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夏至是6月21日,5:43:33,星期日,农历五月初一。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夏至这天,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处在双子座),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的日照时间最长。在北京地区,白昼时数可长达15小时。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将近一倍。
夏至介绍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四川各地从日出到日没大多为十四小时左右。夏至这虽然白昼最长,太阳高度角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最热的的时候。因为,近地层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之时。过了夏至,我省盆地农业生产因农作物生长旺盛,杂草、病虫迅速滋长蔓延而进入田间管理时期,高原牧区则开始了草肥畜旺的黄金季节。这时,盆地西部雨水量显著增加,使入春以来盆地雨量东多西少的分布形势,逐渐转变为西多东少。如有夏旱,一般这时可望解除。近三十年来,盆地西部6月下旬出现大范围洪涝的次数虽不多,但程度却比较严重。因此,要特别注意作好防洪准备。夏至节气是盆地东部全年雨量最多的节气,往后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出现伏旱。为了增强抗旱能力,夺取农业丰收,在这些地区,抢蓄伏前雨水是一项重要措施。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为“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在四川,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
夏至
夏至是一年中最热的一天吗
不是的,夏至并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最热的应该在三伏天内。
主要的原因是大气层的作用。大气层有很强的保温作用。如果没有大气层,夏至以后,北半球日照时间逐日缩短,接收热量一天比一天少,散失的热量一天比一天多,温度就会逐日下降。但是,由于大气层的保温作用,一天中,总的日照时间大于黑天时间,也就是说总的接收热量时间,大于散失热量的时间,所以,在大气层的保温作用下,温度还会继续上升。
日落是16:53分,日出是7:33分。
冬至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距离北半球最远,之后太阳直射点又向北回归线移动。太阳直射在地球下半部分,那么北半球被照射面积减少,地球自转速度不变,走过被照射面积的时间也就减少了,所以冬至这天白天时间最短。
太阳的直射点向北移到到地球的“北回归线”上是“夏至”,南来北往到赤道时,是北半地球的“春分”和“秋分”。
冬至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23日。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冬至前后,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运行的速度稍快,这造成了在一年中太阳直射南半球的时间比直射北半球的时间约短8天,因此北半球的冬季比夏季要略微短一些。
扩展资料:
在夏至这一天北半球的白天最长,夜晚最短。在北极圈内,甚至还会出现极昼的现象。但是夏至这一天不是日出最早,日落最晚的一天。日出最早的一天大概是6月14日左右,日落最晚的日子大概是6月28日左右。在冬至这一天北半球的白天最短,夜晚最长。
在六月的时候,平太阳时和真太阳时的时差正好从快几分钟变成慢几分钟。于是在夏至前平太阳时是比真太阳时快几分钟的,所以这个时候我们用的时间比真太阳时快,于是日出就感觉早了一点。然后夏至之后平太阳时迅速变成了比真太阳时慢,于是夏至之后的日落还会感觉变得越来越晚,于是夏至日就不是平太阳时日落最晚的一天。
辽宁冬天最早黑天一般下午4.30分(16.30分)左右开始黑天。
地球的自转造成日夜黑白更替。天黑即为地球自转时背日面所出现的景象,多用来形容夜晚时的天空,一般日落时间为18时左右,日落后到次日日出前都是天黑时段,晴朗的夜晚常伴有月亮、星辰。太阳落山了没有阳光照着天空了就黑了这叫天黑。
现象
天文学上,天黑与天亮的标准,定义为太阳位置低于地平线12°30‘,即日落以后一段时间后,才是天黑时间。这段时间,随着纬度不同而长短不同,同一坐标地点,理论上每日都不同,因为太阳与地球的夹角每天都在变化,但全年差别不大。
以北京天安门为例,冬至日,天黑时刻在日落时刻之后28分钟,夏至日,天黑时刻在日落时刻之后30分钟,相差仅两分钟。