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邪抹茶加盟费多少

无邪抹茶加盟费多少,第1张

无邪抹茶的加盟费都是很高的,一般都是以区域代理的形式开展门店连锁。据知情认识了解无邪在浙江的某个城市的代理费就要200多万,然后单店的加盟费高达百万级投资。这里面说说的都只是加盟费不包含其他的任何费用。当然无邪主打的是大店的体验式消费模式,有一个潜在问题就是消费者的复购率比较低。目前国内市场上面很多都开始主打轻小型的抹茶门店。比如说Miss宋抹茶甜品。这种轻小型的门店投资低,门店选择性多,而且出品快。只要选择好位置很容易形成火爆的场面。我五一的时候逛杭州西湖银泰城的时候发现的。

解答:

酥油饼,葱包,定胜糕什么的都是可以在吴山河坊街吃到的。

1.罗贝拉 (口味:25 环境:22 服务:21 人均:¥36)

西湖区北山路(新新饭店的停车场前方)

“性价比很高”的“意大利手工冰淇淋店”。有40种口味的冰淇淋,“味道都很好”。没有

有哈根达斯那么甜,更加天然”,“让人难以忘怀”。“水果味的比较爽口”,“奶油味的比较浓郁”,可以一样样地试吃。“服务态度非常好”,“环境也不错”。

的比较浓郁”,可以一样样地试吃。“服务态度非常好”,“环境也不错”。

推荐:榛子、浆果、香草、蓝莓、朗姆酒、西柚、巧克力。

适合环境:二三人小坐、情侣约会。

2.凤凰寺清真饭店 (口味:24 环境:6 服务:11 人均:¥25)

上城区中山中路223号(西湖大道口) 87808276 87811181

典型的清真食品店。羊肉串是“杭城最棒的”,“精肥相间,热乎乎,微微辣”,吃得

真是过瘾”。还有羊肉、大盘鸡和煎包也都不错。“老板非常和气,和他谈天蛮有趣的,

能听到不少穆斯林的故事”,还有个老头服务员也“特别逗”。“消费低,性价比不错

一点”。

推荐:羊肉串、大盘鸡、煎包、孜然羊肉、烤全羊。

适合环境:路边小店、二三人小坐。

3.浮力森林 (口味:23 环境:21 服务:18 人均:¥18)

“无论是店堂的装饰,面包的口味,礼品的包装都很用心”,尤其是“糕点的礼盒,非常

致,不输一些日本的包装”。“就是放在上海,也算是水准不错的面包房”。蛋糕“做的

又好看又好吃”,“每次都会禁不住诱惑而掏腰包”。面包也“很新鲜很好吃”。虽然“

价格太贵了一点”,

但“千万不要错过哦”。

推荐:抹茶蛋糕、芝士蛋糕、活力小子、抹茶面包、泡芙、覆盆子。

适合环境:休闲、二三人小坐。

4.东来顺 (口味:23 环境:15 服务:13 人均:¥63)

上城区清泰街488号 87810099 装修

西湖区莫干山路278号 88802717

北京老字号涮羊肉,“火锅用炭烧,汤底没什么味道,主要靠材料调鲜”,底料“也配的

好,很地道”,羊肉“鲜嫩,入口即化”,“味道纯正”,“绝对不油腻”。总体来说,

“很有涮羊肉的那种氛围的,也维持了老北京的口味”。另外羊肉串也“不错,又大又香

,咬起来有汁水”,虽

然“贵了点”,但“也值”。

推荐:涮羊肉、羊肉串。

适合环境:合家用餐、大帮朋友聚会、二三人小坐。

5.古兰轩饭店 (口味:23 环境:7 服务:9 人均:¥36)

西湖区文苑路510号(古墩路口) 88973285

正宗的回民餐厅。东西味道不错,挺香的。“喜欢吃羊肉的特别喜欢去那儿”,甚至有人

“不惜打几十元钱地的赶去”

