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分别有哪些皇帝?

冬至的由来2023-04-16  25

成汉

成始祖

(成太宗追崇) 景帝 李特

成太宗 武帝 李雄 302年—334年

哀帝 李班 334年

幽公(废为巩都县公) 李期

334年—338年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献帝

(汉中宗追崇) 李骧

汉中宗 昭文皇帝 李寿 338年—343年

李势(封归义侯) 343年—347年

汉赵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汉高祖

(汉高宗) 光文皇帝 刘渊 304年—310年

戾太子 刘和 310年

汉烈宗 昭武皇帝 刘聪 310年—318年

隐皇帝 刘粲 318年

靳准 318年—319年

前赵

景皇帝 刘亮

献皇帝 刘广

懿帝 刘防

宣成皇帝 刘绿

末帝 刘曜 319年—328年

刘熙 328年—329年

后赵

宣帝 石邪

后赵世宗 元帝 石周曷朱

后赵高祖 明帝 石勒 319年—333年

石弘

(被废为海阳王) 333年—334年

后赵太宗 孝帝 石寇觅

后赵太祖 武帝 石虎 334年—349年

石世

349年

石遵

(本为彭城王) 349年

石鉴

(本为义阳王) 349年—350年

石祗

(本为新兴王) 350年—351年

[编辑]

[1]

姓名 在位时间

石鉴 350年

1^ 350年石鉴在位时,后赵国号一度被当时掌握大权的大将军石闵改为卫。

[编辑]

前凉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武王

武穆王 张轨 301年—314年

前凉高祖 明王

成烈王

昭王 张寔 314年—320年

前凉太宗 成王 张茂 320年—324年

前凉世祖 文王(忠成公) 张骏 324年—346年

桓王(敬烈公) 张重华 346年—353年

哀公 张耀灵 353年—354年

威王 张祚 354年—355年

敬悼公

冲王 张玄靓 355年—363年

前凉后主 悼公 张天锡 363年—376年

[编辑]

后凉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景昭王 吕婆楼

后凉太祖 懿武皇帝 吕光 386年—399年

隐王 吕绍 399年

灵帝 吕纂 399年—401年

文帝

(建康公追崇) 吕宝

吕隆(封建康公) 401年—403年

[编辑]

西凉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景王 李弇

简王 李昶

西凉太祖 武昭王 李暠 400年—417年

李歆 417年—420年

李恂 420年—421年

[编辑]

南凉

[编辑]

河西部

姓名 在位时间

秃发匹孤 210年—231年

秃发寿阗 231年—252年

秃发树机能 252年—271年

秃发务丸 271年—308年

秃发推斤 308年—340年

秃发思复鞬 340年—397年

[编辑]

南凉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南凉烈祖 武王 秃发乌孤 397年—399年

康王 秃发利鹿孤 399年—402年

景王 秃发傉檀 402年—414年

[编辑]

北凉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段业(建康公) 397年—401年

武宣王 沮渠蒙逊 401年—433年

哀王 沮渠牧犍 433年—439年

沮渠无讳[2] 439年—444年

沮渠安周[3] 444年—460年

2^ 、3^ 一般以沮渠牧犍出降为北凉灭亡以及北朝之开始,沮渠无讳及沮渠安周只被视为流亡政权,其政权被称作高昌北凉、北凉高昌、沮渠高昌或前高昌。

[编辑]

前燕

[编辑]

慕容部

姓名 在位时间

慕容焉(莫护跋) 238年—245年

慕容木延 245年—271年

慕容涉归 271年—283年

慕容耐 283年—285年

慕容廆 285年—307年

[编辑]

前燕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前燕高祖 武宣皇帝

(追尊,在位时称辽东公) 慕容廆 307年—333年

前燕太祖 文明皇帝 慕容皝 333年—348年

前燕烈祖 景昭皇帝 慕容儁 348年—360年

幽皇帝 慕容暐(纬) 360年—370年

[编辑]

后燕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后燕世祖 成武皇帝 慕容垂 384年—396年

慕容详

(本为开封公) 397年—320年

慕容麟

(本为赵王) 397年

兰汗

(本为昌黎王) 398年

后燕烈祖(后燕烈宗) 惠愍皇帝 慕容宝 396年—398年

后燕中宗 昭武皇帝 慕容盛 398年—401年

昭文皇帝 慕容熙 401年—407年

惠懿皇帝 慕容云(高云) 407年—409年

[编辑]

