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的商务KTV一般是晚上八点开始营业,大部分是片场,也就是不限时,但熬到早上6点的很少。
也有极少数的店凌晨4点打烊,有的超过早上六点需要加服务费。
最关键的是:一般店里的促销人如果1点左右还是没上班,也就下班了。所以,如果晚上1点之后才来唱歌,也许促销只有寥寥数人,这就很尴尬了。
ktv实行轮班制,一般下午5点-凌晨2点(一些地方限制12点)。
KTV服务员工作流程一、
营业前:17:30为点名参加班前例会时间。
营业中:19:30—23:00站位迎宾时间
营业后:做好房间的卫生清理工作(杯、烟盅、酒杯等杂物),摆放好厅房设施(功放、电脑等)、关掉所有电源、水源开关。并将话筒还回总控室,将房门敞开散异味。
扩展资料:
量贩式KTV采用循环不停营业甚至24小时营业的方式,实际上提高了包房的周转率。所以,虽说利润率只在30%左右,但较高的包房周转率保证了量贩式KTV的整体利润。薄利多销的魅力被量贩式KTV发挥得淋漓尽致。
时段分割引导差异化消费量贩式KTV最大的卖点,就在于它把本来属于高消费的场所变得大众化了,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有效的时段分割,而不同的时段引导的是完全不同的消费。
ktv下午场是:14:00-18:0
KTV营业时间一般是
上午12:00——下午18:00
下午18:00——凌晨02:00最晚凌晨02:00这个是文化局规定的,也就是2点后停止放音乐但是大多的ktv一般都是2点后停放音乐,客人可以在里面玩其他的或者他们还可以给部分客人提供音乐到3点。
起源:KTV起源于日本,从早期在酒馆里的3人“走唱乐队”发展到“卡拉OK”,卡拉就是日语“空”的意思,而“OK”就是英语“Orchestra”(交响乐队)的前两字发音,日本人造字把这两个字结合起来成为“卡拉OK”就是无人乐队的意思,
后来传到台湾,把卡拉OK装在房间里然后取名为KTV,“K”为卡拉OK的第一字,“TV”为MTV(音乐电视)的后两字组合成KTV 。
ktv发展:
在20世纪60年代的舞会上,有传统的乐队为人们伴舞。在这一时期已出现了歌手用歌声为人们伴舞的形式。这就是第一次伴奏音乐与歌声分离成为两个独立部分。
20世纪60年代末期,盒式录音机问世以后,左(L)右(R)立体声磁带可录制两个音源,一路是伴奏音乐,一路是人声歌唱,人们可以用这种磁带学习流行歌曲的演唱。当人们学会唱这首歌以后,人们就会关掉人声这路通道,而通过话筒亲自演唱这首歌曲。
20世纪70年代初期,录像机出现以后,用图像画面来解释歌曲的意境,形成了听觉视觉并举的综合艺术系统,并且有字幕的提示(利用歌词镶边、变色的方法)。
20世纪70年代末期,激光影碟机问世以后,这种设备都是数字电路,所以它的音频信号和视频信号要比录音机和录像机有很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