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小吃——恭城油茶介绍?

油嘴滑舌的意思2023-04-11  19

恭城人每天早餐都要“打油茶”,有的家庭甚至三餐离不开油茶。 油茶不说煮而称“打”,是各地的统一称法,而各地的油茶却各有其不同的风味。

喝油茶不分季节,一年四季、一天早晚都喝。客人到来则不分早晚,随时煮好奉客,而且更为丰盛。恭城现在被评为中国长寿之乡,长寿的秘诀跟油茶也有莫大的关系

恭城油茶制法特别讲究,选用清明、谷雨两个时节采摘的茶叶,先用少许开水浸泡5~10分钟,以减少烟火味及苦涩味,然后在茶锅内放少许猪油烧热,放入姜、蒜及泡好的茶叶稍炒,随即将其捶茸,捶好后加水烧开熬至出味,放入精盐调味,

用竹漏斗把茶水分别滤入碗中,撒入葱花、香菜末,随配用小碟装好的米花、脆果(类似油炸的面疙瘩)、酥花生、炒米、炒黄豆、排散上桌即成。制好的恭城油茶,端上桌后,首先闻到一股葱花、香菜特有的香味,进口后初觉是茶叶的清苦,过后便是甘醇鲜香,令人回味无穷。

一锅茶水被饮完后,还可向锅内掺入清水熬煮,如此重复熬煮可达五六锅。这样油茶一锅一锅煮下来,感觉味道已没有先前的浓烈,这正应验了油茶的“一杯苦、二杯呷(涩)、三杯四杯好油茶”之说。近些年来,随着到恭城旅游的人增多,恭城油茶更是名声鹊起,芳名远播。

在传统油茶的基础上恭城人民开发出了浓缩油茶,褐色粉末状,类似果冻的包装。

扩展资料

2018年,“恭城油茶”被列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无论从民族特色文化,还是地方饮食文化的角度而言,都是一件大事。恭城瑶族自治县近年已成四方瞩目的旅游胜地。说到这个地方的特色风物,恭城人会很自豪地告诉你:恭城有三宝,山歌、油茶、文武庙。

对于恭城油茶的魅力,广西山歌协会副会长、恭城县政协委员宁梓戈先生会用生动的俗话和一首首的山歌来向你描述。比如这句在恭城人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恭城土俗,油茶泡粥”。粥字,普通话念“周”,恭城话念“足”。

山歌就这么唱:“讲起恭城有土俗,常拿油茶来泡粥;油茶好比仙丹水,人人吃了喊舒服。”南宁有位老作家听了之后评点说,这个“喊”字用得好。“舒服”经这一“喊”,就会成倍扩大。

恭城人说到油茶的历史,还会把它跟从恭城走出去的北宋监察御史周渭联系起来。周渭,字得臣。恭城路口村人。是历史上著名的清官。他的出道比包公还早了六十年。包公从政的时候,是把周渭这个恭城人当作自己的楷模的。

根据宋史上的记载,周渭作为一个清官,他的政绩十分显著,处理贪官果断利索,他本人更是清廉,可谓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死的时候,家中无钱下葬 。《宋史》就有这么一段关于周渭的记述:“上闵其贫不克葬,赐钱十万”,才使他得以入土为安。

于是恭城瑶乡一直有一个美好的传说,说是恭城原本叫茶城,每年向朝廷进贡的茶税让地方不堪重负。周渭怜悯百姓,遂将“茶”字添了些笔画,将茶城改成恭城,免除了繁重茶税,救民于水火之中。

史上茶城改恭城也确有其事,据光绪十五年版《恭城县志》载:“隋末梁肖铣起兵巴陵,据粤境,始分平乐地置县,曰茶城。唐武德四年平肖铣,更名恭城县。”

恭城人民把来放在周渭身上,表示了恭城人民对这位瑶乡赤子的深切感念。县城就有一座庄严肃穆的周渭祠,又叫周王庙。现在已是我们的廉政建设教育基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恭城油茶

你好;