。东西“份量足,最好一大堆人去”,所以“每次去那儿人都满多地”。价格“感觉有优

势”。地方也挺大,但环境不大好,“油油烟烟的”,还有“一股羊臊味”。

推荐:烤羊腿、烤羊排、豆角牛肉一锅出、一品鸡、醋溜白菜。

适合环境:大帮朋友聚会。

6.外婆家 (口味:22 环境:15 服务:16 人均:¥46)

西湖区马塍路6-1号 88051987

西湖区文新路330号(文二西路紫桂花园边) 88920725

西湖区文新路485号桂花城内 88478585

“虽然不是正宗的杭帮菜,但胜在菜式多,各种菜式都做的精巧”,味道“也不错”,而

且价钱便宜,“即使吃撑了也花不了多少钱”,真称得上“好吃又实惠”。店里的环境“

还是可以的”,装修得“挺幽雅”,但可惜“人太多、位置挤、声音嘈杂”。“总是有很

多人在排队”,所以“

最好先订位”。

推荐:茶香鸡、珊瑚虾、红烧肉、酸菜鱼。

适合环境:二三人小坐、合家用餐、大帮朋友聚会。

7.澄江咖哩馆(原澄江面馆) (口味:22 环境:10 服务:11 人均:¥21)

西湖区文一路186号 88065990

西湖区文一路391号(教工路口) 88868271

“咖喱真的很好吃”,难怪有人说“吃了一顿,下次一定会再去”,做得“实在是美味”

。“炒饭最好吃,料多,咖哩够份量”。相比较而言,“中式饭好些,西式饭有些不正宗

”。环境一般,服务普通,价格倒还公道。

推荐:咖喱海鲜饭、冬荫宫海鲜汤。

适合环境:二三人小坐、路边小店。

8.宝诗面包房 (口味:22 环境:25 服务:26 人均:¥36)

西湖区南山路147号西湖天地内 87026007

西湖旁边的日式西点店。品种不是很多,所以“不会让人眼花缭乱”。面包“基本功不错

”,“做得很香很好吃,油炸的或油浸的感觉很浓”,“吃过后就再也不想买超市里的面

包了”,甚至“绕路去买它”。服务“好得没话说,体贴周到精致”。环境也“真的是很

好,一边吃,一边欣赏

边上的西湖,实在是人生一大乐趣”。就是有些贵。

推荐:红豆包。

适合环境:休闲、情侣约会。

9.江南红楼 (口味:22 环境:13 服务:15 人均:¥63)

上城区河坊街53-4号(近古楼) 87818799

“虽然地方不大,但是味道的确很不错”。“每个菜味道都在平均水平之上,没有特别的

惊喜,却实惠好吃”。还有,“酱的东西绝对好”。环境还可以,“吃了饭出来还可以在河坊街和吴山走走”。就是“人实在太多的,要等”。

推荐:清蒸小黄鱼鲞、咸蛋黄南瓜。

适合环境:二三人小坐、合家用餐、大帮朋友聚会。

10.小肥羊 (口味:21 环境:11 服务:13 人均:¥53)

上城区清泰路501号 87817588

下城区体育场路263号(近中河路) 85101717

西湖区莫干山路78号(近文晖路) 88821717

很有特色的火锅。“一进门就有一股香味,把人的胃口都吊起来了”。“羊肉没话说-是

绝大多数食客的评价”。嫩嫩的羊肉片,“入口即化,很香”。“羊肉切的很薄,肥瘦正

好,吃在嘴里的感觉真不错”。最大的特色是不用蘸料,却“也那么好吃”。环境“有点

差强人意,人太多,有

点吵,经常没座,显得服务跟不上”。档次不高也不低,适合聚会。

推荐:涮羊肉(羊腿肉)、宽粉、冻豆腐。

适合环境:大帮朋友聚会。

扩展资料:

西湖区隶属于浙江省杭州市,位于杭州市区西部,是中共浙江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机关所在地。

辖区总面积309.41平方千米  ,总人口约100万(其中户籍人口60.81万人),是杭州市五个老城区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个城区,也是著名的旅游区。辖区内有西湖、西溪湿地两个国家5A级景区,还有西山国家森林公园、西泠印社、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宋城等知名景区景点;是著名的文教区,拥有浙江大学、中国美院等名校和小和山高教园区等众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

抹茶文化你知多少?

