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的都城在现在的哪里

元朝的都城在现在的哪里,第1张

元朝首都有以下几个:

1、上都,是元朝建立后的第一个首都,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东20公里闪电河北岸。

早在忽必烈未即位前的1256年春,他即命近臣僧子聪(刘秉忠)于桓州城东、滦水北岸的龙冈相地建城,以此作为他统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的藩府驻地。1258年新城建成后,被命名为开平。蒙古大汗蒙哥去世后,忽必烈在1260年春于此正式即位,建元中统。

2、大都,位于今天的北京,是元朝建立的第二座都城,也是有元一代最为重要的一座都城。

元朝建立后,因统治重心南移,忽必烈在继续扩建上都的同时,于至元元年(1264)八月,将原金朝首都燕京定名为中都,开始正式确立两都巡幸制度。至元四年,因中都旧城残破不堪,忽必烈决定在中都的东北建筑新城,至元九年二月,改中都名为大都。

3、元中都,位于今河北省张北县馒头营乡白城子。金属抚州,元属隆兴路。

大德十一年(1307),即位不久的武宗海山下令于此处建旺兀察都行宫,第二年行宫建成后,立中都留守司兼开宁路都总管府,于是,元朝又一座都城产生了。

扩展资料:

元上都南临上都河,北依龙岗山,周围是广阔的金莲川草原。2012年6月29日,第36届世界遗产大会在俄罗斯圣彼得堡正式宣布,将中国元上都遗址被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

大都所处的燕云地区历来是中原王朝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前沿重地,而北方游牧民族想要进取中原,燕云又是必争之地。

因此,燕云地区堪称是扼住中原与塞外的咽喉之地,作为少数民族统治的政权,元朝在此,即可南控中原,又可北扼塞外。

元中都遗址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坝上张北县馒头营乡白城子村西南约400米处。这是一座曾遗失600多年,1999年才又被发现的元代都城遗址,也是迄今国内保存最完好的元代都城遗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元大都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元中都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元上都

成吉思汗时,蒙古还没有固定的首都。窝阔台汗七年(公元1235年),在今蒙古国鄂尔浑河上游后杭爱省厄尔得尼召北哈尔和林建都,称喀拉和林,简称和林。蒙哥汗六年(公元1256年)忽必烈在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营建宫室城郭,忽必烈汗中统元年(公元 1260年)在此即位,称开平府,中统四年升为上都。至元四年(公元1267年)在金中都城(今北京)东北另筑新城,至元九年(公元1272年)改称大都,成为元朝的首都。

上都,元代古城名。位于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人民政府所在地黄旗大营子(现敦达浩特)东25公里,闪电高勒北岸1公里,“五一”牧场南4公里处。当地牧民称之为“北奈曼苏默”城,意为一百零八庙。现被列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上都地区山川雄固,风景优美,据古籍对其记载:“龙岗蟠其阴,滦水经其阳,四山拱卫,佳气葱郁,东北不十里有大松林,异鸟群集....山有林木,水有色盐,百货狼籍,畜牧繁息,大供居民之食用。”

上都城兴建之前,金代属桓州。成吉思汗在这里避过署。蒙哥汗五年(1255年)忽必烈受命驻守此地,次年开府营建城廓宫。元上都建于1256年,1259年落成。中统元年(1260年)忽必烈即位于此,称开平府,1264年加号上都。自后岁一巡幸,未署而至,先寒而南,成为常任之夏都,与北京并称为两都。

上都城由外城、皇城、宫城和外苑部分组成。外城周长约十八、九里。内城为皇城,外城为市区,城内有宫署约六十所,各种寺庙一百六十余处,有大明、仪天、宝云、宸丽、慈福、鸿禧、睿思等殿,大安、延春、连香、紫檀、凝晖等阁;绿珠、瀛州两堂以及振堂等重要建筑。城内除中央及北城墙中部的大型宫殿位于中线以外,大部建筑未采用对称的布局,殿、亭、阁、榭各具特色,或近临沼池,或开渠引流,或亭阁相连,形状大小各异,色彩风俗不同,优雅非凡。上述通往各地的驿道四通八达,为漠北与中原的交通枢纽。

上都地区元朝时商贾工匠云集,繁荣兴盛,不但有从中原来的商人,也有从中亚和欧洲来的商人,他们运来各种金属器皿、日用品和为统治阶级享用的奢侈品,而后运走上都地区的畜产品,促进了以元上都为中心的蒙古地区的经济繁荣。1358年红巾军攻克上都,焚毁宫阙衙署。结束了它作为一代陪都的历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351252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4
下一篇 2023-04-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