恭城人每天早餐都要“打油茶”,有的家庭甚至三餐离不开油茶。

油茶不说煮而称“打”,是各地的统一称法,而各地的油茶却各有其不同的风味。油茶的统—制作方法是以老叶红茶为主料,用油炒至微焦而香,放入食盐加水煮沸,多数加生姜同煮,味浓而涩,涩中带辣。恭城一带还再加磨醉的花生粉,使味道多了醇厚少了涩,并因煮的时间恰到好处,使恭城油茶被举为各地油茶之冠,享誉桂北和广西各地。

喝油茶必须配以各种佐食的小吃,都是各种油炸和炒香的食品。苗、瑶、侗等少数民族地区佐食多半是炒黄豆、炒花生米、爆玉米、炸花生米,再则就是糯米饭团或糯米粉糍粑。恭城平乐一带县城佐食则较为考究,酥炸小吃往往在十数种以上,请客人喝油茶往往摆上一桌子的小吃,看起来就像请客吃饭。侗族以油茶敬客是一种礼节,主人双手捧茶敬客,并说些谦恭的话,善歌者还以歌代言,客人必须喝完两碗,才算给主人面子,也是取“好事成双”之意。两碗之后不想再喝,便将碗筷一并交给主人,如果只交碗不交筷,则表示还想继续喝,主人就高高兴兴地再斟满一碗油茶送到客人手里。瑶族则在第一、二碗送来时不送筷子,并将米花、炒豆之类的小吃加入碗里。喝完碗里的茶还留些小吃在碗底,以示有余不尽,直到喝第三碗才送上筷子,所以客人必须喝三碗以上,只喝一两碗,主人会不高兴的。

喝油茶不分季节,一年四季、一天早晚都喝。客人到来则不分早晚,随时煮好奉客,而且更为丰盛。

人们常说“恭城油茶喷喷香,既有茶叶又有姜”,这句话道出了油茶制作的真谛。油茶本身就是由茶叶和姜这两个主要的原料做成的。倘若还嫌味道不够,再加上点配料就可以制成香味十足的油茶了。

关于恭城油茶,还有很多传说呢。

很久以前,有一个民族叫瑶族,他们住在“千家洞”,与外界很少来往,不知道朱皇帝的改革,仍然沿袭旧制煮油茶。明朝时说千家洞瑶人不交皇粮,派兵清剿千家洞瑶族。一部份瑶族逃到了恭城,其中一支瑶族八房人,人数比较多,选择了较平坦的加会一带定居下来,并带来了他们的传统美食——油茶。为什么是嘉会瑶族的油茶得到传播,因为嘉会瑶族住在茶江河边,占着交通便利,人数又多。清朝时,共和一个唐黄村就有上千户人家。在茶江上打渔的人,都要向他们交税。他们建有唐黄庙,每三年举行一次盛大的庙会,附近各族群众都来参加。庙会规定,本族人不准抢花炮,只准外来的村寨抢花炮。来参加庙会的外族人,八房人都盛情接待。喝油茶及油茶待客的习俗得以传开。

据说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沿途百官大献殷勤,山珍海味无尽献上,吃得乾隆茶饭不思,见食生厌,众御厨顿时束手无策,恐慌不已,这时一位恭城籍的御厨忽然想起家乡的油茶之功效,就赶紧制工具,做出了一碗恭城油茶奉上御前,乾隆喝后顿时口舌生津,胃口大开。欢喜之下,御赐恭城油茶为“爽神汤”。至于乾隆皇帝为何胃口大开,那是因为恭城油茶具有消食健胃、驱湿避瘴之功效,是世代居住在山区的瑶民根据山地潮湿、瘴气阴重的地理环境而发明的一种保健饮品,其中的茶叶含有丰富的茶碱,起到全身调理的作用;生姜驱寒湿;大蒜消毒;花生米含有人体必需的三种微元素,能够补充能量。

恭城油茶制法特别讲究,选用清明、谷雨两个时节采摘的茶叶,先用少许开水浸泡5~10分钟,以减少烟火味及苦涩味,然后在茶锅内放少许猪油烧热,放入姜、蒜及泡好的茶叶稍炒,随即将其捶茸,捶好后加水烧开熬至出味,放入精盐调味,用竹漏斗把茶水分别滤入碗中,撒入葱花、香菜末,随配用小碟装好的米花、脆果(类似油炸的面疙瘩)、酥花生上桌即成。制好的恭城油茶,端上桌后,首先闻到一股葱花、香菜特有的香味,进口后初觉是茶叶的清苦,过后便是甘醇鲜香,令人回味无穷。?