抹茶的由来

早在唐朝年间,人们就发明了蒸青散茶(碾茶),还审订了评茶色香味的方法,并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日常饮料。到了宋朝更发展为茶宴,当时最为有名的评茶专家、大文豪蔡襄在《茶录》中评述斗茶方法:把团茶击成小块,再碾成细末,筛出茶末,取两钱末放入烫好的茶盏,注入沸水,泛起汤花品尝色、香、味,佳者为上。清朝茹敦和在越言释中说,古者茶必有点,其硙茶(抹茶)为撮泡茶,必择一二佳果点心,谓之点茶。这里所指的抹茶冲饮之道即为唐宋年间的中国茶道,由此可见,中国茶道(抹茶)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比现今的乌龙茶道还早了几百年。但可惜的是自明代以来,却不再流行抹茶了,而改用茶叶,冲泡喝汤,弃置茶渣。中国抹茶道遂告失传,形成历史断代。目前在世界上颇有盛名的日本茶道和日本抹茶,就是通过当年的遣唐使荣西在中国学成后带回日本,抹茶在日本得以保留、继承和发扬光大。日本抹茶和日本茶道现已成为日本的国粹,引为国宾之礼,誉为日本之最。

抹茶文化

中国自明代以来,开始流行冲泡饮茶,中国抹茶茶道遂告失传,中国古代文明的结晶――茶磨也随之绝迹,中国抹茶(Matcha)形成历史断代,成为中国茶人心中永远的痛。相反,九世纪末随遣唐使进入日本的中国抹茶(Matcha),在日本却得到了发扬光大。日本人将品茶与宗教哲学、社会道德、品行修养融为一体,将饮茶上升到“道”的高度,独具特色的日本茶道现已成为日本的国粹,引为国宾之礼,誉为日本之最。

21世纪初,中国旅日学者把抹茶携归祖国,在上海浦东新区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抹茶工厂。研制发明了多项抹茶设备,并取得专利,从此迎来中国抹茶第二春。引导中国抹茶走向世界。

抹茶的营养价值

近几十年来,人们对茶叶的认识已经大大加深,对茶叶功能性的物质本质也有了深刻的了解。在抗生素、生长激素的毒副作用日益遭到质疑的今天,茶多酚以其独特的生物学功能和“绿色”本质越来越深入到人们的饮食生活中。

普通茶虽然含有极高的营养成分、但是茶叶里真正溶于水的部分仅仅为35%,大量的不溶于水的有效成分都被人们当做茶渣扔掉。实验证明,吃茶比之喝茶能够汲取更多的营养,一碗抹茶里的营养成分超过30杯普通绿茶,所以日本茶道的老师们几乎无一不长寿天年。变喝茶为吃茶不仅是一个饮食习惯的改革,同时也是适应快节奏现代化生活的需要。

抹茶食品被曝添加香精色素成惯例

抹茶味蛋糕、抹茶味冰淇淋、抹茶味糖果、抹茶味饮料等。因为颜色养眼口感清新,一到夏天,吃货们总是能在琳琅满目的夏季美食中一眼挑出抹茶口味作为首选。不过,市场上不少抹茶食品里面添加的仅仅是绿茶粉,而为了保证口感和颜色,添加香精和色素成为行业惯例。

茶叶粉=天然抹茶?