西燕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慕容泓

(本为济北王) 384年

威帝 慕容冲 384年—386年

段随 386年

慕容顗

(又作慕容凯) 386年

慕容瑶

(又作慕容望) 386年

慕容忠 386年

慕容永

(本为河东王) 386年—394年

[编辑]

北燕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惠懿皇帝 高云(慕容云) 407年—409年

元帝 冯和

宣帝 冯安

北燕太祖 文成皇帝 冯跋 409年—430年

昭成皇帝 冯弘 430年—436年

[编辑]

南燕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南燕世祖(南燕世宗) 献武皇帝 慕容德 398年—405年

穆帝

(慕容超追崇) 慕容纳

慕容超 405年—410年

[编辑]

胡夏

[编辑]

铁弗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刘去卑 260年—272年

元皇帝 刘诰升爰(刘诰汁爰)(刘训兜) 272年—309年

景皇帝 刘乌路孤(刘虎)(刘武) 309年—341年

宣皇帝 刘务桓(刘豹子) 341年—356年

刘阏陋头 356年—358年

刘悉勿祈 358年—359年

夏太祖 桓皇帝 刘卫辰 359年—391年

[编辑]

胡夏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夏世祖 武烈皇帝 赫连勃勃 407年—425年

赫连昌 425年—428年

赫连定 428年—431年

[编辑]

前秦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惠武皇帝

(前秦高祖追崇) 苻洪

前秦高祖

(初諡世宗) 明帝 苻健 350年—355年

厉王(降封为王) 苻生

355年—357年

文桓皇帝

(前秦世祖追崇) 苻雄

前秦世祖 宣昭皇帝 苻坚 357年—385年

苻宏 未即位

哀平皇帝 苻丕 385年—386年

前秦太宗 高帝 苻登 386年—394年

苻崇 394年

[编辑]

后秦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后秦始祖 景元皇帝 姚弋仲

魏武王 姚襄

后秦太祖 武昭皇帝 姚苌 384年—393年

后秦高祖 文桓皇帝 姚兴 393年—416年

姚泓 416年—417年

[编辑]

西秦

[编辑]

陇西部

姓名 在位时间

乞伏佑邻 265年—?年

乞伏结权

乞伏利那

乞伏祁埿

乞伏述延

乞伏傉大寒

乞伏司繁 ?年—385年

[编辑]

西秦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西秦烈祖 宣烈王 乞伏国仁 385年—388年

西秦高祖 武元王 乞伏乾归 388年—400年

409年—412年

西秦太祖 文昭王 乞伏炽磐 412年—428年

乞伏暮末 428年—431年

[编辑]

冉魏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元皇帝 冉隆

冉魏烈祖 高皇帝 冉瞻

武悼天王

平帝 冉闵 350年—352年

冉智 352年

[编辑]

北晋

姓名 在位时间

司马顺宰 414年

[编辑]

代国

庙号[4]。 諡号[5] 姓名 年号 领导年代

成皇帝 拓跋毛 前207年-前204年

节皇帝 拓跋贷 前204年-前175年

庄皇帝 拓跋观 前175年-前130年

明皇帝 拓跋楼 前130年-前81年

安皇帝 拓跋越 前81年-前41年

宣皇帝 拓跋推寅 前41年-13年

景皇帝 拓跋利 13年-55年

元皇帝 拓跋俟 55年-105年

和皇帝 拓跋肆 105年-114年

定皇帝 拓跋机 114年-159年

僖皇帝 拓跋盖 159年-180年

威皇帝 拓跋侩 180年-209年

献皇帝 拓跋邻 209年-213年

圣武皇帝 拓跋诘汾 213年-218年

代始祖

(西魏文帝改为太祖) 神元皇帝 拓跋力微 219年-277年

文皇帝 拓跋沙漠汗 277年-?年

章皇帝 拓跋悉鹿 ?年-286年

平皇帝 拓跋绰 286年-293年

思皇帝 拓跋弗 293年

昭皇帝 拓跋禄官 294年-307年

桓皇帝 拓跋猗㐌 295年-305年

穆皇帝 拓跋猗卢 295年-316年

拓跋普根 316年

拓跋某某[6] 316年

代太祖 平文皇帝 拓跋郁律 316年-324年

惠皇帝 拓跋贺傉 324年-325年

炀皇帝 拓跋纥那 325年-329年、335年-337年

烈皇帝 拓跋翳槐 329年-335年、337年-338年

代高祖 昭成皇帝 拓跋什翼犍 建国 338年-376年

4^ 所有庙号是由北魏太祖拓跋珪所追崇的。

5^ 所有諡号是由北魏太祖拓跋珪所追崇的。

6^ 缺名,遗腹子,出生后不久夭折。

[编辑]

