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公安有什么好玩的地方,第1张

牛浪湖

牛浪湖是曾经“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文学主张而声名卓著的“公安派”三袁的中坚袁宏道,死后就安葬在离牛浪湖不远的法华寺白鹤山一带。袁宏道一生酷爱山水,饱览江南名胜,写下了大量赞美自然的诗文,他死后家人没有将他归葬在故里孟家溪荷叶山,而是选择这里作为一代文豪的最终安歇地。在公安县的历史文化遗迹中,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宏大的也是坐落在牛浪湖之滨的邹文盛墓。据《明史》记载:邹文盛,公安人,弘治进士,官至户部尚书。为官清正、政绩卓著,还领兵作战,屡建战功。他死后,嘉靖皇帝赐以御葬,赠太子少保。当时,连权倾朝野的首辅大臣严嵩都对他敬重有加,送他致政归里时赋诗“力倦风尘屡乞身,都门冠盖送归人。”家乡人更是以他为荣,明公安籍广东左布政史何珊辞官返乡后,每每以文盛公的品德为楷模,修身养性,“辅国功成便乞身,锡归尤荷圣皇仁。崇阶要秩邻三少,全节完名更无人。”

卷桥风景区

卷桥水库水位于公安县西南部,北邻长江、南接武陵山脉。北距荆州城90公里,西北距三峡大坝120公里,西南距张家界150公里,地处长江三峡、荆州古城、武陵源三大旅游区的中心部位。地理坐标:东经110°23ˊ00"—100°36ˊ10",北纬29°55ˊ00"—30°06ˊ30"。规划控制面积116平方公里。

卷桥风景

卷桥水库风景区区位优势明显,从三峡至张家界湘鄂国省级高速公路,长江黄金水道穿过景区,交通十分便捷。水库始建于1959年,主要工程有拦洪大坝、小坝、溢洪闸、输水闸、泄洪闸、明槽、滚水坝、进水闸和分水闸等。水库承雨面积16平方公里,总容量1180万立方米。自然景观得天独厚,同时兼有三国、巴楚历史文化遗存。

南平文庙

南平文庙始建于明朝初期,位于公安县城南三十公里处的南平镇(旧县城),坐北朝南,现有范围东西宽80米,南北长120米,占地面积9000平方米。原有黄墙、礼门、义路、半池、大成殿、启圣典等,现存大成门、大成殿、棂星门半池、二通石碑等。据革命史料记载,1930年7月4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六军,根据中央的指示,在公安南平会师,两军前委在文庙召开联席会议,合编成立红二军团,贺龙任总指挥,周逸群任政治委员,并在文庙空侧地召开群众大会,贺龙总指挥在会议上讲话,因此,南平文庙成了红二军团的诞生地。1982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将兼有古代建筑和“革命文物”双重身份的南平文庙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南平文庙

三袁墓

袁宗道、袁中道墓园的修缮,遵循明代有关丧葬礼制,明代丧葬礼制有严格的规定,特别是对各级官吏卒后的墓冢大小,墓园进深、面积,坟墙高矮等都有明确而细致的说明。袁宗道、袁中道的墓园就是参照《明史卷六十.丧葬之制》同时考虑到文物保护和旅游观光的实际需要而设计的。

三袁墓是公安县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1992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为了保护好三袁墓,公安县人民政府决定分两期分别对袁宗道、袁中道墓和袁宏道墓进行恢复性修缮。三袁墓园的修缮是由公安县三袁墓修缮工程领导小组主持完成,公安县博物馆具体负责,湖北省考古研究所文物保护中心设计,荆州市古建公司承建。

黄山头风景区

黄山头风景区位于湖北省荆州市南部,为鄂南湘北边界公安、石首、安乡三县市结合部。荆(荆州)东(东岳庙)高速公路和207国道从北侧穿过。距荆州100公里。是集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游览胜地。突兀千里平川之上的黄山,因“土石皆黄色故名”。

黄山头风景名胜区总面积100平方公里,其中心景区50平方公里。大小32峰,主峰海拔286米。主峰顶端有建于北宋时的“忠济庙”、“谢公墓”,南麓有建于唐宋时期的“南禅寺”,二顶有建于宋代的“云霄宫”,东麓有奇石“犀牛望月”、“仙人掌”,西麓有掘于明朝永乐年间的“白龙井”,北麓有“连理枝”,共誉为黄山八景。黄山多幻神秘,兆晴则光耀紫烟,为“黄山瑞蔼”,兆雨则轻云书轴,若“玉女披衣”,为公安八景之一。解放初期修建的全国最大的水利工程--荆江分洪节制闸就横卧在黄山脚下的虎渡河上,山麓建有南闸纪念公园,用大理石砌成的纪念碑庄严肃穆,上面镌刻着毛泽东、周恩来为荆江分洪工程建设的题词。 黄山头是荆楚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原始社会村落遗址,商、周、战国遗址,晋、唐古墓葬等古迹达19处,遍布四周。东汉名将马援及农民起义军领袖覃儿健,宋代杨幺,明代李自成农民军,清代太平军都曾在此鏖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彭德怀、贺龙亦在此进行过革命活动。战国时期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唐代柳宗元,宋代范成大,明代“三袁”,清代陶澍等曾来此游历,并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文。