最近,喜欢自己动手制作食品的王女士在网上购买了一款标明为蛋糕西点甜点配料的天然抹茶,40克小包装售价7.8元。图片上的抹茶看上去颜色碧绿,清新可人。拿到货后王女士闻了闻,觉得比想象中的茶叶清香味更加浓郁。重新仔细阅读了网店店主对于该款抹茶的产品描述,发现在配料一栏中,抹茶的主要原料是茶叶粉,里面还添加了乳糖、微晶纤维素以及食用香精。

在淘宝上搜索抹茶,随即跳出4000多条关于抹茶的商品。100克左右的抹茶,价格在几元至几十元不等,以二三十元居多。大部分在售抹茶商品对于产品配料没有具体说明。其中一款标明为“特级日本抹茶”的230克促销装抹茶,原价78元,促销价28.16元且包邮,在过去的一个月内,这款特价抹茶卖了3333件。对于这款抹茶,近3000条评价大都表示除了颗粒大一些以外,味道纯正,颜色鲜绿。

抹茶价格是绿茶粉的近百倍

杭州山地茶叶有限公司为星巴克、雀巢等世界500强食品企业提供抹茶原料。公司负责研发的负责人查森俊说,目前抹茶的生产工艺主要集中在日本,整个生产过程非常讲究。树种从日本引进,为了保证茶叶的鲜亮和鲜嫩,春天当茶叶长出一芽两叶之后,进行第一次遮光处理。等茶叶长到一芽四五叶之后进行采摘和蒸青环节,即采摘当天用蒸汽杀青,再经过冷却、烘焙、筛选等多道工序,最后用石磨以每分钟60转的速度,在19℃的恒温中,缓缓磨出翠绿色的粉末,这些粉末就是抹茶。绿茶粉的原料基本上是普通的炒青,使用的是金属粉碎机,无一例外的都是瞬间粉碎法。

相对于抹茶,绿茶粉的工艺就很简单,将绿茶通过粉碎机进行粉碎,颗粒比抹茶粗很多。

普通茶叶粉和抹茶的价格天壤之别。抹茶平均价格在2000元/斤左右。而普通的绿茶粉价格,每斤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

翠绿色的抹茶食品可能有问题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叶加工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林智说,茶叶研究所曾经做过关于食品中添加抹茶的试验,发现无论是绿茶粉还是抹茶,在烘焙糕点、糖果、饮料等的运用上难度最大,而在冰淇淋、冷鲜奶、冷面等方面的运用相对容易。

“绿茶本身是很容易氧化的产品,经过高温烘焙后,就会颜色发黄,香气变淡。”林智说,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可以通过添加维生素等工艺来进行护色,延长绿茶粉或抹茶的自然氧化过程,“不过即使进行了护色工艺,抗氧化的时间也非常有限。”

林智发现,在手工面中加入抹茶或者绿茶粉,做成抹茶冷面,虽然没有经过高温烘焙,但在晾干面条的过程中,原本翠绿的面条开始发黄,出现了自然氧化的现象,“所以在日本,为了延长保鲜期,抹茶一般是半成品的形式,也就是茶片,当要用到抹茶时,才研磨成抹茶。”

这几年随着抹茶的大热,抹茶类产品的比重迅速上升。林智说,如果看到颜色特别鲜艳,呈现翠绿色的糕点、糖果或者饮料,很有可能添加了色素,“不建议购买这样的食品”。

抹茶和绿茶粉的区别

1、颜色:抹茶因为覆盖蒸青,呈深绿或者墨绿,绿茶粉为草绿。

2、味道:抹茶不涩少苦,绿茶粉略苦涩。

3、香味:抹茶呈海苔、粽叶香气,绿茶粉为青草香。

4、细度:抹茶细度达6000目以上(2微米),涂在手背上可以全部进入毛孔。绿茶粉100-300目左右,比抹茶粗很多。

西餐面点--抹茶果干吐司

抹茶果干吐司

材料:

主料:高筋面粉270g、即发干酵母3g、细砂糖16g、盐5g、奶粉11g、冰水176g、黄油16g

配料:抹茶粉1小勺、水1小勺、各式果干50g

烤温:180度、上下火、下层、约40分钟

做法:

1. 将除黄油外的所有材料混合,揉至扩展阶段后加入黄油,继续揉至完全阶段;

2. 取240g面团与抹茶粉和1小勺水混合,分别揉成团,放在温暖处发酵;

3. 面团发酵至2.5倍大时,用指测法判断面团时候发酵充分;

4. 发酵结束后将面团取出排气,松弛15分钟;

5. 松弛后的面团分别擀成长方形,白面团要擀得稍大些,撒上一半用清水泡软的果干;

6. 放上抹茶面团,撒上剩余果干;

7. 自上而下卷成筒状,收口朝下放入吐司盒,盖上湿润纱布,防止温暖处进行最后发酵;

8. 发酵约8分满,放入180度预热的烤箱,下层,上下火,40分钟左右。

小贴士:

1. 夏季温度高,用冰水可以有效控制酵母的发酵速度,保证面团品质;

2.果干类最好提前用清水或酒泡软,否则会影响口感;

3.烘烤时间供参考,需根据自家烤箱调节;

4.如表面上色过快,可用锡纸覆盖,以免烤焦。

咖啡巨头进军茶市场

在收购了美国大型茶企后,星巴克进军茶叶市场的步伐开始落到实处,于近期在中国门店正式推出了7款茶饮。

记者从福州星巴克门店了解到,此次推出的7款茶饮包括伯爵红茶、印度红茶、英式红茶、白牡丹茶、金萱乌龙茶、碧螺春绿茶等袋泡茶饮和抹茶拿铁、红茶拿铁等茶味调饮。每杯售价在26-33元不等。

据记者守点观察,购买茶饮的消费者并不多,15位顾客中仅有一位点了抹茶拿铁。他告诉记者,只是出于尝鲜的目的购买。

尽管如此星巴克对茶饮市场仍旧十分看好。早前星巴克已陆续在中国门店卖茶,并于去年换标去掉了“COFFEE”等字样。市场调研公司欧睿预计2012年中国人均饮茶量是咖啡的16倍。

“星巴克的进入说明茶饮体验营销大有可为。”元泰茶业高层郑火娇如此表示。

作为福建本土茶企,元泰茶业早于2007年就开始探索茶与生活的结合,“纯粹卖茶的营销模式同质化程度很高。我们希望能将茶叶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将喝茶转化成一件令人身心愉快的体验活动。”

据了解,福州地区,如85°C、华丰贺氏等一些连锁休闲餐饮也丰富了茶味调饮产品的销售并获得顾客的青睐。元泰红茶屋自创办以来就以红茶为特色,经验包括餐点、茶叶、袋泡茶、调饮等综合产品,目前在福州有3家红茶屋,培养了一群固定的消费者。

中国茶叶的消费模式还会继续多元化,不会只局限在买茶、泡茶,或许在星巴克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人会加入探索茶叶标准化连锁经营和品牌文化打造理念。郑火娇如是表示。(孙鹏伟)

中国饮食文化发展史

1.最早的是有巢氏(旧石器时代):当时人们不懂人工取火和熟食。饮食状况是茹毛饮血,不属于饮食文化。

2.燧人氏:钻木取火,从此熟食,进入石烹时代。主要烹调方法:①炮,即钻火使果肉而燔之; ②煲:用泥裹后烧; ③用石臼盛水、食,用烧红的石子烫熟食物; ④焙炒:把石片烧热,再把植物种子放在上面炒。

3.伏羲氏:在饮食上,结网罟以教佃渔,养牺牲以充庖厨。

4.神农氏:"耕而陶",是中国农业的开创者,尝白草,开创古医药学,发明耒耜,教民稼穑。陶具使人们第一次拥有了炊具和容器,为制作发酵性食品提供了可能,如酒、醢、醯(醋)、酪、酢、醴等。 鼎是最早的炊具之一,有爪儿因为当时没灶,还有鬲,其爪是空心的,鬶用来煮酒的。