西蜀

姓名 在位时间

谯纵 405年—413年

[编辑]

五代十国

[编辑]

五代

[编辑]

后梁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后梁肃祖 宣元皇帝 朱黯

后梁敬祖 光献皇帝 朱茂琳

后梁宪祖 昭武皇帝 朱信

后梁烈祖 文穆皇帝 朱诚

后梁太祖 圣孝皇帝 朱温 907年—912年

朱友珪(本为郢王) 912年—913年

朱友贞 913年—923年

[编辑]

后唐

[编辑]

沙陀(晋)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乙毗咄陆可汗

沙陀金山

辅国

骨咄支

朱邪尽忠

后唐懿祖 昭烈皇帝 朱邪执宜

后唐献祖 文景皇帝 李国昌(朱邪赤心)

后唐太祖 武帝 李克用

[编辑]

后唐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后唐庄宗 闵孝皇帝 李存勗 923年—926年

后唐惠祖 孝恭皇帝 李聿

后唐毅祖 孝质皇帝 李教

后唐烈祖 孝靖皇帝 李琰

后唐德祖 孝成皇帝 李霓

后唐明宗 钦孝皇帝 李嗣源(李亶) 926年—933年

闵皇帝 李从厚 933年—934年

李从珂 934年—937年[7]

注释:

^ 李从珂於后唐清泰三年(936年)闰十一月二十六日自焚而死,合阳历937年1月11日,

[编辑]

后晋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后晋靖祖 孝安皇帝 石璟

后晋肃祖 孝简皇帝 石彬

后晋睿祖 孝平皇帝 石昱

后晋献祖(宪祖) 孝元皇帝 石绍雍

后晋高祖 德孝皇帝 石敬瑭 936年—942年

出皇帝 石重贵 942年—946年

[编辑]

后汉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后汉文祖 明元皇帝 刘湍

后汉德祖 恭僖皇帝 刘昂

后汉翼祖 昭宪皇帝 刘僎

后汉显祖 章圣皇帝 刘琠事

后汉高祖 肃孝皇帝 刘知远 947年—948年

隐皇帝 刘承佑 948年—950年

刘贇 未即位

[编辑]

后周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后周信祖 睿和皇帝 郭璟

后周僖祖 明宪皇帝 郭谌

后周义祖 翼顺皇帝 郭蕴

后周庆祖 章肃皇帝 郭简

后周太祖 武孝皇帝 郭威 951年—954年

后周世宗 孝文皇帝 柴荣(郭荣) 954年—959年

恭皇帝 柴宗训(郭宗训) 959年—960年

[编辑]

十国

[编辑]

吴越

(904年-978年)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吴越太祖 武肃王 钱镠 904年—932年

吴越世宗 文穆王 钱元瓘 932年—941年

吴越成宗 忠献王 钱弘佐 941年—947年

忠逊王 钱弘倧 947年—948年[8]

忠懿王 钱弘俶 948年—978年

注释:

^ 钱弘倧於后汉天福十二年(947年)十二月三十日因政变被废,合阳历948年2月12日,其后钱弘俶始继位。

[编辑]

闽国及闽国灭亡后的割据势力

[编辑]

(909年-945年)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王潮[9] 893年[10]—898年[11]

闽太祖 忠懿王

昭武王[12]

昭武孝皇帝[13] 王审知 909年[14]—925年

王延翰 925年—927年[15]

闽太宗

闽惠宗[16] 惠帝

明孝皇帝 王延钧 927年—935年

闽康宗 大弘孝皇帝 王继鹏 935年—939年

闽景宗 大孝皇帝 王延羲 939年—944年

朱文进 944年—945年[17]

恭懿王(封福王)[18] 王延政[19] 945年

[编辑]

(943年-945年)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恭懿王(封福王) 王延政 943年—945年

