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程将推出 3+2 混合工作制
携程将推出 3+2 混合工作制,据报道,携程集团将推出“3+2”混合办公模式新政策,从3月起,允许其员工在每周三、周五在家远程办公。携程将推出 3+2 混合工作制。
携程将推出 3+2 混合工作制12 月 14 日消息,据大河财立方报道,携程集团将推出“3+2”混合办公模式新政策,从 3 月起,允许其员工在每周三、周五在家远程办公。
据报道,该工作制度调整源于其创始人梁建章曾发起的混合工作制倡导,由携程女员工先行测试。其称,设立新工作制度的目的,既是疫情防控所需,更为缓解员工照顾家庭、带孩子的压力,最好能促进社会生育率的提升。携程方面透露,这次全面推广“3+2”工作制,将覆盖该集团全部员工(约 3 万人),不分男女、不分值岗、不做薪资调整。
了解到,携程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净营收为人民币 53 亿元(约合 8.31 亿美元),同比下降 2%,环比下降 9%;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人民币 8.49 亿元(约合 1.31 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 16 亿元,而上一季度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人民币 6.47 亿元。
携程四大主营业务营收情况分别为:住宿预订收入 22 亿元,交通票务收入 18 亿元,旅游度假收入 3.92 亿元,商旅管理收入 3.38 亿元。截至三季度末,携程的资金储备为 676 亿元,较 2020 年期末增长约 13%。
携程将推出 3+2 混合工作制2据报道,携程集团将推出“3+2”混合办公模式新政策,从3月起,允许其员工在每周三、周五在家远程办公。
该工作制度调整源于其创始人梁建章曾发起的混合工作制倡导,携程方面透露,这次全面推广“3+2”工作制,将覆盖该集团全部员工(约3万人),不分男女、不分值岗、不做薪资调整。
这个3+2模式可以算创新,其实在很多工厂其实也有的,不过在工厂上班是倒班制的,与携程不同的是他们要上长白班和晚班。话说回来,说个现实点的问题:现在也有很多企业连基本的一天一天都保证不了,更别提双休或者上3休2了。如果上3+2的工作模式,在不影响员工工资的情况下还是非常可行的,但是这个并不适用于所有企业,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经营灵活调整。
最后其实如果公司长期处于远程办公状态的话,本身职场social的部分就会迅速减少,工作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工作,同事也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同事,一呼百应、共同奋斗的工作情谊可能一去不返....
万物都有两面性,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才最重要对吧?
携程将推出 3+2 混合工作制3据大河财立方报道,携程集团将推出“3+2”混合办公模式新政策,从3月起,允许其员工在每周三、周五在家远程办公。报道称,该工作制度调整源于其创始人梁建章曾发起的混合工作制倡导,由携程女员工先行测试。
携程方面透露,这次全面推广“3+2”工作制,将覆盖该集团全部员工(约3万人),不分男女、不分值岗、不做薪资调整。
事实上,早在2010年,携程集团就启动过为期9个月、由客服人员参与的“在家办公”试验。结果显示,认为自己适合在家办公的员工在实现在家办公时,其业绩的`增加由随机实验中的13%进一步上升为22%。同时,员工具有更高的工作满意度,工作离职率下降了50%。
此外,2021年8月9日,携程集团宣布启动“2021混合办公试验”,探索混合办公制度是否可以作为公司未来长期的办公形式之一。该试验共有数百名员工参与,其中,“混合办公”试验组的员工,每周三和周五在家办公。
据携程对公司全员的调研结果显示,有76%员工主动报名希望尝试居家办公,有70%的员工认为在家办公时间安排更灵活高效。此外,有50%的员工表示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在家办公的产出也可以很好衡量。
混合办公室模式发布后,有大量网友提出质疑称,携程此举可能是在节约营运成本。
据了解,世界疫情已持续两年多,旅游市场遭受重创。巨头携程首当其冲,营收方面一直有下滑趋势,净亏损在扩大,而人力成本却在持续增加。
携程第三季度财报显示,携程三季度净营收为53亿元,同比下降2%,环比下降9%。利润方面,三季度归属于携程股东的净亏损为8.49亿元,上季度净亏损6.47亿元,净亏损环比扩大31.22%。
