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裤瑶是瑶族的一个支系,因男子都穿着及膝的白裤而得名。主要聚居在广西西北的南丹县八圩、里湖瑶族乡和贵州省荔波县朝阳区瑶山乡一带,总人口约3万。白裤瑶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认定为民族文化保留最完整的一个民族,被称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
白裤瑶是瑶族的一个支系,自称“布诺”,因男子穿齐膝白裤,故他称为“白裤瑶”,主要聚居在广西西北的南丹县八圩、里湖瑶族乡和贵州省荔波县朝阳区瑶山乡一带,总人口约3万。憨厚、朴实、勤劳、勇敢的白裤瑶山民,在长期求生存的实践中发展成为一个闻名遐迩的山地民族,以其独特的婚俗、葬礼、服饰等各种浓郁的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风情,倍受世人关注。
白裤瑶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认定为民族文化保留最完整的一个民族,被称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白裤瑶是一个由原始社会生活形态直接跨入现代社会生活形态的民族,至今仍遗留着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阶段的社会文化信息。在婚前的两性交往上,母系社会文化遗存最为突出。
恋爱中,女子往往占据着主导地位,主动选择,大胆追求,女子挑选男子,支配男子,男子处于从属地位。结婚之后,女子从夫居住,绝对服从男子的领导。白裤瑶族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他们至今仍保留着很多古老的习俗。
白裤瑶民大多居住在偏远的大石山区里,生存环境非常恶劣。在与自然环境搏斗的艰难生活中,白裤瑶民族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其中铜鼓舞最具有代表性。
据统计,在近三万人的白裤瑶人口中,就保存有三百多面铜鼓。铜鼓在战争年代作为战鼓使用。铜鼓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在如今的和平年代,一般在每年秋后的农闲时节为五谷丰登或重要节日、逢老人过世时敲打。
白裤瑶自从有了铜鼓以后,就把它看成是本民族的象征,人气兴旺的寄托。铜鼓舞不仅是一种文体活动,它还与白裤瑶青年的爱情紧密相连,白裤瑶族青年中,很多青年男女都是在跳铜鼓舞后的晚上结成称心如意的伴侣。
来源传说
南丹最具吸引力的就是那里的白裤瑶民族风情。那么白裤瑶源于何方呢?据白裤瑶鬼师念词中说:白裤瑶的老祖宗从江苏糯米街来到贵州独山,而当地人说,他们的祖宗先到独山,并在水塘中沉藏磨刀石作记号,白裤瑶人下水摸磨刀石,只好作罢,搬迁到荔波县的小七孔居住。
小七孔跳蚤太多,他们的老祖又搬到纪马村,在纪马村粮食不够吃,最后搬到蛮降屯,据传在蛮降屯建村已有10余代人了。这些传说已无法考证,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即是居住在南丹县里湖瑶族乡蛮降屯的白裤瑶是从外地迁来的,他们不是本地的原住民族,他们在蛮降定居之前曾在多处地方停留。
贵州荔波火了,因为喀斯特地貌赋予它的瑰丽山水,奇峰怪石。无数人奔赴荔波,小七孔景区已经成为了网红打卡地点。
但是你知道吗?在距离荔波40公里不到的地方,有一个广西小城, 风光不输荔波 。这里有原始生态的清水河大峡谷,有瑰丽壮美的岜地云海朝霞,有奇峰翠峦、洞奇多姿的绚丽风景……
徐霞客称它为“桂西第一奇胜”,白裤瑶族在这里避世而居,丹泉酒业在这里的天然溶洞中封藏了5亿多吨的酱香白酒。 这里就是南丹,一个遗落人间的秘境,现实版的世外桃源。
天地的灵气凝聚,亿万年沧海桑田给南丹留下奇山秀水,还有众多奇特的溶洞。八穿河流经8座山洞、数百个大小溶洞,有多个地下河出口,形成中国最大的穿洞群落;恩村洞内溶洞密布,内有24个洞厅,回环游程达3000余米,曾被中、英、美、意联合考察队的专家们誉为“洞天世界”。
在众多溶洞之中,位于南丹丹泉生态酿酒园里的 “洞天酒海” 因为洞中5亿多吨的藏酒吸引了世人的眼球, 被大世界基尼斯之最收录为“最大天然藏酒洞” 。
好酒“三分酿,七分藏”,经过亿年形成的“洞天酒海”,四季温度稳定在16-17摄氏度左右,平均湿度达90%,四周被森林覆盖,不仅是一个天然的藏酒宝洞,还是难得的避暑胜地。
还未进洞,在洞口就可以感受到里面飘来的酱酒香味和阵阵凉风,长达3.5公里的游览路程,囊括了酒佛迎宾、天成酒窖、金屋藏酒、饮中八仙、石窟酒佛、天下第一坛、地下酒河等20余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错相融,浑然天成。
放眼望去,洞中一排排陈列整齐的酒坛看不到边,让人忍不住惊叹这里的神秘与奇幻。一路上都被酱香萦绕,不用喝酒人已经醉在这酒香中了。心想如果是诗仙李白来到此洞中,不知道会吟出多少千古绝句呢?
