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是指四川省和重庆市两地。古称“巴蜀”。“川”是四川省的简称,“渝”为重庆市的简称。位于四川盆地及巫山东部地区,由于两地地域相邻,文化生活风俗上接近,故“川渝”是一个地理概念,两地因此经常被外界合称为“川渝”。
川渝地区位于中国西南部,属于汉地的一部分,由于地处丘陵、盆地的相对封闭的自然条件,在语言、饮食、风俗、艺术等各方面自成一体却也不尽相同。
扩展资料:
四川和重庆这两个名称,均始见于宋代。宋真宗咸平四年(公元1001年),北宋王朝对地方行政区划进行了一次新的调整,将巴蜀之地划分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治所分别为今成都、三台、汉中和奉节,总称川峡四路,简称四川路,这是四川得名之始。
在宋徽宗大观三年 (公元1109年)的诏书中就正式使用了四川一词,这是目前所见到的将四川作为行政区划略称的开始。这以后,宋代设有四川宣抚使、四川制置使等官职,就是中央派驻川峡四路的官员,都将川峡四路简称四川。
重庆这个城市名,得名于南宋时期,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宋光宗将自己的潜藩恭州升府改名为重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川渝
川渝指的是四川省和重庆市。
川渝是指四川省和重庆市两地,别称巴蜀。川是四川省的简称,渝为重庆市的简称,位于四川盆地及巫山东部地区。由于两地地域相邻,文化生活风俗上接近,故川渝是一个地理概念,两地因此经常被外界合称为川渝。
川渝地区位于中国西南部,属于汉地的一部分,由于地处丘陵、盆地的相对封闭的自然条件,在语言、饮食、风俗、艺术等各方面自成一体却也各不相同。据了解,从汉代开发大西南到三峡大移民,一代又一代的外来移民涌进川渝地区,带来了先进技术和先进文化,奠定了今天川渝地区发展的基础。
四川省自然环境
四川东部即四川盆地及周围山地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又兼有海洋性气候特征。该区全年温暖湿润,年均温16~18℃,日温≥10℃的持续期240~280天,积温达到4000~6000℃。气温日较差小,年较差大,冬暖夏热,无霜期230~340天。
盆地云量多,晴天少,2013年日照时间较短,仅为1000~1400小时,比同纬度的长江流域下游地区少600~800小时。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川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