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郭勒盟、兴安盟、通辽市三个盟市交界处。
乌拉盖管理区位于锡盟东北部,东经118°44´—119°50´,北纬45°29´—46°38´,是锡盟面向东北开放的重要门户。东部与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相连,东南部与通辽霍林郭勒市交界。
西部同东乌珠穆沁旗乌拉盖苏木毗邻,北部与东乌珠穆沁旗满都宝力格镇接壤。总面积5013平方公里,草地面积444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75平方公里,林地面积86平方公里。总人口2.75万人。有蒙、汉、回、满、达斡尔、朝鲜、维吾尔、东乡等民族。
扩展资料
乌拉盖历史源革:
1、1949年划归东部联合旗。
2、1956年划归东乌珠穆沁旗。
3、1957年锡林郭勒食品公司在胡硕庙储备繁殖牧场。
4、1969年3月组建北京军区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
5、1975年撤销兵团建制,改为农牧场体制一内蒙古农牧场管理局在乌拉盖设立农牧场管理分局。
6、1982年国营农牧场体制改革,乌拉盖分局下放锡林郭勒盟管理,改称锡林郭勒盟乌拉盖农牧场管理局,
7、1984年经济体制改革,乌拉盖农牧场管理局变为政企合一的锡林郭勒牧工商联合公司乌拉盖公司,
8、1985年整顿行政性公司,政企分开,恢复乌拉盖农牧场管理局,1993年2月,报请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批准(内党厅(1993)16号),锡盟委、行署决定(锡党发(1993)5号),在原农牧场管理局的基础上成立了开发区,享受旗县级行政管理权。
9、2000年12月14日通过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内政字(2000)283号文件升格为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盖绿色产业开发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乌拉盖
参考资料来源:内蒙古-乌拉盖管理区管理委员会-乌拉盖概况
乌拉盖属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管辖。
乌拉盖概况:
乌拉盖系蒙古语,汉语意为“弯弯曲曲”,《蒙古秘史》载“浯泐河”,明代载“兀鲁河”,清代载“芦河”、“乌尔虎河”等,都是这个名称音译的记载。
乌拉盖管理区位于锡盟东北部,东经118°44´—119°50´,北纬45°29´—46°38´,是锡盟面向东北开放的重要门户。东部与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相连,东南部与通辽霍林郭勒市交界,西部同东乌珠穆沁旗乌拉盖苏木毗邻,北部与东乌珠穆沁旗满都宝力格镇接壤。
总面积5013平方公里,草地面积444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75平方公里,林地面积86平方公里。有蒙、汉、回、满、达斡尔、朝鲜、维吾尔、东乡等民族。
行政区划现辖巴音胡硕镇(含9个嘎查村和3个居委会)和哈拉盖图、乌拉盖、贺斯格乌拉三个国有农牧场。
扩展资料:
史料记载
公元1206年大蒙古国建立后,在蒙古人的历史上,曾发生过两件大事:其一是西征中亚、东欧;其二是南下入侵中国。这两件事对蒙古民族的传统文化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意义。西征和南下,使蒙古人开阔了眼界,广泛接触和吸收了东西方各民族的文化,尤其是与突厥民族和中国文化的接触。
西征中,蒙古军队就俘获了大批中亚工匠,并将他们带回蒙古,随着这些人的到来,一些中亚伊斯兰文明也相继传入蒙古地区,使蒙古文化增添了新的内容。又如元朝的建立,使蒙古人与当时高度发展的中国文化产生了密切的关系。
其版图有所谓“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蒙古元朝,实为游牧民族文化与农业民族文化冲突与融合的结果。一时间出现了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萨满教五教并存的局面,颇有相互影响、兼收各家所长之处,沟通了东西文化的交流和各民族之间的联系。
蒙古民族游牧生产方式与中国农业生产方式的文化冲突与融合,使蒙古民族传统的文化产生了飞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乌拉盖
参考资料来源:乌拉盖管理区管理委员会-乌拉盖概况
乌拉盖管理区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
乌拉盖管理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东北部,东西宽90公里,南北长93.7公里,境域总面积5013.67平方公里。
北与东乌珠穆沁旗满都宝力格苏木接壤,东北是宝格达山林场,东与兴安盟科右前旗相连,东南与霍林郭勒市交界。地处锡盟、兴安盟和通辽市三盟市的交界处,是锡林郭勒盟面向东北开放的重要门户。
历史沿革
1960年锡林郭勒盟行政公署建立地方国营乌拉盖郭勒机耕农场,1969年建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1975年撤销生产建设兵团机构,成立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场管理局乌拉盖分局。
1981年改称乌拉盖牧场管理局,1993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行使旗县管理职能的乌拉盖综合开发区,2005年更名为乌拉盖管理区,与乌拉盖牧场管理局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体制管理。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乌拉盖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