黄山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动物种类有獾、果子狸、松鼠等。各种植物1000多种,其中水松、金钱松、菩提树、红果铁冬表为珍稀树种。黄山盛产蜈蚣、骨风、对月草等名贵中药近百种。

荆江分洪工程

荆江分洪工程位于湖北省公安县境内,始建于1952年春末夏初之交。参加工程建设的30万军民,以75天的惊人速度建成荆江分洪第一期主体工程,包括右岸沙市对面上游15km处的虎渡河太平口进洪闸、黄山头东麓节制闸和分洪区南线大堤等主体工程。

荆江分洪工程全面建成后的第二年即1954年,汛期天气反常。长江流域的“梅雨”季节较常年延长了约一个月的时间,造成长江流域雨日增多, 6、7两个月太平洋副热带暖气流势力又较弱,最终造成了长江流域百年罕见的特大洪水。由于上游洪水来量大,而荆江河道安全泄洪又远远不相适应,中央防汛总指挥部果断决定首次运用荆江分洪工程,三次开闸泄洪总量达122.6亿立方米,确保了荆江大堤及两岸人民的安全,发挥了荆江分洪工程的巨大作用。

荆江分洪工程首次运用,不仅使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区直接受益,而且对九省通衢的武汉三镇和沿江城乡7500万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都起到重要的作用。世界瞩目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兴建后,荆江分洪工程仍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重要水利枢纽,是保护荆江大堤防洪工程系统重要组成部分。

2006年5月25日,荆江分洪闸(北闸)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2015年,荆江分洪闸(北闸)被水利部列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鸡鸣城遗址

遗址位于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狮子口镇龙船嘴村和王家厂村交界处。GPS测定的地理坐标为N29°55′41.6″,E111°59′03.8″。南距洈水河约1KM,东[1] 北距公安县城约30KM。该遗址为一新石器时代城址,平面略呈圆角梯形,南北长约480米,东西宽330-430米,面积约18万平方米,距今5000多年。城垣外有城壕。城内高地沈家大山一带有厚达2米以上的文化层。城东南100米外也发现一处小型遗址,文化层厚1米以上。城址范围内采集有大溪文化至石家河文化时期的文化遗物。

鸡鸣城遗址对研究江汉地区远古时代的社会发展水平、生态环境、聚落形态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传说有二神夜间在此筑城,商定鸡叫停工,本方土地在此作祟,假装鸡叫,二神弃城而去,故名鸡鸣城。城址呈不规则椭圆形,东南和西南角有明显的转折。南北最大距离约500M,东西约400M,城内面积约15万平方米,总面积约21万平方米。一条水渠和一条简易公路横贯城址的北部,将城址分割成南北两部分,城垣周长约1100M,顶部宽约15M,底部宽约30M,一般高出内外2-3M,西北部城垣更是高出其他城垣部位1-2M左右。城垣外面的护城河,周长约1300M,宽20-30M,深1-2M左右。

鸡鸣城遗址

根据城址范围内采集到的文化遗址推测,鸡鸣城年代为屈家岭文化时期,也不排除有更早或更晚的遗址的可能性。鸡鸣城自1996年发现以来,先后有省内外及国外专家前来考古参观,对鸡鸣城保存如此完好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调查勘探表明,鸡鸣城是一处大型聚落,文化内涵丰富,年代久远,城垣、壕沟保存较好,是长江中游较少的一处史前城址,是研究原始社会发展和国家起源的珍贵的实物证据,对于研究长江中游和江汉平原这一地区文明形成过程也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因此,鸡鸣城遗址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科学研究价值。

从旅游角度上来说,这两个地方是不同的,每个地区都有自身的特点。公安县初步有大规模的弑杀景点以及许多古迹传说,可以观赏一系列的自然风景,而景点的繁荣活力更是多彩多样,可以进行一系列的旅游活动,比如游船、观光视角、骑行、烧烤、野营等等,可以让游客充分的享受大自然的美丽。

前江县主要以古镇风景和山水风光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352988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5
下一篇 2023-04-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