5.黄帝:中华民族的饮食状况又有了改善,皇帝作灶,始为灶神,集中火力节省燃料,使食物速熟,而广泛使用在秦汉时期,当时是釜,高脚灶具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蒸谷为饮,烹谷为粥"首次因烹调方法区别食品,蒸锅发明了,叫甑。蒸盐业是黄帝臣子宿沙氏发明,从此不仅懂得了烹还懂得调,有益人的健康。

6.周秦时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成形时期,以谷物蔬菜为主食。春秋战国时期,自产的谷物菜疏基本都有了,但结构与现在不同,当时早田作业主要是:稷,(最重要)是小米,又称谷子,长时期占主导地位,为五谷之长,好的稷叫梁之精品又叫黄梁。黍,是大黄粘米仅次于稷,又称粟,是脱粒的黍。麦,大麦。菽,是豆类,当时主要是黄豆,黑豆。麻,即麻子。菽和麻都是百姓穷人吃的,麻又叫苴。南方还有稻,古代稻是糯米,普通稻叫粳秫,周以后中原才开始引种稻子,属细粮,较珍贵。菰米, 是一种水生植物茭白的种子,黑色,叫雕胡饭,特别香滑,和碎瓷片一起放在皮袋里揉来脱粒。

7.汉代: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时期,归功于汉代中西(西域)饮食文化的交流,引进石榴、芝麻、葡萄、胡桃(即核桃)、西瓜、甜瓜、黄瓜、菠菜、胡萝卜、茴香、芹菜、胡豆、扁豆、苜蓿(主要用于马粮),莴笋、大葱、大蒜,还传入一些烹调方法,如炸油饼,胡饼即芝麻烧饼也叫炉桡。淮南王刘安发明豆腐,使豆类的营养得到消化,物美价廉,可做出许多种菜肴,1960年河南密县发现的汉墓中的大画像石上就有豆腐作坊的石刻。东汉还发明了植物油。在此以前都用动物油,叫脂膏,带角的动物油叫脂,无角的如犬,叫膏。脂较硬,膏较稀软,植物油有杏仁油,奈实油,麻油,但很稀少,南北朝以后植物油的品种增加,价格也便宜。

8.唐宋:饮食文化的高峰,过分讲究。“素蒸声音部、罔川图小样”,最具代表性的是烧尾宴。

9.明清:饮食文化是又一高峰,是唐宋食俗的继续和发展,同时又混入满蒙的特点,饮食结构有了很大变化,主食:菰米已被彻底淘汰,麻子退出主食行列改用榨油,豆料也不再作主食,成为菜肴,北方黄河流域小麦的比例大辐度增加,面成为宋以后北方的主食,明代又一次大规模引进,马铃薯,甘薯,蔬菜的种植达到较高水准,成为主要菜肴。肉类:人工畜养的畜禽成为肉食主要来源。满汉全席代表了清代饮食文化的最高水平。

浅谈中国饮食文化

中国的饮食,在世界上是享有盛誉的,华侨和华裔外籍人在海外谋取生,经营最为普遍的产业就是餐饮业.有华人处应有中国餐馆,中国的饮食可以说是“食”被天下,这一现象早在本世纪初时,就被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敏锐地观察到了。孙中山先生在其《建国方略》一书中说:“我中国近代文明进化,事事皆落人之后,惟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各国所不及。”孙中山先生的`这一论述十分正确,而事实上确如孙中山先生所言,中华文明到了近代,被西方文明冲击得七零八落,有识之士莫不诊脉问疾。然而中国餐馆则大异其趣,居然能够登陆欧美,遍布全球,所向披靡,至今世界上几乎每一个角落都有中餐馆。这种强烈的反差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但是并没有一个较有说服力的解释。我们认为,中国餐馆能够遍布世界各地不是一个孤立和偶然的现象,其中的原因与中国饮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因而探讨一下中国饮食文化的某些特征,将有利于我们对于这一现象的解释。