[编辑]

清源节度使

[20]

姓名 在位时间

留从效 949年[21]—962年

留绍鎡[22] 962年

张汉思[23] 962年—963年

陈洪进 963年—978年

注释:

^ 王潮只有在去世后为唐政府赠为司空,并未称王,也没有任何庙号及谥号,然而王潮才是闽国真正的奠基者。

^ 本年为王潮占领福州,割据福建之始。

^ 王潮於唐乾宁四年(897年)十二月初六去世,合阳历898年1月2日。

^ 王延翰继位时追谥。

^ 王延钧即皇帝位时追谥。

^ 898年即继王潮之位,但在909年始正式为后梁册封为闽王。

^ 王延翰於后唐天成元年(926年)十二月初八被杀,合阳历927年1月14日,其后王延钧始继位。

^ 新五代史记载为谥惠帝,庙号太宗;资治通鉴记载为谥齐肃明孝皇帝,庙号惠宗。

^ 朱文进於闽国永隆六年(944年)闰十二月二十九日被杀,合阳历945年2月14日。

^ 降南唐后受封。

^ 王延政於945年恢复闽国国号。

^ 清源节度使於964年陈洪进在位时被改为平海节度使。

^ 留从效於949年被任为为清源节度使,但实际上自946年就割据泉、漳二州)

^ 留绍鎡只有被留从效遗命统领军务,实际上从未被任命为清源节度使。

^ 张汉思只有自称清源留后,并未被实任为清源节度使。

[编辑]

南平

[24] (924年-963年,创立者高季兴实际自907年就被任命为荆南节度使)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武信王[25] 高季兴 924年[26]—929年[27]

文献王 高从诲 929年—948年

贞懿王 高保融 948年—960年

高保勗[28] 960年—962年

高继冲[29] 962年—963年

注释:

^ 新五代史作南平;宋史、十国春秋作荆南;补九国志以高季兴后来被追封为楚王而称北楚。按高氏家族世袭荆南节度史,被封为南平王,称南平国应较合适。

^ 高季兴去世后为后唐追封为楚王,谥武信,因此应称其为楚武信王。

^ 高季兴实际自907年就被封为荆南节度使,之后逐渐割据一方;又关於高季兴受封为南平王,资治通鉴、十国春秋载为后唐同光二年(924年);新五代史载为同光三年(925年)。

^ 高季兴於后唐天成三年(928年)十二月十五日去世,合阳历929年1月28日,其后高从诲始继位。

^ 高保勗生前未被封王,死后亦仅被赠侍中之位。

^ 高继冲生前未被封王,死后亦仅被赠侍中之位。

[编辑]

南楚及南楚灭亡后的割据势力

[编辑]

南楚

五代十国之楚国君主(907年-951年,沿用后唐年号)编辑

顺序 谥号 姓名 统治时间

无 文肃王 马筠 无

无 庄穆王 马正 无

无 景庄王 马元丰 无

1 武穆王 马殷 897年4月~930年11月

2 衡阳王 马希声 930年11月~932年7月

3 文昭王 马希范 932年8月~947年5月

4 废王 马希广 947年5月~950年12月[30]

5 恭孝王 马希萼 950年12月~951年9月

6 无 马希崇 951年9月~10月

备注:楚国之建立者马殷实际自897年开始地方割据

注释:

^ 马希广於后汉乾佑三年(950年)十二月十二日被马希萼所擒,合阳历951年1月22日,两日后,马希萼登楚王位。

[编辑]

武平节度使

楚国灭亡后的武平节度使 编辑

姓名 在位时间

刘言 951年—953年

王逵 953年—956年

周行逢 956年—962年

周保权 962年—963年

[编辑]

南吴

(904年-937年)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南吴太祖 武皇帝 杨行密 902年—905年

南吴烈宗(烈祖) 景皇帝 杨渥 905年—908年

南吴高祖 宣皇帝 杨隆演(又名杨渭) 908年—920年

睿皇帝 杨溥 920年—937年

[编辑]

南唐

[编辑]

徐齐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齐太祖 忠武皇帝 徐温

徐知诰(李昪) 937年—939年[31]

[编辑]