除了奇美的风光,南丹还居住着一个神秘的民族—— 白裤瑶族 。白裤瑶是瑶族的一个支系,自称“布诺”,因男子穿齐膝白裤,故称为“白裤瑶”。
因为被大山阻隔,这里的白裤瑶族至今仍保持着相对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被称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他们有神秘的图腾、绚烂的服饰、原生态的舞蹈、独特的婚俗……他们就像一个美丽的谜,吸引了无数人前去探寻。
在 歌娅思谷·中国白裤瑶民俗风情园 ,可以一睹白裤瑶的民俗活动。歌娅思谷,在瑶语里是“有漂亮瑶妹的地方”,这里的阿娅穿着蓝黑色调的百褶裙,上身自然披着前一块后一块的马甲衣,女性的肌肤美可透过这种衣衫而得到充分的展现。
白裤瑶的阿娅们都有一双巧手,祖祖辈辈所穿着的衣衫裤子,都是她们自己种、自己纺、自己织、自己缝、自己画、自己染和自己绣出来的!其中最复杂的工序,一是借粘膏树汁凭空勾画,二是用花线依着粘膏树汁描过的隐约印痕,一点一点地挑绣出彩色图纹来,一套衣裙的制作,甚至要经过一年的时间。
在篝火晚会上,阿娅们身着白裤瑶传统服饰,跳起敬酒舞、铜鼓舞、猴鼓舞的时候,真的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她们的快乐和随性通过舞动的裙摆传递给我们,让我们也不由得加入其中,跟着她们跳起舞来,欢声笑语响彻歌娅思谷的夜晚。
纵使时间流逝,但是南丹的风景和民俗不变,它远离喧嚣,静静地坐落在桂西的深山之中。 如果人间真的有桃花源,那一定是南丹的模样!
文/柯淳
图/柯淳、免费正版图库
亚、欧、美、澳等各大洲。
瑶族是古代东方“九黎”中的一支,是中国华南地区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是中国最长寿的民族之一,传说瑶族为盘瓠和帝喾之女三公主的后裔 。
瑶族广泛分布在亚、欧、美、澳等各大洲,民族主体在中国,分布在广西、湖南、广东、云南、贵州和江西五省(区)的130多个县里,其中以广西为最多,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瑶族人口数为2796003人。
扩展资料:
瑶族自称和他称名目繁多。
1、自称
自称,大多与本民族语言相关。凡语言相同或相近的,其自称也相同或相近。自称,可分为如下四种:
第一种,自称Mien(勉)。
第二种,自称Pu nu(布努)。
第三种,自称Lak jia(拉珈)。
第四种,自称为Pin to yiu(平地瑶)。
2、他称
他称,大多与本民族崇拜、生产方式、服饰、居住等相关。主要列举如下六种:
第一种,有的因崇拜“盘瓠”(盘王),被称为“盘瑶”。
第二种,有的因一山过一山地进行游耕生活,故称为“过山瑶”。
第三种,有的因该区盛产茶叶,故称之为“茶山瑶”。
第四种,有的因善于种植蓝靛,被称为“蓝靛瑶”。
第五种,有的是以穿着的颜色来命名。如喜穿红衣服的称为“红瑶”;穿花衣服的称为“花瑶”或“花蓝瑶”;喜欢穿白裤的称为“白裤瑶”等。
第六种,有的是根据他们居住的位置或村落的不同来命名的。如“山子瑶”、“坳瑶”、“平地瑶”、“东山瑶”、“西山瑶”等。
瑶族的“瑶”字有个演变过程。唐初写作“莫徭”;宋代写作“徭”;元代至民国时期将“彳”旁改作犬旁“犭”中国共产党主张各民族一律平等,于是写作“傜”;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统称为“瑶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