一谈到中国饮食文化,许多人会对中国食谱以及中国菜的色、香、味、形赞不绝口。但是如果要从比较的角度来探讨饮食文化,可以操作的办法是把握住中国饮食文化的精髓。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笔者在这里认为,比较可行的办法是在讨论中国饮食文化时,从饮食生活方式的角度来着手。而实际上,中国饮食文化,实际上也是指中国人的饮食生活方式。而要谈中国饮食文化就必须涉及到中国文化,两者的关联是极其密切的。因而我们有必要先对中国文化的某些特征作一阐述。

中国文化是一个什么样的文化呢?这必须了解一下早期中国文化的地理环境,因为越是在早期,文化受环境的制约越大。中国位于亚洲大陆的东南部,西北面是茫茫的沙漠、草原和戈壁,东南则是茫茫的大海。中国文化的主要温床黄河流域的土地十分虽然较肥沃,但是其它环境较恶劣,多风少雨,生存的条件亲不好。文明产生以后,当时的文化就以比较强烈的现实主义的思潮表现出来,伦理道德的色彩十分浓厚。因为这个社会需要谦让需要少欲,而一个社会需要什么的时候,往往是她缺少什么的时候。中国文化从一开始就表现出早熟的特征。马克思就曾经认为,中国文明是一个早熟的婴儿,她的发育过程中具有明显的超前特征。反观西方文明,则大相径庭。西方文化的童年时代的希腊文明,以其独有的浪温气息写入文明史,马克思曾经认为希腊文明是一个发育正常的婴儿。中国文化的生存土壤,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干旱,逐渐变得不得于农业的生产,由于土壤及其它因素等十分不利于农业生产,现实的苦难产生不了文化的浪漫,因而中国文明以其强烈的道德和禁欲特征贯穿始终。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相互诘难,殚精竭力却殊途同归,目的是建立一个没有争斗的理想世界。但这只是理想而已。战国之际,列国纷争,以实力相较,最终秦国因鼓励军功,奖励耕战而一统天下,这是人心所向。天下纷争,百姓如何生活,这也是历史的选择。只有一统,才不至于“天下几人称王,几人称帝。”(曹操语)

先秦时期,中国南方楚国也是曾流露出浪漫主义的思潮,但是很快被北方现实主义的思潮所笼罩和淹没,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书同文,以后的历史就是天子一统的历史。中国的封建社会为了维护这一统的局面,允许君王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但同时赋予他许多封建礼仪进行约束;中国有世界上最早的公平取官的文官制度——科举制;中国历史上呼唤清官,一旦出现便歌之颂之,并为之产生崇拜。所以中国尽管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宗教,但是其某些特征与宗教的特征有相似性,也有它自己的神;如果把这一现象也视为宗教的话,那么中国式的宗教则是在现实意义上的极端的理想主义。中国历史上的极度理想主义也因之产生,它也有神,只不过其所造之神是以现实中的人为化身的,而现实中的人是不可能充当理想中的神的,所以中国历史上造神运动层出不穷,直至今天。或者说中国人的宗教是一种多神崇拜,而不是一神崇拜,什么财神、药神、灶神、妈祖等,都被视为神而被崇拜。中国文化还具有另外的两大特征:其一是绝对地追求适用,而杜绝一切的不实用的东西。从中国的科技史的历程中可以看到,历史上,所有的实用的技术十分发达,如农业科技和医学十分发达,而有关的非实用的一些东西则无法发展。先秦时期墨家的有关光学和几何学的知识,在汉代独尊儒术以后,没有能够继续发展下去。中国没有产生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基础学科。当然炼丹术在皇帝追求长生不老的过程中也很发达,其中确实包含有化学方面的知识。中国的手工业十分发达,而近代机器大工业生产,如蒸汽机没有在中国被发明。十五世纪以前,世界上绝大部分发明是在中国人手中产生的,但是近代以后需要通过一系列实验手段才能产生的近代科学未能在中国产生:中国文化表现出特有的仁爱特征。孔子的思想的核心是“仁者爱人”,因为仁慈,中国人实施多子继承制度,这样财产一方面得以析散,另一方面限制了远距离的迁徙,中国人安土重迁与之关系重大。这一继承制度限制了商业的发展,从而便多子多福的思想得以产生,多子多福的思想使社会的人口增加,派生出更多的多子多福,社会人口压力始终存在,只要社会的生产力能够养活多少人口,就会有多少人口出现。