南唐

(937年-975年)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南唐定宗 孝静皇帝 李恪

南唐成宗 孝平皇帝 李超

南唐惠宗 孝安皇帝 李志

南唐庆宗 孝德皇帝 李荣

南唐义祖 武皇帝 徐温

南唐烈祖 孝高皇帝 李昪(徐知诰) 937年—943年

南唐元宗(中主) 宣孝皇帝 李璟 943年—961年

南唐后主 李煜 961年—975年

注释:

^ 资治通鉴载937年徐知诰即帝位,即以大唐为国号;而新五代史、旧五代史、南唐书、十国春秋则以徐知诰原以大齐为国号,是为徐齐,待939年改名李昪,才为了附会唐朝,把国号改为大唐,是为南唐。

[编辑]

南汉

(917年-971年)

庙号 諡号 姓名 年号 在位时间

南汉太祖 文帝 刘安仁

南汉代祖 圣武皇帝 刘谦

南汉列祖

(烈祖)(烈宗) 襄帝 刘隐

南汉高祖 天皇大帝 刘岩 乾亨、白龙、大有 917年—941年

殇帝 刘玢 光天 941年—943年

南汉中宗 明孝皇帝 刘晟 应乾、乾和 943年—958年

刘鋹 大宝 958年—971年

[编辑]

北汉

(951年-979年)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北汉世祖 神武皇帝[32] 刘旻 951年—954年

北汉睿宗 孝和皇帝 刘钧 954年—968年

刘继恩 968年

英武皇帝[33] 刘继元 968年—979年

注释:

^ 为生前被辽帝所封,非死后始谥。

^ 为生前被辽帝所封,非死后始谥。

[编辑]

前蜀

(907年-925年)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前蜀高祖 明惠皇帝 王建 902年—918年

前蜀后主 圣德皇帝 王衍 918年—925年

[编辑]

后蜀

(934年-965年)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后蜀高祖 明孝皇帝 孟知祥 934年

后蜀后主 睿文皇帝 孟昶 934年—965年

[编辑]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忠敬王[34] 李茂贞(宋文通) 901年[35]—924年

注释:

^ 李茂贞去世前被改封秦王,因此应称秦忠敬王,而非岐忠敬王。

^ 李茂贞於887年割据凤翔,901年被唐政府封岐王,907年唐亡后,开岐王府,建立独立性质的岐王国,故上述任何一年,皆可为李茂贞在位始年,今统一以被封王之年为在位之始。

[编辑]

桀燕

[编辑]

卢龙节度使

姓名 在位时间

刘仁恭 897年—907年

刘守光 907年—911年

[编辑]

桀燕

姓名 年号 在位时间

刘守光 应天 911年—913年

[编辑]

中天八国王

姓名 年号 在位时间

张遇贤 永乐 942年7月—943年10月

有!

五胡乱华时期,前凉(320—376)汉族张轨

永嘉之乱后,凉州地区所保持的汉族政权。八王之乱后,西晋凉州刺史张轨及其子张守土保境,中原百姓纷纷前来避乱。张氏子孙世代据守凉州,人民生活比较安定。汉人士族在那里传授儒学,保存了中原失传的一些经籍和学说。州治姑臧(今甘肃武威),为西北汉文化的中心。张氏虽然接受东晋封号,但由于与东晋相距万里,实际上也是一个割据政权,前凉先后打退了刘曜、石虎的进攻,又西越流沙,攻龟兹,西域诸国先后归附。后又击败伊吾戌己校尉赵贞,在其地设立高昌郡,控制了从陇西到高昌的广大地区,立国凡76年。

王姓,中华姓氏之一,全国第一大姓氏。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针对王姓的起源,存在起源姬姓、起源自子姓、起源自妫姓等观点。当然,从认同度上来说,一般认为王姓起源自黄帝的姬姓。那你知道姓王的皇帝有哪些吗?接下来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下。

1、王审知

王审知(862年—925年12月30日),字信通,号详卿,光州固始(今河南省固始县)人。五代十国时期闽国开国国君,威武军节度使王潮的弟弟,“开闽三王”之一。

王审知出身贫苦,早年加入王绪起义,随军转战福建。光启二年(886年)八月,带兵攻取泉州,以泉州为根据地,招怀离散,均赋练兵。为统一福建、鼎建闽国打下基础。景福初年,攻下福州,逐步统一福建。乾宁四年(897年),兄长王潮去世后,继任威武军节度使、福建观察使,加任检校太保、同平章事,受封琅琊郡王。后梁开平三年(909年),出任中书令,册封闽王。在位之时,选贤任能,减省刑法,减轻徭役,降低税收,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促进福建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尽量避免战争,并与中原王朝保持朝贡关系。

