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高铁技术为什么会得到诸多国家的认可?

我国的高铁技术为什么会得到诸多国家的认可?,第1张

中国高铁技术早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无论是其飞快的速度还是良好的乘车环境,都让出远门的人有了更优质的体验。也因此,高铁也成为了人们出行的首选。

对于中国高铁走出国门,香港《文汇报》援引中国工程院院士、铁路专家王梦恕观点表示,中国拥有从路基修建到机车车辆的一套完整的高铁队伍,这是很多国家所没有的。现在中国的高铁技术已经得到世界认可,在走出国门过程中,更多需要考虑的是,配合中国外交向拥有安全地区环境的国家输出。

王梦恕表示,事实已经证明,现在提到高铁,人们都会想到中国。中国的轨道技术、桥梁技术、隧道技术等,都占据了世界领先地位。而在机车车辆制造方面,2007年中国曾引进了德国的工艺设计,不过通过这些年的消化吸收,已经实现了技术再创新的工程。

由于中国并不是高速铁路技术的原创国,而中国高铁的高速发展引起了不少外界的质疑。王梦恕表示,牛顿说他的成功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中国的科技发展,也只是站在了别人的肩膀上。

而对于安全问题的担忧,王梦恕说,要以实践为证明,不能靠猜测。他指出,“7·23”甬温高铁事故主要是责任事故,是管理方面出了问题,并非技术方面的缺陷。现在中国很多高铁路段在繁忙时,6分钟就有一趟车,这么短的时间间隔,就很好的证明了中国高铁技术并没有追尾方面的顾虑。

此外,他还强调,在高铁“走出国门”过程中,应该要关注合同的签订细节,从高铁建设到运营,其中包括了很多细节,在管理办法、人才培养都需要做详细说明。

对此,舆论普遍将高铁上座率低归罪于其过高的票价上,因为纵向来看,高铁票价越低,上座率越高横向来看,同日同方向的非高铁车辆上座率远高于高铁。于是呼吁高铁降价和淡季打折的声音不断,然而有“铁总非官方发言人”之称的王梦恕却回应“空着当欣赏用也挺好”。

王梦恕的言论总是能激起群情反对。这也难怪,宁愿空着欣赏也不降价的态度,在中国是触犯了众怒的。以资源最大化利用为目的,上座率越高效率越大,跑一趟的成本又差不多,那么采取打折的方式刺激火车票销售并无不妥。所以从媒体和乘客的角度来看,怎么想铁总都是赚的,这样一来与铁总与民都有利,又可乐而不为呢?

事实上,高铁打折远非这么简单,笔者认为高铁车厢空是由于车票贵这一逻辑的基础首先就存在问题。从过去的经验来看,不论是绿皮车厢时代,还是快车时代,抑或是动车和高铁时期,淡季的上座率低都是一个常态。车厢空的状况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出行需求低造成的,当出行需求高的时候,即便是高铁也一票难求。

那么为什么还会出现上述横向与纵向的两种情况呢?一方面,高铁票价越低上座率越高的主要原因是高铁票价与其距离正相关,在淡季期间,短途出行占据了出行需求的绝大部分,而人们对短途出行最看重的就是便捷和高效。另一方面,选择淡季长途出行的人往往时间比较充裕,这也让他们可以在各种选择间挑选价格最为合适的,而不是最快的。同时,由于高铁车站过少,且目前来说位置较偏,这也是很多中小城市人选择其他出行方式的原因。

对于航空公司来说,打折提高载客率是因为航空公司之间有竞争关系。但对于铁路来说,垄断经营使得其不需要考虑竞争。从表面来看,缺乏竞争让铁总没有充足的降价动力。但反过来看,在垄断环境中,打折并不一定会提高上座率。铁路在中国的客运体系中已经占据了人们选择交通方式的第一选择,那么推出部分打折车票对市场的影响是极其有限的。折扣与否,人们都会选择铁路出行。

此外,我们还必须考虑假如铁总将淡季乘客少的线路一定百分比车票拿出来,做提前预售打折,会不会导致人们只购买打折票,反而降低了上座率的可能。比如,拿出北京到上海的高铁30%的座位,提前十天购买享受50%的折扣,那么就很可能出现大部分人只购买折扣票的情况。最后的结果是上座率反倒被约束在了30%线上,而铁总的收益却跌了一半。

其实从经济学观点分析,载客率并非商家的根本目的,利益最大化才是。这就好比是连锁快捷酒店一样,很多酒店的房间空着,也不会提供低折扣。在一些淡季期间,酒店甚至还会关闭整个楼层不对外经营。因为他们对载客率、维护成本、价格上有一个精准的计算,不会单纯为了客房出租率去盲目打折。他们追求的是最大利益,而不是最大客流。

1、723动车事故发生的原因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所属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在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研发中管理混乱,通信信号集团公司作为甬温线通信信号集成总承包商履行职责不力,致使为甬温线温州南站提供的设备存在严重设计缺陷和重大安全隐患。

2、国家铁道部在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招投标、技术审查、上道使用等方面违规操作、把关不严,致使其上道使用。雷击导致列控中心设备和轨道电路发生故障,错误地控制信号显示,使行车处于不安全状态。上海铁路局相关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

3、在事故抢险救援过程中,国家铁道部和上海铁路局存在处置不当、信息发布不及时、对社会关切回应不准确等问题,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

扩展资料

2011年7月23日20时30分05秒,甬温线浙江省温州市境内,由北京南站开往福州站的D301次列车与杭州站开往福州南站的D3115次列车发生动车组列车追尾事故。此次事故已确认共有六节车厢脱轨,即D301次列车第1至4位,D3115次列车第15、16位。造成40人死亡、172人受伤,中断行车32小时35分,直接经济损失19371.65万元。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358118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9
下一篇 2023-04-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