中国饮食文化的诸多特征,体现在饮食文化之上,直接影响着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首先因为人口压力以及其它多种原因的存在,所以中国人的饮食从先秦开始,就是以谷物为主,肉少粮多,辅以菜蔬,这就是典型的饭菜结构。其中饭是主食,而菜则是为了下饭,即助饭下咽。为什么要助饭下咽呢?那是因为主食并不可口,必须有一种物质来辅助它使人们能够吃下去。当然菜的功能和盐的功能有共同点,但是不等同于盐。这样促使中国的烹饪的首要目的是装点饮食,使不可口的食物变得精妙绝伦;其次,由于中国文化追求衫,中国手工业的发达,所以烹饪中的饮食加工技术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体现了中国文化的衫特征。所有这些,使中国饮食文化有如下特征。其一,中国烹饪技术发达,许多西方人看来不可食的物品,经过中国厨师的劳作,变得使人一见而食欲顿开;其二,中国人的食谱广泛,举凡能够食者皆食,毫无禁忌;其三,中国救荒的著述特别多,以备饥荒之年以野菜充饥之用;其四,中国人将食的追求作为人生至乐来追求,吃饭成为第一要求。由于中国人在吃的方面不能够随心所欲,有诗为证:

红日巡天过午迟,腹中虚实自家知。

人生一饱非难事,仅在风调雨顺时。

因此长期以来吃穿不愁难以办到,所以吃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有特殊的位置,证据不胜枚举。

此外,我们可以对西方饮食文化的某些特征加以分析,也许能够加深对中国饮食文化的理解。西方的饮食,由于最初是主要以畜牧为主,肉食在饮食听比例一直很高,到了近代,种植业比重增加,但是肉食在饮食中的比例仍然要比中国人的高。由于肉食的天然可口,所以西方人没有必要对饮食进行装点,内食的天然可口限制了烹饪的发展,欧洲人在显示富裕的时候,多是饮食的工具来表现,如各种的器皿的多少和豪华成为讲究的内容。另外也不把吃这种人生易于满足的事情作为人生的至乐来追求。西方人的人生追求,正好同一句中国的俗语语可以高度概括,即“饱暧思淫欲”。他们更多地追求情爱,西方文化体现出一种“情爱文化”,而中国文化则体现出一种“吃的文化”。

但是我们还要指出的是,中国饮食的诸多特征,是在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看不到的。宫庭饮食,市肆饮食则能够更好、更全面地表现出这些特征。平民的节日饮食,如春节,也许能够部分地表现出这些特征来,但是春节对于一年的365天来说毕竟是短暂的一瞬间,如昙花一现。

文化无优劣,饮食文化也无优劣,其区别只不过是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的生活方式或者饮食方式的不同罢了。但是如何理解和分析这一区别则是非常重要的。本书的目的基于这一点而作一点尝试,是否能够得到大多数读者的认可不得而知。在大多数情况下下本人属于那种“远庖厨”者,并不懂得烹饪,也不是美食家,但是本人深知“一饭一粥当思来之不易”,在此意义上,把我对于中国饮食文化的某些看法,行之于笔端,希望得到方家的指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362213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2
下一篇 2023-04-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