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泼水节在哪里举办


云南泼水节在西双版纳及德宏地区举行。

泼水节并不只是云南才有。泼水节,亦称“浴佛节”,是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以及泰语民族和东南亚地区的传统节日。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节日时间在公历的4月13日—4月16日,一般持续3至7天。

当日,中国西双版纳、泰国、老挝、缅甸、柬埔寨等国,以及海外泰国人聚居地如香港九龙城、台湾新北市中和区等地的人们清早起来便沐浴礼佛,之后便开始连续几日的庆祝活动,期间,大家用纯净的清水相互泼洒,祈求洗去过去一年的不顺。

泼水节历时三日:

第一天为“麦日”,类似于农历除夕,傣语叫“宛多尚罕”,意思是送旧。此时人们要收拾房屋,打扫卫生,准备年饭和节间的划龙舟、放高升、文艺表演等各种活动。

第二天称为“恼日”,“恼”意为“空”,按习惯这一日既不属前一年,亦不属后一年,故为“空日”,这天通常要举行泼水活动,纪念为民除害的天女,以圣洁之水消灾免难,互祝平安幸福。

第三天叫“麦帕雅晚玛”,据称此麦帕雅晚玛的英灵带着新历返回人间之日,人们习惯将这一天视为"日子之王来临",是傣历的元旦。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泼水节

泼水节是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以及泰语民族和东南亚地区的传统节日。泼水节,亦称浴佛节,又称楞贺尚罕,泼水节当日,中国西双版纳、泰国、老挝、缅甸、柬埔寨等地,以及海外泰国人聚居地如香港九龙城、台湾新北市中和区等地的人们清早起来便沐浴礼佛,之后便开始连续几日的庆祝活动。

泼水节期间,大家会用纯净的清水相互泼洒,祈求洗去过去一年的不顺。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续3至7天。

泼水节最早起源于公元5世纪的波斯,当时命名为泼寒胡戏,在此之后泼寒胡戏由波斯经印度传入缅甸、泰国和中国云南西双版纳等地,约在公元十二世纪末至十三世纪初经缅甸随佛教传入中国云南傣族地区。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泼水节成为一种民族习俗流传下来。

泼水节是展现傣族水文化、音乐舞蹈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和民间崇尚等传统文化的综合舞台,是研究傣族历史的重要窗口。同时泼水节还是加强西双版纳全州各族人民大团结的重要纽带,对西双版纳与东南亚各国友好合作交流,对促进全州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云南泼水节是公历的四月中旬(4月13-16日),一般持续3至7天。是在西双版纳及德宏地区举行。

云南傣族泼水节,其实为傣族的新年,是傣族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是西双版纳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泼水节也是傣族春节,已有上千年历史。当地居民将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关于泼水节的来历,云南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很久以前,一个无恶不作的魔王霸占了美丽富饶的西双版纳,并抢来七位美丽的姑娘做妻子。姑娘们满怀仇恨,合计着如何杀死魔王。一天夜里,年纪最小的姑娘侬香用好的酒肉,把魔王灌得酩酊大醉,然后吐露致命的弱点。原来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魔王,就怕用头发勒住脖子,机警的小姑娘小心翼翼地拔下魔王一根红头发,勒住脖子。果然,魔王的头就掉了下来,变成一团火球,滚到哪里,邪火就蔓延到哪里。竹楼被烧毁,庄稼被烧焦。为了扑灭邪火,小姑娘揪住了魔王的头,其他六位姑娘轮流不停地向上面泼水,终于在傣历的六月把邪火扑灭了。乡亲们开始了安居乐业的生活。从此,便有了逢年泼水的习俗。

现在,泼水的习俗实际上已成为人们相互祝福的一种形式。在傣族人看来,水是圣洁、美好、光明的象征。世界上有了水,万物才能生长,水是生命之神,在傣族传统习俗的基础上.为发展旅游,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举办了盛大的云南傣族泼水节。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50256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