一锅茶水被饮完后,还可向锅内掺入清水熬煮,如此重复熬煮可达五六锅。这样油茶一锅一锅煮下来,感觉味道已没有先前的浓烈,这正应验了油茶的“一锅苦、二锅呷(涩)、三锅四锅是好茶”之说。近些年来,随着到恭城旅游的人增多,恭城油茶更是名声鹊起,芳名远播。

桂林美食排行榜前十名:

1、椿记烧鹅

椿记烧鹅做得非常好吃,很有讲究,皮脆肉嫩,几乎没有禽类的腥臊味,蘸料汁酸甜爽口,很解腻,是一道游客必打卡的菜,在本地人的口碑也很不错。

2、桂林尼姑素面

桂林尼姑素面,很好吃,它的精华在于用黄豆芽、鲜草菇、香菇、冬笋等久熬而成的汤,汤色金黄,味鲜而甜,清香四溢。面条用清水煮熟装碗后,将汤放入,配上桂林腐竹、黄菜、素火腿、面筋等素菜和佐料等,鲜香爽口、色香味俱佳。

3、恭城油茶

恭城油茶,可能很多人吃不惯,油茶味浓而涩,涩中带辣,但是还是要说,非常值得尝试,恭城一带在油茶里加磨醉的花生粉,使味道多了醇厚少了苦涩,并因煮的时间恰到好处,所以会比较好吃一点,喝油茶配以各种佐食的小吃会比较好。

4、荔浦扣肉

荔浦扣肉是桂林传统宴席名菜,采用桂林特产荔浦芋、带皮五花肉、桂林腐乳和各式佐料精烹而成。色泽金黄,芋和肉皆松软爽口,浓香四溢,肥而不腻,瘦而不塞牙,超级鲜香。

5、桂林荷叶鸭

桂林荷叶鸭采用鸭、干荷叶、瘦肉丁、熟冬笋丁、腊肉丁、炸香荔浦芋丁、香菇丁、嫩青豆、虾米和佐料,将光鸭油炸至金黄,将丁块和佐料翻炒片刻放入鸭肚中,用荷叶包好上笼火蒸而成。荷叶清香,鸭肉滑嫩、馅料味美。

6、阳朔啤酒鱼

阳朔啤酒鱼制作方法独到,是阳朔最有特色的一道名菜,蒸腾的热气里,红红的浓汤裹着大块大块色泽浓郁的鱼肉,飘到跟前的香味是鲜香里带着些许辣味的,足以把五官都调动起来。一入口,肉质细嫩,辣味和鲜味完美结合,细品时还有一点回甘,强烈推荐。

7、桂林炒田螺

田螺个大肉肥,味道鲜美,炒田螺时放了桂林特制的酸辣椒,再放入葱、姜、三花酒等调料,炒出来的田螺酸辣爽口,特别开胃,特别好吃。螺尾敲开,烹炒的田螺会更入味,也方便吸食螺肉,很不错的一道菜。

8、马蹄糕

马蹄糕是一种特色小吃,主料为米粉,把米粉装入状如马蹄的木模里,用黄糖粉、马蹄粉或芝麻粉包心,猛火蒸熟,取出即可食用,香甜美味。

9、船上糕

桂林船上糕先把糯米浸泡发胀,然后人工用石锤敲打,将其擂成半成品后,把青蒜叶汁、香茅叶汁、荔浦芋头粒等加入糯米团搅拌均匀。在案板上摊平、压平后,装进竹笼蒸熟,晾凉后切片入盘,既可直接食用,也可以用油煎至焦黄后食用,鲜香可口。

10、豆蓉糯米饭

豆蓉糯米饭是桂林人早餐常见的小吃,用上好的糯米蒸熟做成饭团,以甜豆蓉为主馅,再拌以炒香的芝麻、夹些葱花、油、米饭,吃起来柔韧有嚼劲、馅心鲜香,别有一番风味。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47364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