜笑颜开,听他们用地道的苏州话和客人推荐新鲜食材,他们也会很真诚地向外地客人介绍“不时不食”的饮食习俗,场面亲切又温馨。

喜笑颜开的商贩

改造后新增的小吃区位于市集南侧,铺位被设计成三角形,大大地增加了空间利用率也实现了人们买完即吃的功能。

市集小吃区

此次特别引入了具有苏州本地特色的小吃,像被列入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陈老大梅花糕、海棠糕和红豆圆子、糖粥、苏式面、馄饨等。

陈老大梅花糕传承人陈夫人和市集小吃集锦

在角落还有一个可供表演的小舞台,之后周末、假期都会有不同的文娱表演,将现场的热闹指数推向更高点。

临近小吃区入口的一侧有个电子屏,展现着当下先进的“智慧农贸”系统,通过收集市集实时客流总数、当日及前一周的交易笔数、交易金额,前六位交易额摊位等数据,成为市集科学数字化管理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透明公开的信息也让访客了解市集运营的情况。

双塔市集“智慧农贸”显示屏

双塔的另一重新意就是被焕活新貌的苏州文化元素。双塔的logo和铺位标示等都是设计师赵清将古苏州的商业数字——苏州码子用书法字形重新编排而得的新创意。小吃区的招牌则选用苏州桃花坞年画的桃红柳绿为底色,配上来自苏州方言的小食名称。

苏州码子演变的双塔logo和桃花坞年画、苏州方言组成的小吃区招牌

动人的还有市集的背景原声,是委婉动人的苏州评弹。采访当日,记者见到了负责市集整体陈设和软装的设计师庞喜,他特别介绍了随处可见的蓑衣、鱼篓等农家用品。

庞喜在双塔市集

“墙上的果蔬、编织器具体现了江南农家的情调,希望让来客感受到这份情境,还原真实的生活的样子”,庞喜解释道。

墙上的农家生活情境装饰

小吃区的藤椅也是姑苏风情的代表。庞喜说,当时他们找来了桃花坞当地的手艺人,敲定了基本样式,但考虑到公共场合的高频使用,他们决定把藤椅底框换成木头框,还做了后续加固处理。菜场内的白底黑字图文并茂地讲述了二十四节气的时令饮食风俗,这是专业设计师一笔一划写上去的。沿街铺位的店招都采用了老匾额,斑驳的裂纹透出岁月的痕迹,它们的再利用也是一次老物新生。

沿街招牌采用的都是老匾额

沿街的裁缝铺、钥匙铺、杂货铺、茶馆,经过赖旭东、孙华锋、陈彬、谢柯四位设计师改造后,全部焕然一新、陈列有序,如今也吸引了年轻人围观拍照。

裁缝铺、钥匙铺、杂货铺门口也客如云集

在室外的滨河区域,只有9平方米的24小时书店“1/9书店”也是中国社区智能零售书店的新典范。书店主理人、本册选书团队负责人储海飞告诉澎湃新闻,书店结合苏州地方文化和市集业态,会筹划不同主题的图书展。此次开幕展以“可以吃的书”为核心,介绍了世界各地的食材故事和绘本,邀请艺术家特别制作了相关主题的展览模型,设计了独特的纪念礼品和惊喜书袋。

储海飞及书店内外景组图

开业以来,令储海飞惊讶的是,有许多老人家会过来买书,他们会认真翻看,听店员介绍,有的还会给出积极的意见。

除了本册选书,致力于推动“艺术日常化”的创意机构“看什么策展”也加入到了双塔市集的创意队伍中,他们统筹策划了首个展览,讲述了双塔市集的 历史 ,小人物的故事,同时设计了市集新年日历、明信片、围裙等文创产品。

市集的文创品展示区

室外河滨区有特别设计的停车场和可移动的活动区域,不定期举办快闪和特别主题活动,据悉,1月18日至20日,会有一场双塔市集民俗文化及年货节活动,给鼠年新春增添苏式风味。

小胡和伙伴在市集拍照

双塔市集成功地架起了年轻一代与传统商业形态的桥梁,而姑苏区平江路整体片区都在进一步升级规划和打造中,平江路40多座老宅都将重新修缮,并赋予新的定位和功能,而“让年轻人过来”是发展围绕的重点目标之一。

市场外是建于南朝五代的吴王桥 曾于1980年改建

朱军在采访中介绍,规划团队正调研和分析年轻人的消费行为和相应商业业态的运营模式,积极 探索 一个便利、 时尚 ,能向新生代讲述过往,吸引新生力量为之贡献的古城新貌。

苏州,不仅是一座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同时也是一座文艺气息非常浓厚的旅游城市,吸引了不少文艺青年前来苏州旅游。

而要说到现在苏州的“网红”打卡点,那就肯定不得不提“双塔市集”了。“双塔市集”位于苏州古城所在的姑苏区,距离著名旅游景点平江路历史街区不远。

“双塔市集”将原本的老旧传统菜市场进行了一系列升级改造之后,“颜值”与功能都得到极大提升,变成一个设计感十足的现代化“综合市集”,尤其适合文艺青年们过来拍照打卡。

“双塔市集”更是别出心裁,在夜晚又开设了一个“夜间书市”。本来,“双塔市集”作为菜市场到晚上还不关门就够特别了,再加上夜市里不卖菜,而是卖书,就更让人好奇了。

实际上,这是一个名叫“夜读苏州”的活动,因为苏州是一座被书香浸染的城市,不仅书多、书店多,读书人更多。随着苏州夜经济的蓬勃发展,“夜读苏州”的活动也就应运而生了。

尽管这个位于“双塔市集”的特殊夜市规模不大,但却吸引了来自苏州的各大网红书店,为苏州的夜晚平添了几分书香,也让游客们对苏州这座城市有了更深入的体验。

在很多游客的印象中,苏州似乎并不是一座夜生活非常丰富的城市,尤其是在苏州古城内。可是现在,随着苏州的夜经济变得越来越发达,夜生活也就渐渐变得精彩起来。

苏州的夜生活并不仅仅只有吃宵夜或者去酒吧消遣,来“双塔市集”逛逛这里独特的“夜间书市”,也别有一番风情,相信会给你的苏州之旅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再加上,这个“夜间书市”的整体设计感特别强,就算你不买什么东西,哪怕只是到这里走走看看,也很有意思,况且还有很多场景都适合拍照打卡哦,真是文艺气息满满。

难怪越来越多的文艺青年都抢着过来,原来,苏州除了举世闻名的苏州园林之外,也有如此文艺的另一面。这个“双塔市集”的“夜间书市”成为网红夜市,自然也就不奇怪了。

那么,你知道苏州的“双塔市集”吗?你觉得“双塔市集”的这个“夜间书市”是不是很文艺?如果以后有机会的话,你还想不想到苏州来旅游呢?欢迎大家留言评论哦!

苏州高新区科技城龙惠菜场营业时间表是4月12日。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截止于2023.1.6,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变化,高新区重点超市营业时间将适时调整。苏州高新区商超和农贸市场最新营业时间2022年4月12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362544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2
下一篇 2023-04-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