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在哪里

阿坝在哪里,第1张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北端与川西北高山峡谷的结合部,位于四川省西北部,紧邻成都平原。幅员8.42万平方公里,辖马尔康、金川、小金、阿坝、若尔盖、红原、壤塘、汶川、理县、茂县、松潘、九寨沟、黑水等13县。2003年底总人口84.7万,其中:藏族占52.3%,羌族占17.7%,回族占3.2%,汉族占26.6%,其他民族占0.2%。是四川省第二大藏区和我国羌族的主要聚居区。

这里,山清水秀,草原辽阔,雪山耸列,江河纵横,融气势磅礴、广袤宽阔、俊秀幽深于一体。这里,地形地貌复杂、沟谷交错、气候多样,构成独特的地理环境。保留了世界上别的地方早已绝迹的动植物资源,如熊猫、珙桐等活化石;保留了在工业文明中难以找到的静谧、古朴的壮丽自然景观,如九寨沟、黄龙等世界自然遗产。阿坝州被世界旅游专家誉为世界生态旅游最佳目的地。当你拿起相机随便按下快门,摄下的就是一张张精美的明信片。

千百年来,我国古代的氐羌诸部、鲜卑、吐蕃、汉、回等民族用辛勤的劳动和无穷的智慧共同开发了阿坝,他们在这里互相融合,共同进步,逐步构成这块土地的主要民族:藏、羌、回、汉。他们在这里,留下了早已在民族融合中消失了的古老民风、独特民情。当你走进藏寨、羌村,映入眼帘就是一幅幅灿烂的民族风情画卷。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历经的最艰苦、最危险的行军在阿坝州,中共中央在这里召开了5次政治局会议,翻越了8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走过了人迹罕至的水草地,建立了少数民族最早的革命政权之一——格勒德沙共和国中央革命政府,创造了惊天动地的人间奇迹。阿坝州的各族人民用牦牛和青稞支援红军北上抗日,不少藏、羌青年跟着红军告别家乡,参加了革命。红军在阿坝州转战停留16个月,有9个县114个乡镇被命名为革命老根据地。

1952年阿坝州全境获得解放,年底建州。到2003年,已经走过了整整50年的历程。沐浴党的阳光雨露,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自治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继上世纪50年代各族人民踊跃投身民主改革、禁烟禁毒、发展生产,实现了民族平等和民族区域自治,完成了史称“一步跨千年”的从封建农奴制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跨越之后,30余年森林工业的发展,大力支援了国家建设。改革开放20余年来,阿坝州正如毛泽东同志在《长征》中所预言的那样“三军过后尽开颜”,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阿坝州抓住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机遇,迎难而上,一曲曲华彩乐章在新世纪奏响。

昔日,牧民逐水草而居,农民刀耕火种,今日,全州牧区实现了“人草畜”三配套,一座座现代气息的牧民新村拔地而起,一车车反季节蔬菜源源不断地送往发达的都市。

昔日,仅有羊肠小道和茶马古道与内地相通,今日,国道、省道纵贯全州,通车里程6000余公里,黑色路面1000多公里,实现了油路到县,藏、羌人民向往的“神鹰”已经在九寨黄龙机场降落,阿坝离北京更近了,阿坝离世界更近了。现代通信更是日新月异,互联网和高速宽带网络走进藏寨羌村,现代化的外部世界——“香巴拉并不遥远”。

昔日,松脂照明是奢华,今日,全州水能开发130万千瓦,明亮的电灯照亮了草原、照亮了沟谷,实现了送电到乡、广播电视到村,成为川电东送的重要基地。

昔日,阿坝美景深锁闺阁无人晓,今日,九寨风光、阿坝风情遐迩闻名,旅游业已经成为阿坝州的第一大支柱产业,省委、省政府正举全省之力打造大九寨国际旅游区,阿坝州已经成为四川国际旅游的大通道。

昔日,能识一些藏文的只有少数喇嘛、扎巴,今日,凡是有村寨的地方都可以听到朗朗的读书声,凡是有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的地方,那里一定是可爱的学校;昔日,鸦片毒害着各民族的身心,今日,自治州建立起了完整的民族医疗卫生体系和网络,医疗条件大为改善。

优美的自然风光与极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的有机结合,形成了阿坝州独特而丰富的旅游资源。九寨沟、黄龙寺风景名胜区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四姑娘山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卧龙、若尔盖高原湿地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卓克基土司官寨属国家级人文景点,藏羌民俗特色鲜明。

中国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紧邻成都平原,地处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隆升的梯级过渡地带,生活着80多万藏、羌、回、汉等各族人民,幅员 83426平方公里。阿坝历史悠久,远在一万至八千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在这里爬雪山、过草地,成为红军长征留驻时间最长,留下文物、遗址最多的地方。1950年后,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阿坝州进入了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文化、卫生、交通、通信等各项事业空前发展。阿坝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景观富集,人与自然和谐相融。团独具魅力的自然景观和本朴的历史人文景观,被称为“世界最后一处尚待开发的旅游金矿”。走进阿坝就是走进自然,走进阿坝就是走进风景。阿坝,东南向西北海拔由820米上升到6250米。8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藏灵山秀水于胸怀,蕴奇妙人文于眼底。

