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在哪里

开工利是2023-04-12  26

宁德,别称闽东,福建省辖地级市,中国大黄鱼之乡,国家园林城市。位于福建省东北翼沿海、福建闽东地区,东临东海,与台湾隔海相望,西邻南平,南接省会福州市,北接浙江,是福建离“长三角”的城市。全市陆地面积1.35 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4.46万平方千米,拥有世界级天然深水港三都澳。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沿海为小平原,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明清以前 先秦时期为百越诸部之闽越族驻地。  晋太康三年(282年)设温麻县,是区内最早建立的县一级政区,隶属晋安郡,后隶属丰州。县治在今霞浦县洪山山麓,辖境包括今宁德地区的大部和政和、连江、罗源等县地。  隋开皇九年(589年),温麻县被撤销,其地并入原丰县,隶属泉州。隋大业三年(607年),原丰县改名闽县,隶属建安郡。  

唐初改隶建州。武德六年(623年),析闽县原温麻县地设立长溪县(治所在今霞浦县)和连江县,隶属泉州。同年,长溪县并入连江县,隶属闽州。唐长安二年(702年)连江县析出原长溪县地,复设长溪县,治所在今霞浦,隶属闽州,后隶属福州。

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长溪县升为福宁州,属福建行中书省福州路,辖本州和福安、宁德2县。  明洪武二年(1369年),福宁州降为福宁县,仍属福建行中书省福州路。明成化九年(1473年),福宁县升为福宁州,属福建承宣布政使司,辖福安、宁德2县。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福宁州升为福宁府,隶属福建闽浙总督府,辖福安、宁德、霞浦、寿宁4县。

宁德是福建省的城市,位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台湾省三大经济区的中间位置,东望台湾,西邻南平,南连福州,北接浙江省温州市。东西横距235公里,南北纵距153公里。全市陆地面积1.35万平方公里。

宁德市在福建省地层区划中属华南地层区东南沿海地层分区,境内除福鼎大部和柘荣一部地域属温州地层小区外,其余均属青田漳州地层小区。在地质构造带中,宁德位于闽东燕山火山岩断裂带北部,处在东南沿海火山岩带。

扩展资料:

闽东语南片的福州话在境内少数地方形成方言岛,福鼎市秦屿镇全讲福州话;霞浦县的海岛乡和柏洋乡的北岐村、长春镇的计米村讲福州话。

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条件,一些县的边界村庄讲邻县方言。屏南县西北部岭下乡的富竹、上楼、东峰、上梨洋、葛畲等村因与闽北的建瓯市毗邻而讲属于闽北语系统的建瓯话。

周宁县的西北部与政和县接壤的泗桥乡的赤岩、洋尾、洋尾弄、吴厝坑、吴厝坪和纯池镇的前溪等村庄讲属于闽北方言系统的政和话;霞浦县的东冲半岛与罗源县的鉴江镇隔海相望,该县北壁乡的东冲、上岐、下岐几个村讲罗源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宁德

宁德市是福建省的。

宁德,俗称闽东,先秦时期为闽越族驻地,晋太康三年(282年)置温麻县,唐武德六年(623年)改长溪县,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升为福宁州,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为福宁府。

1913年废府属东路道(1914年改称闽海道),民国期间先后设第二、第一、第八、第一行政督察区。1949年9月设立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署驻福安,1950年改称福安专区专员公署,1970年7月专署迁驻宁德,1971年6月改称宁德地区。

1999年11月14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地设市,成立宁德市人民政府,2000年11月14日正式挂牌。

气候条件:

宁德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少严寒,夏少酷暑;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夏季最长,秋季最短;气候资源丰富、气象灾害频繁。由于有4个高海拔山区县,气象要素的地理差异较大。

全市年平均气温为17.5℃、生长期327.9天、无霜期270.4天、日照时数1637.7小时、降水量2350毫米。降水集中两个时段,即5—6月的雨季(前汛期)和7—9月的台风季(后汛期)。

年平均有3.5个台风影响,暴雨日数年平均5.7天,大暴雨年发生概率全市平均为80.3%,特大暴雨多为台风影响造成,其中柘荣出现特大暴雨的概率最大。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宁德市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49365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