后唐同光三年(925年),王审知去世,终年六十四岁,谥号忠懿。次子王延钧称帝后,追赠昭武孝皇帝,庙号太祖。凭借治理福建发展的贡献,后世尊称“开闽尊王”、“开闽圣王”、“忠惠尊王”。

2、王延翰

王延翰(?-927年),字子逸,闽太祖王审知长子,闽国第二位国君。

王延翰初任节度副使。王审知病重时,命其暂管军府事务。925年,王审知去世,王延翰即位,自称威武留后。926年,后唐任命王延翰为节度使。同年,王延翰自称大闽国王,但仍向后唐称臣。

927年,王延翰的弟弟王延钧以及王审知养子王延禀联手反叛,进军闽国都城福州,抓获并斩杀王延翰,史称闽嗣主,死后葬于福州北关外天王寺东,俗称“王墓山”。

3、王延钧

王延钧(?-935年),继位后更名王鏻(又作王璘),闽国第三位皇帝。王审知次子,王延翰之弟。

王延钧原任泉州刺史。天成二年(927年),杀兄王延翰自立。被王延禀推戴为威武留后。五月,后唐明宗任命王延钧为威武军节度使,守中书令,封琅琊王。七月,后唐又遣吏部郎中裴羽、右散骑常侍陆崇,进封王延钧为闽王。后唐长兴二年(931年)十二月,陈守元假借宝皇之命,建议王延钧“避位受道,当为天子六十年。”于是王延钧逊位给长子威武军节度副使王继鹏,成为道士,取道号玄锡。翌年春三月复位,要求后唐仿吴越钱镠、南楚马殷之例,封自己为尚书令。后唐不答,王延钧遂断绝双方关系。

后唐长兴四年(933年),王延钧称帝,改年号为龙启,国号“大闽”。闽国永和元年(935年),被其子王继鹏所杀害。死后谥号为惠皇帝,庙号太宗(一作谥号齐肃明孝皇帝,庙号惠宗)。

4、王继鹏

王继鹏(?-939年),后改名王昶,闽惠宗王延钧长子,母南汉清远公主刘德秀,闽国第四位皇帝。

王继鹏原封福王。宠妾李春燕本为王延钧的宫女,王继鹏与之私通,因此向继母陈金凤求助,说服王延钧将其赐给王继鹏。闽永和元年(935年),与李仿政变,杀王延钧,继位称帝,封李春燕为贤妃。次年(936年),改元通文,再封李春燕为皇后。王继鹏亦如其父,十分宠信道士陈守元,连政事亦与之商量,兴建紫微宫,工程浩大更胜宝皇宫,又因工程繁多而费用不足,因此卖官鬻爵,横征暴敛。闽国通文四年(939年),北宫失火,宫殿焚烧殆尽。拱宸、控鹤军使朱文进、连重遇因被王继鹏怀疑对皇宫纵火,恐惧之馀遂先发难。乱兵焚长春宫,随后迎王延羲于长春宫瓦砾中登基,并攻击王继鹏。

王继鹏在梧桐岭为追兵所获,与皇后李春燕及诸子一同被其堂兄王继业所杀。王延羲随后把王继鹏被杀之责推到“宸卫都”身上,并追谥王继鹏为圣神英睿文明广武应道大弘孝皇帝,庙号康宗。

5、王延羲

王延羲(?-944年),后改名王曦,闽太祖王审知少子,闽嗣王王延翰和闽惠宗王延钧之弟,闽康宗王继鹏的叔叔,闽国第五位皇帝,939年—944年在位。

王延羲于王继鹏在位时任左仆射、同平章事,因王继鹏猜忌宗室,遂装疯卖傻,因此被软禁自宅。天福四年(939年),拱宸、控鹤军使朱文进、连重遇反,迎王延羲进宫并杀王继鹏,延羲遂自称威武节度使、闽国王,改名王曦,改元永隆,称臣于后晋,但在国内官制就如同皇帝一样。然而王延羲继位后,骄傲奢侈,荒淫无度,猜忌宗族,比王继鹏有过之而无不及。其弟建州刺史王延政多有规劝,王延羲反而回信怒骂,并差人探听王延政的隐私,二人因此结怨。