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黄龙风景区隔山相望,奇幻的飞水、渊潭,绝妙的喀斯特地貌,再衬以雪景区,四姑娘山景区,一日四时不同天,双桥沟、锅庄坪、尖子雪山景点喜景点,流云山岗轻抹浓裹,冰斗瑚沙棘林风娇波池卜民江大峡谷自西东来,流泉飞瀑穿行其间Z大渡河裂谷由北向南,深邃、神秘、秀险;三江生态圈、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高原湿地自然保护区、黑颈鹤梅花鹿自然保护区带您走进远古;九曲黄河第一弯,鸥鸟翔集、沙洲点点川西北大草原辽阔无垠,牦牛帐房追赶着季节,静寂的绿野,天籁的自然;降扎温泉、米亚罗红叶温泉,灵泉圣水洗浴民俗。530条河流、540个湖泊、2980座山峦,蕴藏无数神秘奇特的自然风光。阿坝藏羌民族勤劳智慧,历史文化旅游景观丰富,民俗风情多彩多姿。

岷江上游石棺葬及出土青铜器、玉石、金银器、陶器(战国时期),浓缩和再现了羌族先民的独特文化面貌和聪明智慧桃坪羌寨、嘉绒藏碉、寺院古利等建筑古朴久远,精妙绝伦,是藏羌民族文化艺术的杰作,是藏羌民族建筑艺术的活化石宗教文化丰富多彩,天文、地理、美术、医学等包罗万象,文物名刹不腹枚举。藏羌民俗风清古朴而多姿多彩,锅庄舞、服饰、羌族刺绣、藏羌山歌、饮食文化等无不引人入胜;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从1935年4月进驻到1936年8月全部走出草地,停留达16个月,留下数处会址、遗址、文物等,还有鲜为人知的红四方面军在金川建立的格勒得沙共和国遗址,以及后来建造的松潘红军长征总碑园、亚克夏雪山红军烈士陵园等。

阿坝现有3个世界级风景区,3个省级风景区,4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01个一级景点,38个二级景点,19个三级景点ZS个人文景观板块:长征史诗、藏文化、羌文化、历史文化、藏传佛教文化。形成了北看黄龙九寨水,南观卧龙四姑娘山,中游峡谷大草原,重走红军长征路,再赏民族和远离都市的地理环境。多样的气候、古老智慧的民族和远离都市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独特的山川地貌、动植物、历史文化遗迹等丰富的旅游资源,造就了森林公园式的阿坝州,造就了阿坝州为世界级的旅游圣地。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辖13个县。

阿坝州 面积84242平方千米,人口85万人(2004年)。

马尔康县 面积 6639平方千米,人口 5万。邮政编码624000。县人民政府驻马尔康镇。

汶川县 面积 4083平方千米,人口11万。邮政编码623000。县人民政府驻威州镇。

理 县 面积 4318平方千米,人口 4万。邮政编码623100。县人民政府驻杂谷脑镇。

茂 县 面积 4075平方千米,人口11万。邮政编码623200。县人民政府驻凤仪镇。

松潘县 面积 8486平方千米,人口 7万。邮政编码623300。县人民政府驻进安镇。

九寨沟县 面积 5286平方千米,人口 6万。邮政编码623400。县人民政府驻永乐镇。

金川县 面积 5524平方千米,人口 7万。邮政编码624100。县人民政府驻金川镇。

小金县 面积 5571平方千米,人口 8万。邮政编码624200。县人民政府驻美兴镇。

黑水县 面积 4154平方千米,人口 6万。邮政编码623500。县人民政府驻芦花镇。

壤塘县 面积 6836平方千米,人口 3万。邮政编码624300。县人民政府驻壤柯镇。

阿坝县 面积10435平方千米,人口 6万。邮政编码624600。县人民政府驻阿坝镇。

若尔盖县 面积10437平方千米,人口 7万。邮政编码624500。县人民政府驻达扎寺镇。

红原县 面积 8398平方千米,人口 4万。邮政编码624400。县人民政府驻邛溪镇。

阿坝山都是秃的是因为在高原的山脉所以没有树是秃的。阿坝藏族羌族州位于四川川西高原,川西高原为青藏高原东南缘和横断山脉的一部分,地面海拔为4000米至4500米。

分为川西北高原和川西山地两部分,川西高原与成都平原的分界线,便是其崖岸的山脉,山脉以西,便是川西高原,这就是阿坝州有些地方山上不长树的原因。

地理环境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四川省西北部,北和西北与甘肃、青海交界,东和东南与绵阳市、德阳市、成都市相邻,南和西南与雅安市接壤,西与甘孜州相连。南北长约414公里,东西宽约360公里,幅员84242平方公里。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地层出露,受龙门山古陆和古海湾阻隔,形成两大地层分区。地质构造总属四川省西部地槽区,并处在东部地台区与西部地槽区的梯级过渡带龙门山褶断带上。全州地表整体轮廓为典型高原,地势高亢,高原由丘状高原面和分割山顶面组成。

平均海拔在3500到4000米之间。山势南高北低,河谷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川呈西北至东南走向。境内最高海拔四姑娘山主峰6250米,与东侧岷江出境处水平距离仅59公里,高差却达5470米。全州高原和山地峡谷约各占一半。

高原包括高平原、丘状高原、高山原。山地峡谷主要有低中山、中山、高山、极高山和山原,其间分布平坝或台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355041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6
下一篇 2023-04-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