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问问济源531厂的情况,

米酒的制作方法2023-04-21  24

地图上最小的地方叫村庄,

在小村庄里建城市让人不可想象,

然而七O年代初在济源县城的西北方,

诞生了一座村庄里的都市!兵器工作的城邦!

一个保密的军工厂,对外只称七号信箱,

就像发射卫星的源泉不在甘肃一样,把地址隐藏,

它就是有十三分部的五三一兵工厂。

70年代五三一是什么模样,回顾以往……

有驻军、部队、战士、首长,

有厂房、技师、车床、铣床,

有学校、教师、操场、读书郎,

有医院、医生、护士、X光,

有保障生活的百货商店、副食品商场,

有改善生活的卤制品、豆腐坊,

有享誉方圆引领五三一冰糕厂,

有总机电话、邮局、银行,

新华书店、图书馆、阅览室、电影院、大礼堂

篮球场、足球场、游泳池、洗澡堂

聚齐了工、农、兵、学、商。

是浓缩的社会,应有尽有,包罗万象。

决定一个地区经济发达的是移民的数量

多种文化的融合能提升居民的素养,

当年在这里的建设者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

北京、上海、重庆、沈阳,

最多是内蒙古包头二机厂,

更有来自中国锻造之乡的山西定襄。

有汉族、满族、回、苗、藏,

有朝鲜、新疆、白、黎、羌,

十万大军开进王庄、小寨、李八庄……

一个个不起眼的小山村变成沸腾的村庄。

一夜间,南腔北调在这里齐声大合唱,

统一作息,统一劳动工装,统一的家俱,统一的思想,

为了新中国的兵强马壮,三线要加强,

为了新中国的繁荣富强建设者离开了自己的家乡,

为了新中国的不受侵略更要注重国防,

一切为了国家的利益,一切听从党中央,

修公路,铺铁路,建机场,

架电线,架渡槽,架桥梁,

父辈携家带子来到当年的荒山野岗,

用双手和智慧打造出一座现代化的军工厂。

来自五湖四海的各路精英贡献了一生一辈的力量,

许多建设者的忠骨葬在了一个叫虎岭的地方,

他们再也回不到生养他们的地方,

他们也有家乡,家乡还有爹娘,

埋骨他乡是前人无奈的惆怅,

后人路过虎岭难免徒生凄凉,

建丰碑的英雄们,没有竖起的墓碑,没有功德墙,

平添了祭奠人不解的忧伤。

五三一是个让人爱、让人恨、又忘不了的地方,

我的童年也曾在那里快乐的成长,

成千上万的人在山沟里留下年青时的印象,

那个年代的童年没有魔方和变形金刚,

但是冬天有冰车,夏天有鱼网。

拿着弹弓枪,街坊楼里捉迷藏,

把一个铁皮盒子踢的咣咣作响。

妈妈喊我回家吃饭也曾在耳边回响,

记得第一次走进教室,走进操场,

记得德高望重的薄校长,授业解惑,语重心长,

那是我的老师,她是我的亲娘,

她是那么严肃又是那么慈祥。

从童年到中年,感受了五三一的辉煌,

也目睹了兵工厂的彷徨,

四十年的大厂一路坎坷一路沧桑。

当年的子弟们大多出山另闯,

无论到何方都感念那个老厂,

我们的成长灌输了军工思想,

这里的人包容性很强,不张扬,不虚张,

五三一是什么?是商标?是榜样,是军工的脊梁!

曾一度成为对外宣传的标榜,

五三一没有垮下也永不会下岗,

只有从一个辉煌走向另一个辉煌,

因为它是精神力量,

是海纳百川的度量,

是宽广如云的胸膛,

是创造精英的工厂,

传播的是一种坚强,

是不落的太阳,

它会告诉什么叫百炼成钢。

五三一(531),这神秘的代号,曾经响彻祖国大地,甚至震惊苏修美帝。随着冷战的结束、霸权的解体、中国的和平崛起,五三一这个全国最大的、人员最多的、占地面积最广的、装备最强的国防工业、军工企业之一《河南省郑州531工程》终于走完了它的近半个世纪的历程,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它的转型企业:《河南中原特殊钢厂》,现在仍是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所属大型骨干企业,地处河南省济源市。现有资产总额6.4亿元,职工3500余人,主要工艺设备2000余台套,工厂拥有目前国内最大的一条精密锻造生产线,该生产线集炼钢、锻造、机加、热处理于一体,生产手段完善,质保能力强,可年产电炉钢10万吨,优质特殊钢锻件6万吨。|河南中原特殊钢厂主要产品品种有各类优钢精锻件、模块、系列石油钻具、人造石英晶体高压釜、铸管模、超高压管、瓦楞辊、汽轮机轴、冶金轧辊、连铸辊等。由以生产大型、超长、复杂异形锻件为特长,产品广泛应用于军工、汽车、轴承、工模具、石油、机械、冶金、铁路、化工等行业。然而就目前这样一个大型企业,与其它的前身《河南省郑州531工程》相比,那真是小巫见大巫,不可同日而语。

一、“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国家的军工企业基地主要分部在东北地区,在内地,仅有重庆兵工厂、汉阳兵工厂、河南孝义兵工厂(解放时已经倒闭)等不多的几处兵工企业。兵工企业的极度薄弱与国防力量的庞大需求,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为此忧心重重。**主席决定访问苏联,这是第一次出国也是唯一一次出国,足以证明对此行程的重视。社会主义阵营的苏联老大哥也给予了**丰厚的大礼单。不管后人如何评说,当时苏联的援建帮助刚刚建国的、千疮百孔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彻底摆脱了小米加步枪的时代。

50年代建设的国防企业除了沿海各省以外,内地各省均有分布。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内蒙古包头市的两个兵工企业堪称兵工之最。包头市地处祖国腹地,紧靠苏联老大哥的边界,在当时可以说是最为安全的地带。包头市最初只有三个区,东河区、昆都仑区和青山区。东河区是包头老城,昆区就是包钢所在地,而青山区就是两个大型国防厂的地盘,这两个大型兵工厂到底有多大,出于保密不在累述。刚刚解放的新中国,大批军工人员从东北重工业基地向内蒙古包头市聚集,援建大后方军工厂。我的老岳父就是当年从东北调到北京,又从北京调入包头。最终在祖国的北方大草原建设成了两大兵工企业:《包头第一机械制造厂》和《包头第二机械制造厂》,简称《包头一机厂》和《包头二机厂》,代号《617厂》和《447厂》,也就是我国的第一座坦克厂和火炮厂。我国第一代国防战士就是这样携家带口来到大漠深处,开始了艰苦的兵工之路。直到现在,你来到包头青山区,仍然能听到耳熟能详、亲切的东北话。

《447》、《617》就是后来矗立在太行山两侧的、震惊中外的两大国防基地《531》、《541》工程的前身!当然还有人提到**的《571》工程,这是**的“武装起义”的代号,与《531》、《541》两大兵工企业完全不相干。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61832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