此外,携程的毛利率也较上年同期下滑4.04个百分点,同时研发费用、销售及营销费用、一般及行政费用均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浮,导致公司业绩大幅下降。
但是三季度,携程的营业成本以及各项费用全线回升。其中营业成本为12亿元,同比上升19%,主要由于客户服务中心人员薪酬的增加。研发费用为23亿元,同比上升15%,环比上升4%,主要由于产品研发人员相关费用增加。销售费用为13亿元,同比增长12%。
三季度财报发布后,携程集团港股股价一度暴跌近10.88%,报172.9港元。
根据此前的2016-2019年数据显示,携程营收为192.4亿元、268.0亿元、309.6亿元、356.7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4.18亿元、21.55亿元、11.12亿元、70.11亿元,销售毛利率均在75%以上。
话说回来,目前除了携程外,国外一些互联网大厂也有在思考永久居家办公的可行性。此前,受疫情原因影响,微软、谷歌、Facebook、推特都宣布员工可以永久居家办公,苹果的模式则与携程类似,采取混合办公模式。
首先你要明确是取电子行程单(机票报销的凭证),还是登机牌哦亲如果是电子行程单据,又分两种情况,如果在携程柜台,估计8点钟也还没开门,不过航班起飞后一个月还是能拿的,如果在信天游柜台取,估计也太早了,不过信天游是全国联网的,只要有信天游柜台都能打行程单,时限都是1个月之内,如果你当时来不及取票,也可以后续取的,赶上航班才是重点
如果你不是需要报销的,那就是登机牌了亲,因为国内航班大部分都是提前30分钟(有些机场如广州深圳等,都是提前40分钟)关闭舱门的,打个比方,如果在广州,坐南航的班机,8点钟的话要在7点20分钱办理登机手续(换登机牌),不然你就进不去了,你还要预留足够的时间给自己过安检,有行李的话还要托运行李,说不定人多还要排队,路上还有可能塞车····说以,能尽早到机场就早点去,我们一般建议客人提前2小时到机场,当然这只是建议,具体要看你实际哦,最后给点小tips,家里有打印机的也可以在家里还登机牌哦(checkin)这样可以省不少时间,有什么问题的可以随时hi我哦,纯手扣字,望采纳
今天坐携程专车去广州白云机场乘飞机,司机是位广东人(后聊天得知是广东湛江人),操着一口粤式普通话,挺有趣,他很健谈,服务很热情:接车时下来帮我拿行李,上车提供电源线让我充电,一路陪我聊天,车开的很平稳,下车主动帮我把行李箱拿到我面前…这可能是目前我接触到服务最好的一位网约车司机。
从他的口中,我对携程有了新的认识。他之前是在“去哪儿”平台提供载客业务,那时候“去哪儿”平台,经常给他们空单,如去一百公里以外去接客人,去的过程放空车,很辛苦,一天也赚不了多少钱,大概300-400(在携程700-800),收到投诉或者违章也不能申诉,平台很暴力。
自从“去哪儿”被携程收购之后,原来的领导全部被清理出去,换了一波新领导,投入一大笔资金来改造升级平台。通过大数据计算和优化,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让乘客满意是他们的宗旨,新司机必须经过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细节做的很到位,如每台车都要求佩戴充电数据线,上下车帮助乘客拿行李,很多其他平台的网约车没有类似的服务。
以前携程曾经尝试开展城市网约车,因为投入太大而放弃,转向专心经营机场业务,加上其有强大的旅游业务支撑,很快做的风生水起。
携程对司机要求很严格,每天必须工作十二个小时(固定时间上下班),如果有事情不能出勤,必须提前一天请假,保证一定数量的车辆,才能为客户提供良好的服务。同时平台对司机也很好,会给司机派最便利的单,去快下班时派司机顺路的单子,一般都是往返双程,很少让司机空跑。并且记录每个司机的跑车习惯,优化算法,尽量提供适合司机的业务。
平台持续改进,不断优化。总部定期或者不定期会安排人员,走访司机的主管(负责管理一定数量的司机),听取司机的意见,毕竟他们才是直面客户的人,然后去调整运营。
有时司机下班后会接到平台的电话,此时客户太多,需要增加车辆,问其是否愿意接新单,不会摊派,同时给奖励,一单会奖励70-80。
师傅也谈到其他平台,如曹操专车,最近因为资金问题,降低司机收入,同时取消五险一金,导致司机罢工,平台出面安抚同时,招了很多“临时工”(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的那种);因为平台不愿意垫付,垫付也是要押司机的费用,并且周期很长(一般三个月),导致司机在车上要求必须付钱才能下车,这些都带来乘客满意度不高。
总体感觉,携程司机的素质和服务挺好的,对其平台有比较高的认同感。
这也给其他行业提供参考,要想成为头部企业,除了为顾客提供出色的服务外,还要保证好自己员工的利益,只有这样才能够长久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