天福九年(944年),王延羲被朱文进、连重遇刺杀,谥号睿文广武明圣元德隆道大孝皇帝,庙号景宗。

6、王延政

王延政(?-951年),人称十三郎,光州固始(今河南固始)人,闽太祖王审知之子,闽嗣王王延翰、闽惠宗王延钧、闽景宗王延羲的弟弟,闽国末代皇帝。在位三年,称恭懿王,国亡被俘,后事不明。

7、王莽

王莽(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10月6日),字巨君,魏郡元城县(今河北省大名县)人。新朝开国皇帝(公元9年1月10日—23年10月6日)、政治改革家,新显王王曼第二子。汉元帝皇后王政君之侄。

王莽初任黄门郎,迁射声校尉。汉成帝永始元年(前16年)封新都侯,迁骑都尉、光禄大夫、给事中。因劾奏外戚定陵侯淳于长,获正直名。绥和元年(前8年)任大司马。汉哀帝时,因外戚丁、傅用事,罢官就第。哀帝死,王政君以太皇太后临朝称制,复任大司马,立汉平帝,进封安汉公。为笼络人心,出钱献田赋给贫民,增加博士名额,网罗儒生士人。元始五年(5年)平帝死后,选立年仅两岁的孺子婴,仿效周公居摄践祚,自称“假皇帝”。初始元年(8年)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新”,建元“始建国”。

王莽即位后,托古改制,更名天下田为“王田”,奴婢为“私属”,禁止买卖;设立五均赊贷和六筦;屡次改变币制,造成社会经济极大混乱。法禁烦苛,人民因铸钱犯法,伍人相坐,罚为官奴婢者以十万数。加以连年灾荒,饥馑疾疫相继,以致民不聊生。又强迫各少数民族统治者改换汉朝封授的印绶,贬王为侯,引起各族反抗,社会危机进一步加深,终于爆发绿林赤眉起义。地皇四年(23年)九月,绿林军攻入常安,王莽被商县人杜吴杀死,新朝灭亡。

8、王建

王建(847年—918年),字光图,小字行哥,许州舞阳(今河南舞阳)人,是前蜀的开国皇帝。王建于唐末加入忠武军,成为忠武八都的都将之一。因救护唐僖宗有功,成为神策军将领。后被排挤出朝,任利州刺史,此后不断发展势力,逐渐壮大。

文德元年(888年),王建投奔成都,为陈敬瑄所阻,于是开始攻打西川。历经三年苦战,王建夺下西川,被封为西川节度使。此后,王建接连降服或击败武泰节度使王建肇、东川节度使顾彦晖、武定节度使拓跋思敬,占有两川、三峡,取得山南西道,天复三年(903年)被唐昭宗封为蜀王,成为当时最大的割据势力。天复七年(907年),唐朝灭亡,王建因不服后梁而自立为帝,国号大蜀,史称“前蜀”。

王建在位十二年,庙号高祖,谥号神武圣文孝德明惠皇帝,葬于永陵。

9、王衍

前蜀后主王衍(899年―926年5月2日),字化源 ,初名王宗衍,许州舞阳(今属河南舞钢)人,前蜀高祖王建第十一子,母贤妃徐氏,五代十国时期前蜀最后一位皇帝。 王衍即位后,荒淫无道,委政于宦官、狎客,好微服出游民间,日夜饮酒,爱好奢侈,营建宫殿,巡游诸郡,耗费大量财力,蜀人不得安宁。太后、太妃卖官鬻爵,臣僚也贿赂成风,政治十分腐朽。 919年(乾德元年),加尊号为圣德明孝皇帝。925年(同光三年),后唐庄宗李存勖遣魏王李继岌、郭崇韬等发兵攻打前蜀,王衍带着棺材,自己绑缚着出降后唐,前蜀灭亡。王衍被封为通正公。后来,王衍在被送赴洛阳途中,李存勖遣人将他和他的亲族一起杀害,王衍死时二十八岁。 王衍很有文才,能作浮艳之词,著有《甘州曲》、《醉妆词》等诗,流传于世。

以上就是关于姓王皇帝的一些介绍了,大家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具体再去了解了解,王姓的皇帝虽然不多,但也不是没有的。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54371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